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9|回复: 2

[史地人物] 《活着》No.466:山巅小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0 09: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巅小学 1个和21个

撰文/浙江日报 储永志

浙江龙游县大力山小学坐落在海拔600多米的山上,学校有三间教室,21名学生,一名老师,是龙游最小的小学。

大力山村辖20个自然村,大力山小学有21个学生。全村1006个村民遍布在15平方公里、海拔800米左右的群山里。其中一半在外打工,留守的人大多以毛竹加工为生。

大力山小学的老师名叫廖美香,她自从1984年2月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在这所学校,一晃30多年过去了,现在她既是校长,也是唯一的老师。学校还有一位廖师傅,兼着保安、厨师、保洁的工作。

由于一人分身无术,廖老师只好将三个班放在一个教室里,孩子中最小的4岁,最大的12岁。布置好学前班和四年级的作业后,廖老师又开始教二年级的学生认生字和组词。15分钟后,廖老师给二年级学生布置了作业,接着教学前班的孩子教拼音的韵母。最后是给四年级的孩子上课。正讲到一半,学前班的孩子拿着作业本跑上来,给老师看看作业有没有做对,只是想得到老师的一个表扬。

一个多小时后,一节课结束了,廖老师的喉咙已沙哑。孩子们在操场上蹦跳玩耍时,廖老师把同学们带来的装在铁罐里的菜收好,放在电饭锅里。“学生少,学校都是隔一年招生一次,到了5年级,孩子们就到石佛中心小学去读书,那里的条件好多了。”

廖老师说:“留在这里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好。他们中,有个孤儿,他父母在车祸中双亡。另一半刚是单亲家庭,他们的妈妈很多都贵州的,吃不了这里的苦,丢下孩子走了,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妈的孩子”。剩下的则是留守儿童。但令人欣慰的是,所有的学生都好学上进,他们编织着一条用知识走出大山、改变大山之路,在当地乡亲的眼中,这所学校撑起的是山区的希望。

大力山小学没有广播,孩子们升国旗,全是自己唱。好心人送来了冰箱、电饭煲,有人捐赠了一个学期的爱心餐,孩子们终于不用自己带饭吃了。

下午3点50分,放学了,完成作业的颜成辉背着书包连走带跑着回家,他要走一个半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家,但他的家还不是最远的。孩子们从家里到学校平均要走1个多小时。大力山村至今没有通营运中巴车,摩托车或走路是大家出行最主要的交通方式。近的孩子上学还能磨蹭一会儿,远的孩子来上学,要从天黑走到天亮。放学后,廖老师把3位成绩略差的学生留下来补了一节课。

结束一天的教学,廖老师步行回家,一路上,同行的孩子分手时,十分有礼貌与老师挥手再见。经过村落时,村民见到廖老师时,都会放下手中活计,笑着问好。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09: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巅小学

摄影/储永志 编辑/邹怡  2015-03-23


0.jpg




1.jpg
阴冷的冬雨中,一名学前班的孩子上完厕所,抱着头冲进教室。大力山小学是浙江龙游县最小的小学,坐落在群山之中,一下雨,寒冷的山风呼呼作响。




2.jpg
大力山小学的老师名叫廖美香,她从刚出来工作开始就在这所小学,如今已经30多年。现在她既是校长,也是唯一的老师。在村民的心目中,廖老师如同观音菩萨,在学生的眼里,廖老师更多地扮演着妈妈的角色。




3.jpg
年过六旬廖师傅,在学校身兼保安、厨师、保洁等工作。他爽朗地说,尽管每月不足千元工资,但只要孩子们需要,他会一直坚守在这里。




4.jpg
大力山村至今没有通汽车,摩托车或走路是大家出行最主要的交通方式。近的孩子上学还能磨蹭一会儿,远的孩子来上学,要从天黑走到天亮。




5.jpg
由于师资严重匮乏,廖老师只能让三个年级的孩子集中在同一个教室上课,这让她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通常一节课结束了,廖老师的喉咙也已经沙哑。




6.jpg
一名二年级学生大声跟着廖老师读课文。孩子们说,他们最喜欢合着书本,争先恐后地在廖老师面前背诵课文,然后等着老师用红笔打个勾,写上大大的“背”字。




7.jpg
最小学生4岁的李非凡,刚来时,午饭都还要廖老师喂。经过半学期学习,已经学会了自己吃饭和写数字。




8.jpg
课间休息,争抱李非凡俨然成了四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们的最爱。留在这里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好。有些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多半是妈妈受不了贫苦逃出大山一去无返,剩下的则是留守儿童。




9.jpg
学校里年纪最大的学生卓子健今年12岁,这天他因为睡过头,没来得及吃早饭,学前班的毛毛十分大方地将自己的甜饼分一半给大哥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0 09: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11岁的颜成辉从口袋里摸出早餐:五个核桃和两颗荔枝。颜成辉每天要走一个半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




11.jpg
城里学校捐赠的投影仪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趁廖老师不注意时,他们用手掌来体验着它的魅力。这些在城里孩子眼里司空见惯的设备,对于孩子们来说依然是全新的体验。




12.jpg
下午放学后,四年级的学生主动将厕所冲洗干净。山里的孩子能吃苦,比城里孩子懂事也更早些。等到了五年级,孩子们就到石佛中心小学去读书,那里的条件好多了。




13.jpg
下午放学,孩子们基本没人接送,他们结伴走在山路上。而与廖老师同路的孩子,分手时,都十分懂事与老师挥手告别。很快,瘦小的身体消失在深山的雨雾中。




14.jpg
廖老师到家后,赶紧给家人做晚饭。同村卓子健由于父母在外打工,与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天放学时,他都会在廖老师家写完作业再回家,有时也会在老师家吃晚饭。




15.jpg
卓子健与小虹在老师家做作业,廖老师拿山里孩子最好的零食地瓜干招待他们。孩子们好学上进,在他们眼中,等待着自己的,是一条用知识走出大山、改变大山之路。




16.jpg
入冬后,山里冷风嗖嗖,碰上大风天,孩子经过山口时,雨伞经常被掀翻。廖老师说,山里孩子能吃苦,再大的雨雪,他们都会坚持上学,这一点令她十分感动,也是她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




17.jpg
这是大力山小学的全家福,1个老师和21个学生,尽管这些年“读书致贫”的言论甚嚣尘上,但对于这个山巅上的学校来说,简陋与困窘从没让他们退缩,读书或许依然是他们战胜贫困的唯一出路,他们撑起了一个贫困山区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18.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1:38 AM , Processed in 0.0738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