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4|回复: 0

[中华瑰宝] 勤政雍正12美图,却被传成好色?两岸故宫合作的最后尾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7 07: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勤政雍正12美图,却被传成好色?两岸故宫合作的最后尾声 | 视频导读 

 2016-05-18 文茜大姐大文茜大姐大


文 | 文茜大姐大

图 | 台北故宫官网、“故宫淘宝”微博、网络

部分资料参考 | 《两个故宫的离合》(野岛刚 著)

台北故宫官网


1933年2月5日的深夜,蒋介石眼看北平即将失守,连夜将13491箱故宫文物移出北平。从此,这些故宫文物在不见天日的箱子里开始了离散之旅。


1933年,聚集在午门等候南迁的文物


从1937年抗战开始,故宫文物辗转于贵州、四川、陕西、重庆等地,1947年才回到南京。到1948年,国民党节节败退,分三次将故宫文物共计2972箱运抵台湾,这批运抵台湾的文物,包括了绝大多数由专家挑选的珍品。

 

此后一个甲子,两岸故宫文物再无相见的机缘。

 

直到2008年马英九上台至今,有一件事情非常特别,就是两地故宫的合作。2009年2月份,台北故宫博物院时任院长周功鑫访问了北京故宫,3月,北京故宫的郑欣淼院长回访台北故宫,由此,搭起了两地故宫交流的桥梁。



2009年,周功鑫院长(左)到访北京故宫,郑欣淼院长亲自陪同游览


在本周文茜大姐大的视频中,文茜请到了现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一起回顾了2009年来两地故宫合作的三次大展,也为我们带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http://mmbiz.qpic.cn/mmbiz/hu7Tj ... SIbuw/0?wx_fmt=jpeg); background-size: cover; max-width: 100%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background-position: 50% 50%;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
冯明珠:
1950年生于香港,1978年于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毕业,主修清史。毕业后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主要从事《清史稿》的校注工作,在图书文献处工作20余年,从干事做到文献处长,2008年任故宫副院长,2012年9月18日接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将于2016年5月卸任。



http://mmbiz.qpic.cn/mmbiz/hu7Tj ... XaTiaA/0?wx_fmt=png);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27, 170); background-size: 100%; max-width: 100%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
台北故宫三次大展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

2009/10/7—2010/1/10

展出珍品共246件,北京故宫出借37件


北京故宫出借文物:

雍正朝服坐像

雍正为君难印章

雍正十二美人图


简 介 


展览分雍正皇帝的一生雍正朝的文化与艺术两个部分,共十一单元,铺陈雍正其人、其政及其艺术文化成就,并制作多媒体介绍社会上广为流传雍正传说的渊源,为观众解惑。

雍正「为君难」印章


亮 点 


以雍正朝文物展出雍正帝一生及其精致高妙的艺术品味是本次展览的首创。


雍正的美学,让看过这个展览的所有人非常吃惊。


很多人都认为雍正的艺术品味非常高,高到有点不食人间烟火,他追求的是极致的雅。比如他会要求造办处尽量往雅的方向去制作,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可以烧到27种颜色,而康熙朝只有6个颜色而已。



铜胎画珐琅缠枝莲纹六孔瓶


这与民间传说他是一个又凶又狠又毒辣的一个君主,完全不同。


乾隆完全做不过他,乾隆就只能热闹、花俏。


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特展

2013/10/08—2014/01/07

展出219件文物,北京故宫出借45件

北京故宫出借文物:

《乾隆皇南巡图》

英国18世纪铜镀金转水法人物马驮座钟、

清人画弘历是一是二图轴(那罗延窟本)

圆明园铜版画四开(海晏堂)


简 介 


特展以乾隆皇帝的艺术品味为展览主轴,藉由他的文物收藏、品评鉴赏、整理编目,以及主导设计的各材质文物,具体而有系统地呈现乾隆的艺术品味。


亮 点 


当时除了跟北京故宫借东西之外,还请到新媒体团队制作新媒体展览。这个团队每天就跟着策展人,听讲乾隆的艺术品味等等,如是者半年多,他们认为乾隆皇帝在18世纪带动了一个艺术的风潮,于是策划出来乾隆潮·新媒体艺术展,以声、光、影、音互动技术的表现手法,重新诠释乾隆的艺术品味,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乾隆潮·新媒体艺术展


比如观众可以走进时空洞,置身于大型显示器呈现的《皇清职贡图》,只听到两边墙上的各国人士用不同的语言打着招呼乾隆,你好!

