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小编逛龙美术馆时,看见大家都举起手机往这个方向拍——

小编也不甘示弱地拍完才发现,原来是龙美术馆馆长王薇正在和黄圣依、杨子讨论展品啊~
《想象突围现实 —— 龙美术馆藏亚洲艺术作品展》华丽丽的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进入主展厅,一侧的墙面贴上了一些镜子,观众自己和绘画作品可以同时映照在镜子中。据说这样的空间设计是为了使观众可以感受到自身身体的参与性。
本次大展策展人是日本东京都现代美术馆总策展人长谷川佑子 ,她的策展理念是,“在本次展览中,我将重点介绍那些没有依附于任何一种既成的艺术形式,而是通过挖掘身体与“现实”之间的直接关系,尝试理解世界本原的艺术家们。”
本次展览从龙美术馆馆藏的亚洲艺术家作品中甄选100 件,分四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展厅的核心内容是抽象表现的绘画作品。
不同于所谓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而是更加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东亚,表现主义方面的要素和抽象大多与水墨画的创作方法息息相关。主要是利用水墨画的一些天然属性,如时间性、墨汁的渗透与晕染带来的微妙效果,直观又间接地控制的方法。
融合水墨画与西方现代绘画的赵无极——

赵无极 《1.12.64》, 布面油彩, 1964年
在田中敦子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包含几何学图形,更具结构性的作品——
田中敦子 《1975年作品》 ,1975年
白发一雄的作品把行为直接体现在画布上,画面洋溢着生命力——
白发一雄 《海炎》,布面油彩, 1999年
周春芽的笔触气势磅礴、充满激情——
周春芽《山石图-红石》, 1999年
名和晃平利用重力让颜料自然垂落创作的Direction。这种垂直性与西方绘画中“崇高(的神力)”不同,是更加自然的——

名和晃平的雕塑是在电脑上看到被像素解析的图像之后,网购了鹿的标本,再用水晶珠布满其表面。
白南准通过机器人和人体电视暗示与世界的联系——
白南准《马素.麦克鲁汉》,综合媒材
第二部分展示了更加还原本质的、内省的、现象学手法的作品。
其核心是被称为“物派”的艺术表现运动。日本在70 年代,产生了反对接纳当时社会变革与欧美影响的思潮,一些艺术家主张转向精神内省,追求与事物(matter)和知觉之间的关系。
丁乙的作品利用布面的织孔和几何图样原始的差异和反复性,扩张到整个画面——
丁乙《十示 92-8》
李禹焕认为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会在空间中产生新的“情况”。禅庭等作品中可以看到由还原与关联性建构的更深层次的精神空间。这正反映出来自中国的禅在韩国、日本以更加洗练、还原本质的形态保留下来的文化史。
李禹焕 《Dialogue》
第三部分展示了从现代派绘画直到当今的具象绘画。

参展艺术家有受马蒂斯式色彩和形状影响的児岛善三郎、丁衍庸;也有通过超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现代人的阴暗和真实内心纠葛的方力钧、石田徹也等人的作品。
石田徹也《无题》

石田徹也《野生》
透过石田徹也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其画面、形状及色彩运用的技巧在各自个性的驱使下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一窥描绘情景和人等的绘画历史。通过第三部分部分可以了解到龙美术馆馆藏侧重的方向之一即温暖与人性。
第四部分——波普艺术
其中包括中国的政治波普、和以日本为主的利用流行元素创作的作品。中国的政治波普,其社会批判性的水平与流行符号、日常图像、文字等的运用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字,徐冰创作的新文字向我们暗示了一个崭新的思维体系——
徐冰《鸟飞了》, 2001年
将大笑的人物群置于各种情境、并融入讽刺性与幽默感的岳敏君——
岳敏君《在湖上》, 1994年
擅于借用亚文化中的动漫角色和形象的村上隆——
村上隆《kaikai kiki》, 2002年
虽然富有诗意,但以孩子的视角敏锐批判大人世界的奈良美智——
奈良美智《失眠夜坐着》
他们的作品都作为微波普艺术,从各自的角度,通过自己独到的展望和描绘对社会进行批判。尤其是通过孩子的形象传达出的“可爱的”未成熟与纯真,其中寓意批判性的观点,这也是亚洲波普艺术的特征之一。
“本次展览通过这四部分重点展现了亚洲艺术的多样性与部分特征。通过这些馆藏作品,我们可以体会到,艺术具有一种力量,是一种在解构眼前的现实并转化为另一种真实后,能够对现实进行深入洞察和批判,同时不失人性与想象力,可以坚韧生存下去的力量。”
——策展人长谷川佑子

想象突围现实 —— 龙美术馆藏亚洲艺术作品展
策展人:长谷川佑子
展览时间:2015年11月28日——2016年2月28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龙美术馆(西岸馆) 第一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