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3|回复: 3

[好摄之徒] 【鹅眼】第8期:我是一个目击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9 07: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4-9 06:03 AM 编辑

腾讯网  Aug 26, 2015
2015年 第8期 | 总8期
本期编辑:迦沐梓

我是一个目击者

“我是一个目击者,这些照片就是我的证词。我所记录的这些事情,不该被忘记,也绝不能重演。”22位当代最伟大的报道摄影师,23组夺得摄影界最权威奖项的不朽作品。这些摄影作品,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纷繁复杂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本组图片由腾讯图片和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联合推出。


1.jpg
22位当代最伟大的报道摄影师,23组夺得摄影界最权威奖项的不朽作品。这些摄影作品,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纷繁复杂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作品背后,摄影师和被拍摄者之间的故事。图为【正在消失的草原】霍林郭勒位于科尔沁草原北端,是以煤矿、发电、化工为主的工业城市,因此污染严重,很难看到牛羊等动物,地方政府在草原上放置了大量的牛羊雕塑。摄影:卢广。




2.jpg
著名摄影师、“荷赛”大师班亚洲推委刘香成说:“我们应该看的是照片,而不仅仅是它的标签。经典就是经典,好的照片体现的是我们对人类的观察。重新翻看那些历史上的经典照片,我发现我离不开它们,因为它们承载着我们人类的共同记忆,这就是摄影的魅力和挑战。”图为【藏身世外桃源的黑色兵工厂】一支即将交货的手枪。摄影:娜娜·布哈尼(Nana Buxani)。




3.jpg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摄影评论家任悦提及:“去拍,就是他们的摄影哲学,看起来就是这么简单。这些摄影师本质上都是在做一件事——将观众的视线引到故事本身。”图为【经济危机,一场全民灾难】2008年3月26日,驱逐令后,罗伯特·科尔在美国克利夫兰一户住宅中查看居民是否全部搬出。摄影:安东尼·苏奥(Anthony Suau)。




4.jpg
照片是时间的化石。目击者——摄影师,将时间固化,将历史影像化。让更多人成为目击者。图为【吉布提海滩上的邂逅】吉布提海滩,非洲移民们手举手机,搜索邻国索马里的廉价信号。摄影:约翰·斯坦梅耶尔(John Stanmeyer)。




5.jpg
【一次中亚腹地的危险之旅】一名在濒临倒闭的工厂里作业的女工。摄影:威廉·丹尼尔斯(William Daniels)。




6.jpg
【女记者揭秘索马里海盗】2008年10月29日,海盗头子哈桑乘快艇来到霍比亚岸边,和女摄影师会面。摄影:维罗妮卡·德·维格里(Véronique de Viguerie)。




7.jpg
【失焦的伊拉克】2003年4月,美军攻占伊拉克巴格达的初期,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装甲运兵车内,喝令被捕的萨达姆敢死队队员闭嘴。摄影:安德烈娅·布鲁斯(Andrea Bruce)。




8.jpg
【阿富汗少女的故事】2010年8月,以阿富汗割鼻少女为封面的美国《时代》周刊。摄影:乔蒂·比伯(Jodi Bieber)。




9.jpg
【目击“奥德赛黎明”之战】的黎波里的墓地,一个空袭遇难者的家庭正在举行葬礼。摄影:克里斯托弗·莫里斯(Christopher Morris)。




10.jpg
【命运悲歌】茱莉与初生的孩子。摄影:达茜·帕蒂拉(Darcy Padilla)。
 楼主| 发表于 2016-4-9 07: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一个美国高中生的军旅生涯】2007年6月20日上午10点38分,前一天晚上,伊恩在下楼梯的时候滑倒了,使得手肘的旧伤加重,几乎无法伸直胳膊。摄影:克雷格·沃克(Craig Walker)。




12.jpg
【战争还未结束】2007年3月24日,伊拉克魁马哈镇(Qubah),美军士兵掩护一名被弹片击伤的同伴,黎明时美军士兵与叛乱分子在村庄里发生激战,两名美军士兵受伤,6名疑似叛乱分子被击毙。摄影:尤里·科济列夫(Yuri Kozyrev)。




13.jpg
【探寻电子垃圾的坟墓】冰雪皑皑的格陵兰岛本该是一片纯净,现在却被数不清的废弃电脑和其他电子垃圾占据着。摄影:斯坦利·格林(Stanley Greene)。




14.jpg
【那些被祖国抛弃的人们】对难民来说,走到了这里实际上仅仅是第一站。摄影:胡里奥·迪·斯特尔克(Giulio Di Sturco)。




15.jpg
【伊斯坦布尔的爱与怒】抵达广场的时候,被眼前景象吓坏了的杰奎斯,一度忘记了拍照。伊斯坦布尔著名的塔克西姆广场一片喧嚣——催泪瓦斯的白烟,防暴水枪射出的水柱,燃烧的火光和数万名正被暴力驱逐的示威者。在伊斯坦布尔住了4 年,她把这里看作是从战乱地区归来的休息站。无论经历和记录怎样的悲惨事件,伊斯坦布尔惬意的街道总能使她重新找到家的感觉。摄影:莫妮克·杰奎斯(Monique Jaques)。




16.jpg
【枪支的国度,无人置身事外】在好莱坞环球影城的西部牛仔主题公园里,一名演员正向孩子们展示一把手枪。枪文化已经融入美国的日常生活中。摄影:泽德·纳尔逊(Zed Nelson)。




