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1|回复: 2

[好摄之徒] 【摄影师】Ian Willms:只要阳光普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6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an Willms:只要阳光普照

  【编者按】Ian Willms,1985 年出生于加拿大,自由摄影师。他的作品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主题,风格介于纪实摄影和当代艺术之间,从美国西南部的高速公路、西伯利亚的冰冻铁路、加拿大的土著部落与环境危机,再到门诺教的迁徙,Willms 以一种真诚而诗意的方式记录着地缘政治冲突、环境的牺牲和正在遭受毁灭的文化。

  Ian Willms 是盖蒂图片社“新锐计划”的纪实摄影师,曾入围 2010 年马格南摄影奖。作品曾被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等刊物出版和报道。在 O'Born 当代艺术馆、Photoville、当代摄影画廊及摄影艺术博物馆等地举办展览。

  新浪图片: 你的作品 《The Road to Nowhere》从 2012 年~ 2013 年开始拍摄,为什么会想到拍摄这样一组作品?

  Ian Willms:我的想法主要来源于自然。我的祖先是俄国门诺派教徒,所以他们的故事伴随着我的成长。当我成为一个摄影师,我开始在脑海中构思这个主题。为了实现这个项目,我不得不直面家人痛苦的过去。考虑了大概三年终于开始了旅程。2012 到 2013 年间,我重新寻访了那些见证我祖先艰难迁移和生存死亡的地方,沿着他们当年的路线穿过了荷兰、德国、波兰、乌克兰、俄罗斯和西伯利亚,拍摄那些被留下的部落、农田、行刑地点以及大片的坟墓。在这段寻访门诺教历史的路上,我寻找到那种家族性的、血脉相连的感觉,虽然我与我的先祖相隔甚远,但在这条路上,比起门诺教挥散不去的存在,更多的是珍藏的记忆;斑驳的墓碑、长满青苔的石阶、模糊的面孔等都被封存在历史的教科书里,我发现自己正在通过平和恬淡的牧场生活来寻找那些难以想象的辛酸和悲戚的灵魂。

  在门诺教徒的心中,你会发现一个对于和平和自由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个信念即使面对无情的压迫也依旧保持了五个多世纪。我的这项工作就是用摄影的方式来纪念和颂扬,记录我的门诺教祖先们为了保持自己的信念而进行的无止境的旅程。

  门诺教初形于 16 世纪的荷兰。16 世纪到 17 世纪间,他们对于罗马天主教和新教教义的反抗使得很多门诺教徒被逮捕或被公开的折磨致死。这最终导致大量的门诺教徒避退至波兰。在那里,他们拥有了一个世纪时间的宗教自由,可这一自由到波兰统治者强迫门诺教徒去参军而停止。到了 18 世纪后期,门诺教徒选择再次移民,这次他们到了乌克兰和俄国。在俄国,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并且祥和安宁,可俄国爆发的革命带来的极端困苦以及流血冲突还是将这一安定生活打破了。

  在将近 70 年的时间里,门诺教徒被苏联政府监禁,流放,屠杀和枪决。Peter Wiebe(一位西伯利亚专门研究门诺派历史的专家)说,俄国的门诺派直至苏联解体的时候已经被从“地球上抹杀了”。当铁链终于解除,俄国的门诺教也已经支离破碎。他们一次又一次的重建和离开家园,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着稍纵即逝的和平和自由。

  新浪图片: 你是如何理解门诺派宗教的?

  Ian Willms:我很敬佩他们对于和平和反暴力所作出的努力,我崇拜那些团结起来处理问题的人。这也是我为什么一定要拍摄他们曾遭受宗教迫害时所生活地方的原因。爱好和平却惨遭屠杀的人无声的经历和见证了那个流血的时代。我坚信当你袭击一个爱好和平的人时,你也在袭击“和平”这个理念本身。

  新浪图片:在你拍摄这组照片的过程中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是什么?还有,你的解决方式是什么?

  Ian Willms:最有挑战性的一部分是我的作品主体大部分是无形的,为了拍摄一组你无法实实在在看到的图片故事,我调动氛围和象征手法来试图表现这些地方蕴含着的情感。在我采访这些地区的时候,我总是会考虑天气以及光线的条件,因为我需要利用天气和光线来使平淡无奇的景致表达出更多丰富的东西。摄影是为了展示人们的情感而不仅仅只是拍摄人,这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新浪图片:可以跟我们谈谈《Long as the Sun Shines》这个系列吗?

