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5|回复: 2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1989期:佛学院的出家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4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9-14 11:30 AM 编辑

腾讯新闻  2015-06-12   本期作者:时鹏


Screen Shot 2015-09-13 at 3.11.15 PM.png



1.jpeg
近年来,年轻人出家修行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从北京的龙泉寺到雪域高原的四川东祉寺,都留下年轻人修行的身影。落发、剃度、出家,这既是个人宗教信仰上的一次选择,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抉择。寻找个人精神世界的过程中,是什么让这些年轻人做出这样的选择?而出家人的生活是否真的是世外桃源?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进了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图/文 大浙网 时鹏)




2.jpeg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位于浙江舟山普陀区朱家尖,与海天佛国普陀山隔水相望。学院总占地面积约300亩,总建筑面积达49970平方米,整体建筑采用唐代风格,布局遵循古今丛林规制,严谨宏大,同时不失精巧自然的园林特色。




3.jpeg
截止2015年,学院5个班共167人,其中2012级男众本科2班,2013级男众预科1班、男众本科1班、女众本科1班;研究生班16人;任课法师老师49人。每天5点起床,学僧们便开始了佛学院一天的生活。早课——念课诵是每一个出家人每天的必修课。




4.jpeg
明一法师每天坚持4点钟起床诵经。“无苦无出离,不经历尘世间这个苦的话,就很难升起出离心”。明一法师是孤儿,随养父母长大,15岁出门打工,39岁出家,出家之前已经在广州一家五星级酒店做了16年经理。明一曾经有过一段婚姻,后来离婚了。出家之后再也没有回过广州,留在佛学院一心学习佛法,希望将来有一天,可以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5.jpeg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出家……”明一说,出家之前,觉得寺院很安静,有空就跑去寺院住,帮忙干一些杂活,这样的生活持续了20年。也许是缘分到了,2012年,明一在东北大悲古寺剃度出家。




6.jpeg
出家是一件非常郑重的事情,在佛教徒看来,出家不能是为了逃避挫折或世间男女情感之事,出家人应该做佛法的传播人,佛陀的使者,应为人天的导师。




7.jpeg
坐禅,趺坐而修禅,是佛教修持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悟道的一种修炼方式。每次坐禅,众学僧都要关闭手机,禁语,静坐,每次40分钟。对于年轻的学僧们来说,坐禅结束双腿麻木也是正常的事情,这也是他们需要修炼的地方。




8.jpeg
学僧们每日都要学习佛法。




9.jpeg
源启法师从小酷爱武术,16岁到少林寺习武,后被人引荐到湖州灵峰寺学习佛法,作为灵峰寺常驻来到佛学院系统学习。在佛学院,除了学习佛法,学僧们还要学习英语、政治、汉语言文学等课程。




10.jpeg
源启在佛学院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学院安排的课程以外,最大的爱好就是练习书法和古琴。学院还专门请了外聘老师为学僧们教授古琴。




11.jpeg
一名学僧在练习书法。




12.jpeg
课间时间,学僧们在看电视新闻。




13.jpeg
出家人吃饭被称作“过堂”,“过堂”时,众学僧集合于斋堂,同念“供养咒”。




14.jpeg
出家人讲究“过午不食”,晚饭时,很多学僧选择了不吃晚饭。




15.jpeg
每当到了傍晚,教学楼里就传来阵阵诵经声,这是同学们在上夜自习。在这里学习的年轻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大多是80后、90后。心泽不停的重复着这句话:“佛法是教育,是真正的智慧,弘扬佛法需要注入年轻的血液。”1990年出生的心泽,出生于河南平顶山,2013年通过考试来到了中国佛教学院普陀山学院学习。




16.jpeg
心泽展示他手机里拍摄的跟随师父弘扬佛法的照片。心泽在出家之前在一家机构做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摄影、摄像、视频剪辑样样在行。最近他正在为学校做一个在移动端传播的视频。“未来我会花10年的时间去思考,追求真知。10年之后,到寺院去弘佛法,这是一个知行的过程”,心泽这样规划着自己的生活。




17.jpeg
两名学僧拿着快递走向“寮房”。微博、微信、网购,对于这些年轻的学僧们并不陌生。




18.jpeg
晚饭后,一名学僧在“寮房”前打篮球。篮球是学院里为数不多的体育运动之一,每年学院还会举行篮球比赛。




19.jpeg
学院里还配备了健身房,对于习武出身的源启来说,坚持每天锻炼也是必修课之一。




20.jpeg
为了丰富学僧们的课余生活,学院举行了摄影比赛,一名学僧正在拍摄佛学院,准备参加摄影比赛。




21.jpeg
学僧“寮房”的尽头,挂着一幅“布袋和尚”的画,上面写着“得大自在”。“得大自在”是涅磐的另一种说法,是为了告诉佛教的信仰者,信仰佛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仅仅作为一个信仰者还不够。因为信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涅磐,而释迦牟尼佛的大慈悲心在于让每一个信仰佛教的人都实现涅磐,都“得大自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9-15 08: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5 1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8 06:51 PM , Processed in 0.0761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