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4|回复: 0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1722期:"无声餐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5 1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5-25 11:12 PM 编辑

腾讯网  2014.09.18
"无声餐厅"
本期作者:邓小卫


1722.png
陕西榆林有家“无声餐厅”,它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无声无息,而是因为餐厅的法人为聋哑人,其中近80%的员工也是聋哑人。(华商报 邓小卫/摄)




1.jpeg
陕西榆林有家“无声餐厅”,它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无声无息,而是因为餐厅的法人为聋哑人,其中近80%的员工也是聋哑人。这家“无声餐厅”自开业以来,以温馨热情的服务,赢得客人的一致称赞。(华商报 邓小卫/摄)




2.jpeg
走进位于榆林市中赢文化广场的这家焖锅店,它面积不算大,装修格调清新,看上去与普通餐厅并无多大差别。图为服务员在认真的工作。




3.jpeg
唯一不同的是,店员们时不时用手势或者卡片与客人沟通,这也并不妨碍工作的有序运行。顾客对话本、呼叫手表、卡片和手语是聋哑服务员和顾客交流几种方式。




4.jpeg
店长高翠告诉记者:“我们是榆林首家‘无声餐厅’,目前有员工30多名,其中22名为聋哑人。最开始担心与客人沟通不畅,但目前从客人们的反映来看,大家还是满意我们的服务的。”




5.jpeg
领班刘艳霞也是聋哑人,因为有酒店的服务经验,她负责对所有聋哑服务员的岗位培训,她对员工体贴入微。




6.jpeg
上班前领班要例行检查所有员工的个人卫生和仪容仪表。




7.jpeg
这家餐厅投资人张平生向记者介绍,开这家餐厅最初的设想是为聋哑儿子一家谋条生路。“小时候一次生病令儿子永远听不到声音了,现在孩子长大已成家,我要给他谋条生路。”张平生说,自己一直搞餐饮,前年萌生开一个大一点餐厅的想法,专门招收像儿子一样的聋哑人。图为上班前领班例行检查所有员工的个人卫生和仪容仪表。




8.jpeg
客人就座时整个点餐过程非常顺利,需要加餐的客人按照桌上的指示呼叫服务人员,并拿起写所需服务的项目卡片,服务人员立马就明白客人的需要。




9.jpeg
聋哑人较少受外界的干扰,工作时比一般人更专心,眼睛成了他们接收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长久的磨练使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很会“察言观色”,对事物的领悟力比较强。图为年轻的聋哑服务员肢体语言丰富,她们用“爱”的手势组合图形。




10.jpeg
领班刘艳霞在对所有聋哑服务员的进行岗位培训。




11.jpeg
负责传菜的服务员端着酒瓶子在练习基本功。




12.jpeg
22名80后、90后残疾青年在无声餐馆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自信。在通往餐厅的台阶上有一行字“手语交流、无声服务”,走廊里的宣传画上有“一个寄存着聋哑人快乐与希望的避风港”的语句。




13.jpeg
点餐时聋哑人服务员非常耐心,用手指着餐单让顾客填写需要何种食物;就餐结束后,还为顾客拿来“对话本”,用写字的方式交流饭菜的口感以及改进意见等内容;客人离开餐厅时,门口的聋哑人服务员会用手语及笑脸送别。图为聋哑服务员认真的服务赢得顾客的称赞,她们用手语相互表示“感谢”。




14.jpeg
有微弱听力的服务员戴上助听器,希望能更周到的服务顾客。




15.jpeg
服务员之间用哑语无声交流对顾客毫无干扰。




16.jpeg
很多顾客在吃饭时向聋哑服务员学习几个简单的手语。




17.jpeg
顾客对话本、呼叫手表、卡片和手语是聋哑服务员和顾客交流几种方式。




18.jpeg
聋哑人作为社会上的一个弱势群体,每一位健康的人都应该多关注他们的生活,社会也应该给聋哑人提供一些就业岗位,让他们的内心能够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与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2 02:18 PM , Processed in 0.0733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