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6-10 10:27 AM 编辑
腾讯网 Jan 27, 2016
2016年 第7期 | 总74期
摄影:赖鑫琳 编辑:陈若冰
“通灵”法器这样来
在传统祭祀和宗教礼仪中,香是“通灵”的法器,人们以香为媒,通过焚香达到和神灵祖先“沟通”的目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香料的国家,从三千年前一直绵延至今,对香文化的推崇备至,孵育出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诸多集生产和供销一条龙的制香圣地,位于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福建永春达埔镇就是其中之一,亦有别号“中国香都”,盛产的篾香闻名海内外。
香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既是祀先供圣,敬天畏人的精神体现,也是颐养性情,安神正魄的养生方式。所以从古至今,上至儒释道的信仰层面,下至寻常百姓的生活习俗,几乎都可以见到香的踪影。图为2015年12月30日,福建泉州少林寺,一名香客将请好的神香插入香炉中。摄影:赖鑫琳
位于福建泉州永春县的达埔镇,素有“中国香都”之称,从空中俯瞰,这个小镇周边密密麻麻的分布着规模不一的香厂,这里盛产的篾香闻名海内外。永春篾香是由唐宋移居泉州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于明末清初引进到达埔并发展起来的,至今有数百年历史。
篾香,是以细小的竹篾为骨,香料研成粉末后,把粘合剂涂上篾骨,然后粘上香料粉做成的。在福建泉州达埔镇一家香厂里,工人在操作机器将制香的竹篾裁切成统一的长度,车间内灰尘弥漫。
妇女们在分拣用以制作香的竹篾,这些竹篾粗细和长短都有统一的规格。分拣时,把竹篾扎成一捆,竖着用力往下扔,一些断的、或是质量不好的就会弹出,把不好的挑出后,再倒过来扔一次,如此反复几次即可。
挑选好竹篾后,就正式进入制香工序。先把竹篾适当长度沾水,然后均匀搓上黏粉,再一次浸水,展开成扇型,再将香料粉均匀撒于竹篾上,圆形转动互相摩擦,将多余的香料粉抖落。
接下来的步骤是将制好的篾香均匀交错晾在香架上至七成干,然后把香脚部份染成金黄色或其它颜色。图为一名妇女将一扎香置入金色的染缸内进行染色,染料把她的衣裤和鞋子都染上了金色。
每天清晨只要天气好,工人都会将制好的香铺撒在架子上进行晾晒。
一排排金色的香铺展开来,很是壮观。
随着制香的工业化越来越发达,很多低成本的制香企业都才采用工业勾兑的染料和香料,以缩短篾香的生产周期。制香工人在挑选合适的香精味道,不同品种香会配以不同的香味。
工人在车间为一捆捆神香喷上香精,他们一般都不戴口罩作业,说做香用的材料有中药的成分,可以治鼻炎,祖辈都如此也没见有人因此身体不适。不过,有研究表明,一些使用化学合成的香料,可能含有致癌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