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5|回复: 0

[军事] 积石铺路——2015年太空军事化的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3 0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01-02 军事文摘 环球军事


2015年,世界主要航天强国在军事航天上都投入了大量资源,进一步推动了太空军事化,各种新的军用太空设施不断出现。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军用和民用的界限日益模糊,很多民用技术因具有极大的军事潜力得到各国军方的关注,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为研制和试验太空武器铺平了道路。


军用航天的发展

2015年,军用航天领域继续迅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加速扩散,太空的军事化已成事实,只不过尚未将攻击性武器部署到地球轨道上。美俄在军用航天领域一直是数一数二的强国,2015年活动依然十分活跃,尤其是美国发射了大量军用卫星,以为军事行动提供必要的保障。


美军行动极为依赖天基系统的支持,其中既有我们十分熟悉的GPS系统,也有比较少见的军用通信卫星,还有神秘的侦察卫星。2015年,美国空军继续完善GPS系统的建设,分别在325日、715日和1031日使用联合发射联盟的“德尔塔”IV火箭和“宇宙神”V型火箭,将GPSF-9、ⅡF-10和ⅡF-11卫星送入GPS星座所在的地球中轨道。GPSF卫星是最后一种GPSⅡ型卫星,由波音公司研制,用于取代GPS星座中的GPSA卫星,设计寿命12年,设计质量1.6吨,在上一种GPS卫星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M军码信号和L5民码信号,还可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受益于L5信号的引进,GPSF卫星是现有GPS卫星中惟一一种没有安装SA策略硬件的卫星,此后的GPSⅢ卫星也将使用L5信号以彻底取消SA硬件。GPSF卫星总计生产12颗,截至目前已发射11颗,2016年将发射最后1GPSF-12GPSF卫星的发射对于维持GPS星座来说至关重要,将替代严重超龄的老式卫星,在新一代GPSA卫星发射组网成功前,将为美军和其他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高性能全球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美军的联合制导攻击武器、防区外联合攻击武器等精确制导武器也依赖GPS的修正。


近年来,美军另一种大出风头的武器当属无人机。RQ-1“捕食者”、MQ-9“死神”和RQ-4“全球鹰”等大型无人机上都装有卫星天线,是无人机有效作战的核心设备之一。美军的无人机系统对卫星通信提出的巨大要求,是美军卫星通信需求激增的重要因素,美国海陆空三军其他部分的卫星通信要求同样迅速增加,为此美军发展了移动用户目标系统(MUOS)和宽带全球卫星通信(WGS)系统作为回应。MUOS是一种窄带通信卫星系统,用于替代老旧的特高频派生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传统语音通信服务和数据传输服务,使用类似码分多址的先进波形,星座系统的访问量比特高频系统提高了16倍之多。MUOS星座设计上由4颗卫星组成,还将发射1颗备份星,121日和92日联合发射联盟的火箭将MUOS-3MUOS-4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调试结束后,预计2015年年底MUOS系统将具备全面运行能力,这将为美国海军提供覆盖全球的移动通信网络服务。724日,美军成功发射第7WGS卫星。WGS卫星是一种基于波音702型通信卫星平台的宽带通信卫星,支持最高311/秒的数据传输,可以为机载情报、监视和侦察平台,以及其他陆军和空军平台提供宽带网络服务。WGS-7卫星还升级了载荷,安全性得到提高,并将通信带宽增加了17%,将WGS系统的通信容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美军的侦察卫星发射也在继续。108日,美军使用“宇宙神”V火箭发射了NROL-55卫星,从发射后观星爱好者提供的轨道参数看,NROL-55卫星是美国海军“白云”被动电子监视系统的最新型号。“白云”系统最初是单纯的无线电监听和定位系统,目前已经发展至少3代,NROL-55应该就是第三代“白云”,由双星组成,除了传统监听载荷,还可能携带了雷达和光学载荷以对海上目标进行监视跟踪。NROL-55卫星的发射进一步增强了美国海军的天基海洋监视能力。美军还曾计划在4月发射NROL-45卫星,不过由于各种问题推迟到年末甚至更晚。从各种消息分析,NROL-45卫星是代号“黄玉”的FIA雷达星,是著名的“长曲棍球”的替代者。FIA雷达星运行在高度1100千米、倾角123°的太阳同步轨道上。根据现有资料,第一批次将发射5颗“黄玉”卫星,它可以用更低廉的成本提供不低于“长曲棍球”卫星的性能,完善美国的天基战略侦察体系。