或者可以来到一座完全根据《汉宫春晓图》打造的虚拟城市,只需要做个脸部扫描,你就会发现自己正身着盛装,参加乾隆的春晓庆典


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

2011/10/03—2012/01/03

台北故宫院藏83件参展

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沈阳博物馆

共提供32件参展

法国12家博物馆提供74件文物参展


出借文物:

明玻璃水丞·北京故宫

铜镀金半圆地平日晷·北京故宫

铜镀金十位盘式手摇计算器·北京故宫

路易十四致康熙帝之书信·法国外交部档案处


简 介 


十七世纪后半至十八世纪初期,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与西端的法国,各自引领着东方与西方文化与艺术发展的风潮。此时中国的君主是清圣祖康熙大帝,法国的君主是太阳王路易十四。

 

藉由这次特展,让世人进一步了解在十七世纪后半至十八世纪初期的这个时候,东西两大君王在法国耶稣会士的穿梭与推介下,中法双方在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交会,以及交会后迸发出的灿烂火花。

亮 点 


台北故宫前任院长周功鑫曾经留法,非常重视东西方交流。这场东西方交融的特展中展出了康熙和路易十四时期,东西方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的一些作品。

 

例如当时法国先进的玻璃工艺吸引了康熙皇帝的目光,遂在造办处建置玻璃厂,并且成功地烧制出单色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洒金玻璃、玻璃胎珐琅彩等品类。当时烧制的成品不但供皇帝自己玩赏,也作为赏赐大臣的礼物,以示荣宠。



清·康熙透明玻璃水丞


而欧洲人一直神往中国的瓷器,欧洲陶工通过观察和模仿瓷器实物,加上传教士的报告,对于中国青花瓷器纹饰从模仿到创新,路易十四时期发展出的垂帷纹饰,精致而华丽,颇具特色。



法国·青花垂帷纹香具


http://mmbiz.qpic.cn/mmbiz/hu7Tj ... XaTiaA/0?wx_fmt=png);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27, 170); background-size: 100%; max-width: 100%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
「Q&A」院长请回答——
雍正为什么要写《大义觉迷录》?
雍正:别提了,这是一次失败的危机公关

雍正登基之后,虽然日夜勤勉地治国理政,却一直被继位不正、弑父、屠杀手足、虐待母亲的传言围绕,于是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为自己辩驳,还要求天下士子共读。

 

结果,这些负面传说本来只有几个人偷偷在说,出了这本书之后,就变成了广为人知的事情......所以等到乾隆一继位,赶紧把这本书全部收了回来。




文茜说:雍正应该打电话问我,我会告诉他说,此书绝不可出。这个世界,任何事情,哪怕是见了鬼的事情,都不可以反驳。这些事本来只有一小撮人知道,一旦反驳,立刻人尽皆知。原本是一个小谣言,扩大成为每个人都认为一定有这件事情,而且人们只记得谣言说了什么,完全忘记你反驳了些什么。

雍正真的好色吗?
雍正:朕只是看了几张美女画...


比起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雍正的后妃少得多。

 

但比较特别的是,在雍正的一个书斋里,有十二张汉服美人画像,以贴落的形式环饰于书斋四周。据说这十二美人画像是由江南的画家所画,画中女子或品茶、或赏蝶、或沉吟、或阅读,个个赏心悦目。

 

就是这纸上的十二美人,让人觉得雍正十分好色......




为什么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幅清代皇帝的肖像都没有?
老故宫人:年代太近,看不上,哼。

当时所有的清朝帝后画像都摆在寿皇殿,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而历代君王的肖像,像是明代、元代、宋代的君王肖像,都摆在今天的南熏殿。


那个时代正是国民革命后不久,故宫的老同仁们不觉得满清皇帝的肖像有什么好拿的,于是他们把南熏殿的东西都搬来了,但寿皇殿的东西一个都没有拿。


1949年运来的三批文物,由当时的老人家选的,基本上也都是明代以前的东西,清代的尽量不要。


这里体现了当时博物馆工作人员对文物的一种看法




故宫文物这么搬来搬去,有没有丢过东西?
并!没!有!

1924年溥仪出宫之后,由李石曾先生组织了一群社会贤达,将一个一个宫殿打开,把每一件文物登录在册,这个账册做了好多年。像天字第一号的物件,是一个小板凳而已。

 

到1933年,一共有一万多箱,装好箱之后,运到上海,又由教育部领着一群人做了一次盘点,形成了一个《沪上寓公清册》,这个账册1949年来到了台湾。

 

之后的1950年代、1965年、1983年在台湾做了三次盘点。

 

最近的一次盘点是周功鑫院长就任之后的2008年,请了包括文茜在内的诸多社会贤达指导,前后花了四年的时间盘点,形成一个新的清册。

 

最重要的是,经过这么多次盘点,一件文物都没有遗失过。




☺文茜说:我自认是一个正直而诚实的人,直到有一天我怀疑了。那天我作为故宫指导委员会的委员,进到了台北故宫的库房,见到每个东西都美到不行,那一刻我必须用很大的力气,控制住我的神经系统,因为我真的很想偷。所以我好佩服当时1933年,那些运东西过来的故宫老人。


♥ 点击图片收看本期视频 ♥ 

文茜带你走进故宫,了解那些精美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 END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2 02:18 PM , Processed in 0.07558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