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第497期:在“童话”中长大
2016-03-31 07:53:47
《安徒生童话》被称为中国孩子最喜爱的经典珍藏,无数小孩阅读着它度过了自己童年时光。“童话”对于农村小孩和城市孩子有着不同的定义:一个是未来“梦”;一个是家长所缔造的“童话”世界。但他们却有着相同的遭遇,在不同的环境都承受着高压。摄影/储永志 编辑/刘书琪
农村小孩——未来“梦”
《丑小鸭》是安徒生最著名的的童话之一,它讲述了丑小鸭历经重重磨难变成白天鹅的故事,以此告诉每个孩子都可以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梦想,只要他们学会树立生活目标,在自信、自强、自立中成长,通过拼搏他们也可以变成“白天鹅”。图为浙江桐乡市一在建工地上,一名云南民工孩子在脚手架上绑上布索玩闹。
图为2015年11月9日,四川大凉山布拖县,一名孩子独自在家门口玩耍。
得益于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城市与农村6-15岁的儿童入学率都很高。但如1999年与政策相符合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所反映的:在农村实行义务的教学条件,十分艰苦。图为2011年1月10日,在嘉兴南郊一垃圾回收站内,来自云南昭通的四岁小孩陆浪正在玩捡来的玩具枪,嘴中发出“砰砰”的声音。陆浪三岁时,母亲便因为受不了家中穷困跟别人跑了,现与年逾六旬的奶奶相依为命。
生活条件差、家庭收入少、父母受教育水平低,这些因素直接让农村孩子处于一个不利的起点,但他们也存在着属于自己的未来“梦”。图为2013年1月8日,在浙江桐乡东方学校一年级教室里,一名来城市务工新居民的孩子正在凝神听课,双手因不抵严寒长满冻疮。
《安徒生童话》中有大量的故事关于未来“梦”,它用童话告诉孩子们要一直坚持不懈,不畏艰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特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图为2015年10月10日,安徽岳西县一所幼儿园课堂,一名孩子早早来到教室准备学习。
但现实世界和童话世界存在差别。当下,中国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现状令人担忧。虽然为了改善农村孩子求学的窘境,2013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师资匮乏仍是目前乡村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图为1名学前班的孩子被其老师抱在怀里教他写字。这个班里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这个教学点只有一位过了退休年龄的老师和8名学生。
农村教育核心问题是老师待遇低,背后其实是教育体制问题。同时中国教育体制将学校分成了三六九等,这又促就了农村的“城市取向”教育——要好好学习,去城市生活。令农村小孩实现未来“梦”的决心又增添了几分。2014年7月15日上午,衢州市金扬村,十来位留守儿童,坐在屋门前认真听“新老师”讲课。“新老师”是当地人,在外读书,只能假期返乡后给他们辅导作业,讲故事。
不过,农村小孩还是辍学率极高。农村学生辍学的高峰是在初中,特别是初二,很多地方初中辍学率可达30%甚至更多。因为农村学校实行的也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人们认为只对有望升学的学生有用。如果小孩没有可能上高中,就会被早早退学。图为2013年8月21日,新疆阿克苏天山境内,11岁的柯尔克孜族少年正在帮助大人牧羊。
中国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存在明显差距。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城市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9倍。图为2011年,台州椒江区永安小学新居民子女午餐时间,小孩们都挤在一起。永安小学有1700多名学生,主要是四川、安徽等地的外来务工子弟。
农村居民收入低下,导致农村居民能给小孩创造的学习环境也相对较差。图为2013年1月12日,嘉兴南湖区东栅街道一出租房内,就读于民丰蓝天小学六年级的袁盈盈在电动三轮车上认真做作业。她来自河南信阳,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他说由于居住的地方小,女儿每天放学后只能在三轮车上做作业。
图为2014年7月21日,杭州市江干区一处在建工地边,两名小孩就着屋内灯光在室外做暑假作业,因为室内太热。
除了家中学习环境不好,很多农村小孩还要面临学校教学设施紧缺等问题。2011年12月,浙江苍南的天井小学,正在上课的学生。这间教室,有两面黑板,两张讲台,4名二年级学生和4名四年级学生背对而坐上各自的课程。天井村海拔1000多米,被称为“苍南西藏”。
图为浙江龙游县大力山小学正在进行升旗仪式,因为没有广播,孩子们只能自己唱国歌。
在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下范村,7岁的张列夫怀抱一本大学生志愿者送来的《安徒生童话》爱不释手,他说长大想当作家。这个在安徒生“童话”中长大的中国农村小孩,未来“梦”是为更多的人缔造“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