  Ian Willms:《Long as the Sun Shines》是我 2010 年到 2012 年间拍摄的摄影项目,探索了加拿大北部的土著文化以及它是如何被油砂业永远改变了的。起初我是希望能表现重工业对当地居民和环境的影响,但随着拍摄的深入,发现的事实也愈发复杂。

  在传统的土著部落,人们的健康与周围的生活环境有着本质上的联系。 1899 年,英国女王与 39 个土著联盟在加拿大北部签订了条约八,签约的首领要求他们的土地、文化以及通过狩猎、捕鱼为生的传统生活方式要得到尊重和保留,这样传统的生活方式被称为“As Long the Sun Shines”。

  今天,加拿大政府正将土著地区 141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租赁给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用以开发加拿大的油砂能源。油砂被认为是目前地球上第三大石油矿床,世界上 85% 的油砂集中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北部地区,对于加拿大而言,在未来的 20 年中这一巨大能源能够带来约 1.7 万亿美元的利润。虽说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是环境以及文化所要付出的代价却也是巨大的。

  在故土生活了数千年后,如今,Fort Chipewyan 和 Fort McKay 的土著居民发现自己生活的在一个陌生的区域中,因为周围的景观正在改变。他们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的是,如何作为一个群体向前发展,还有,如何解决他们未来的身份、周围的生态环境、经济等。

  新浪图片:怎么样去解决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

  Ian Willms:这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因为作为一个白人,在这个群体中,大部分时间里我是一个局外人。所以当采访这些部落的时候,了解白人殖民主义者和土著部落之间的历史于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总是很渴望能够有人愿意和我一起学习。

  新浪图片:纵观这些作品,你把你的精力大都集中在社会、环境、经济、宗教方面?

  Ian Willms:我仍然在探索我们的世界,并且探寻这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我的工作是这个探索过程的拓展。在此之前,有人告诉我,你需要做的是一件事情而不是做其他那么多事情,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拍摄这么多不同领域的故事系列使我明白,这些领域中的关键人物是如何存在并且如何在一起工作的。慢慢的,我开始相信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冲突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无法妥协。

  新浪图片:你什么时候成为一位摄影师的?当你小的时候,是否有志向长大要成为一位摄影师?

  Ian Willms: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爱上了摄影,但是从来没有刻意爱好。少年时代时,在一些艺术家的启发下我开始学习更多专业的拍摄技术。从这一点上说,我从未真正的放弃。有时,我感到沮丧并且觉得自己与摄影被分离开了,但是我又总能找到回归摄影的路,我猜想是因为我真的热爱摄影,我无法离开它。

  新浪图片:你能描述一些你的摄影经历吗?哪位摄影师的观念对你更有促进作用?

  Ian Willms: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于我而言,我寻找的是那些让我有触动的事物,这是我从少年时代就开始了的拍摄方式,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成长了,并且也把这个拍摄方式拓展了。我一直很爱那种探索的过程,以及在我的照片中试图表达这些让我有触动的事物。Donald Weber 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很崇拜他,他对他的工作总是深思熟虑。我和他有着不同的拍摄风格,他很理性,而我更为感性一些,但是我还是很崇拜他,尤其是他拍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系列的作品。

  新浪图片:最后,你会给正在学摄影的学生们什么建议呢?

  Ian Willms:照片要拍你想拍的,而不是拍你认为应该拍的。遵从你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你内心真正的情感。Don McCullin (唐·麦库宁 )也说过,“如果你对所见无动于衷,那么你也不能让别人在看到你的照片时感受到什么。”

采写|迦沐梓 栏目编辑|迦沐梓 实习生|刘夕阳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加拿大摄影师 Ian Willms 的作品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主题,他以一种真诚而诗意的方式记录地缘政治冲突、环境牺牲和正在遭受毁灭的文化。在作品《Long as the Sun Shines》中,Ian 探索了加拿大北部的土著文化及它是如何被油砂业改变的……




2.jpg
“1899 年,英国女王与土著联盟签订条约八,签约首领要求他们以狩猎为生的生活方式要得到尊重保留。今天,加拿大政府将土著地区 141000 平方公里土地租赁出去用以开发油砂能源。”图为 Fort McKay 的居民看着从油砂工业区亮起来的灯光,那里曾是她过去打猎的地方。




3.jpg
这样的改变也在影响着土著地区居民的生活。图为在 Fort Chipewyan,一个渔夫抓着鱼正打算喂他的雪橇狗。近年来,出于对油砂工业会致污染的担忧,已经没有什么客户再买他们的鱼了。




4.jpg
油砂被认为是目前地球上第三大石油矿床,世界上 85% 的油砂集中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北部地区。图为靠近 Fort McKay 地区的持续升温的油砂产业。




5.jpg
于加拿大而言,未来 20 年中这一巨大能源能够带来约1.7万亿美元的利润。图为Fort McKay,一个油砂尾矿池占据了海岸线六英尺宽的区域。在将原油砂(沥青)制成各种石油产品,并在从蒸汽注入“升级”的过程中,油砂尾矿池中含有大量有毒废物。显然,这个尾矿池足够大。




