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2|回复: 1

[史地人物] 【鹅眼】第20期:鲁豫:你我的日子 没有什么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0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4-20 11:55 AM 编辑

腾讯网   Sep 9, 2015
2015年 第20期 | 总20期
本期编辑:田野 崔家乐

鲁豫:你我的日子 没有什么不同

作为诞生于互联网风起云涌年代的一档栏目,腾讯新闻图片频道的《中国人的一天》一直试图打造一个自由展示自己的平台。值五周年纪念之际,栏目再度与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携手,推出同名系列图书最新作——《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此外,这本书还特别邀请了著名主持人陈鲁豫作序。对于人生的意义,她又有着自己的思考。


1.jpg
追逐·幸福篇《我的弟弟是“单独二胎”》——2014年,北京市正式实施“单独二胎”政策。2月27日,随着北京妇产医院手术室内一声啼哭,齐玥一家迎来了家里的第二个宝贝——小儿子高铭泽。贾婷/摄




2.jpg
新生·传统篇《“金头盔”飞行员》——蒋佳冀,空军航空兵某团“金头盔”飞行员、80后飞行团长。2011年,空军考核中,30岁的蒋佳冀在100余名精英飞行员中脱颖而出,连续两年捧得“金头盔”,成为空军首位双料“金头盔”获得者。刘应华 刘畅 王瑞/摄




3-compressed.jpg
迁徙·留守篇《小姐妹的“迁徙之路”》——2014年7月8日,在远郊的大山里,9岁的姐姐吴进娟和5岁的妹妹吴思宇坐在夕阳下,满心期待明天的到来。明天,这对与奶奶留守大山的姐妹将再一次变成“迁徙”的鸟儿,飞往广东,与打工的父母相聚。唐寅/摄




4.jpg
新生·传统篇《Cosplay女孩》——李璞伸,昵称“阿扑”。如果你不爱动漫,不了解cosplay,那么,她在你眼中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邻家女孩。而在南京的cosplay圈内,阿扑可是个“风云人物”。邱稚真/摄




5-compressed.jpg
追逐·幸福篇《大山里的“天梯信使”》——位于湖南省石门县西北边缘的壶瓶山,海拔2098米,有“湖南屋脊”之称。在这苍茫逶迤的大山深处,活跃着一群身穿绿色衣服的“信使”。48岁的杜登文便是其中一位。李健/摄




6-compressed.jpg
追逐·幸福篇《乘风破浪》——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海面,咸风阵阵,赶上这样有风的日子,无论工作多忙,福州80后小伙子肖乐,总会放下手上的事,前往平潭红岩海滨沙滩。在这里,他可以玩他最酷爱的运动项目——风筝冲浪。吕诚/摄




7.jpg
迁徙·留守篇《废墟上的手风琴手》——2014年10月15日,上海董家渡王家嘴角街,老史坐在一幅巨大的房地产广告画下拉手风琴,他的头号粉丝宠物狗“宁宁”陪伴在一旁。在董家渡近十年的动迁拉锯战中,陪伴老史的除了一条搬迁居民遗留下来的流浪狗“宁宁”,就是两把他珍藏的手风琴。赖鑫琳/摄




8.jpg
新生·传统篇《新式木匠》——2015年1月17日,M.Y.Lab木艺实验室在杭州成立,在两位80后联合创始人的领导下,在这个新式的木工坊里,每天都聚集着许多热爱木艺的“木友”。时鹏 马玉倩/摄




9-compressed.jpg
新生·传统篇《千年维吾尔铁艺传承者》——新疆喀什市里的“坎土曼巴扎”铁艺街已有数百年历史,这里一直保留着传承了数千年的维吾尔族传统铁艺。60岁的米吉提-买买提是铁艺街里最年长的铁艺传承者,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从学徒一步步当到师傅,至今他已带过18个学徒,曾带过的学徒也已成为师傅。张已/摄




10-compressed.jpg
新生·传统篇《提线木偶剧团》——在福州洪塘大桥附近的一座山庙里,几个民间艺人正吹拉弹唱,表演木偶戏。悠扬的唱腔透过高音喇叭响彻四方,庙前烟雾缭绕,可是台下的观众寥寥无几。吕诚/摄




11-compressed.jpg
新生·传统篇《流浪宠物庇护所》——在武汉市小动物保护协会的流浪宠物收养基地,住着300多只流浪狗和2只被救助的猫。2006年7月28日,武汉男孩杜帆发起并成立了流浪宠物救助站,并在2013年7月20日合并为武汉小动物保护协会,至今先后救助流浪动物约3000只,其中大部分被领养。马路遥/摄