美国的空间作战响应(ORS)办公室一直在推动快速响应航天器和运载器的发展,ORS-1等小卫星已经成功发射,而11ORS办公室拨款研制的“超级斯界比”小型运载火箭进行了首次发射。“超级斯界比”火箭是“斯界比”大型探空火箭的发展型号,主要目标是以低廉的价格快速发射卫星,实现真正的空间作战快速响应能力。“超级斯界比”火箭具有270千克/4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的发射能力,可以发射美国流行的各种民用微小卫星,但它更主要的用途是在战时提供快速的作战响应能力,将快速响应航天器送入太空,满足组网和补网作战的需求。


俄罗斯等国也进行了许多军事航天发射。65日,俄罗斯发射了最后1颗返回式光学侦察卫星“钴”-M 10号,它继承了苏联时代的技术,据称对地分辨率可达0.3米,属于战略侦察手段。“钴”-M系列的继续发射主要是因为俄罗斯传输型光学侦察卫星的发展一直不顺利。623日,俄罗斯成功发射第3颗“角色”卫星并开始正常工作,使“角色”系统的工作星增加到2颗。“角色”卫星最高分辨率可能也达到了0.3米,但长达57年的寿命和传输卫片的特点,使得费效比和时效性无疑比返回式侦察卫星提高了不止1个数量级。“钴”-M的落幕和“角色”的登台,标志俄罗斯航天侦察能力将有一个巨大的提高。此外,俄罗斯还将发射民用的老人星ST卫星,它是俄罗斯新一代小型遥感卫星,对地观测的全色分辨率约为2.5米,必要时也可用于军用侦察。

欧洲和日本也暗度陈仓地开展军事航天活动。327日和911日,欧空局从库鲁发射中心2次一箭双星发射了4颗“伽利略”正式组网星,将具备全面运行能力的卫星数量增加到6颗,距离2018年建成初步的全球运行系统又近了一步。“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虽然名为民用,但实际上是欧盟尤其是法国防务政策的必然,欧洲凭借“伽利略”系统将在军事上削弱对美国GPS系统的依赖,增强欧洲国家的军事独立自主性。

21日和326日,日本先后发射“雷达”卫星和“光学”-5号卫星,前者是日本情报收集卫星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后者是日本最新型的侦察卫星,外界猜测日本的“雷达”卫星分辨率早已优于1米,最新的“光学”-5号可能达到了0.3米分辨率。这2颗卫星的发射进一步增强了日本独立侦察卫星网络的能力。日本情报收集卫星系统的建成与加强,使日本拥有在西方世界中综合性能仅次于美国的侦察卫星体系,其性能和发展动向十分值得关注。

2015年,韩国“阿里郎”-3A卫星成功发射。它是一颗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全色分辨率最高可达0.55米,实际上就是韩国军方的侦察卫星。它配合更早发射的“阿里郎”-5雷达星,使韩国拥有了一个虽小但水平不错的侦察卫星体系。

简而言之,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常规太空军事活动更多以维持天基导航定位、通信联络和侦察等保障系统为主,但仅仅这些用于常规用途的发射和卫星,就几乎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全部活动。

太空武器的发展

军用航天不等于太空武器,但太空武器肯定是军用航天领域最受关注的部分。相比于按部就班波澜不惊的保障性航天活动,2015年太空武器的发展却带给我们一些惊喜。

首先是俄罗斯331日发射的“宇宙”-2504卫星。当天,“轰鸣”号火箭将3颗“信使”-M卫星送入轨道后,西方太空监视网络发现了第4个载荷,同样运行在倾角82.5°、高度1000多千米的轨道上,随后荷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探测到了这颗卫星与更早的“宇宙”-2491和“宇宙”-2499卫星发出的信号一致,这预示着“宇宙”-2504型卫星同样是一颗机动验证卫星。根据西方雷达数据显示,发射当日,“宇宙”-2504进行了小幅机动提升轨道,13日继续进行机动同“微风”-KM上面级进行交会,416日西方发现“微风”-KM上面级轨道高度略有提高,417日轨道再次提高。723日,“宇宙”-2504卫星突然机动下降53千米,轨道倾角也从82.49°变为82.68°。从这些活动看,“宇宙”-2504卫星即使不是苏联共轨反卫星武器的现代版,也至少是一颗用于非合作自主交会的军用试验卫星。

