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5|回复: 3

[史地人物] 【鹅眼】第74期:“通灵”法器这样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0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6-10 10:27 AM 编辑

腾讯网  Jan 27, 2016
2016年 第7期 | 总74期
摄影:赖鑫琳 编辑:陈若冰

“通灵”法器这样来

在传统祭祀和宗教礼仪中,香是“通灵”的法器,人们以香为媒,通过焚香达到和神灵祖先“沟通”的目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香料的国家,从三千年前一直绵延至今,对香文化的推崇备至,孵育出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诸多集生产和供销一条龙的制香圣地,位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福建永春达埔镇就是其中之一,亦有别号“中国香都”,盛产的篾香闻名海内外。


1.jpg
香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既是祀先供圣,敬天畏人的精神体现,也是颐养性情,安神正魄的养生方式。所以从古至今,上至儒释道的信仰层面,下至寻常百姓的生活习俗,几乎都可以见到香的踪影。图为2015年12月30日,福建泉州少林寺,一名香客将请好的神香插入香炉中。摄影:赖鑫琳




2.jpg
位于福建泉州永春县的达埔镇,素有“中国香都”之称,从空中俯瞰,这个小镇周边密密麻麻的分布着规模不一的香厂,这里盛产的篾香闻名海内外。永春篾香是由唐宋移居泉州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于明末清初引进到达埔并发展起来的,至今有数百年历史。




3.jpg
篾香,是以细小的竹篾为骨,香料研成粉末后,把粘合剂涂上篾骨,然后粘上香料粉做成的。在福建泉州达埔镇一家香厂里,工人在操作机器将制香的竹篾裁切成统一的长度,车间内灰尘弥漫。




4.jpg
妇女们在分拣用以制作香的竹篾,这些竹篾粗细和长短都有统一的规格。分拣时,把竹篾扎成一捆,竖着用力往下扔,一些断的、或是质量不好的就会弹出,把不好的挑出后,再倒过来扔一次,如此反复几次即可。




5.jpg
挑选好竹篾后,就正式进入制香工序。先把竹篾适当长度沾水,然后均匀搓上黏粉,再一次浸水,展开成扇型,再将香料粉均匀撒于竹篾上,圆形转动互相摩擦,将多余的香料粉抖落。




6.jpg
接下来的步骤是将制好的篾香均匀交错晾在香架上至七成干,然后把香脚部份染成金黄色或其它颜色。图为一名妇女将一扎香置入金色的染缸内进行染色,染料把她的衣裤和鞋子都染上了金色。




7.jpg
每天清晨只要天气好,工人都会将制好的香铺撒在架子上进行晾晒。




8.jpg
一排排金色的香铺展开来,很是壮观。




9.jpg
随着制香的工业化越来越发达,很多低成本的制香企业都才采用工业勾兑的染料和香料,以缩短篾香的生产周期。制香工人在挑选合适的香精味道,不同品种香会配以不同的香味。




10.jpg
工人在车间为一捆捆神香喷上香精,他们一般都不戴口罩作业,说做香用的材料有中药的成分,可以治鼻炎,祖辈都如此也没见有人因此身体不适。不过,有研究表明,一些使用化学合成的香料,可能含有致癌成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制香的车间里,一切都香粉被染成红色。




12.jpg
工人的手上也被香粉和颜料染成红色。




13.jpg
篾香的制作过程中,还有一道非常好看的工序,就是“跺香花”。工人先将篾香扎成一束,立在地上,用双手轻扶着然后很快地朝一侧转开,稍一调整,篾香便呈一朵朵绽放的花状,非常漂亮。




14.jpg
做好的香成品被成对地堆放在仓库内,不同颜色搭配在一起,红绿相映。




15.jpg
在福建泉州达埔镇,一家制香厂的车间里一片繁忙,有人在制作包装盒,有人分拣装箱。




16.jpg
几名制香的妇女在食堂吃饭。当地的留守妇女是生产香的主力军,他们每天的工资大约在50元左右,按照工作量支付酬劳,多劳多得。




17.jpg
工人在车间内将香称好分量然后装入长筒型的包装盒内,就可以正式进入市场了。




18.jpg
福建泉州达埔镇,一名顾客在一家香店选购香产品。截止2014年达埔拥有200多家篾香生产厂,香业总产值超过了35亿元,成为永春的主要支柱产业。




19.jpg
永春的所产的篾香通过越来越多的途径销往海内外的各式寺庙,供虔诚的香客焚香设拜。在物质日益丰盈的时代,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香客的行列,将神香视为“通灵”的法器,以求得精神的慰藉和寄托。在福建德化,村民在一家宗祠内举行祭祀活动,烧香是并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0.jpg
2016 年1月1日凌晨时分,上海玉佛寺,人们在烧香祈福辞旧迎新。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0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2016年1月1日,上海玉佛寺的香客满门,新年的头香往往人山人海,香票难求。




22.jpg
2015年9月4日,浙江普陀山,一名刚向佛像敬过香的女孩匍匐在地祈求学业有成。




23.jpg
中国的香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久远,走过了几千年的兴衰变迁。除了今人多见的留存于神坛庙宇之上的祭祀用香外,以修身养性、祛疫辟秽为主要目的的生活用香在香文化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更是起到了不可轻视的推动作用。图为2016年1月7日,上海的香文化研习人张开瑜在她的工作室内研习香文化。




24.jpg
香文化研习人张开瑜在香炉内制作篆香,将香料做成篆文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记燃烧。古时的佛堂书斋闺阁里,人们常把香料用模子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点燃后循序燃尽,这种用香的方式称之为“篆香”,也叫“香印”“香拓”。




25.jpg
张开瑜在调制熏香饼,让它散发香气。“隔火熏香”,是始于宋代的熏香方法,先将特制的小块炭烧透放入香炉中,然后用细香灰填埋,在香灰中戳些孔,再放上瓷片、银叶、金钱或云母片制成“隔火”盛香。如此慢慢的“熏”烤,既可以消除烟气,又能使香味的散发更加舒缓。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0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业勾兑的染料和香料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2 07:27 PM , Processed in 0.0810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