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1|回复: 2

[军事] 《观棋》第11期:反航母作战的ISR攻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31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澎湃防务   2015-07-22 19:04


1.jpg
近期美国海军对南海的多次侦察,让中美海军关系中对抗的阴影又重了一层。毋庸讳言,对抗的老对手还是美国航母战斗群。对于打击武器的分析,网络上早已汗牛充栋,本期《观棋》审视虽不被人注意但却至关重要的情报监视侦察(ISR)体系。




2.jpg
在反航母作战中,军迷更加关注东风-21D这样的“杀手锏”,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冷战时期,苏联红海军的各类“杀手锏”数量远比今天的人民海军数量更多。进入1980年代,红海军更加关注的能力是如何发现并稳定跟踪对手。




3.jpg
在此之前,红海军的常用手段是由导弹驱逐舰和电子情报船组成的侦察-突击群。它们在和平时期保持对美航母战斗群的近距离追踪,时刻为红海军的远程反舰系统提供目标方位,并在战争开打的第一时间将全部反舰导弹射向敌人。




4.jpg
这种“枪口顶脑门”的威胁是美国海军在1970年代发展“密集阵”和“北约海麻雀”这类武器的直接原因。虽然这种“牛皮糖”跟踪方式非常可靠,而且还要承担反潜使命的美国航母也不能乱跑,但是这也意味着战时侦察-突击群将付出重大牺牲。




5.jpg
这一点对于装备了红海军侦察-突击群主力——“现代”级驱逐舰的中国海军来说也很关键,毕竟我们远没有阔气到能将四艘昂贵巨舰作为消耗品使用。因此红海军和中国海军都选择了发展包括空中与太空平台在内的新型侦察定位系统。




6.jpg
红海军长期依靠用图-95重型轰炸机改装的图-95RTs远程侦察机和地面无线电监测设备实现对航母的跟踪。正因如此,这些为反航母作战提供耳目的“熊”也是承担航母外围防空任务的F-14战斗机+E-2C预警机这一组合重点盯防的目标。




7.jpg
中国海军航空兵近年来也发展了多种“高新”系列飞机提供类似能力,这一点已经在“机动-5”和“机动-6”大型演习中得到了验证。但和图-95RTs当初面对的问题一样,战时这些飞机如何能够在为打击力量提供目标信息前保全自己呢?




8.jpg
直到1985年苏-27装备部队,红海军一直对这个问题无解(包括对反舰轰炸机群的护航问题)。中国海军同样选择装备航程巨大的歼-11B战斗机以尽可能掩护这些大型飞机的安全。另外,侦察手段的变化也提高了这些空基平台的安全性。




9.jpg
除了对这些侦察平台的反追踪(但这也会导致自身信号的暴露)之外,美国海军传统上会通过对中国空中加油机的侦测以及对打击机群航程的估计,以及对通信的监测来预测中国海军的主要攻击方向,并把主要对空火力通道对准之。




10.jpg
对于通信的监测,美国海军注意到中国海军近年来更加依赖来自预警机等其他平台的UHF通信和卫星通信。美军有相关人员表示“下一次截获到JH-7A的UHF通信时,JH-7A大概已经从水天线上跃起(准备开启雷达锁定航母)”。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1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因此,对预警机等高价值目标的猎杀是美军破坏中国海军反介入作战能力的重要环节。尽管高空长航时隐身无人机的出现可以看做是中国对这一可能的变招,但航空平台的持续性和脆弱性问题仍然使得需要发展天基平台作为重要补充。




12.jpg
于是红海军开始发展“神话”系统,包括US-A和US-P两种卫星。使用合成孔径雷达(SAR)的US-A,数据更新间隔长达2小时,在探测航速达到30节的航母战斗群时,只能提供一个面积相当于两个上海的大概范围,无法提供火控级别数据。




13.jpg
另一方面,US-A为了提高SAR的分辨率,其部署轨道在大气层的边缘,所以导致US-A的在轨寿命较短。所以前苏联一般都是通过其他手段确定美国海军有异常动向之后才会发射昂贵的US-A卫星(通常为1-2枚的一组)。




14.jpg
因此“神话”还需要采用被动探测的US-P的帮助,通过对航母编队发出电磁信号的监测,可以提供目标的大致航向和速度。这样一来,US-A和US-P的组合从理论上勉强能提供一组粗略的目标信息,但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




15.jpg
且不论US-P也存在数据更新慢的问题,即使在战时能多打几颗“神话”,但由于缺乏中继卫星,数据传输问题依然存在。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红海军曾计划发展飞行速度快不在乎数据延迟问题的反舰弹道导弹,但因种种原因下马。




