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7|回复: 0

[史地人物] 龍昇:那些日本冷兵器时代的遗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龍昇:那些日本冷兵器时代的遗产 

 2016-03-02 龍昇 大家




摘要ID:ipress  

日本的城是城主权力的象征,是专为保护城主的军事堡垒,中国的城保护的是全城官民,可谓城市,如此一比,我发现日本的城更像欧洲中世领主和贵族的城堡。


春日高楼明月夜,盛宴在华堂。
杯觥人影相交错,美酒泛流光。
千年苍松叶茂盛,弦歌声悠扬。
昔日繁华今何在,故人知何方。


《荒城之月》,是日本名曲中的名曲,是继《樱》之后被世界所知的第二首日本歌曲。

1900年,东京音乐学校,鉴于当时教材都是西洋歌曲,想为1901年的中学音乐教材编首日本歌曲,委托著名诗人土井晚翠写下了《荒城之月》歌词,歌词的灵感和创意来自幕府末期戌辰战争的舞台——福岛县会津若松市的鶴ヶ城,以及自己故乡宫城县仙台市的青叶城。而当时正在东京音乐学校研究科深造的作曲家泷廉太郎,再次回到少年时期住过的大分县竹田市的冈城遗迹,寻找出灵感,为《荒城之月》配上了西洋风味的旋律。它曲哀词丽,译成中文来唱也是那么委婉绚丽(本文所引的是多种中译歌词中的一种)。

鶴ヶ城今称若松城,青叶城也称仙台城,冈城称冈城遗址,它们都是日本的城,它们的高楼里都曾歌舞升平、辉煌繁华,在《荒城之月》创作时却均已是荒废了的城。为什么会荒废了?我们先了解下日本的城吧。



姬路城天守


除去当代发掘出来的几处弥生时代的以壕沟和木栅栏围出来的“环濠集落”遗址以外,日本的城可为山城和城郭两类。

史载倭国和百济的联军曾与大唐和新罗的联军交战,战争以公元663年8月的“白村江之战”决出胜负:大唐水军7000人战船170艘大破倭国水军1万余人战船1000余艘。此战导致百济、高句丽先后灭亡,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倭国变成了日本。日本惧怕唐军追来本土,于664年,将昔日设在近海之博多(今福冈)的九州的权力中心,后撤30里地迁移到太宰府,并修筑了“水城堤防”。 今日,从福冈刚进入太宰府境内的水城地方,可以看到一条连接两侧山坡的高3丈多、宽20余丈、长达两里半的堆土垒成的大堤,它就是曾前有近20丈宽阔水濠的“水城堤防”。

665年,奉天智天皇之命,在“水城堤防”东侧的大野山上,依照百济人的设计筑起了大野城,是为朝鲜式山城。也是自同年起,历经一个世纪,以北部九州为主的西日本地区筑起了数十座朝鲜式山城,其中最后筑成的福冈怡土城是中国式山城。它们出现于日本的飞鸟时代至奈良时代,是为应对中国和朝鲜政治军事形势,于西日本出现的筑造在山上的一种防卫设施。曾见过几处这样的早期山城,虽是朝鲜式,给我的印象是土垒的、石垒的迷你长城或城关瓮城,那里只驻军士,不住地方官员和平民。


松本城


此后一两个世纪里,在日本东北部和西南部出现了许多城栅,它们是用木板围拢的行政机构或是木栅栏围拢的瞭望台,是为防范东北方、北方的虾夷(今东北及北海道)和南方的隼人而建,这样的山城里也驻有军士,但从其规模和构筑材料上看,它要防备的并非强敌。