17.jpg
【非洲丛林里的狩猎游戏】乔西和她的猎物,一只雄鹿。很多还没有成年的孩子被他们的父母带往非洲猎场,通过杀戮来锻炼勇气。摄影:大卫·钱斯勒(David Chancellor)。




18.jpg
【讲述一个真实的也门】一名也门男子在清真寺前找到免费水源。人们质疑,建寺花费了6000万美元,饮用水问题却无人解决。摄影:卡里姆·本·哈里发(Karim Ben Khelifa)。




19.jpg
【黑帮冲突的受难者】多丽(Tori Rowles,左2)在亲友的陪伴下参加伙伴罗斯的葬礼。她们的梦想是成为时装设计师,现在却只能阴阳两隔。摄影:芭芭拉·戴维森(Barbara Davidson)。




20.jpg
【用影像编撰美国当代战争史】2011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在救生训练课中,训练如何对待“受伤”士兵。摄影:彼得·范·阿格塔梅尔(Peter van Agtmael)。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9 07: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战争殉难者】斯科特四拳将门打出一个大洞。他说:“我想正因为我幸存了下来才会得上这种病。”摄影:克雷格·沃克(Craig Walker)。




22.jpg
【一场加沙的葬礼】一束初升的阳光经墙壁折射,意外地照亮了送葬者的脸和整个队伍。遇难的孩童苏赫卜以及他的哥哥穆罕默德被亲人抱在怀里,后面的人抬着他们父亲尸体的残骸。摄影:保罗·汉森(Paul Hansen)。




23.jpg
【我是一个目击者】皮卡车上的娃娃兵。摄影:萨缪尔·阿兰达(Samuel Aranda)。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9 07: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师,与故事共生
文字/任悦

从严格意义上讲,此书并非是一本摄影书。因为关于摄影本身,这些“著名”摄影师,都没什么好讲的。但谢天谢地,刘旭阳似乎也从未想过要和他们谈摄影,这种一拍即合,让谈话回到了事实本身。也许有人会惊呼,在各种摄影大奖的光环之下,他们怎会没有任何秘诀,但名列这里的诸位摄影师,根本不会纠结手中工具,绝不口口声声死忠摄影,而是奉行一种行动主义的精神,去拍,他们的摄影哲学看起来就是这么简单。

我能理解旭阳请我来写这篇序的意思,因为显然,这些人都是我的“熟人”。

我是泽德·纳尔逊的粉丝,十几年前,我读研究生,我的导师肖绪珊把一叠《时代》周刊的撕页交给我,上面刊载的就是纳尔逊的《枪支的国度》。曾有一度,我将之看成一种新形态的摄影报道,但十几年过去了,作为我新闻摄影课堂上的经典案例,在大多数人看来,它却依然还是那么“新”。这让我开始反思当初所做的判断。纳尔逊在他的报道里将影室肖像和现场报道融合,这看起来新奇,但完全出于讲述一个有着复杂线索的故事的需要。到今天,美国枪支问题依然是个问题,这才是让这组报道没有过时的原因。从刘旭阳的访谈中,我得知,这位先生当年遭到枪支支持者的威胁,讲演中曾遇到规模不小的抗议示威,关于枪支这个事儿,他一路谈下去,仿佛自己是个反枪支专家而非摄影师。

“请忘记我的摄影师身份”,这是不少摄影师在访谈中的潜台词。彼得·范·阿格塔梅尔说他不愿提及在战场上的危险经历,“因为战争从来都是危险的,讲述冒险故事虽然吸引人,但同样容易让人忘记战争的本质是多么不堪。” 2009 年,我在马格南纽约办公室实习,曾和这位摄影师有着一面之缘,我们并未交谈,他给我的感觉是,普通得看不出是一个摄影师。

2014年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年度照片的获奖者约翰·斯坦梅耶尔,针对他获奖照片的批评有这样的反馈:“有人觉得像创意照片?那我只能说,那些人闲着无事想多了。”看到这句话,我乐了,因为我也是那“闲人”中的一员。

这本书里的好几位,都被我“批评”过,保罗·汉森,乔蒂·比伯,萨缪尔·阿兰达,他们都曾获得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年度照片奖,我则年年都对这些大奖照片颇有微词。但正如斯坦梅耶尔会抛开这些谈话,继续谈论自己所关心的社会现实,我们在本质上是在做一件事——将观众的视线引到故事本身。

我从不否认这些摄影师理应受到嘉奖,但他们的努力根本不可能用一张照片呈现。我要反对的是把他们以及他们的照片变成装饰用的花瓶。有位先生批评当下的新闻摄影弥漫着一种“Sele”的自恋风气,照片越拍越精美,但一眼看到的却只有作者而非内容。

作者究竟应该站在哪里?在我看来,想要成就一部有质感的报道和纪实摄影作品,作者应该与故事共生,这多少也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气质,仿佛选择了置身一条河流,随后你要做的就是顺势而动。报道摄影师和他们的故事生活在一起,他们是信使,带来另外一段人生,透过他们的讲述,我们和故事一同悲喜,故事抹平我们头脑中的刻板印象。

合上这本书,我却有一点点忧伤,因为这样的信使已成为濒危动物。这也是本书访谈者斯坦利·格林早在2004 年的感慨:“新闻摄影记者正在濒临灭绝,因为照片被看作是商品或者科技产品,摄影师作品的内在含义却被忽视了。媒体和图片社都很重视新闻摄影的技术性,编辑们似乎更青睐那些即时的图片而不是需要花费时间才能拍到的照片。”

当下,速食以及Eye Candy 已成了我们大多数人的需求,又有谁会愿意去倾听这些沉重的故事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2 07:04 PM , Processed in 0.0612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