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6|回复: 3

[史地人物] 《活着》No.577:儿童节特刊:宝贝,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31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6-8 11:16 PM 编辑

摄影/周强  编辑/邹怡  2015-06-01  腾讯图片

儿童节特刊:宝贝,俩

编者按:

2016年被称为二胎元年,我们将镜头对准了四个二胎家庭,也让这些父母写下了他们对生育二胎的体会。

他们述说了对子女的期望,也提及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养育两个小孩要更加辛苦,压力更大,但这些家长已经做好了准备,让两个孩子都茁壮成长。


【大宝 & 妞妞】

我家的教育理念是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而不停改变的,唯一不变的是“爱和陪伴”。没生孩子之前偶尔会想象一下孩子长大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早产娃让我这个新手妈妈度过了一段慌张和混乱的日子。

孩子的婴儿时期我希望孩子健康就好,而幼儿时期则带他们多接触大自然游山玩水,让他们充分的去探知世界。我相信如果孩子能成为一个有好奇心、有探索精神的孩子就能健康快乐、就能更好地吸收其他领域的新知识。

爸爸的育儿理念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律性,少一些强行制约,多一些理解和沟通;强行制约只能让孩子一时顺从,当家长不在他们会立马反弹。他希望让孩子感受轻松、感受快乐,感受生活是充满乐趣的。

除了义务教育外,我们充分尊重孩子兴趣爱好选择兴趣班。当孩子觉得不想继续,家长不应强迫他们。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胎比一胎家庭 父母更累,金钱上的花费暂且不说,如何平衡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公平的爱,不“以小欺大”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家长重视。只有做到一视同仁,才能让两个孩子之间更加和谐,更加珍惜彼此。

每个孩子都在意爸妈给予的爱,切勿把孩子互相比较。认可和接受孩子不同的个性,才能使其茁壮成长。

放开二胎政策对我的影响并不大。我和我老公都出生于二胎家庭,我觉得生两个孩子会有伴,会有多一个人爱自己。以后老了,孩子们也能互相有个照应。

——福州二胎妈妈 :王坤


【米糕 & 米粒】

平时应该尽量像朋友一样,和孩子玩得开、玩得嗨。但小朋友不管理好,也会没边,所以需要讲原则、正确引导。谈论问题的时候家长是老师,不能太急躁。

两个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不要过多干涉,而是让他们自己裁判,自己衡量对错。

隔代长辈尽量不要参与孩子教育,否则容易让孩子视其为“靠山”,破坏规则,找到逃避父母的严厉批评的借口。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只由一人参与批评,另外的人不能多加干扰,如果意见相同,会给孩子造成负担,如果意见相悖,会让孩子更加没有原则,无法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我担心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后人口会不断增加,造成教育资源匮乏,因此就业机会也随之不断减少,我个人对全面开放二胎持保守意见。

二孩社会面临较大考验,入学、就医、就业、住房等,还可能引发一连串家庭矛盾,女性职场压力也会增大,所以还须慎重!

我自己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希望两个孩子相互有个照应,既然家庭条件允许,就顺利成章生了二胎。

——苏州二胎妈妈:杨敏


【李宜蔓 & 李美娴】

家长须引导孩子之间爱的表达方式。让孩子们学会分享父母给予的每一份爱,分享自己喜爱的任何东西,这样才不会自私自利。

家长在给两个孩子断公道时,要注意平衡给姐妹俩的爱,不能因为妹妹小而一味地让姐姐迁就妹妹,否则将给姐妹带来极大的伤害。

当然,有了抚养姐姐的育儿经验,带妹妹时就会比以前容易很多。

生活上事情肯定比以前多了。现在,我们在教育上的侧重点是姐妹俩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营造出相亲相爱的融洽氛围;而以前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则侧重于培养孩子性格和习惯。

