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7|回复: 2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1738期:皮影世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1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5-11 10:43 PM 编辑

腾讯网  2014.10.04
皮影世家
本期作者:邢凯


1738.png
【自信的中国人】特别报道之四:在陕西临潼零口街办零塬村,有一个以表演皮影为生的世家,他们经常出没在周边的城市和乡村,远近闻名。




1.jpeg
西安零口孙家皮影社团长孙景发,艺传三代,从事皮影艺术四十余载。在当地享有名气,人称“老孙家皮影社”。皮影社成员全部是自家人。社长孙景发今年74岁,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是在4岁左右跟随他学习皮影表演,最小的孙子孙伟继承了爷爷和父亲的表演艺术,是社里最年轻的成员。一家人经常聚在一起切磋技艺。




2.jpeg
2010年5月,孙家的皮影艺术申请了非遗,孙景发被正式授予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孙家皮影代表性传人从此,孙家的皮影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3.jpeg
孙景发家中悬挂着陕西民间艺术家协会会长和秘书长的亲笔题词,老人十分珍爱,如获至宝,装裱好后悬挂在房子的中央,每逢有客人来家中,他都要亲自介绍题词的内容和题词的过程。




4.jpeg
孙景发家中珍藏着30多本自己编写的皮影戏剧本,从老人开始演出就着手编写,由于没有上过学,识字不多,编写有困难,他就找来本村的乡亲帮助编写,把流传下来的经典剧目的唱词一句句地记录下来。60多年多去了,剧本磨损十分严重。




5.jpeg
接到村里演出的邀请,孙景发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前来帮忙的乡亲,下午3点多钟就开始往车上搬运演出用具。由于天气炎热,没搬几样东西就热的满头大汗,湿透的衣衫。




6.jpeg
老人从存放东西的库房里搬出两只高音喇叭,准备放到车上,家中唯一一辆农用小三轮车上,不一会就放满了演出的所有用具。




7.jpeg
装好演出物品后,一家三口人和一个前来帮忙的乡亲就乘坐在小三轮车上,快速地行驶在乡间小路上。艺术社的演出大多在乡村,每次都要行走10多公里,有平坦的水泥路,也有崎岖的乡间小路。




8.jpeg
到达演出地方后,一家人抓紧卸车装台,老人不顾年岁已高,在一旁边指挥边帮着家人搭台。




9.jpeg
戏台十分简陋,只需要几根钢管、几块木板和几块幕布,农用三轮车的后车厢放倒后,被推到戏台的中央,成了他们表演的临时座椅,一副对联悬挂在舞台的两侧,描述和道出了皮影表演的特点。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eg
舞台搭好后,很快就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地方,一群孩子不停地在戏台的下面钻来钻,追逐和嬉闹着。




11.jpeg
老人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互相开玩笑地问候对方还健在后,就板着指头算着上次见面的时间。那是在给老朋友的父亲过世的时候,一晃20多年过去了,还能见到十分感概。




12.jpeg
音响的连接遇到了麻烦,几个人反复试验,音响依然没有接通,老人的二儿子只好拨通小辈的电话,着急地问还有多久能回来。老人的孙子在市里一个旅游景点表演皮影,每逢家中有演出,他都要请假回家帮助家人,城区到乡下路途十分遥远,50多公里的路程需要2个多小时才能才能到达。




13.jpeg
眼看就快要到演出的时间了,孙子还没回来,音响又接不通,老人十分着急,不停地爬上爬下想找出原因。




14.jpeg
孙子孙伟终于回来了,下了车顾不上吃饭,就抓紧帮助老人连接设备,不大一会,音响就接通了,老人也露出了笑容。




15.jpeg
一切准备妥当后,孙家戏班子才有时间坐下来准备吃饭。孙家戏班子每到一处,乡亲们都会在演出前后安排有饭菜。饭菜很简单,大多是几道素材、馒头和开水,演出后还安排吃一顿面,算是一天演出的伙食了。




16.jpeg
距离演出还有十多分钟,孙家戏班子在老人的带领下,钻进戏棚子里开始做各种表演的准备。乐器已近十分陈旧,使用的乐器大多是自己土制的,但声音却十分响亮和清纯,配着这古老的皮影表演再合适不过了。




17.jpeg
老人做在戏台幕后的左侧,一个人身兼数职,既要负责锣鼓敲打,还要弹奏相关乐器,有时候还要担任主唱,高亢激昂地演唱一曲。




18.jpeg
表演皮影是孙儿孙伟挑大梁。夏天很热,孙伟端坐在一千多度的电弧灯后,再加上戏台幕布捂的密不透风,还没正式开始表演,几个人就已近汗流如注,无奈只好脱掉上衣,赤身露背。