16.jpg
料敌从宽的美国海军从此对航母战斗群辐射信号控制十分注重,除了在所有军舰上都使用一种对空警戒雷达之外,还在日常训练中尽量使用低截获性的UHF通信来避免被红海军截获目标信息,以及不断引入更先进的主动电子对抗手段。




17.jpg
根据红海军的经验教训,中国的反航母监测体系中同样包含了地面空中和太空多重手段。空中监测前文已经提及,地面监测则依靠通过电离层反射延长探测距离的大型天波雷达(国产新舰普遍使用的366型雷达也应用了类似技术)。




18.jpg
而太空侦察手段则是近些年增强的一大重点。按照美国海军的评估,中国正在建设一个包含6个光学侦察卫星,10个SAR侦察卫星和6个电子侦察卫星的对海侦测星座系统。中国海军的建设目标是在重点海域实现45分钟的数据刷新率。




19.jpg
其中的CCD卫星包括著名的环境-1A/B系列的发展型,苏/俄一直缺乏类似的光学侦察卫星,而国产高精度光学侦察卫星近年来发展速度非常快。作为补充,中国也在发展SAR卫星技术,这一次俄罗斯人的技术帮上了忙。




20.jpg
按照美军的说法,中国于2003年左右获得了俄罗斯“秃鹰-E”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卫星的技术。作为替代“神话”的项目,该星1998年完成初步设计,但由于俄罗斯经济危机,研制工作停滞,中国的投资让这个项目复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1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起初中国希望把“秃鹰-E”的S波段SAR直接装在环境-1C卫星(下)上,但是后来俄方反悔,中国遂自行研制出了探测带宽更广、精度更高(5米以内)的S波段SAR,从此环境-1C和环境-1A/B组成了中国第一个试验性卫星监测系统。




22.jpg
另外中国还拥有体积更大的“尖兵”和“遥感”系列用于目标确认。虽然部分美国海军官员认为,光学侦察手段易被气象影响,但相关科研实力雄厚的中国已经在卫星上搭载更难被干扰的逆向合成孔径雷达(ISAR)用于辅助定位。




23.jpg
前面提到“神话”的数据传输能力不足成了限制其效能的“瓶颈”;我国“天链”系列通信中继卫星的出现初步解决了这一问题,下一步,“天链”系列还将在通信带宽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侦察卫星传输数据量越来越大的需求。




24.jpg
即使美国一直在发展并展示其反卫星能力,但由于国内相关任务系统的小型化工作不断取得成功,使得它们可以被部署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卫星上面,并且依靠“快舟”系列运载火箭在半天之内完成发射。这有点类似二战中的大西洋潜艇战。




25.jpg
根据美国海军的评估,中国将在2015-2020年内部署完成一个对海洋目标探测的完整卫星星座。而在2010年3月部署的第一个试验性星座已被用于初步测试被动天基侦测系统的能力。在这之前,2个更早的SAR系统已经部署超过1年。




26.jpg
中国海军的太空侦察系统虽然还需要进一步建设,但和“神话”相比已经完善很多。不仅系统反应速度更快,卫星在轨率和探测能力更是远远超出。能够在和平时期保持对美军航母战斗群的监测,这对国家决策有着重要意义。




27.jpg
当然,依靠强大的情报监控,美军对中国海军的ISR手段也有着充分了解,本文中诸多信息也都是美国海军主动向外界提供的。前面也提到美国海军近年来提升反卫星作战很大程度是针对中国,因此其他监视手段也不能偏废。




28.jpg
所以中国海军仍然在建设庞大的水面舰艇和潜艇部队——它们也是最为传统的跟踪手段。根据《汉和防务评论》的报道,截至目前为止,中国海军已经开工和建造完成的新型水面舰艇的总吨位高达389400吨,仅次于美国海军位居世界第二。




29.jpg
当年红海军的侦察-突击群几十年如一日的跟踪美国航母,成了和“疯狂伊万”齐名的“甩不掉的尤里”。侦察-突击群战术本身虽然已经不符合后冷战时代的特点,但只满足于在领海线和专属经济区内巡逻的海军也是不可能和美国人抗衡的。




30.jpg
只要台湾问题存在,反介入作战的必要性就存在。无论介入战法有着怎样的改变,对介入力量的发现跟踪、打击引导和毁伤评估这些隐藏在打击体系背后的环节,永远是实现反介入作战的基本要素。《观棋》就到这里,周五我们再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6 05:35 PM , Processed in 0.0388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