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8|回复: 1

[史地人物] 《活着》No.572:地震熊猫回故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2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程雪力  编辑/邹怡  2016-05-12  腾讯图片
熊猫故乡的守护者
撰稿/陈维奇 程雪力


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5月11日,武警卧龙森林中队士官王刚和熊猫“苏琳”再度重逢。这一天,是“5·12”汶川大地震后,新建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四川卧龙神树坪基地“中华大熊猫苑”正式开园的日子。这一天,包括中队官兵在内的卧龙人已经等了8年。

经过这些年的生态修复,震后被送走的部分熊猫终于重回故乡,开始了更好的生活。

“苏琳”比较失落,跟她一起经历“5·12”大地震的“团团”“圆圆”去了台湾,救护她们的许多武警森林战士也退伍返乡。

突然,她看见了自己的救命恩人,顿时精神了不少!

饲养员张大磊说:“苏琳”怀孕了!

王刚得知消息后,像4年前妻子怀孕那样兴奋。给“苏琳”加餐的他边喂边叮嘱:“多吃点,养好身体,生对双胞胎。”

要是“苏琳”会说话,她一定告诉你眼前这个战士和她们的故事。

王刚和“苏琳”结识于2008年5月12日。那天,王刚、贾学平和龚敏如往常一样在熊猫研究中心执勤,担负拟赠送台湾的两只熊猫“团团”“圆圆”的安全警戒。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突如其来。

14时28分,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一时间,地动山摇、滚石密布。

“快跑”“快跑”“快跑”……战友们的疾呼声此起彼伏,逃命中,王刚已经跑了出去,又冲了回来。

“你干嘛?不想活了?”

“我看一下熊猫安不安全,你们先出去!”

“要去一起去!”

那天,战士们与工作人员一同抢救出4只大熊猫和14只熊猫幼崽。但“苏琳”“圆圆”“栖栖”“毛毛”不见了踪影。

震后第四天,“圆圆”被找了回来。战士们与中心工作人员继续扩大搜寻范围,终于在塌方堵塞的正河沟中找到了受伤的“苏琳”。天色已晚,道路被塌方所断,落石上,王刚和战友整夜守护着“苏琳”。

发现他俩的搜救直升机向指挥部报告,有两名战士“牺牲”,指挥部几经确认,才知道原来是他俩累倒了!

后面的几天里,余震、暴雨中,走失的熊猫陆续找回后,王刚第一次拨通家人的电话,焦急的爸妈和未婚妻等了整整9天。

震后的卧龙保护区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官兵们积极协助研究中心将60多只大熊猫分批转移,其中32只被转移到全国各地熊猫基地寄养,其余的被转移到雅安市碧峰峡熊猫基地紧急安置。

“盛林一号”、“祥祥”、“卧龙二号”,也在官兵们的协助下放归野外,每次放归,官兵总会提前对放归地森林进行严格清查巡护,排除猎套、铁夹、消除陷阱,放归后定期巡护,直至熊猫完全适应野外生活。

但有人在笋子还没生长前就把附近一些空地都翻了一遍,造成了很大损失,尤其是职业盗笋人,他们往往会把所有的竹林都刨一遍,破坏性非常大。王刚说:“竹子是熊猫的主食,生长竹笋的地方,他们都会去巡逻,现在挖笋的人少了。”

王刚第一次上山执勤就查获了大量野生动物和木材。那是发生在卧龙的三道桥路口,在获知有不明车辆进入保护区,有可能是从事盗猎活动信息后,中队有反盗猎经验的10名官兵赶往保护区抓捕盗猎分子。

一次潜伏,两名探路的盗猎人员发现官兵就跑,王刚当即追去,可距离太远,身着厚重的皮大衣和防寒靴又难以快速奔跑,眼看两人就要逃脱,他一把拽掉大衣、防寒靴,只穿着袜子在山坡路上追出上千米,成功将两名盗猎人员抓获,两脚却被石块划得鲜血直流。5天后,官兵成功抓捕了其余盗猎人员,查获19只藏酋猴。

有一首《大雪山》的歌曲,如诉如泣地讲述着红军长征爬雪山的故事,令人感动。实际上,这座红军曾走过的夹金山和被称为“熊猫王国之巅”的巴朗山正是战士们经常巡护的地方。

今年5月,中队10名官兵奉命驱赶非法进山盗猎采药的人,部队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巴朗山的雪峰时,战士赵东阳头晕目眩,吐了几口血,一个踉跄摔倒在了雪地,滚了几圈才被排长雷跃军截住,拉起来一看,脸上、嘴巴里全是雪,王刚一点一点擦去他脸上的冰碴;本来海拔高就缺氧头晕,这一摔,赵东阳彻底懵了,嘴巴紫得发黑。

“班长,我腿没知觉了,下不去了。”

“别废话,有我们在呢。”王刚边说边解下他背上40多斤的装备,并帮他披上防寒衣。战友们轮流搀扶才走出大雪山。

头顶火辣辣的太阳把官兵烤成了“高原红”,脚下深深的雪把官兵的脚冻成了“白萝卜”。

“爬过雪山的人才会知道,雪地里根本不敢停,停下来后,冰冷的双脚钻心的疼、刺骨的疼,碰都不敢碰,直至全身暖和才会消除。”王刚说,巡山真的很累,累得想死去或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连衣服也不脱,不想浪费睡觉时间,更不想被人打扰。

其实,武警森林官兵不仅保护了大熊猫的栖息地,还通过自编自演“熊猫舞”、“蛋雕熊猫”等文艺创作的形式,用肢体语言和熊猫神态抒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动局面!让大家了解野生动物的生存窘境,让更多人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向人们传递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理念和生态文明价值观。

如今这支“熊猫舞”成为了中队的“传家宝”,流淌在一代代官兵的“血液里”。跳熊猫舞时,王刚总会想起“苏琳”。还好,战友送给他一枚“熊猫蛋雕”,得到了不少欣慰。

这枚蛋雕出自中队战士樊文峰之手。他入伍来到卧龙,与大熊猫“亲密接触”,深入了解生活习性,呆萌的“苏琳”唤起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他突发奇想以蛋壳为材料雕刻。从最初的一雕就碎,到后面的心随刀动,他所刻“蛋雕熊猫”不仅好看而且有灵气。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专家鉴定后称赞:“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怪才!”

