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黄启晴 编辑/王崴 2015-11-30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文/黄启晴
“那时候起码有十来个老头说过要跟我好……”回忆起和老伴何继金在敬老院里结婚的事,72岁的陈年华反复讲述着一些细节:比如他俩一人出600元买了张双人床;比如老金给她买了一双38元的皮棉鞋,她没舍得穿……79岁的老金则在一旁认真地纠正:并没有十几个老头,“最多五六个”。
老金和陈年华都是浏阳市金刚镇敬老院的孤寡老人。2013年5月12日,在敬老院的撮合下,两人举办了简单的婚礼。除了两人“凑份子”置办的双人床,敬老院还给他们腾出了院里最大的房间,并送上了红彤彤的被褥。“那天很热闹,食堂还准备了喜酒。”说起去年的婚礼,陈年华眯着眼,满脸小女生的幸福。
金刚镇敬老院成立于2004年,加上院长陈法征共有4名工作人员,却需要照顾72位老人。由于老人们健康状况不一,敬老院人手实在太紧张,无奈之下实行了老人互帮结对制,让老人们结成对子互相照顾。
老金自敬老院成立时就住进来了,曾和一位老太太结成对子,老太太身体不好,连续中风了3次,老金始终不离不弃地在一旁照顾。去年正月,老太太没有抗得过病魔。单了一辈子的老金,再次落下单来。
陈年华是5年前和丈夫一起来到敬老院的。两年前丈夫去世,患有眼疾、已呈半盲状态的陈年华日常起居没有人照顾,成了敬老院里最令人担心的人。热心的老人们都愿意照顾眼神不好的她,但是陈老太都拒绝了,“我觉得那些老头不合适,我就中意老金。”
在敬老院的撮合下,两人觉得还是要正儿八经地办一下这门亲事。他们找到院长陈法征,要登记结婚,于是就有了去年的那场婚礼。
陈年华信了十几年的基督教,每月都要去十几里外的教堂祷告。结婚后,为了陪陈年华去祷告,老金也入了教会。陈年华有晕车的毛病,于是每到祷告的日子,老金都会牵起陈年华的手,走十几里路去教堂。两人婚后的生活很平淡,他们都是爱干净的人,打扫屋子是每天必须做的事,再来无非就是一些日常的琐碎,以前一个人去做的事,现在都会有人陪着。他们都希望能在这座乡村敬老院的小院子里,一直陪伴着彼此,相携走完余生。
敬老院里的日子平静而温馨,由于工作人员少,老人们会相互帮扶、自助料理一些日常起居事务,闲暇时也打打牌、健健身、散散步。记者的两次探访,对于这个乡村里的小小敬老院,竟仿佛是件热闹的大事。听说要给老金两口子照相,老人们四处张罗,不知从哪儿寻来一块蓝布,搭起临时的摄影棚。条件简陋,光线太暗,这不是一张完美的合影,却将“相濡以沫”四个字,深深印在照片里。
据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长沙市目前有老年人口114万,孤独是老人居家最大的问题。敬老院无疑是一种选择,可是供需矛盾也很突出: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31家,床位18000余张;其中像金刚镇敬老院这样的乡镇敬老院仅95家,床位10000张。好消息是,今年6月出台的《长沙市敬老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将投入3亿元用3年时间重点完成44所敬老院的改扩建任务,其中浏阳市就有21所。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