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者
新浪图片出品 2015-05-25 16:57:26
摄影 | 吴皓 新浪图片出品
躁郁症,是一种“天才病”。患者时而抑郁,痛苦无助,时而躁狂,思如泉涌。在低谷与巅峰之间,许多患病的艺术大咖创造着奇迹。但杜晋没这么幸运,他只希望能平静地活下去。
“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我到现在都没弄明白!”凌晨2:40,25岁的杜晋在老家包头东河区的一家烧烤店里,半个身子趴在堆满啤酒瓶的桌子上,自言自语。在躁郁症的影响下,他在北京仅仅工作了一周就被辞退,回到老家,无人交心时,他只能通过酒精麻痹自己。
杜晋出生于1990年,家在内蒙古包头市,父亲是包头当地一家钢铁厂的普通职工,母亲曾是幼儿园老师,几年前退休,在家照顾78岁的奶奶。2015年3月12日下午5点半,杜晋还没睡醒。为了缓解躁郁,他每天都要吃药,在药物作用下,他每天的睡眠时间超12个小时。
杜晋从小喜爱绘画并立志成为一名画家,他对文化课兴趣不大,在课堂上常用画画来消磨时间。由于成绩不好,杜晋没有考上包头师范大学。为了弥补遗憾,他就在学校的美术楼里做兼职模特。2015年3月11日,杜晋回到美术楼,希望能会一会曾经的朋友。
“学习学不下去了,只能看看有什么出路,”高中时杜晋选择了辍学打工,“我有一个哥哥在上海,2007年时,我就去了那儿的一家雕塑厂打工。”在上海打工的半年,杜晋感觉到自己的变化:“不知怎么回事,有时候感到自己才思泉涌,灵感丛生,有时候又觉得喘不过气来,不想说话。”
那时的杜晋并不清楚是什么让他常常感受到“上天入地”。2012年,在父母的陪伴下,杜晋来到北京安定医院的精神科检查,经过几个小时的测试,他被确诊为“中度双相情感障碍症”。“双相情感障碍”的另外一个名字就是“躁狂抑郁症”简称“躁郁症”。
与抑郁症不同,躁郁症患者长时间徘徊在狂躁和抑郁中,情绪波动巨大。处于躁狂期时,病人情绪高涨,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兴趣;而当患者进入抑郁期后,他们又迅速陷入沉默压抑中。杜晋每天都要吃三种抗躁郁药物,药物本身并不能治好躁郁症,只能控制、缓解情绪。
两种对立情绪间的巨大跳跃,易让患者产生轻生的念头,躁郁症病患的自杀率在各种精神疾病之中位居前列。白天,在药物作用下,穿梭在地铁里的杜晋显得很恍惚。
2013年6月的一天,杜晋在浴室里用刀片割向了自己的左手腕,暗红色的血液喷涌而出,染红了浴室里的镜子和墙壁,这一幕被在家的表妹看到。经过三小时的急救,杜晋勉强保住了性命。“那次割得太狠了……”出院后,他在伤疤上纹了心电图的图案。
在病床上养伤的20天里,杜晋想了很多。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不光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 因为喜欢绘画和纹身文化,杜晋曾在包头几家纹身店里做过手稿绘画。2015年3月,经朋友介绍,杜晋选择来到北京一家纹身店当手稿绘画师,他希望通过工作来回归社会。
为了激励自己,杜晋把杨坤的名字纹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他是我们包头人,受抑郁症困扰很多年,并勇敢地公开病情,最终走出抑郁泥潭。他是我最喜欢的明星,是我的精神偶像和前进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