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6|回复: 1

[史地人物] 【图话】高考舞弊顽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8 04: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网  2015-06-08
高考舞弊顽症

6月7日,今年高考第一天,南方都市报以记者卧底方式曝光高考替考产业链,各界哗然,高考舞弊话题再一次回到舆论中心。高考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才选拔制度,以公平严肃为其核心价值,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作弊这个“隐性”市场从来没有消失过。

图片编辑 周维


1.jpg
6月7日,今年高考第一天,南方都市报以记者卧底方式曝光高考替考产业链,各界哗然,高考舞弊话题再一次回到舆论中心。高考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才选拔制度,以公平严肃为其核心价值,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作弊这个“隐性”市场从来没有消失过。封面图为一件作弊背心。




2.jpg
建国后,1952年开始设立的“统一高考”制度因文化大革命冲击而中断十年。然而就在恢复高考的1977年,江苏灌云县、河北故城县等地出现多起营私舞弊案。这几起案件均有当地官员参与或主导,性质恶劣,灌云县案件中被随意改动分数的考生多达273名。数起舞弊案被公开报道,并得到严厉查处。图为1977年,高考北京考点的考生们。翁乃强/CFP




3.jpg
1999年中国开始高校扩招政策,而以升学率、名校考取率作为衡量标准却更加强化。2000年的湖南嘉禾舞弊案中,考场纪律混乱,学生带书本、传纸条,致203名考生被取消当年高考资格,77名考生相关科目成绩无效,震惊全国。此后,高考舞弊手段越来越高级,花样翻新。图为2004年,湖北襄樊一市民展示他在街头购买到的“作弊笔”,卷纸上印着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




4.jpg
2002年7月7日,陕西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考点大门外,一名年轻人用手机通话说:“标准答案已经出来了一部分,你听清楚的话就咳嗽一声,不清楚的话,就咳嗽两声。1是C,2是B,3是B……”当记者表明身份时,该男子立即脸色大变,转身就想离去。




5.jpg
2008年高考,一场“最具技术含量”的高考舞弊案在浙江永康上演。作弊者将黄豆大小的微型接收器置入耳道内耳蜗近侧,用无线电接收答案。在此次案件中,21名场外人员,9名作弊学生被抓。图为高考作弊耳机。




6.jpg
通过无线电将答案传给考生是常用的作弊手段。而另一种常见的作弊手段则是替考。2008年高考,甘肃省天水市发生团伙替考舞弊行为,来自山东的27人充当“枪手”。6月30日,舞弊案主要犯罪嫌疑人霍继刚被警方押回天水。霍继刚最终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7.jpg
而部分地区的集体舞弊、舞弊成风气更令人咋舌。2009年高考,吉林松原市扶余县一考点外家长们闲聊,言谈中不时冒出“抄”、“仪器”、“买场”等字眼。一位父亲概括:“现在这学生,啥招都使,只要能考上就光荣。”




8.jpg
图为2009年6月8日中午,松原市一考点门外,一考生(左二)在与场外发送答案的男子(右二)交流。女生抱怨自己收到的答案不完整,对男子说:“你是从17题给我发进来的。”这幅场景的背景是,由于已有媒体报道当地舞弊成风,当年松原专门成立了高考委员会,严抓舞弊。




9.jpg
在湖北钟祥,这个舞弊成灾的“高考强县”,家长们脑中的观念竟然是“我们要的是公平,不让作弊就没法公平。”2013年6月8日的高考结束后,为报复监考严格导致学生作弊不成的外地老师,学生和家长一起涌向考点办公室打砸威胁,警方不得不在校门口拉起人墙。




10.jpg
从作弊工具的购买、加工、组装,到组织答题团队、传送人选,高考作弊“走俏”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作弊产业链。图为2007年5月31日,沈阳查处一处作弊工具制作点,收缴作弊鞋42双及作弊钱包9个。据悉,这种“作弊鞋”每双鞋售价2000元,很受青睐。




11.jpg
技术之外,产业链的另一面是作弊的合谋者,不少作弊案能成功的关键是来自监考老师或管理层的“监守自盗”。2011年,吉林四平,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附近一处公告栏内张贴的“寻替考”广告。




12.jpg
2006年6月7日,山东济南,高考第一天,出现了销售“山东省高考自主命题调研组(内部密卷)”小册子的人员,每本售价20元。黑圈内为“内部密卷”销售人员正在说服学生家长购买,自称最少能命中30分,吸引不少家长询问。




13.jpg
近年来,考场检查越来越严格,防作弊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从指纹识别机、金属探测仪,到信号屏蔽器,到造价数百万的无线电检测车,考场内外俨然成为作弊与反作弊的谍战对决。即便如此,作弊仍然屡屡出现。湖北2012年高考舞弊考生人数达145人。图为2011年,酷似冲锋枪的便携式监测设备,可近距离监测作弊信号。




14.jpg
图为2015年6月7日,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考区,考生进入考场进行严密的安全检查,口中的钢制牙套需要张大嘴巴进行安检。




15.jpg
2014年6月5日,高考前两天,山东18名大学生被组织前往河南当替考“枪手”,未动身即被警方抓获。按照约定,枪手的酬劳视被替考人所考上学校的层次而定,一本是4万,重点名校是6万,考不上也可拿到3000元辛苦费。图为民警在教室外做王某的工作,让他指出做枪手的学生。




16.jpg
2015年,南都记者再度曝出替考舞弊案,并披露卧底替考组织流程。图为遗留考场的准考证,上面身份证相片为“枪手”本人真实相片。据称,考分可卖给任何人,只需把“枪手”对应的考生照片替换,买家直接用这个考生的名字上大学,并由此更名改姓。其流程之复杂令人惊叹。




17.jpg
作弊风行、猖狂的年代往往是社会上升通道狭窄、评判标准单一的时期。在“一考定终身”的语境下,作弊体现的是人们在狭窄通道中向上爬的自私和急迫之心。图为2010年12月26日,在江苏省艺术类高考咨询会现场,一些考生展示“高考决定命运”等宣传横幅。




18.jpg
舞弊已经成为当下高考难除的顽症。自2012年来,每年高考几乎都被报道为“史上最严”,而作弊依然严重。当作弊行为不附加任何道德贬义,形成一套上下勾结的体系之时,就算是再高科技的防作弊工具也只是浪费钱的摆设了。图为2015年高考第一天,无线电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对考场周围进行监控。
发表于 2016-6-8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场变高科技展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2:21 PM , Processed in 0.0697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