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新闻 2015-09-30 本期作者:周敏 魏胜
湖南汨罗的狄创新老人今年90岁,65年前,他跨过鸭绿江,与朝鲜兄弟并肩抗美。1953年,狄创新和战友们浴血奋战,将红旗插上了“老秃山”。如今,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旧保持着军人的习惯。邻居们说,狄爹生活讲套路、有规律、守时间,事事一丝不苟,果然是军人作风。(图/文 汨罗周刊 周敏 魏胜)
1951年5月,像众多热血青年一样,时年25岁的狄创新响应毛主席号召,说服家人,应征入伍。从未摸过枪的狄创新接受了为期半年的训练,主要训练野外生存和野战技能。当年10月的一个傍晚,狄创新和战友们来到鸭绿江边。“白天不敢走!空中到处是美国飞机,只能偷偷地过河。”过河后,白天休息,晚上急行军,穿行在深山中。图为狄创新当年与战友的合影。
志愿军预计美军会发动秋季攻势,对141师等部队进行了高强度的防御作战训练。训练结束,狄创新被编入炮兵。1952年下半年,狄创新调入连部当观察员,监视敌人动向。当时,志愿军与敌人隔山相持。没有隐蔽场所,志愿军徒手在半山腰挖通了数条3尺高的地道,一条地道内住一个排30余人,吃喝拉撒全在里面。
1953年初,他所在的47军接替39军,准备攻打老秃山。老秃山原本是朝鲜中部一个普通的无名山头,在美军和志愿军的交火下成为一片光山秃岭,美军给其取名“老秃山”。攻打老秃山是一场硬仗,战士们都抱着必死的决心,纷纷向部队提交血书,给家里写遗书。“首长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光荣手榴弹’,上面有首长的题字。”最后,战友们合了一个影,狄创新将照片和身上最后60元钱,寄回了家里。图为狄创新获得的荣誉勋章。
总攻决定于3月23日20时4分发起。22日晚,狄创新和战友藏进了山脚下的屯兵洞。屯兵洞离敌人只有180米,100多人藏里面又挤又闷。狄创新所在的洞中已经有4、5个战士身体不支,提前倒下。“军人啊,必须遵守时间,遵守纪律!”。20时2分,不知是哪个洞求胜心切,提前发起攻击,但志愿军后方的炮火没有得到通知,志愿军有40余人倒在了自家炮火下!一个炮弹落在狄创新身边,他右背被弹片打穿,耳朵也被震聋。
战士们如潮水般冲向敌人堡垒,但铁丝网还未破坏,冲锋通道没有打开。千钧一发之际,4名战士将身体压在铁丝网上,让战友们踏着自己的身体通过!抵挡不住志愿军的猛烈攻势,敌人丢弃坦克、机枪,仓皇逃跑,狄创新和战友们将红旗插上了老秃山。“我们排30多人,只剩下4个人。”5月,他所在的连队被授予集体二等功,鲜红的奖证上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签名和题字:继续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1954年,狄创新回到家乡湖南汨罗,带回战场上珍藏的一件“宝贝”,上面印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字样。背心原本是军绿色的,如今被洗成了白色。
如今,老人年过9旬,身子骨还特别硬朗。儿女多次提出接老人一同生活,但都被狄爹拒绝了,他说,不想给儿女添麻烦,“一个人住,生活自在、清闲无忧。”每天一大早,狄爹都要给自己养的黑母鸡喂食。
空闲时机,老人会把屋前屋后都清扫干净。“活动筋骨,锻炼身体”,老人这样说。
遵守规矩,作息规整,是老人一生的习惯。早上6点半起床,种菜、洗衣、拾柴、喂鸡、打扫卫生,衣服、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生活十分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