二胎政策给每个适孕家庭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特别是对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独生子女这一代人来说,二胎可能是自己曾经最向往和羡慕的。但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入学、就业、住房等问题也就出现了,以后小孩的成长道路也不会轻松。

因为我从小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那时候因政策原因只能是独生子女,现在既然放开二胎,经济上也基本能承受,那也就想给姐姐在成长道路上添个伴儿,让她不再孤单。

——成都二胎妈妈:杨慧


【Oliver & Aiden】

让孩子学会独立,是我们家教育孩子的第一要件;先学会照顾自己,再学会照顾别人、服务别人。希望他们做合格的公民,能独立判断是非。至于能为社会做啥贡献、怎么做贡献,这主要看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会根据他们自己的判断,支持他们。

我教育孩子,主要给他们树立榜样,让孩子自己观察、学习——我要做的是影响他们,而不是教会他们。

我们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和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我也能感受到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兴奋。我为自己有两个孩子感到高兴,如果可以,三个也不多。

我认为二胎孩子,将面临各种难题,教育问题尤其突出。眼下流行的教育方式给孩子的压力过早、过大。我希望社会、学校不要给孩子们太大压力,让他们一步步成长。如果改变不了别人,那只有父母给孩子减压了。

——成都二胎爸爸:杨锋



采访手记

撰稿/周强

2015年10月29日,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二胎政策”。

因此,“二胎”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2016年5月,我走访了全国三个城市,成都、苏州、福州,用镜头记录了四对二胎孩子的生活,年龄跨度7个月至7岁之间,有着不同的年龄、性格、性别构成,二孩之间的相处方式也各有不同,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有所区别。二孩出生后,如何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家长煞费苦心。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些城市中产家长,展现出了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教育理念——他们没有“望子成龙”的焦虑,而是把教育重点放在健全人格和价值体系的培养上,尊重孩子的意愿,常常对“过度教育”“应试教育”表现出嗤之以鼻的态度。而据我观察,这与他们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等有着一定程度的关系。

采访中,家长们还向我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担忧:目前,社会上存在一种让小孩过早承担压力的倾向,他们自己的孩子或多或少也会受到影响。比如,一个家长告诉我,虽然自己只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同学中“一箩筐”地报兴趣班的还是大有人在——如此一来,孩子就会有压力,怀疑自己会的东西“是不是太少了”。

如果家长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轻松的成长环境,那么两个孩子对家庭成员关系的认识,也会出现偏差。家中多一个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了一个伙伴;对于家长来说,则也是多了一份挑战。

让人欣慰的是,这几个家庭的家长,在教育问题上无一不表现出冷静和理智,没有盲目地“跟风”,他们对孩子更多采用疏导而不是强制的手段,让其快乐成长、释放天性。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6-5-31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苏州,哥哥米糕在陪妹妹米粒玩她最喜欢的恐龙模型。米糕今年7岁半,米粒1岁半。在爸妈的眼里,哥哥性格温顺,属于暖男;妹妹性格泼辣,是不折不扣的“女汉子”。但小小年纪的米糕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妹控”,处处护着妹妹。




2.jpg
妹妹米粒靠在哥哥的怀里,跟着哥哥一起上英语课。去年暑假,哥哥米糕推着妹妹出去玩耍,将婴儿车的前轮卡在了门槛里,结果不慎连人带车翻了一个大跟斗。导致妹妹米粒脸着地,蹭破了脸颊、鼻子和嘴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米糕都不敢再碰妹妹的婴儿车。




3.jpg
哥哥米糕把碗里的汤圆舀给妹妹吃。妹妹米粒也喜欢给哥哥喂吃的,可今天哥哥米糕有些嫌弃妹妹勺子上的口水,他看妹妹执意将胳膊伸得老长硬要喂自己吃,便不忍心,只好闭着眼睛咽下去。“好吧好吧,给你面子,我吃了!”米糕说。




