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回复: 0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2146期:山顶民间大舞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6 0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新闻   2015-11-16


Screen Shot 2015-11-16 at 12.29.48 AM.png




1.jpeg
一场秋雨过后,海拔900多米的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木匣沟村气温不到10度。山顶上,不足30平方米的“林山大舞台”上,村民正热火朝天地在排练锣鼓草、端公戏、山歌,为下一场演出做准备。(图/王警 文/王亮)




2.jpeg
尽管白雀寺镇在地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都居略阳县前列,但因没有工业的出现,全镇经济发展并不突出。也正因为此,一些传统的民间文化才得以完整保留。




3.jpeg
谢林山是“林山大舞台”的建设者,也是木匣沟村里端公戏四代相传的唯一传人。两年前,他自己垫资7000多元钱建起了这个简易舞台,吸引村里年轻人参与进来,一方面把端公戏之类的民俗文化推广出去,另一方面希望从活动中选拔一些好苗子,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而他自己也参与进来,在舞台上,谢林山不光是演员,还是调音师。




4.jpeg
舞台的建立,源于一次“丢脸”。2012年5月,一场地方文化展演活动在白雀寺镇拉开帷幕,木匣沟村没有组织一个节目。这让作为村支书的谢林山觉得脸上无光。“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在村里挖掘传统文化节目,并固定下来”,谢林山说,村里其实有很多“能人”,只是缺乏组织。




5.jpeg
而70岁的王金宏便是在三年前被谢林山发现的“人才”。用他的话说,“虽然没有人教,但我从小就会唱山歌”。三年前,唱山歌只是自娱自乐,现在,王金宏已经开始到处演出。67岁高龄首次登台,一时间被传为佳话。“演出一天给100元,吃了喝了,还能看看外面的世界,跟旅游一样”,王金宏乐得合不拢嘴。




6.jpeg
后来,谢林山便将这些民间艺人组织起来,参加各种演出。




7.jpeg
经过整理挖掘,谢林山将演出的节目固定了下来,10余个节目,演出时长1个多小时,可以根据演出需要调整节目。图为台下看得入神的村民。




8.jpeg
平时农闲时,他们就在“林山大舞台”上排练,谢林山会在每次彩排结束逐一点评,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图为村民着便装参加彩排。




9.jpeg
有时候舞台上缺少道具,村民就用长在自家屋后的竹子制作道具。




10.jpeg
舞台的背后,也是演员的更衣室。




11.jpeg
端公戏是一种源于古代祀神仪式的传统戏,表演端公戏的道具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




12.jpeg
80岁的村民安荣是谢林山的父亲,有时也会跟着表演端公戏。




13.jpeg
村民在舞台上表演端公戏。




14.jpeg
表演舞狮时,为了营造出表演的效果,他们还使用了泡泡机放出肥皂泡。




15.jpeg
台上排练,台下的村民看得也格外入神。




16.jpeg
今年8月,谢林山注册的略阳县林山传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他任总经理,并将村子和周边和一些传统艺人收归“旗下”,采取组团表演的形式开始了传统民间文化市场“试水”的尝试。




17.jpeg
谢林山说,现阶段公司并没有指望赚钱,既不截留演出的一分钱,也不收取艺人们的管理费,重点是希望先通过在节庆活动、婚丧嫁娶上的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文化,只有参与和喜爱的人多了,这些文化才能传承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7 03:55 AM , Processed in 0.0680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