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5|回复: 0

[知识] 王翎芳:乾隆美食的江南传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6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翎芳:乾隆美食的江南传人

 2016-02-07 王翎芳 大家



摘要ID:ipress  

这些乾隆美食的传人,或者有着家族不外传的美食秘方,或者有传子不传女的习俗,又或者历经刻苦磨难的学习过程,但总结来说,他们代表着中国人勤奋朴实内敛的性格。

北京的圆明园是乾隆下江南后,回京的终点,而京杭大运河北面水路漕运的开端,就是如今的什刹海。乾隆皇帝从什刹海出发,最终抵达大运河的终点杭州拱宸桥,第一次南巡就往返5800多里,此后的南巡,大抵都是这样的起迄点。乾隆六下江南,其实更早前,清圣祖康熙也同样六下江南,但如今,到江苏省,会发现许多地方的美食都喜欢和乾隆扯上关系,这些和乾隆有关的美食,统称为乾隆系美食,百姓对乾隆的关注,远远胜过任何帝王。

这得归功于传播的力量,1940年,乾隆下江南的故事首度被杨工良导演搬上大银幕,1977、1978年李翰祥再度改编搬上电影,1991年搬上电视剧,获得巨大的回响,无论是电影、电视剧或是民间传唱故事(如江苏锦溪宣卷的乡野传奇故事,与乾隆很多关系),乾隆都被塑造成惩奸除恶的正义化身,所以乾隆在民间的形象非常好,许多乾隆美食传人至今还喜欢称呼他为“乾隆爷”,这也是这么多美食,无论与乾隆史实上有没有关系,都喜爱将故事加诸于其中,使得乾隆美食成为中国美食当中,擅于说故事的一支脉络。

因为南船北马,邻近主要南北路交通的京杭大运河下岸处,通常会有皇帝的行宫,便利皇帝舟车劳顿后休息,宿迁的乾隆行宫(龙王庙)就是一例。在龙王庙旁,皂河镇的叶家贡饼每日都得烧出上千个烧饼,在这个小镇上,打着乾隆贡酥招牌的店家不计其数,但叶家的烧饼始终是人潮最多的。

▲乾隆行宫,摄影:贴布导演

乾隆贡酥第九代传人叶书华自小贪食,对于自家的烧饼特别喜爱,因乾隆贡酥的规矩是传子不传女,原本要将家业传给其兄,因其兄志于学问,在某困难契机下,叶书华独力完成百来个烧饼的制作,终究得到父亲的认可,而当时留下的烧烫伤,至今依然停留在叶书华的手臂上。

志于学习淮扬菜的刀工,本家在苏州做外烩的陶晓东十几年前来到扬州,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天未亮,陶晓东就拿着刀及砧板在农贸市场,免费为人切干丝,为了学习刀工极致的文丝豆腐,常常是一刀切一片指甲下来,但还得忍着痛继续切,一开始,太苦了,也曾经把菜刀和砧板丢了!至今陶晓东已经是扬州迎宾馆主厨,而其刀工的精湛则呈现在文丝豆腐的技巧上,手指上曾留下的伤疤,也是陶晓东学艺的证明。

至于陶晓东拼命学习的文丝豆腐,也是乾隆美食,是天宁寺的文思和尚发明的,乾隆下榻天宁寺时(扬州天宁寺亦为乾隆行宫)曾作为菜品进献给乾隆,也是乾隆美食代表之一,如今的天宁寺是扬州博物馆。

▲文思豆腐,摄影:贴布导演


因为盐商的兴起,富可敌国,乾隆下江南都是由盐商江春所安排,江春虽为徽商但长居扬州,居两淮八大总商之首,如今扬州文昌阁东北角小区,清中叶前期是两淮巡盐御史衙门,也作为乾隆行宫使用,现在是新华中学所用,而盐政院衙门气势不凡,在院子中有一口古井,唤叫桃花泉,麟庆在《鸿雪因缘图记》中提到的“桃泉煮茗”,指的就是用这口古井,又称桃泉来煮茶,如今在一所旅社的前面台阶,栏杆围起的一小块地方,传说就是那口桃花泉的遗址。

盐商的富有直接造就了美食间的竞奇,盐商间修筑私家林园也成了必须,无锡的寄畅园就是乾隆南下必访之处,在寄畅园所在的惠山古镇,有着一款相传来惠山古镇不得不品的美食,秦园小笼,寄畅园的第一任主人姓秦,所以秦园是寄畅园的另名,秦园小笼就是乾隆在寄畅园品尝的一道菜,因而声名大噪。

