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7|回复: 1

[史地人物] 两会特别策划:《中国人家》之上海人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0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浪图片   2016.02.28 21:09:16


1.jpg
家,是一个抽象的情感概念,也是一个具体到可丈量的真实空间。若按功能划分,一个“家”最核心的区域便是客厅。我们走进60个中国家庭,在客厅为他们拍摄合影。6座城市,60个家庭,60张合影,拼出一幅最写实的“中国人家”图景。本期讲述10个上海人家的真实故事。摄影:赖鑫琳




2.jpg
高圣康一家1984年从新疆建设兵团返沪,就一直蜗居在这不足20平米的房子里,至今已有30多年。三个儿子都在外面租房住,每月租金过万。这间房子马上要动迁了,但对老人来说有喜也有忧,一方面可以告别蜗居住上新房,但另一方面因为家中人口较多,老人担心新安置的房子不够住。




3.jpg
武鸣,80后,外企销售经理,丈夫是一名摄影记者,双胞胎儿子奇奇、妙妙刚上小学一年级,家庭年收入30万。夫妻俩在上海工作生活已超过10年,结婚时买了现在这套房子,月供7千多元。房贷再加上抚养两个孩子和日常花销,每月基本收支持平。家庭最大的动力就是双胞胎儿子健康成长。




4.jpg
朱思宇,75后,上海籍,是一家法资公司的销售经理,妻子季静源在报社做编辑,家庭年收入15万。朱思宇家这套90平米的两居室是夫妻俩结婚时买的婚房,客厅约15平米,平时是家人看电视、接待客人以及儿子葱葱的游戏场所。全家近期最开心的就是朱思宇的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5.jpg
余儒文,85后,摄影记者,妻子张蓓佳是小学美术教师。这对新婚夫妻的婚房是父母原先住的一套小房子,客厅和餐厅二合一,虽然空间小,但重新装修后也温馨宜居。他们最开心的是和初恋谈了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6.jpg
周臻,80后,美术编辑,妻子许琦做活动策划,家庭年收入20万。目前住的这套房子是从一套80平米的两居室置换而来的,140多平米外带一个小花园,环境宽敞舒适。两人结婚5年多了,一直有颗贪玩的孩子心,觉得还没玩够,今年夫妻俩终于鼓起勇气开始准备实施造人计划了。




7.jpg
文若愚半年前从家乡昆明独自来到上海,现在一家媒体做图片编辑,年收入约10万。为上班方便,他跟同事合租在单位附近一处30多年房龄的小区里。10平米的小屋既是卧室也是客厅,日常生活足矣。只是上海不比家乡,每月近4千元的租金是个不小的压力,不过小文相信,好日子就在明天。




8.jpg
谢旺,75后,电信公司职员,妻子是中医治疗师,家庭年收入16万。谢旺和妻子都是图书爱好者,也因书结缘,曾在上海闹市区经营图书工作室。婚后他们在父母留下的房子隔壁租了一个单间,摆满书籍茶具,取名“明室”,作为客厅接待爱好阅读和喝茶的朋友。图书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9.jpg
徐剑,80后,自由职业者,妻子吴燕从事金融行业,家庭年收入40万。这套房子是两人结婚时买的,月供7千多。徐剑在股市闯荡多年,虽没发大财,但总结出一套独特的选股方式,炒股之余他热衷健身,成功减重20多斤。结婚5年,夫妻俩一直独享二人世界,现在也开始准备“下一代”了。




10.jpg
曹国兴,67岁,上海籍,退休电工,年收入约4万。老伴去世、女儿出嫁后,曹国兴就一人独居在这间不足20平米的石库门老房子里,他出生在这里,至今已住了67年,客厅也是餐厅。据说今年3月房子就要动迁了,为此曹国兴很是烦恼,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经不起动迁折腾一番。
发表于 2016-3-10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的都不怎么样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1 04:44 PM , Processed in 0.0773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