“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消好毒、要温柔、要体贴……”每年老兵退伍,中队会组织官兵向大熊猫告别!

今年是王刚当兵的第12年,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战友,一只又一只熊猫!再过几个月,他也要退伍了,离开这个坚守12年的第二故乡。

“将来不管走到哪个地方,在哪里工作,我都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念传递给大家,去传播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王刚说。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西南部,地势较高而湿润,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最理想的繁衍生息地,区内分布的大熊猫数量约占世界总数的10%,大熊猫、金丝猴等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高等动物有57种。著名的“团团”和“圆圆”就是从这里被送往台湾。




2.jpg
2008年5月27日,武警卧龙森林官兵搜救“国宝”大熊猫。地震后的卧龙保护区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研究中心将60多只大熊猫分批转移,其中32只被转移到全国各地熊猫基地寄养,其余的被转移到雅安市碧峰峡熊猫基地紧急安置。(资料图片,由作者提供)




3.jpg
近几年,熊猫们陆续在官兵们的协助下放归野外,每次放归熊猫之前,官兵总会提前对放归地森林进行严格清查巡护,排除猎套、铁夹、消除陷阱,放归后定期巡护,直至熊猫完全适应野外生活。战士们在进行生态环境巡护时,经常穿梭于海拔1000多米到5000多米的大山上。




4.jpg
汶川大地震严重破坏了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当地盗猎盗伐分子猖獗也成为了影响熊猫生活的隐患。武警卧龙森林中队在参与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还需要与盗猎者斗争。现在,盗猎盗伐者明显减少,珍稀濒危的动植物回归,为重回故乡的熊猫们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5.jpg
战士们在河边修复被洪水冲倒的竹林。卧龙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区,泥石流和洪水时常冲毁山林。班长王刚说:“竹子是熊猫的主食,生长竹笋的地方,他们都会去巡逻,现在挖笋的人少了。”




6.jpg
王刚和战友们在不远处发现一只死去的生灵,当地人称为拱猪,已经被猎套套死。盗猎者下了猎套没收,这些猎套是由钢丝缠绕在一起弄成的,上面布满了锈迹,颜色就跟周围无差别,还被许多杂草掩盖着,连肉眼都难以发现,野生动物往往很容易上套。




7.jpg
盗猎人在森林下的猎套不仅能捕获野生动物,就连当地群众的耗牛也经常受到伤害。




8.jpg
18岁的付润田即使再苦再累每天都坚持写日记。他说,写下自己一天的经历和感受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他还负责起记录拆下猎套的数量。




9.jpg
高海拔的山沟里,河水已结上了冰,战士们在洗漱时,冰水刺骨,大家快速的将毛巾拧干,可是毛巾从脸上离开时,脸颊已被冻得通红。




10.jpg
每次翻越雪山前,作为班长,王刚都会给大家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讲解雪山的复杂环境,并再三叮嘱战士们注意事项。




11.jpg
对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来说,看到雪山美景、牛羊牧歌无疑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但对于常年行走于深山的战士,只希望尽快结束一天的工作。王刚已经巡山12年,他和一同的战友说,“我的责任已经完成了,今年要回家抱老婆孩子,你们也要多关心家人。”




12.jpg
森林战士虽然一直在守护大熊猫,但是很少能真正接触到熊猫。只有每年老兵退伍,大家向熊猫告别时,才有难得的机会。王刚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战友,一只又一只熊猫,再过几个月就要离开这个坚守了12年的第二故乡了。“一定要把手洗干净、消好毒,要温柔……”王刚说。




13.jpg
武警森林官兵不仅保护了大熊猫的栖息地,还通过自编自演“熊猫舞”、“蛋雕熊猫”等文艺创作的形式,用肢体语言和熊猫神态抒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动局面。




14.jpg
武警卧龙森林中队士官王刚和熊猫“苏琳”结识于2008年5月12日,当时王刚从塌方堵塞的正河沟中找到了受伤的“苏琳”。2016年,王刚和“苏琳”再度重逢,饲养员张大磊告诉王刚“苏琳”怀孕了,王刚听说后,像4年前妻子怀孕那样兴奋。给“苏琳”加餐的他边喂边叮嘱:“多吃点,养好身体,生对双胞胎。”




15.jpg
5月10日,中华大熊猫苑开园的前一天,战士们将熊猫转运到神树坪基地等待开园。运送路途中,王刚(右)和赵东阳时刻关注大熊猫安全。




16.jpg
王刚(右)和战友们在现场执勤。2016年5月11日,“5·12”汶川地震后,新建的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中华大熊猫苑”正式开园,地址位于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耿达镇幸福村。熊猫回归到了它们的天堂,而武警官兵依旧坚持着定期巡护,直至熊猫完全适应野外生活。




17.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4 02:00 PM , Processed in 0.0578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