4.jpg
米糕在房间里写作业。作为班长,米糕是个“学霸”。写作业时,米粒喜欢在哥哥的书本上乱涂乱画。生气的哥哥经常向妈妈告状,称妹妹是捣蛋鬼,是一个“不走心的服务员”。




5.jpg
在哥哥米糕心里,妹妹是最重要的——本来最重要的妈妈现在只能排第二位。妹妹米粒是哥哥的跟屁虫、小尾巴。有一次米糕发高烧,妹妹米粒被带回乡下老家。想念妹妹的米糕在和妹妹的视频通话中哭得稀里哗啦。




6.jpg
成都,李宜蔓在沙发上逗妹妹玩儿,这是她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李宜蔓今年7岁,妹妹李美娴8个月。2014年11月,母亲杨慧第二次怀孕。经过两周的深思熟虑后,夫妻俩决定留下这个“计划之外”的孩子。得知妈妈怀孕后,李宜蔓就一直强调:“妈妈肚子里一定是个妹妹,我喜欢妹妹。”妈妈怀孕期间,她常常贴着大人的肚子问:“妹妹,你什么时候出来陪我玩啊?”




7.jpg
爸妈带着姐妹俩来到成都市区内一公园游玩,李宜蔓玩得很开心。爸爸在电子相册里写道:“姐妹俩将是最亲爱的伙伴。你们将相伴成长,一同欢笑、一同鼓励、永不离开;妹妹是送给姐姐最好的礼物,这个礼物平凡而隽永。”




8.jpg
每天早上李宜蔓都会陪妹妹在床上玩会儿再去上学。妹妹出生后,李宜蔓被安排到另外的房间。“为什么妹妹跟爸爸妈妈睡?”她问。 为了不让李宜蔓觉得孤单, 父亲便在房间里放了一张小木床,让她挨着妹妹睡。母亲杨慧说:“很多时候,懂事的姐姐都扮演了母亲的角色,会悉心照料妹妹。”




9.jpg
李宜蔓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每天下午,母亲都会抱着妹妹去接她放学。李宜蔓会向自己的同学炫耀说,这个漂亮的洋娃娃是自己妹妹。“有了第二个孩子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不再上班,少一个人挣钱,多一个人花钱,生活质量虽然没以前高了,但也没有感受到太大的经济压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周末,李宜蔓骑自行车拉着妹妹的婴儿车在小区里玩耍。“等妹妹长大了我要带她去最好玩的地方,陪她一起玩儿、一起长大。”李宜蔓说。妹妹的到来似乎让李宜蔓更加懂得勇敢 、责任、自信和友爱。




11.jpg
成都,哥哥Oliver6岁半,弟弟Aiden4岁半。年龄相差不大的兄弟俩性格相去甚远,哥哥性格直率,感情丰富,但是粗心大意;而弟弟思维缜密,会察言观色,做事考虑后果。他们俩在日常生活中摩擦不断,有争执的时候互不相让。但往往大人还没来得及插手,他们就会在1分钟内和好如初。




12.jpg
母亲赵颖说,生两个孩子纯属偶然。为了让娃得到更好的教育,夫妻俩选择自己带孩子,没给老人带;他们希望兄弟俩长大后为人正直、品德良好、健康快乐。母亲赵颖一边开工作室一边照顾兄弟俩,不过现在有些厌倦了。在兄弟二人的眼里,妈妈是只凶猛的老虎,爸爸更像一只温顺的小猫咪。




13.jpg
哥哥Oliver 学钢琴三年,枯燥的训练让他感觉有些乏味,进度很慢。三年中,Oliver 更换了两位钢琴老师。不过弟弟Aiden对哥哥的琴技并不买账——在他看来,哥哥在家练琴是“制造噪音”。




14.jpg
哥儿俩在沙发上玩耍。Oliver不慎戳到弟弟的眼睛,Aiden大哭起来。“他们俩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谈不上谁欺负谁,各半斤八两吧!当我们还没来得及处理,他们就已经和好了,所以我们都不过问,随他们去。他们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处理。”妈妈赵颖说。