19.jpeg
孙景发的二儿子负责协助表演,他身边堆放着几大本爷爷传下来的皮影,每一个夹子里都摆放着10多个精心雕刻的皮影,他要按照演出的顺序准确误会地提供给儿子孙伟。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jpeg
孙家使用的皮影是祖辈传下来的,在家中轻易不给人展示。孙伟十分喜爱,他常说这才是真正的皮影,是用真正的牛皮做出来的,韧度非常好,这么多年反复使用,从来没有折损过。




21.jpeg
随着一声吆喝,孙家皮影在激越的锣鼓声中正是开始。孙伟舞动着先辈留下了的皮影,熟练地在和家人一起表演他的拿手绝活《校场比武》。手中的皮影神出鬼没,挥摆自如,舞动的皮影在白色的幕布后有序的时隐时现,仿佛交战双方在激烈交锋,十分热闹。




22.jpeg
附近的村民和乡亲不约而同地来到演出现场,观看这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倾听着高亢激昂的秦腔唱段。很多村民十分好奇,不时地透过缝隙向舞台里观望。




23.jpeg
腾腾杀气威,武艺战高魁,滔略世无双,把将催。本帅狄青,今与韩天化教场比武,军校!兵发教场!” 演唱着边拉边唱.表演虽然在幕后,但每一句道白和每一段唱腔都十分认真,声情并茂,表情也十分生动,道出的台词振振有声,十分严厉或婉转,表现的人物活灵活现。




24.jpeg
观看皮影的孩子十分好奇,虽然看不懂,但还是被皮影这种有趣的表现形式所吸引,很多的孩子不时地站在台前和钻到台下,想看个究竟。




25.jpeg
孙伟从4岁就跟随爷爷学习皮影,演出完后第二天就赶回小雁塔。2010年西安大唐西市落成后,一家演出公司招录了孙伟,主要表演孙家的皮影。去年8月,他和师傅又在小雁塔一家演义公司工作,专门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表演。




26.jpeg
相比较乡下演出,这里的环境非常好,演员只有他和师傅二人,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他一个人表演。每场表演15分钟,休息10分钟,然后继续表演,一天下来要表演20多场。




27.jpeg
每次表演完后,他都邀请观众走到后台,和他一道亲身体验皮影表演,吸引了很多孩子,有很多外国朋友也欣然加入体验的行列,感受中国这门古老而神奇的民间艺术。




28.jpeg
商业表演生意时好时坏,孙伟在演出的间隙,要不停地到门口外向游客吆喝。最让他们一家头疼的不是表演,而是传承的问题,老人一直想多收几个徒弟,免费传授,可直到现在也没能招到一个自愿学皮影的人。提起这事孙伟的爷爷就发愁,好在还有孙子,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编辑手记:

零口孙家皮影社源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4年),由华剧(碗碗剧)老艺人孙老五1909年创办,至今已近有百余年历史,孙老五,华县人,清末招赘于零口西塬,1909年即领唱(碗碗腔)皮影戏,年老后由儿子孙景发继续演唱。碗碗腔皮影戏主要流行于陕西关中华山北麓和渭河以北平原一带。其传统剧目十分丰富,现存的手抄本就有二百四、五十本之多。其特点是花脸戏吐字重,杀声如雷,震裂金石,文戏开口轻柔,缠绵细腻,典雅飘逸,十分动听。皮影造型精巧细致,形体较西路、北路的皮影略小(高约十一寸),其花纹图案细致,雕刻细腻,造型经典、装饰严谨、色彩富丽堂皇。

  解放后(1956年)正式成立“民间剧社”,主要从事民间皮影艺术的表演和宣传,1981年收编为“零口文化站皮影团”演出于关中各地。团长孙景发,艺传三代,从事皮影艺术四十余载。在当地享有名气,人称“老孙家皮影社”。老孙家皮影社,正名“民艺皮影社”,皮影是他们的世家艺术。经过漫长的风风雨雨,他们保留了这一民间艺术,且愈演愈红火。该剧团现有正式演职人员6人,能表演各类剧目100余个,涉及历史剧、样板剧及现代剧等多个剧种,尤以李十三之“十大本”为经典,其现代剧《梁秋燕》、《三世仇》等深为广大群众喜爱。为适应现代文化发展趋势,社火表演及乌龟兔子赛跑皮影动画等四、五个新剧目正在紧张筹备之中。该剧团至今保留着祖传皮影100余套,道具100余件,各类皮影头具600余幅。皮影社己被列入西安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和陕西省艺术家协会吸收为成员。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3:55 PM , Processed in 0.0747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