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3-29 10:03 PM 编辑
腾讯网 2016-03-22
2016年 第20期 | 总87期
摄影:念山 邱波 编辑:陈若冰
神木暴富的“后遗症”
在号称“煤冠天下”的陕西省神木县,过去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而富甲一方。2008年神木跻身全国百强县,GDP破千亿元、全县医疗免费、15年教育免费、千万富翁扎堆、顶级轿车满街跑……如今随着煤炭经济下滑,引发民间借贷危机、房价下跌、楼盘烂尾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更为严重的是,多年粗放式的能源开采,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河流断流、地表塌陷,居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
陕西神木县有着“中国第一产煤大县、中国最大的兰炭基地、中国最大的聚氯乙烯基地、西部最大的火电基地、西部最大的电石基地”等多个和煤炭相关的头衔。图为2016年1月22日,神木县锦界工业园区烟囱排放出烟和水汽弥漫天际,能源驱动的经济塑造了许多一夜暴富的神话,也给当地留下很多“后遗症”。
煤炭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曾使榆林短时间内涌现出一大批亿万富翁,进而带动了这里的豪车市场。2011年,神木县进口汽车的数量占陕西全省的70%以上,路虎、保时捷、劳斯莱斯和宾利等车随处可见。图为2015年12月20日,一辆订制的劳斯莱斯幻影停放在神木县宾馆。据当地人介绍,由于早年涉足煤炭产业,不少矿老板身价不菲,豪车成为显示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2015年12月21日,神木县孙家岔镇福慧寺的原址上,一座投资7000余万元、历时4年修建的新寺庙在2015年仲夏竣工。建庙碑记上介绍,修寺庙的数千万资金系一位孙姓善士鼎力相助。据寺庙管理人员介绍,这位孙善士的产业涉足煤炭和煤电产业。
但自2012年,煤炭价格下滑。据当地人介绍,由于市场需求量减少,原本每吨700-800元的煤炭目前只能卖到约200元/吨。图为2015年12月19日,两辆运煤车奔驰在榆神(榆林——神木)公路上。
2015年12月25日,两年前车流如织的榆林市牛家梁煤炭转运站如今门庭冷落。负责转运站过磅的师傅说,虽然煤炭每吨价格下滑至200多元,但是客户还在持续减少。他说,2013年时候,平均每月要向外地发煤20-30万吨,目前两个月都发不了一次煤。
2015年12月25日,210国道牛家梁段,杨大姐(化名)和家人开了一家移动快餐店,给来往拉煤司机提供简餐。杨大姐说附近开的快餐店很多,但现在拉煤的司机越来越少,生意的确很难做。为了增加收入,杨大姐“拓展”了新业务:为拉煤司机代理缴纳各项罚款。
在煤炭行业迅速发展时期,涉煤企业大都进入房地产领域。但随着煤炭市场寒冬的到来,地产行业也开始陷入降价、滞销、停工的局面。2013 年下半年,房地产价格开始大幅下滑,较之高峰期,黄金地段房价降幅达50%,2013年8月份后,高端房成交量明显减少。图为2015年12月20日,神木县驼峰路口的公示牌上,贴着各类急售、低价出售的房产广告。
有资料显示,在实际居住人口只有十几万的神木县,却有数百万平方米的房产在借贷危机之后成为空荡荡的“鬼城”。2015年12月20日,从神木县窟野河畔的大桥上远眺,一栋停工的建筑隐藏在雾霾中。
2015年12月27日,榆林市区一家人造滑雪场门庭冷落。“今年哪门生意都不好做,哪有闲工夫去耍雪呀!”一位途径滑雪场的市民杨师傅说。
经济上的变化也许从2012年才开始出现,但煤炭产业引发的环境问题,却早已显现。煤炭产业给神木经济带来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这里留下了环境的伤疤,河水断流污染、水库干涸、村庄因为采煤造成地表塌陷而被迫迁移,这些都成为了一道道的警示碑在提醒着人们环境与生态的脆弱。图为2015年12月21日,神木县窟野河畔的燃煤发电厂的冷却塔和烟囱排出巨大水雾和烟柱,和暗色的天空融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