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5-21 09:22 PM 编辑
腾讯网 2016.05.22
新中国第一代空姐
本期作者:虫子文
今年79岁的马鸿志是新中国第一代空姐,曾经为周恩来、陈毅、贺龙、胡志明、金日成等人做过空乘服务,也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的点滴变化。(图/文 虫子文)
今年79岁的马鸿志生活在北京西城区马连道,是新中国第一代空姐,曾经为周恩来、陈毅、贺龙、胡志明、金日成等人都做过空乘服务。马鸿志说,当年自己乘坐的飞机是小飞机,现在的飞机豪华舒适,她很羡慕现在的空姐们。(图/文 虫子文)
1955年,北京地区选拔了18位初中毕业的女孩—新中国第一代空姐就此诞生。马鸿志正是这18姐妹中的一员,18人通过几十年的乘务工作,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的点滴变化,而她们也代表了新中国第一代航空工作人员的靓丽风采。图为马鸿志在飞机上工作的照片。
马鸿志是山东人,初中毕业后,随家人来北京生活。1955年,在北京11中学读高一的马鸿志,是班内的团支部书记。一次,班主任肖老师问马鸿志:“你怕汽油味吗?”当时的她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如实回答的一句“不怕!”使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代空姐。图为马鸿志撰写的第二部民航工作会议书籍《往事钩沉》,书籍封面照片拍摄于1956年3月26日。
经过民航局人事部门和教育同志的初试、面试、体检和政审环节后,马鸿志成了中国民航的第一批乘务培训者,“初试之前,做乘务的消息不能告诉家里人”,马鸿志说。图为马鸿志年轻时的照片。
1956年2月开始,18名空姐开始进行英语、民航知识等有关飞行的培训。18人中有16名是学生,另外两名是专业军人。“我当时的个子163,记得大家的都在160以上,年龄在18-20岁”,马鸿志说。外交部也专门派人来培训外交礼仪。一个月后,大家开始上飞机试飞,“上机飞行大家都很高兴,但连续十几个起落,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开始呕吐,这是对身体的考验”。图为马鸿志老人翻看书中照片,这是“十八姐妹”第一次合影。
有一次,集体组织看电影《七仙女》,看到空姐们下飞机,有人说:“看!仙女们下凡了!”从那以后“十八姐妹”按照年龄开始排行,大家不再叫名字,而是称呼“大姐”、“二姐”、“十八”,马鸿志排行老七。图为“十八姐妹”在培训时的合影。
2016年,央视《等着我》节目让分散在全国的“十八姐妹”又重新相聚在了一起,怀念当年的岁月。
马鸿志当年是第一名到单位报道的,也是第一名上专机工作的空姐,第一次专机飞行接的便是贺龙老总。当时的专机是从苏联购买的伊尔-14,当时最大的飞机。两排座椅分为18个座位和24个座位。一个机组人员由机长、副驾驶、机械员、报务员、乘务员5个人组成。图为周总理和贺龙1957年底访问亚洲11国后,在重庆同机组人员合影留念,右三为马鸿志。
1957年苏联送给周总理一架专机,总理说:“我的专机不专,国内国外的客人、领导人、朋友都可以坐我的飞机,可以加入航班。”为了合理利用飞机内的空间,飞机内部进行了改造。机组把一侧的沙发放在桌子旁,便于总理休息,但周总理没有依靠过沙发。马鸿志回忆说,1957年11月总理访问亚洲11国,总理很辛苦,却一次都没有躺下过。图为周恩来总理的签名照片,原版照片被一位采访的记者借走后丢失,老人觉得很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