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4|回复: 3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2112期:仿古婚礼上的牵马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2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10-12 04:58 PM 编辑

腾讯新闻 2015-10-13


2112.jpg



1.jpg
姚广善家住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办姚家沟村,养了一辈子的马。老姚年轻时给村里的生产队赶马车、干农活,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附近的鲸鱼沟景区牵马拉游客,最近几年随着仿古婚礼的时兴,年过六旬的老姚又开辟了新业务,穿上古装,牵马驮着新郎娶媳妇。他给自己的马也起了个洋名字叫“OK”。(图/文 华商报 邓小卫)




2.jpg
参加婚礼的前夜,老姚整理自己需要的古装行头。为了不影响交通,老姚参加婚礼当天都是凌晨时分骑马从家里出发,天亮时赶到指定地点等候。




3.jpg
9月20日,有一场婚礼在长安区郭杜大仁新苑小区举行,路程大约30多公里,老姚凌晨3点便出发。为了抄近道,老姚骑着马披星戴月穿梭在丛林之中。茫茫夜幕中寂静一片,只能听到马蹄之声。下了狄寨原之后,老姚骑马顺着东三环一路向南,此时路上车辆稀少,马儿走的也不慌不忙,到达时已经是6点30分。老姚说,结婚是人生大事,答应人家的事,就风雨无阻,绝对不能误事。




4.jpg
主持仿古婚礼的司仪郭师傅介绍,目前西安做仿古婚庆的团队大约有10余家,大部分都和老姚保持长期合作,他一年参加的婚礼大约有五六十次。




5.jpg
这几年随着老姚在圈子里的熟络,请他牵马参加仿古婚礼的人越来越多。除了西安之外,宝鸡、渭南等地他也常去,参加远途婚礼时,就需要用大货车将马拉着前往。




6.jpg
如今结婚坐宝马车成为平常,骑高头大马却很稀罕。




7.jpg
婚礼上时常遇到一些养过马的人,他们通过马的牙齿便可以判断出马的年龄。




8.jpg
骑着大马,抬着花轿敲锣打鼓迎娶新娘的传统婚庆方式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9.jpg
在当地景区,牵马拉游客的人有10多位,但大部分人不愿意干仿古婚庆的活,原因是担心发生危险。因为一般马都怕鞭炮、锣鼓和汽车喇叭声,这些刺耳的声音容易令马受到惊吓,发生撞人、踢人等事故。一位养马人说,鲸鱼沟曾经就有一匹马在婚礼中受鞭炮声刺激,前蹄突然跳起,新郎直接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为了让自己的马在喧闹的环境中保持安静,老姚喜欢选择性格较温顺的马饲养,村里有人盖新房放鞭炮时,他就把马牵到跟前,用炮声训练逐渐提高马的胆量。但在婚礼上,老姚的注意力还是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他不时提醒观众远离,防止马伤人,给人家喜事添乱。




11.jpg
西安很多小区的居民虽然搬进了高楼大厦,但在婚丧嫁娶上仍然保留了传统习俗。




12.jpg
城里的孩子看到高头大马都很感兴趣。




13.jpg
参加完婚礼,老姚顾不上吃饭,便骑着马飞奔在回家的路上。




14.jpg
没有婚礼的日子,老姚常年牵马拉游客。以前村里的养马人多,有20多匹马,随着这里游客量的下降,现在全村只剩下5匹马,因为在景区拉客收入不稳定,再加上淡季时间长,养马收入远不如打工稳定。老姚的两个儿子虽然从小骑马长大,但都不愿从事父辈的工作。




15.jpg
老姚骑马行走在山间小路上,非常自如。




16.jpg
马的胃口很大,为了让马吃饱,一年花费也需近万元。在长期的养马中,老姚积累了很多经验,如马发烧、肚子疼等常见病,他基本上都能治疗。尤其是参加婚礼期间,有好心人喜欢给马喂吃的、喝的,稍不注意马就容易肚子痛,老姚家里专门为马储备有常用药品,安痛定和青霉素的使用剂量他都掌握,可以自己给马注射。




17.jpg
回到家中,老姚最喜欢的事就是陪着孙子玩。




18.jpg
老姚爱马,他先后共养过6匹马,最长的养了14年,还有一匹养了6年,他现在养的“OK”刚满3岁。但老姚始终认为自己是农民,干农活才是正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2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life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3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9 06:05 AM , Processed in 0.07481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