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脚步越走越远,新一年的脚步步步逼近,回头看2015年里,你读了哪些书呢?是时候清点清点行囊,携好书,在新的一年,自信起航。
书是生活里的一缕光
冬天里的我们尤其需要阳光
补补书光
让身心更好地成长
詹姆斯.M.凯恩
《邮差总按两遍铃》
宗教感与文学性并备的类型小说
想改变自己命运的情侣,几乎带着一种天真,笨拙的杀了人。而当人犯下罪行之后,上帝便远离了他们,爱与信任皆被摧毁。结局让人难过:爱是如此无力,脆弱的人通不过考验。
约翰.勒卡雷
《柏林谍影》
最好看的间谍小说
约翰.勒卡雷的小说《锅匠、裁缝、士兵和间谍》以超级豪华阵容拍成电影之后,再次唤起了读者对他的阅读热情。在《柏林谍影》中,著名的史迈利还只是一个幕后人物,主角仅仅是个无名小卒,一个落魄的间谍,他所献身的东西那么虚无和不可靠,而意料之外的爱情也成了陪葬品。冷酷,无情,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柔。

《明智的孩子》
疯狂而快乐的两姐妹的家族史
“大家早,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朵拉.欠思。欢迎来到错误的这一边。”错误,毫不在意的各种错误,疯狂又快乐。这本书经常被称作女性版的《百年孤独》。
保罗.奥斯特
《隐者》
善于讲故事的人
保罗.奥斯特跟写得不是那么经典文学,但他大部分的书都非常好看。虽然会有些破绽。《隐者》从三位叙述者的角度拼贴出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从一九六七年到二〇〇七年,从纽约到巴黎,到遥远的加勒比海岛。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的故事,也是一段追求正义的旅途。
劳伦斯.布洛克
《八百万种死法》
死亡方法的大盘点
“八百万种死法”的意思是每一个人都有他们死的方法———没有人可以逃避,尤其是在纽约这个光怪陆离的罪恶城市。布洛克塑造的酒鬼侦探马修的形象,简直像是行走在黑色纽约的一个潦倒诗人,又带着轻微的血腥气。《八百万种死法》是他最经典的代表作,也是写给纽约的别致情书。
杜鲁门.卡波特
《冷血》
调查笔记融入情感后的升华
历时六年,在六千多页案件调查笔记的基础上,卡波特把传统小说的想象力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写出了这部举世皆惊的小说!杜鲁门.卡波特对细节和情绪无可指摘的斤斤计较,写出了这本恰似虚构小说的“非虚构作品”。他对凶手人物命运的情感投入,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凶手形象,也成为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推荐一读再读。
丹尼斯.约翰逊
《耶稣之子》
美国“肮脏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丹尼斯·约翰逊的短篇小说集《耶稣之子》以看似混乱的叙述风格,映射了美国几个乡镇青年的精神状态。叙述者看似好几个在相同地点出现的、有麻烦的年轻人,实则可能是同一个人。《耶稣之子》出版后大获好评,许多当代作家都深受影响。这本薄薄的小书让威廉.巴勒斯的《瘾君子》显得不够洗练不够浓缩不够带劲。
荒木经惟
《东京日和》
摄影师对妻子的永恒怀念
1990年1月27日,阳子离开了人世。整整一年的时间中,荒木沉浸在巨大的丧妻之痛中无法自拔,最终决定独自完成《东京日和》。在本书的后半部中,透过忧郁的写真和感伤的文字,荒木用自己的方式深切表达了对妻子永远的思念。
“妻走后,我只拍天空。”
村上春树
《远方的鼓声》
怎么也读不厌的游记
村上春树是超一流的游记作者,很少有人能把游记写得如此私人又如此有趣、娓娓道来,栩栩如生,而且还很励志。此书记录着1986-1989年,村上春树在欧洲的游历,主要为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
“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
罗贝托.波拉尼奥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将南美文学带入现代
罗贝托.波拉尼奥的伟大之处在于带着南美的文学真正进入了现代。《2666》为他首部短篇小说集。而这本书由十四个故事组成,大部分故事的主人公是“B”。、是在流亡生活中理想破灭的一代人,如何挣扎于边缘,困于梦魇。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