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王丹穗 编辑 | 秦翼 新浪图片出品 2015-12-10 16:45:48
一双鞋的起源
摄影手记:王丹穗
编辑:秦翼
双十一后来到温州,这里的马路和国内大部分城市一样都充满了车辆,和司机的聊天中我才知道这里是“中国皮革之都”。车上的广播一直回响着和双十一有关的段子,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丢在购物车里的一双鞋子。
或许是堵车让司机觉得有些无聊,他开始和我聊起了家乡。他姓李,90后,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人,他有些骄傲地告诉我,水头镇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生猪皮加工厂,全国每4张猪皮就有1张来自水头。了解后才知道,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这个不足200平方公里的小镇,制革业风生水起,有近千家皮革加工厂,最盛时年总产值达37.29亿元。
但在经济发展势头最猛的时候,整个水头镇都变得臭气熏天,因为从一张生皮到一块成品皮,需要经过脱脂、浸灰、脱灰、铬鞣等重污染工艺环节,由于小厂排污直接排进附近的鳌江,江水一路向东,将下游的水域也一并污染了。2003年,水头镇的皮革加工被列为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
浙江日报的一篇报道中写到:“2015年6月底,水头所有向江河直排污水的制革企业全部被关停,原来1057家制革企业兼并重组到8家,所有排污管均接入污水处理池,需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才能排放。”一位在水头制皮产业转型中成功的商人在报道中说,在排污处理查得不严的时候,加工一张猪皮,就能产生一吨污水。
忽然,我开始问自己,躺在购物车里的这双鞋子是从哪里来的?我知道是从淘宝来,但又是谁创造了它?或许这个问题幼稚到有些可笑,但对于早已习惯了消费不眨眼的我来说却是一个新鲜而又陌生的问题。这时才发现,其实很多商品对于我来说都无比陌生。我是否消费仅限于“我是否喜欢”和“我是否买的起”,但对于它背后所发生的一切,和生产它所付出的代价毫不在意。这种冷漠经不起琢磨,细想让人心惊。
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开始在在中国的皮革之都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看见了凌晨三点的屠宰厂;看见了因污染而被关停的生猪皮加工作坊;看见了温州知名工业园区内生意萧条的皮鞋加工厂;看见了温州附近有名的淘宝村在双十一期间的促销狂欢。廉价、高产、污染、给中国制造打上了很深的印记,虽然为此付出了代价,但同时也成就了消费的高潮。
转眼双十二又要到来,网上流传着一条新闻:“ 2015年全国快递业务预计总量达200亿件,仅包装垃圾就逾百万吨。”温州这趟走下来后,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网购的产品,产生了一个新问题:“我的购买行为真的理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