提到扬州,当时称为两淮的,还有淮安,淮安旧称淮阴,因于淮河北,所以也是淮北河道总督府所在地,乾隆南巡,除扬州外,淮安当然也不能漏掉,所以在淮安就有了几道乾隆美食,其中比较知名的,就是平桥豆腐。讽刺的是,比起当时贪官污吏横行的淮安河道总督衙门为代表的显官群,乾隆品尝的平桥豆腐不过是肥鸡豆腐的乡野之食,乾隆皇帝不知道的,光淮安贪官浪费铺张的花费,光清宴园一席,就花费国帑三亿两白银,拿来和欧洲奢侈浪费代表法皇路易十五相比,法皇简直无地自容。

也因为淮安是南船北马舍舟登陆处,加上淮北河道总督掌管了清帝国漕运及河道总督署都在淮安,淮安造就了中国淮扬菜的开端,这精致美食成为中国川淮鲁粤四大菜系之一,和一般淮扬菜传承人不一样的是,年仅十八岁就能做得百来道经典淮扬美食的高岱明,她的伤疤却不是因为做厨传承时留下的,而是做学问时留下的。

烧得一手好淮扬菜的高岱明,生长在楚州河下古镇,这河下古镇正好也是乾隆抵达淮安下船之处,所以至今还立着御码头碑,这河下古镇也号称是淮扬菜的发源,高岱明生长在这里,又是中医美食世家,自小喜欢厨艺,在厨房跟着母亲打下手,除了烧菜,高岱明还喜欢听母亲讲述菜的故事。高岱明撰写淮扬菜著作时,为了深入淮扬菜,一头钻进图书馆及口述历史的整理,却发现,如今的淮扬菜是当时“馔玉炊金极毳鲜,春秋无日无华筵”病蚌育珠的结果,这使她开始倡导以中医为理的新淮安菜,乾隆美食经典的平桥豆腐在她的演绎下,朝向更养生素口的料理方式,她的伤疤在心里,因为理解了曾以为傲的故乡美食,背后充满的残忍与奢靡历史,所以把心里的伤疤掩藏起来,从此致力于新淮扬养生美食的工夫。

▲泗阳御码头,摄影:贴布导演


所以,乾隆美食事实是可以分为官菜与民菜,官菜就是了呈献皇帝的奇珍美玉,如平桥豆腐、文丝豆腐、秦园小笼等;另一种民菜,较多是传说,都是乾隆微服私访庶民生活时,在不具名情况下品尝的百姓菜肴,这些菜肴因为有家族后人传承,所以多以商标店家存在,如接下来提到的黄狗猪头肉、车轮饼、赖月月饼、奥灶面等。

宿迁名菜黄狗猪头肉的第十代传人黄金德,正在宿迁契作养猪户里视察肉猪的生长状况,百年来,黄狗猪头肉的历代传人被要求必须亲自挑选猪肉品质,亲自下市场采购,现在店里生意更好了,黄金德因此干脆直接和猪户契作,而且无论每天黄金德多忙,他不在,这道菜绝对不上客人面前,因为亲自在后厨烧制这道菜是传承人的要求,且烧制工艺里加了秘而不宣的家族秘方。

乾隆在黄金德口中还是称呼为“乾隆爷”,他感激乾隆赏了黄家这口饭吃,当初因为老祖宗乳名为大狗,既姓黄,乾隆干脆名为黄狗猪头肉,这招牌是乾隆赐的,也让黄家百年来衣食无缺,但最初,为了继承这块招牌,他恨透了父亲!对传承人的严格要求,已经不是单纯的精神压力,动辄打骂乃是常事,如今撩开黄金德的袖口,还能看到一道道几近自残的刀疤,对父亲强迫学习的恨意却在父亲逝去,真正继承黄家招牌后,转为感激涕零的怀念,黄金德的伤疤,不光光仅是乾隆美食的继承,更多的是对亲情的眷恋。


▲黄狗猪头肉

中国因为地理气候关系,南米北面是大致的饮食习惯,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南米北运,使得京津地区对稻米为食的接受度事实上比北方(除东北外)其他地区更能接受,这也解释了乾隆南巡时,为何对南方米食料理并不排斥,单单一条大运河的运输便利,突破了地理的限制,连饮食文化的接受融合更加混搭,也算是京杭大运河带给中国饮食文化的附加价值。不过,乾隆毕竟还是北方人,对于面条的钟爱还是无法改变的。

同样顶着传说中乾隆给的招牌,江苏昆山的奥灶馆传说是乾隆微服游历昆山玉峰山后,途经路边品尝过的小面食,这小面食以浓重红油龙须面条驰名,面心软硬适中,尤其最传统的爆鱼更是一绝。传说乾隆品尝后大喜,连忙差太监去厨房询问制法,却因为厨子的昆山土话让太监听不懂,便对乾隆说此面之奥妙在灶上,因此,奥灶面之名不胫而走。另一说法是,昆山土话的鏖糟是不干净的意思,传说最早经营奥灶面的面馆既小又脏,但其面食却美味至极,因为鏖糟读音同奥灶,为求雅名,才命此面为奥灶面。

