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最新“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潜艇
1月5日,美国海军“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得克萨斯”号抵达菲律宾苏比克湾。上个月,这艘潜艇曾在日本部署。未来,“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将变身美国海军最新锐的“水下武库艇”,如任其在西太潜伏,可能会对中国的海防安全构成不良影响。“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长114.91米,宽10.36米,吃水10.1米,水下航速28节,水下排水量为7800吨,下潜深度可达243米,可装备重型鱼雷、“鱼叉”反舰导弹和“战斧”式巡航导弹,全艇由近130名海军官兵操纵。美国媒体称“弗吉尼亚”级在服役期内无需补充核燃料并非夸大其词,因为该型潜艇的反应堆一次装料可使用33年,不仅可延长航行时间,还可大幅降低成本。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是美国海军在建的最新一级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由于其综合性能与“海狼”级不相上下,将逐步取代已在美军服役多年的“洛杉矶”级核潜艇。 与传统的攻击型核潜艇不同,“弗吉尼亚”级既可在深海执行反潜任务,又能潜伏近海打特种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上背负着“先进海豹运输系统”(一种微型潜艇),其艇身内部还有独立的特种任务舱段,可保证“海豹”突击队员从核潜艇内部直接进入微型潜艇,在较远的距离上对敌方海岸进行远程水下渗透。该型潜艇的另一大设计亮点是特别强调对陆攻击能力,艇艏加装12具垂直发射管,这样既避免了“战斧”导弹挤占鱼雷舱空间,又可减少发射准备时间。
由此可见,“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确实是一种兼顾远海和近海作战任务的多功能潜艇。 苏联解体后,用于深海作战的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失去了作战目标。为了适应21世纪“由海向陆”的作战需要,美军核潜艇开始了大规模变身:部分“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卸下了“三叉戟”洲际导弹,转而装入“战斧”式巡航导弹,并背上微型潜艇,变身为近海作战“武库艇”。而作为美国海军的水下新锐,“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自然不甘落后,同样加装了垂直发射系统和微型潜艇,试图在近海作战中一展身手。由于造舰经费越来越紧张,美国海军不得不考虑将攻击型核潜艇与巡航导弹核潜艇“二合一”,具体做法是将装备有大型导弹发射管的舱段嵌入“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艇身中。这种新模式既可延续“俄亥俄”级核潜艇的载弹和特种战优势,又可将战斗力分散在20艘核潜艇上。“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全长114.91米,加装的导弹发射舱段长28.65米,相当于潜艇长度增加了1/4,这无疑是动大手术。根据最新方案,“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将加装的“有效载荷舱段”内置有4个大型化发射管,可携带2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及其他装备。
报道称,美国海军将为第五批共10艘核潜艇安装“有效载荷舱段”,相关资金将于2019年到位。第六批、第七批(两批共10艘)潜艇的安装工作将于2024年和2029年展开。这种改装看上去似乎需要大笔经费,但根据美国海军作战司估算,10艘“弗吉尼亚”级的改装经费才相当于1艘“俄亥俄”级的建造费用。这样看来,美国海军这种通过改造潜艇“分散火力”的计划还是很划算的。“弗吉尼亚”级的先进设计理念使其成为了新世纪美国海军最可倚重的“水下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