2015年,俄罗斯引起关注的不只是“宇宙”-2504卫星。根据10月的报道,美国空军的轨道参数预测,自俄罗斯“射线”中继卫星发射以来,三度与其他卫星距离接近到5千米左右,这在太空中是非常近的距离。“射线”卫星机动到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两颗卫星之间,有时距离它们只有约10千米,这使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深感忧虑。对于静止轨道上的通信卫星来说,为保证不互相干扰,通信频段和服务区相同的两颗邻星轨道间距应不小于2°,即直线距离约1500千米;即使频段不同外加天线极化等处理措施,间距也仍以数百千米计。“射线”卫星的异常行为,很可能是俄罗斯测试静止轨道非合作交会和检视,甚至是共轨反卫星武器的预演。

不过,太空武器和普通试验航天器早已无法明确区分,美国的X-37B试验航天器就是典型。520日,美国空军进行了X-37B的第4次发射,它不仅可重复使用,还具有低轨道长期飞行能力,可用于航天新技术试验和对地观测,更重要的是具有极强的变轨能力,不仅可以快速变轨侦察热点区域,还可以变轨检视倾角相近的3001000千米高度轨道上的航天器。X-37B通过使用机械臂或其他设备,可对敌方卫星进行拦截、攻击或捕获。毫不夸张地说,X-37B必要时就是攻击性的太空武器,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界限。考虑到X-37B已经验证了将近两年的低轨道飞行时间,长期在轨的它必要时可执行作战任务,比地基反卫星导弹更令人防不胜防。


态势感知的发展

说到太空目标的非合作交会检视和拦截攻击作战,姑且不论各航天强国何时在轨部署武器,但太空态势感知始终是太空作战能力的基础,美俄的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同样走在世界前列,而其他国家的太空态势感知能力还相当薄弱。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和完善的太空态势感知网络,包括专用的陆基相控阵雷达、兼职的部分“铺路爪”雷达。遍及世界各地的光电探测设备等。3月,美国空军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新型“太空篱笆”雷达系统的建设合同,这是美国原有的“太空篱笆”系统退役后美军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发展的里程碑。新“太空篱笆”将使用S波段相控阵雷达,比原有的VHF波段雷达波长更小,探测精度更高,且至少有1部雷达部署到太平洋赤道附近的夸贾林环礁,这将更好地跟踪轨道物体的变化,服务于未来的太空作战。2015年,美军还在继续太空监视望远镜的搬迁工作,目前口径3.5米的太空监视望远镜已经从美国本土转移到了西澳大利亚,用于为美国的太空监视网络搜集轨道数据,大大加强了美军对南半球天空的监视能力。

近些年来,俄罗斯的太空态势感知能力有了更大进步,多部“沃罗涅日”预警雷达投入使用。2015年,位于科米共和国的“沃罗涅日”-M型雷达和位于摩尔曼斯克的“沃罗涅日”-VP雷达开始建设,它们同样将兼职用于轨道物体的监视,是俄罗斯太空态势感知能力的基础设施。2015年,在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建造的新型大口径光电望远镜竣工投入使用,与美国的太空监视望远镜交相呼应,显示了俄罗斯太空态势感知能力的提高。


总的说来,虽然受制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相关国际法的限制,世界各国尚未在外太空部署太空武器,但太空的军事化仍然不断发展。包括侦察卫星在内的各种军事支援卫星呈现加速扩散的趋势,反卫星武器在不断进行试验,同时地面对太空的监视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和发展。2015年太空军事化的发展,为未来可能到来的部署太空攻击性武器进一步铺平了道路,突破国际法相关条约限制恐怕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

责任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6 01:18 AM , Processed in 0.06581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