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4-9 09:56 PM 编辑
腾讯网 Aug 17, 2015
长安街:国家的街道
随着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临近,长安街开始新一轮修整。作为阅兵的舞台,长安街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从明初北京南部城墙南移、腾出长安街至今,这条“神州第一街”上已累积着600多年历史。建国之后长安街一步步成为新中国的政治中心,这条以国家的名义存在的街道,每一次改变都成为一个时代特征最集中的体现。
建国之后长安街一步步成为新中国的政治中心,这条以国家的名义存在的街道,每一次改变都成为一个时代特征最集中的体现。封面图为2002年的北京天安门和西长安街。GETTY
长安街由东单至西单共3.7公里。元朝时,长安街的位置还是元大都的南部城垣。明初北京城扩建,南部城墙移至今崇文、宣武一线,原城墙处便成为一条东西向的街道,其上伫立着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及东单牌楼、西单牌楼等。图为清末,北京东长安街上的城楼及街景。FOTOE
长安街以长安左右门得名,寓意“长治久安”。这里却见证了国家命运的跌宕。1912年,清帝退位,天安门广场对外开放;1924年,北洋政府在长安街开辟第一条有轨电车;1937年,北平沦陷,日伪当局将内城扒开两个豁口(即后来的建国门、复兴门)……每一次当权者的更替都伴随着对长安街的改造。图为1945年9月4日拍摄的长安街与中南海。FOTOE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对长安街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建国初的国庆阅兵每年办一次,长安街上的门楼、牌坊经常阻碍游行队伍通过,“军旗过时不得不低头,解放军同志特别生气”。1952年,长安左右门被拆除。此后几年内,东西长安街牌楼、双塔寺及中华门相继被拆。图为1950年国庆节,少年儿童队方阵行进在长安街,画面右侧为长安右门。新华社丁一摄
建国后对长安街的改造,多因国庆阅兵的需求而起。此外,在苏联专家建议下,长安街沿线建起公安、外贸等部委办公楼。但这些都曾遭梁思成反对,他为此曾与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争得面红耳赤,遭吴晗批驳:将来北京城到处建起高楼大厦,您这些牌坊、宫门岂不都成了鸡笼、鸟舍。图为曾被成为“燕京十景”之一的“长安分塔”,1954年因扩建西长安街拆除。FOTOE
1959年,国庆十周年,长安街迎来一次大规模改造,可谓力争高大上。毛泽东指示:要使天安门广场成为能容纳100万人集会的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前的马路要同时通过120人横列的游行队伍。长安街最宽处修到了120米。图为1959年3月,北京东长安街在进行改造。新华社发
建这么宽,除了为阅兵游行考虑外,还有战备考虑:将长安街建成一块板的形式,战时可做飞机跑道。此外,著名的“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中就有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内的7栋坐落在长安街沿线及周边。至此,长安街几乎完成了其作为政治中心的构建。图为1959年的人民大会堂和长安街。新华社记者 齐观山 摄
这样一条大道,在即将到来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十年中发挥了作用。文革时期长安街建设虽少,却是被运用最为“充分”的时代:1200万红卫兵在这里等待毛泽东检阅、尼克松访华欢迎的群众排成排、十里长街送别周总理……图为1976年4月4日,天安门广场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
文革结束,加之多年未举办国庆阅兵,长安街也开始变得生活化,还原了其作为交通干道的原始功能。八九十年代,长安街上涌动的“自行车洪流”几乎成为西方人眼中中国的标志性画面。图为1988年,清晨的长安街。王文波/CFP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渗入,商业开始在长安街布局。据《国家人文历史》报道,长安街90年代新建的21座建筑中,属商业金融和写字楼类的有14座,占67%;而50年代这一比例为17%。临近王府井、由李嘉诚投资的东方广场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但东方广场在当时甚至被人称为长安街上的“怪物”。图为1999年,新建成的东方广场。宋连峰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