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4 “云上的日子”——人字桥
▶人字桥的来历 “不来人字桥,就等于没来过滇越铁路。” 100年前的那条滇越铁路,翻山越岭,来到了红河州。在屏边县和平乡一个叫做五家寨的地方,四岔河大峡谷的两座高山之间,架起了一座巧夺天工的铁路大桥。这是一座“大型肋式三铰拱钢梁桥”,正式的学名为“五家寨铁路桥”。因为造型颇似汉字“人”,故又名为“人字桥”。
就像也只有法国人才能想出在北回归线穿越铁路的地方修建火车站那般,在100年前这个杳无人烟、野兽出没的地方提出了修建人字桥的构想。显然,修建难度之高超乎寻常。不可思议的是,在付出了800多名中国劳工牺牲的巨大代价面前,这座人字桥竟然真的如变戏法一般横空出世了。
▶开往和平的中巴

▲经典法式铁路孔桥 在朝和平乡行进的路上,地势不断走高。中巴车悄然驶进了一层层盘山公路之中,云海又一次将整个世界活生生地笼罩了,就像走进了仙境之中。随便拿着相机朝窗外盲拍几张,便能呈现出一种浓郁的“森山大道”风范。


而当走进一片高山草场时,刺眼的阳光又一次穿透了云层。红土地上,到处是绿色的蔬菜田和黑色的三七药材大棚。举目望去,一片五彩斑斓。这大概就是传说中“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观了。同样让我大开眼界的,还有连绵不绝的甘蔗遍布在路旁,以及他们主人留下的热络身影。 就在双眼不断被窗外的惊喜袭来之时,中巴也缓缓驶入了和平乡汽车站。
▶尴尬的“港田车”之行
三个多小时的穿越云端,你以为人字桥就在眼前了,那就大错特错了。看地图不过10公里不到的路程,由于只能租当地人的“港田车”(一种类似三蹦子的三轮车)才能前往,而且仍旧需要翻山越岭,所以行程十分艰苦。
▶挺进人字桥

▲施工的人们 在和平乡的时候,一名当地人曾说施工队不让游客上。但对我而言,能上当然要上,不能上创造条件也要上。不过看来,我还是一个幸运儿。至少当我遇上施工队的时候,他们没有对我实施任何程度的骚扰。甚至在面对我的相机镜头时,还能保持微笑。既然来了人字桥,对我来说便是一个没有退路的选择。

▲人字桥附近永远不缺乏民族风情 看来,人字桥也在“景区化”的过程中。估计不多时日,这里也像碧色寨一样游人遍布了吧?可就算建立了观景台,铺好了上山道路,不解决如何到这里的交通问题的话,人字桥仍然只能存在于大多数人的意淫和口水中吧。

▲看到若隐若现的桥了么? 但不管如何,这对人字桥本身的旅游推广,显然还是一件好事。听说滇越铁路也正在申请世界遗产的过程中,衷心地希望能够早日成功。让这条100多岁的老铁路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被这个星球上更多的人了解,甚至喜欢。
▶云上的日子 要想爬上人字桥,必须先潜入四岔河峡谷的最低处,从这里沿着土路上山。现在工人师傅们开始修上山道路了,虽然还没有铺筑石阶,但爬上去的难度无疑还是降低了不少。一鼓作气冲上山头,滇越铁路的身影又一次浮现在眼前了。

▲只有高处才能看到的景观 位于倮姑站与波渡箐站之间的人字桥,在五家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并连接了两座隧道。我所处的位置,正好是从倮姑站朝人字桥行进的方向。穿越了一座200多米的隧道后。再次遇见光明的时刻,便已置身在人字桥的最高处。总算,来到了与这座大桥零距离的地方了。

▲人字桥上 站在四岔河大峡谷的最高处——高高在上的人字桥正中间,怎一个豪情万丈可以形容?而先前自己经过的那座村庄,如今在视线当中变成了微不足道的小圆点。亘古不变的只有两侧那巍峨的群山,以及像棉花糖一样贴在山峦上的云朵。

▲人字桥的绿色骨架 从上海到云南红河州屏边县和平乡五家寨的人字桥,这其中的距离有多远,恐怕也只有我一个人明白。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真的置身于此地了。就在这一瞬间,原本一直激荡的心境突然平复了,整个身体变得柔软起来,沉浸在一种无以伦比的享受之中。仿佛时间也静止了,耳边听不到溪水的流淌,以及鸟儿的啁啾,只剩下满世界的爱与美好。 是啊,这般云上的日子,夫复何求?
Tips:一般情况下,通情达理的武警战士会允许你作为游客身份参观游览,但登记身份证的程序必不可少。请务必牢记,要想上人字桥参观,一定得随身携带身份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