12.jpg
新生·传统篇《最后的驯猴人》——在安徽宿州市埇桥区一户农家四合院内,70岁的齐德芳正在训练猴子完成马戏动作。老齐有着30多年的驯猴经历,是当地响当当的驯猴高手,经他调教的上百只猴子活跃在全国各地。储永志/摄




13-compressed.jpg
迁徙·留守篇《燕郊候鸟》——燕郊,在这座距离北京最近的“睡城”里,居住着30万在京务工的上班族。他们每天往返于北京与燕郊之间,因而有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昵称——“候鸟”。马毅行/CFP
 楼主| 发表于 2016-4-20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
文字/中国国家地理

作为诞生于互联网风起云涌年代的一档栏目,腾讯新闻中心图片频道的《中国人的一天》一直试图打造一个自由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这里,没有阶级之分,没有贫富之分,有的只是世间沉浮中生命所承载的那些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值五周年纪念之际,栏目再度与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携手,推出同名系列图书最新作——《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

如今,有这样一个事实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时代,这种变革几乎对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被不由自主地卷入飞速运转的社会经济中,在这个灿烂如银河系般轮转的系统里面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和实现理想的途径。而在这样的变革漩涡中,我们看到或者忽视了哪些改变?我们依然坚守着哪些永恒的情感和文化?我们如何理解生活和幸福的含义?

在这本《变与不变的中国人》中,栏目团队通过三个部分来探讨以上这些问题:创新和保守,生存和迁徙,追逐和幸福。这其中,又采用了对应故事的方式,来映射变与不变的主题。例如“创意木工坊”和“打铁手艺人”,一个是“万众创新”下的新兴热点,另一个是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两者虽然天差地别,却微妙地在这“变与不变”的时代中携手共存,构成了大变革之下个体生活、价值认同的缩影。又如“购物节中的快递小哥儿”和“大山里的天梯信使”,虽然工作性质相近,但在不同环境下衍生出的工作形式却又让人看到了时代变幻中同一事物繁衍变化后的不同结果。在书中选取的30多个颇具代表性的故事中,每一个都带有莫名的幽默或伤感。或是因为精神,或是因为物质,但都反映着个人被社会车轮推动下的变化和坚守。

与系列之前的图书相比,本书的逻辑更加严谨,对应性更强,观点更加明确。与本书一同推出的《活着·蜕变》着眼于主人公在各自人生际遇中由内而外的自发性改变,核心是主人公努力改变自身生活境遇、不向命运妥协的精神。这一内、一外的“改变”主题,也正印合了当下时代变化的不同形式。

影像记录历史,瞬间即是永恒。在这本书中,你也许能够看到自己、家人、朋友的影子。而在讲述他们的故事的时候,也是在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

此外,这本书还特别邀请了著名主持人陈鲁豫作序。对于人生的意义,她又有着自己的思考:

鲁豫:读《中国人的一天》有感

有人问我,平凡的人生有意义吗?我答不上来。他接着说,我住在地下室,被子总是潮的。我得挤公交车,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在路上平平常常。我一个人,生日,情人节,冬天,夏天,我好像永远一个人。不要和我谈远大前程,什么这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就请你告诉我,这平凡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没有答案。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小周阿姨正在厨房里切着圆白菜。她是我请的小时工,安徽人,小小的个子,大而灵动的眼睛,讲话的时候总是一副受了惊吓的样子。她步伐有力,干活的时候戴着耳机听音乐,永远兴高采烈。我偶尔偷偷地瞄她一眼,心里由衷地羡慕。就在刚才,她向我请假一周。她在老家买的房子盖好了,她要回去收楼。我几乎要嫉妒她了。其实,她每天的日子我都看得到想得到。我们并不聊天,只在早上见一面,然后我出门她干活。晚上我回家,窗帘已经严严实实地拉好,WIFI也关上了,而屋里一尘不染。她尽心尽力地珍惜这份工作,让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因为,比起她对我的需要,我更离不开她。她的日子就是这样,平静,重复。你我的日子,也没有什么不同。而这平凡的人生,意义在哪里呢?

辛勤地劳作,朴素地生活,吃饭香甜,夜晚安眠,这,就是意义?看自己和身边的人们,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尽可能地生活着,而所谓意义,就在其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5:37 PM , Processed in 0.0399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