转眼进入日本中世,它贯穿着大半个幕府时代,天皇退居为国家的象征,而国家实权掌握在征夷大将军手中,地方则是由武家形成的小领主、藩主、大名当道,这时代里又贯穿着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在这日本中世,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数以万计的城郭形式的城。它们显示着大大小小的当道者的身份地位、保护着他们的不被侵犯、发展成相互侵犯和兼并。此时的日本的城,从防范外敌变成了内战的堡垒。此时的日本的城,从山城发展出位于平原中的丘陵上的平山城、在平原上拔地而起的平城、依川临海的水城。到战国时代,那些住在城旁别馆中的城主也干脆住进了城中。

秋日战场布寒霜,衰草映斜阳。
雁叫声声长空过,暮云正苍黄。
雁影剑光相交映,抚剑思茫茫。
良辰美景今何在,回首心悲怆。


首里城首里城


《荒城之月》的第一段歌词怀念的是日本的城的春梦,而第二段歌词则是日本的城的秋风萧瑟刀光剑影。作曲家泷廉太郎面对的冈城遗迹原本就叫冈城,它是由当地豪族绪方氏于1185年建成,后由志贺氏增筑成坚固的山城,并居城为主260年。战国时代中的1586年,强藩萨摩的岛津军的3万大军,围攻18岁的城主志賀亲次率领仅有2000的士卒守卫的冈城,竟经三次进攻而未破,后经丰臣秀吉褒奖,被称为“难攻不落”的名城。此战之后的冈城换了城主,又巍峨地坚挺了280余年,是明治初期的一道“废城令”下,它被拆得仅余城壁石垣,落下荒城之名。

引发作词者土井晚翠灵感的若松城和青叶城,分别建于战国时代前的1384年和战国后期,但它们同时遇到了1868至1869年的明治新政府击败江户幕府旧势力的戌辰战争,尤其是戌辰战争中的局部战会津战争打得惨烈,并传出一支为后人歌颂的“白虎队”的故事:旧势力的会津藩竭尽最后兵力抵抗着政府军的强硬攻势,其中有一支由300余名十六七岁的少年组成的“白虎队”,更有20名上级武士子弟的“白虎队”队员在退守饭盛山时,看到了若松城已被浓烟围拢,误认城已破、藩主已阵亡,便全体立于山顶自刃而亡,不料有一位少年未死成,便又冲进城中去参战,直到一个月后会津藩降伏。

胜者英雄败者亦荣是日本人的思维,今日若松市在那并不高的饭盛山上建立了白虎队纪念馆,在馆前和其它地方竖立了白虎隊少年竖起了雕像。若松市在若松城址上立下了《荒城之夜》的歌碑;仙台市于1952年,当着临终两个月前的土井晚翠面,于合唱声中,在青叶城旧址上设立了《荒城之月》诗碑,后来又在其旁设置了铜制土井晚翠胸像;竹田市在冈城遗迹设置了铜制泷廉太郎全身坐像,还在冈城下面铺设了一段音响道路,当你的车轮摩擦到那段道路时,它便会响起《荒城之月》的曲调。

丰臣秀吉亡,德川家康被受封为征夷大将军,建立了德川幕府,它虽也是武家支配的政权,但它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德川幕府时期的两个半多世纪,归于日本近世,是个长期和平时代。那和平时代得自德川幕府的一系列武家诸法度,其中包括颁行了“参勤交代”制度,发布了“一国一城令”。前者是令年奉万石的大名们在自己领地和江户城下隔年轮换居住,便于在眼皮下的监视,也令大名们的俸禄消耗在讲排场的往返途中。巧得很,日本的地方行政和地理区分是在“白村江之战”及始筑山城那个年代中,由律令制划出的律令国。“一国一城令”规定了一个律令国只允许留下一个城,余者统统拆除,此令削弱了各地大名的军事势力,颇有削藩之效。


荒城十五明月夜,四野何凄凉。
月儿依然旧时月,冷冷予清光。
颓垣断壁留痕迹,枯藤绕残墙。
松林唯听风雨急,不闻弦歌响。


“一国一城令”的颁布后,使得那时日本存有的3000城郭,仅仅存留下170座。再经明治初期的废城令下,它们剩余的更少。了解了这段历史,再唱《荒城之月》,能感觉出它的凄美,但我更感觉它是对日本封建历史的一首挽歌。

