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第500期:“购”在海外
2016-04-12 07:03
澳洲的奶粉,日本的电器,韩国的美妆,德国的厨具……得益于跨境电商,海外购物已是前所未有的便利。从奢侈品到日用消费品,“海购”不再是新富人群的特权,它正向普通大众消费者迈进,也改变着中国消费者的生活。编辑/岳红豆
今年中国商务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了世界主要旅游消费群体的称号。近年来,中国游客被誉为“行走的钱包”,而随着跨境电商和代购的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海外购物”。图为2016年2月5日,日本东京银座购物区街头,一家商店门口用中英双语打出的新年快乐标语。IC供图
跨境电商兴起后,国内消费者获得了另一种购买海外商品的途径,通过互联网检索海外商品信息,直接在境外购物网站上下单,由海外购物网站通过国际快递发货,或由转运公司代收货再转寄回国。随行业发展,境外大型零售网站开始与我国支付机构直接对接,近年跨境网购支出金额逐月增长,“海淘客”不断增多,坐在家里就可以“拯救”全球消费市场。图为2016年2月27日,机场的工作人员将游客的行李从传送带上搬下,传送带的大屏上显示航班大部分来自中国,每一个航班的行李箱都超过100个。视觉中国供图
据新闻报道,2010年至2013年,中国海外购物交易额从100多亿元增长到超过800亿元。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海外购物的交易额增加,参与海淘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2013年,中国内地的“海淘客”已达1800万人,预计到2018年将增至3560万人,年消费额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图为当地时间2015年10月8日上午,两位中国北方口音的游客正在韩国仁川机场的登机口前将刚刚购买的化妆品进行分类打包。视觉中国供图
五年来,消费者对“海淘”的热情持续不减,《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14年全年“海淘”支出超过15亿美元。受国内网络购物活动影响以及在某些西方国家节日时间进行打折促销活动中,我国个人跨境网购支出在此期间表现尤为活跃,尤其在11月、12月海淘支出连续超过2亿美元。图为2016年2月8日,中国农历新年期间,韩国济州岛,乘坐国际邮轮准备入境的游客大排场龙。大部分游客都携家带口、背着大包小包。IC供图
除了足不出户在家“海淘”,在政府特别设立的保税区进行海外购物也是消费者的一项选择。保税区是“境内关外”,据郑州保税区相关人士介绍,国境和关境是不一样的,国境是一国政府的行政区域范围,而关境则是一国行使海关主权的区域范围,“保税区就是地理区域在国境内,但在海关还视同为关境外,并未入境。”图为2015年4月4日一大早,位于济南港西路的济南综合保税区新卡口,数千市民排成“长龙”苦等抢购海外折扣商品。IC供图
外国商品进入保税区,不必缴纳进口关税,且可以自由进出,只需缴纳存储费和少量其他费用。以进口奶粉为例,一批奶粉从国外进口至国内,在清关进口时需要缴纳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但如果该批奶粉进口到保税仓,因为“境内关外”的身份,可以暂时不缴税。图为2015年4月4日,济南综合保税区,一名男子正在选购酒水。在济南综合保税区里,食品、酒水、日用百货、母婴用品、家用电器5大类万余种商品一应俱全,价格普遍比商超便宜20%至30%。视觉中国供图
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度达1712.9亿美元,同比增长50.7%。其中出口1042.3亿美元,同比增长52.4%;进口670.6亿美元,同比增长48.2%。在保税区进行海外购物也成为主流的一种消费方式。图为2015年4月4日,济南综合保税区,一名男子怀抱他睡着的孩子在收银台结账购物。视觉中国供图
不仅惠及国内消费者,保税区对于试图采用保税区集货模式的跨境电商来说也非常重要,目前国内的几大保税区都有核心跨境电商厂家。当下国内的跨境电商主要有两种供货模式,一是电商平台或第三方商家直接备货到保税区,然后从国内保税区仓库直接发货;二则是直邮,即商家从已经备好货的海外仓直接邮寄到国内。图为2015年1月23日,广东广州,广州珠江新城首家跨境直购体验店正式试业,婴儿用品被一扫而空。IC供图
在跨境电商的第一种供货模式下,和跨境电商合作的“保税区”相当于海外商品的暂存处,商家不需缴纳消费税,意味着国内消费者从跨境电商上采购的海外商品属于个人自用物品,因此海关参照个人自用的行邮税进行缴税,消费者从中获得海外购物的价格优惠。在“海淘”和保税区购物之外,代购也是消费者进行海外购物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相邻的日本,则是多数代购者的集中购物之地。图为2016年2月29日,日本心斋桥开设了数十家免税店,这里是代购商集中采购的地方。视觉中国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