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6|回复: 0

[史地人物] 《五年十年》第32期:家门口前“练把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30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1999年1月,中国奥委会审议并批准了北京政府关于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运动之风迅速点燃了生活在胡同、弄堂里普通居民们的热情。你可记得儿时在小巷中奔跑的快乐?图为2002年夏,北京胡同中的足球比赛。(图/刘英毅摄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2.jpg
2002年夏,在路灯杆上绑个废弃的自行车筐做篮球筐,让胡同里的篮球迷也能找到“NBA”的感觉。这种富有生活气息的“创造”而今在高楼大厦的住宅区里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是冰冷的铁制健身设备。(图/刘英毅摄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3.jpg
2002年夏,长长的胡同是旱冰爱好者理想的滑道。北京约有3200多条胡同,这些老胡同大多只有百米长,最窄的地方还不足1米宽。(图/刘英毅摄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4.jpg
2002年夏,在上海一处弄堂里,孩子们放学后在自家门口比赛跳跳绳。(图/新华社记者 陈飞摄)




5.jpg
双杠是狭窄胡同中为数不多的固定器械,也是孩子们大显身手的地方。(2002年)(图/刘英毅摄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6.jpg
2002年夏,在北京一处胡同口,孩子们用粉笔在地上划个“球台”,拿砖头摆成“球网",尽管条件简陋,也有着无穷的乐趣。(图/刘英毅摄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7.jpg
2002年夏,羽毛球又“上房”了,一名男子站在自行车上找球。由于胡同两边是较矮的平房,羽毛球在被击打的过程中经常飞上房顶,打球之人只得拿球拍、长杆等将其“解救”。(图/刘英毅摄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8.jpg
2002年秋,上海市承兴居委会的老少二人在“弄堂运动会”上比赛滚铁圈。这场运动会的比赛项目,都是陪伴几代上海人的“弄堂儿戏”,居民参与其间,再次感受到童年的欢乐。(图/新华社记者陈飞摄)




9.jpg
2002年秋,上海市承兴居委会的一名小姑娘在弄堂运动会上表演“跳房子”。(图/新华社记者陈飞摄)




10.jpg
这位老伯已在胡同里住了60多年,每天清晨他都在自家门口练太极拳。(图/刘英毅摄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11.jpg
住在胡同里的老街坊往往是棋盘上的老对手。 “下棋老伯”似乎是每个巷口一道固定的风景线。(图/刘英毅摄 中国照片档案馆征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6 01:29 PM , Processed in 0.0554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