15.jpg
洗澡时,Aiden在镜头前搞怪。兄弟俩从三岁开始学会自己洗澡穿衣。因从小被培养自理能力,他们俩在同龄孩子中显得更加独立。“在我们心中,两个孩子调皮可爱;他们既是兄弟,又是朋友,还是竞争对手。”妈妈赵颖说。




16.jpg
福州,哥哥大宝7岁半,妹妹妞妞7岁半,他们是一对龙凤胎。大宝比妞妞早了两分钟被医生从妈妈肚子里面抱了出来,就成了哥哥。在爸妈的眼里,哥哥感情细腻,是个开心果也是个眼泪包,哭得快笑得也多;妹妹性格沉稳,有主心骨,更像个姐姐。他们俩一起在妈妈肚子里孕育,一起出生,一起长大,虽是兄妹却更像姐弟,还是同班同学。




17.jpg
兄妹俩最一致的爱好是看书,养成了睡前静读的习惯。只要不出差,每天两个孩子临睡前,爸爸邱晨都会关了灯再给他们讲一两个小故事,直到三个人一起睡着。妹妹妞妞喜欢公主、小动物、童话故事类的绘本;哥哥大宝喜欢恐龙、超级英雄、历险记之类的书籍。




18.jpg
大宝和妞妞在同学家玩电脑。他们家有一台平板电脑,父亲邱晨规定每人每天只能玩半个小时。“首先得让他们有时间观念。对孩子要多讲道理、少发怒火。强制行为,只能带来一时顺从,大人不在时就很容易反弹。”爸爸邱晨说。王坤和朋友在一旁讨论育儿经,两位年轻的妈妈都希望孩子们少念一些无关紧要的补习班,多一些快乐。




19.jpg
兄妹俩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妹妹妞妞个子高,座位也比哥哥坐得靠后一排。以前老师把兄妹俩人安排坐在一起,后来老师发现,上课中他们“小动作”很多。后来,经过班主任和父母商议决定,将兄妹二人调开。哥哥大宝眼睛有些散光,每天早晨上学前,妹妹都会提醒哥哥不要忘戴眼镜。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jpg
哥哥大宝每周五晚要去上他最喜欢的街舞课。妹妹妞妞爱看书、画画,却对跳舞没有一丝兴趣。她也曾学习了两年舞蹈,不过,最终因为更爱画画而把舞蹈放弃了。哥哥大宝在舞蹈教室里练舞;妹妹妞妞在教室走廊里看书,等待哥哥下课。




21.jpg
大宝走路摔到了,本来想哭却忍住了,怕我拍到他哭鼻子。妹妹妞妞赶紧把自己正玩着的吸管给了哥哥一根。妈妈去安慰哥哥大宝,妹妹安静地在旁边等着。不一会儿大宝又开心地笑了。妹妹妞妞的忍受力要比哥哥强。“大宝很爱哭,碰到一点小事都哭。我很少哭。”妞妞说。




22.jpg
大宝和妞妞的家附近有一座金鸡山,大人经常带他们到山上散步。俩人最喜欢栈道旁的一棵树枝歪曲的大树,哥哥大宝管它叫“歪脖子树”。每次来到这里,大宝和妞妞都喜欢爬上去坐坐。“我们的攀爬本领都是爸爸教的,他说可以锻炼身体。”大宝说。




23.jpg
周六,爸妈开着车带孩子们来到120公里外的平潭海边玩了一整天。沙滩烧烤、篝火晚会,兄妹俩玩得不亦乐乎。在妈妈王坤看来,二胎比一胎家庭父母更累,金钱上的花费暂且不说,父母如何对孩子一视同仁更为重要。让孩子感受到公平的爱,能让两个孩子之间更加和谐,更加珍惜彼此,共同茁壮成长。




24.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2 07:37 PM , Processed in 0.0408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