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无边无际、神秘莫测的原始苍茫,鲜花盛开、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据说,一位外国作家在上个世纪历经艰辛进入高原,倾倒于雪山峡谷的美景。画家李小可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


李小可全家福照片
每每说到李小可,大家总会联想到“小可染”。而其实这都是大家的凭空臆测罢了。但李小可画画,似乎是命里注定的事。他的父亲大名鼎鼎,水墨大师李可染。1944年李小可降生在重庆金刚坡,为了筹生孩子的钱,父亲特地在重庆办了场水墨画展。

李可染作品

李可染作品

李可染作品
李小可1岁多,头回提笔,画了个鸡蛋。或者说,就是一个圈。他自己不记得,是母亲后来说的。

李小可和童年玩伴
幼年李小可的“家园”,在大雅宝胡同甲2号,前院是画国画的李苦禅,旁边是画油画的董希文,挨着董家的是张仃、周令钊和吴冠中,后院还有黄永玉、王朝闻、叶浅予、李瑞年。齐白石和徐悲鸿也是小院常客。齐白石给小可画过两条鲶鱼,题字“二岁小宝”。“小宝”是李小可的乳名。在一般人看来,跟这里头任何一位见上面说上话,就很了不得;在李小可和院里的其他孩子看来,这些人就是自家长辈。

1948年,齐白石与李可染夫妇合影

李小可2013年在梅里雪山
当大师的孩子不容易,特别是长大了也画画。父亲在世,李小可为他的生活和工作做各种事务性的安排,“他更重要,你得牺牲一点。”父亲过世后,他仍然要操持父亲的画展,管理李可染基金会。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 李小可先生致答谢词
11月27日下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西藏文联、山水文园集团和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主办、北京可创文化承办的“蓝天净土·高原画派——西藏题材创作工程首期成果展”于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新馆盛大开幕,并于同时举行了“新馆开幕庆典”。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高的地方,是一块保持着良好生态的净土。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的文化带有强烈的高原特征和独特的人文风情。西藏古老的绘画传统发端于原始时代的岩画。至今西藏各地都有堆积如山的玛尼石刻,就是岩画艺术的延续。公元七世纪西藏有了“唐卡”和壁画,并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自十一世纪起,西藏绘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这是西藏当代绘画发展的深厚文化土壤。

韩书力《先写作品》,设色纸本,97x119.5cm,2015年

李小可《山口》,设色纸本,97X89cm,2015年

袁武《大昭寺的清晨之一》,设色纸本,68x82cm, 2014年

余友心《雪域彩练》,布面重彩,100x199cm 
丁方《上升的灵魂》,综合材料,200cmx300cm ,2009-2011年

计美赤列《母爱系列——阳光下》,50X60cm,布面重彩,1997年

何严武《神山的祝福》,布面油画,180X180cm, 2011年 
边巴《村野小调系列之一》,布面重彩,50x45cm ,2009年

次旦久美《时间与佛·中国》,布面重彩,57x46.5cm ,2015年

德珍《東印度的孔雀,工布城的鹦哥,生虽不是一块儿,聚却能在一个佛地---拉薩》, 布面重彩,52x41.5cm , 2015年

郑山麓《雪域吉祥》,设色纸本,367×144cm,2015年
画展将从11月27日持续至12月10日,致力于让观众了解当今丰富的、发展的、开放的西藏文化。

展览名称:蓝天净土·高原画派——西藏题材创作工程首期成果展暨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新馆开幕庆典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西藏文联、人民政协报社、山水文园集团、李可染艺术基金会
承办单位:北京可创文化
展览时间:2015年11月27日——2015年12月10日
展览地点: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弘燕路山水文园东园北门山水艺术大道3号楼底商101室)
参展艺术家:韩书力、李小可、袁武、余友心、丁方、林跃、计美赤列、巴玛扎西、唐天源、德珍、阿旺扎巴、何严武、刘万年、郑山麓、边巴、拉巴次仁、次仁朗杰、次旦久美、牛朝、翟跃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