废城令中余下的一些城郭,交给了陆军省(部)管辖,二战时,有些城驻留着日本陆军各方面军的司令部,因此遭到美军飞机轰而损坏,使得今日尚存的丝毫无损的日本城仅余十二座,其中姬路城、犬山城、彦根城、松本城、松山城被列为国宝。将它们和战后修复的一部分城及仅存石垒石基的城的遗迹加起来,于2006年,由日本城郭协会选出了“日本100名城”, 给《荒城之月》带来灵感的若松城、青叶城、冈城遗迹均列其中。

曾去过属于古代的水城、山城大野城,更多地见识了包括冈城在内的日本中世的山城、平山城、平城,发现日本的城与中国的城很不一样。以两国均保存完整同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兵库县姬路市的姬路城和山西平遥古城做个比较:姬路城内居住着也是大名的城主,以及保卫城主的高等武士,城外近旁是武家屋敷(武士宅地)和有多处寺庙的寺町,再外面才是工匠商人和一般百姓居住的城下町。而由护城河和近六公里半的城墙和六座城楼四个角楼围拢的平遥古城,守卫的是县衙、孔庙、武庙、寺院和整个市井、民宅。这样可比较出日本的城是城主权力的象征,是专为保护城主的军事堡垒,中国的城保护的是全城官民,可谓城市,如此一比,我发现日本的城更像欧洲中世领主和贵族的城堡。

日本的城的构造很复杂,大致由堀(水濠、土壕)、桥、门、石垣(石砌城墙)、橹(望楼和角楼)、天守(城之象征的高楼)组成。石垣盘旋而上,犹如梯田般隔出了称作”“三之丸”、“二之丸”、“本丸”的三重院落,院子里建有粮库金库军火库和城主的居所——御殿。废城令中被废掉的主要是位于“本丸”的天守和御殿等木造建筑物,而石砌的城墙和一部分橹还是存留下来了,二战后日本经济复苏时,许多地方以钢筋水泥修复了失去的天守。如今许多的城成为日本国宝或国家级文化遗产、成了都市地标、成了博物馆、成了公园和观光景胜。


冈城遗迹三之丸的石垣



五稜郭


这“日本100名城”中,包括着最北的北海道函馆市的五稜郭和最南的冲绳岛上的首里城,它们很是特殊,五稜郭建于“一国一城令”之后,函馆是美国“黑船来临”后逼迫日本开国后最早开放的两个国际贸易港之一,开港后不久,便在港口依照欧洲稜堡式要塞设计,造成了由五角星形状水濠围拢的五角星形状的土垒、石垒的五稜郭。造五稜郭的本意是为了防御外国武装侵入,却不料两年后它迎来的是继会津战争的日本最后的内战——函馆战争。首里城是是1429年至1870年琉球王国国王的居城,由石灰岩石砌筑的高大厚实的城壁围拢着一座中国式宫殿。因为直到1879年琉球才被日本兼并为冲绳县,因此首里城于废城令后得以幸免废城之灾,但是那国王居城于二战的冲绳之战中,毁于美国军舰的炮击,更发生了据守首里城的不能步行撤退的5000名重伤兵全员自决的惨烈事件。

虽然历经炮火的五稜郭今日成了个美丽的大花园,虽然首里城的残壁和全毁的国王居城,自1972年起得以修复一新成为观光胜地,我仍愿以《荒城之月》最后一段歌词来记念它们曾有过的短暂的荒城时刻:

浩渺太空临千古,千古此月光。
人世枯荣与兴亡,瞬息化沧桑。
云烟过眼朝复暮,残梦已渺茫。
今宵荒城明月光,照我独彷徨。



作者:龍昇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河北昌黎人,现居日本福冈,出版过《血色炼狱》等小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1 02:40 PM , Processed in 0.03872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