另一个乾隆美食的面条,最知名的就属镇江的锅盖面,巧的是,故事和昆山奥灶馆一样,也是乾隆微服途经镇江品尝后得出的小食,传说因为擅煮伙面的张嫂子因忙乱,将锅盖连同面条一起下锅煮了,未料却因为面条于锅盖下,水在周边沸腾又不外溢,水与面条间无空隙导致面条十分筋道,反而更加好吃,乾隆赞其美味,所以锅盖面的神奇煮面方法从此成了镇江面食最佳代言人,乾隆不啻又为这地方小吃推了一把美食宣传。


▲锅盖面

镇江是江南运河的最终段,金山寺是这里之名的佛教宝寺,自梁武帝举办水陆法会开始,金山寺一直有着许多神秘传说的色彩,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的故事背景也是发生在这里,当然,如今雷峰塔下镇的不一定是白蛇娘娘,但寺内留下乾隆访金山寺的七块御碑,证明了金山寺对乾隆有着无比的魅力,吸引他不断前来,在离金山不远处的焦山,也是乾隆行宫,乾隆对镇江的喜爱不言可喻。

乾隆每次南巡,除了最后一次外,都会来到南京明孝陵祭祀朱元璋,也会顺道前往栖霞山的栖霞寺驻跸,因此栖霞寺又名栖霞乾隆行宫,可见乾隆每到南京,必住栖霞乾隆行宫,也因为有这段渊源,乾隆南巡毕回京后,特赐绣上133条金龙的紫衣袈裟,袈裟背后印有“清乾隆帝五幸栖霞行宫御赐金龙袈裟永镇山门”字样,使得栖霞寺至今依然是所有乾隆行宫当中,因此百年袈裟而格外令人注目的古寺行宫,而这镇寺之宝至今仍存于寺中。

栖霞山对面,隔着长江就是如今的南京六合区,离栖霞山并不太远,传说乾隆曾经过六合瓜埠,适逢中秋,因此夜宿太平寺赏月,当时住持赖月和尚呈上自制月饼供乾隆品尝,这月饼不同于坊间油腻黏牙而显清爽,深获乾隆喜爱,因为这月饼仅是赖月和尚自制供寺内僧众食用,并未取名,所以乾隆直接将赖月法号用在月饼上,此后六合瓜埠的赖月月饼就成了皇帝贡饼,一跃成为乾隆系美食之一,而乾隆于太平寺赏月应属事实,至今依然记载于太平寺寺志中。这月饼个头巨大,特殊之处在于融合苏氏及粤式月饼饼皮的作法,将月饼外皮如桃酥般扎实酥脆,如今整个瓜埠仅一家月饼厂生产赖月月饼,而外皮的黄金比例至今不外传,依然掌握在瓜埠一位王姓家族当中,该家族世代都做赖月月饼。

乾隆南巡,从1751年至1784年,共南巡六次历时33年,路线几乎差不多,为此,乾隆还写了“南巡记”一文,在文中,他自认此生最大功绩,一是西师,二是南巡,乾隆南巡实则利弊相间,一来修筑石堤、拔擢才士、减免税赋,都是利民的表现,但弊的是,每次南巡浩荡2000多人,沿途官员逢迎拍马,屡建行宫,百姓实则苦不堪言,乾隆不但未能阻止,还嘉奖建行宫官员“各赏银两万两充用”,使得乾隆所到之处,除了美景行宫外,美食也是必然讨好之物,加上盐商富庶,这江浙两淮一带自然就成了乾隆系美食聚集之处,而这影响至今依然不减。乾隆这自命为“十全”的老人,大抵无法想像,他南巡所造成的影响,在中国饮食文化形成一支擅于说故事的美食脉络,而这脉络或真实或传说,无论如何,也成了人们茶馀饭后的谈资,乾隆在人们的心目中,以现代语言来说,或许就是个饕客,更形象些,就是个吃货吧!

这些乾隆美食的传人,或者有着家族不外传的美食秘方,或者有传子不传女的习俗,又或者历经刻苦磨难的学习过程,但总结来说,他们代表着中国人勤奋朴实内敛的性格。手把手打底而出的乾隆系美食,或许在下一个百年,依然是人们传说中的帝王美馔,而他们身上与心里的伤疤,也会持续传承到下一代,终成乾隆美食皇食之道的证明。




作者:王翎芳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台湾旅游观察家及作家,美食时尚达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9 02:38 AM , Processed in 0.05771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