6.jpg
虽说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是环境以及文化所要付出的代价却也是巨大的。图为在这个曾经被寒带森林所覆盖的区域,一个稻草人被矗立在这里以防止候鸟在油砂尾矿池中着陆。生物学家 Kevin Timoney 说,平均每年有 1973 只鸟儿死于接触油砂尾矿池。




7.jpg
“起初我是希望能表现重工业对当地居民和环境的影响,但随着拍摄的深入,发现的事实也愈发复杂。”图为 Fort McKay 的北边,从直升飞机上鸟瞰 Shell jackpine 油砂尾矿池,很难想象这片土地曾被北方的森林所覆盖。




8.jpg
土著居民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的是,如何作为一个群体向前发展,还有,如何解决他们未来的身份、周围的生态环境、经济等问题。图为在 Fort Chipewyan 附近,一个年轻男人还在尝试进行传统的捕猎活动。




9.jpg
“作为一个白人,在这个群体中,大部分时间我是一个局外人。当采访这些部落的时候,了解白人殖民主义者和土著部落之间的历史于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图为Fort Chipewyan 当地的孩子们在布满油污的小车上涂涂画画。




10.jpg
“拍摄这么多不同领域的故事系列使得我明白,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冲突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无法妥协。”图为 Fort Chipewyan 居民家中的一间客厅里,现代文明和传统土著文化间的差异与碰撞一目了然。




11.jpg
这是从 Fort Chipewyan 主墓区看到的北极光。近年来,这片墓地的面积已经超过了其容量,在不久之后它就要被扩大。加拿大现在把癌症视为这一地区的主要死亡原因。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jpg
“我仍然在探索我们的世界,并且探寻这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图为 2012 年 11 月 11 日的 Fort McKay,Nadia Bouchie 和她的儿子 Dylan,迎接着一个新的早晨的到来。




13.jpg
“《The Road to Nowhere》是关于我的祖先俄国门诺派教徒的故事,为了拍摄这个项目,我不得不直面家族痛苦的过去。”门诺教初形于 16 世纪的荷兰。16 至 17 世纪间,他们对罗马天主教和新教教义的反抗使很多门诺教徒被逮捕或折磨致死。




14.jpg
自此门诺教徒漫长艰辛的迁徙过程开始了。“由于我的作品中大部分主体是无形的,所以我利用天气和光线来使平淡无奇的景致表达出更多丰富的东西。”图为一个稻草人家族被矗立在波兰维斯瓦河三角洲地区的庄园里。门诺派教徒在这里生活并劳作了一个多世纪,直到他们被剥夺宗教信仰。




15.jpg
“在这段寻访门诺教历史的路上,我寻找到那种家族的、血脉相连的感觉。”这是于 17 世纪第一批建成的门诺派教堂中的其中一座,它在一个庭院里被秘密建造。在当时的荷兰,任何一个不是天主教徒的人都会受到残忍的迫害,在有能力迁移德国和波兰之前,成百上千的门诺教徒被残杀。




16.jpg
“虽然我与我先祖相隔甚远,但在这条寻访的路上,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珍藏的记忆。我发现自己正在通过平和恬淡的牧场生活来寻找那些难以想象的辛酸和悲戚的灵魂。”图为一个摄影家收集的关于门诺派教传统葬礼的照片,这些葬礼大都举行于 1930 年到 1965 年间。




17.jpg
“爱好和平却惨遭屠杀的人无声的经历和见证了那个流血的时代。我坚信当你袭击一个爱好和平的人时,你也在袭击‘和平’这个理念本身。”图为西伯利亚的阿尔泰地区,在 Protasovo,一个信仰门诺教的女孩坐在她的卧室里。这是俄罗斯其中一个保留下来的门诺派教徒聚居村庄。




18.jpg
二战期间,成千上万在乌克兰和俄国西部的门诺派教徒因为他们的德国血统被强制流放到西伯利亚。




19.jpg
一个小门诺教徒和她的亲人在 Kichkass 的家中玩耍。自 1991 年以来,约 95% 的门诺派家庭曾经住在 Kichkass 并从这儿移居德国。




20.jpg
沿着西伯利亚的铁路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当年许多人被流放到这里,没有食物。在严酷的冬季大多数人难以生存,只有少数家庭才有幸活了下来。




21.jpg
在新西伯利亚地区,埋葬于此的门诺派教徒墓地杂草丛生。“在门诺教徒的心中,你会发现一个对于和平和自由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个信念即使面对无情的压迫也依旧保持了五个多世纪。”




22.jpg
Ian Willms 说:“照片要拍你想拍的,而不是拍你认为应该拍的。遵从你内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你内心真正的情感。”Ian Willms,加拿大自由摄影师,盖蒂图片社“新锐计划”的纪实摄影师。其作品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主题,曾被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等杂志刊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3:40 AM , Processed in 0.0506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