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1|回复: 1

[好摄之徒] 【摄影师】Walter Schels:生与死,生命的肖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3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5-5 10:24 PM 编辑

  编者按:“同样的死亡等待着所有的人。没有人今天能肯定他是否还能活得过明天。”摄影师 Walter Schels 在作品《Life before death》序言中说到。是的,没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们如此深刻地理解生命,除了死亡本身。



  这是一组在欧洲引起轰动的“死亡肖像”系列作品。

      德国摄影师 Walter Schels 花了近两年时间,在“临终关怀”慈善医院里,用镜头拍摄那些在死亡线上徘徊的人们。他们中有科学家、官员、警察、作家、银行家、医生、甚至刚出生的婴儿。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年龄有何差异,摄影师对他们的记录无一例外地是两张照片:一张记录他们活着时的状态,另外一张则是他们死亡后的面容。

  拍摄中,Walter Schels 使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类在濒临死亡时的精神状态,作品涉及每个人对于死亡以及人生的态度。无论是恐惧还是坦然,麻木或是清醒,最后都浓缩成两张照片与一段文字。图像对比的视觉刺激,加上细腻文字塑造的每一个死者的丰满形象,似乎暗示着人类不可能抗拒的“尘归尘、土归土”的命运。

  在谈及这组作品时,Walter 说“我们总把死亡隐匿在视线之外,回避它,这很奇怪,而且不应该这么做。死亡发生得越隐秘,我们对它的认识也越模糊;也许正因为如此,死亡给人带来比以往更大的恐惧。我们所做的事情和临终关怀运动一样,努力使死亡成为公众公开的话题。也许,活着和死亡最大的艺术就是接受命运,宽恕自己。”这些照片所表达的绝不是黑暗,内中对弥留者的终极关爱,昭示了生命的可贵与无常,我们亦可从中感受人类对生命的敬畏,以及人性的光辉。

  德国摄影师 Walter Schels,出生于 1936 年,被评为德国年度肖像摄影家,曾获得ADC金奖、荷赛银奖等奖项。



  Edelgard Clavey

  Edelgard Clavey,生于1936年6月29日,死于2004年1月4日,享年67岁,第一张图片摄于2003年12月5日。

  Edelgard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离婚后便独自生活,她没有孩子,十几岁时便是教会活跃成员。在去世前一年她得了癌症,此后一直卧床不起。当病入膏肓,她感到自己是社会的负担,真心希望死去。

  “死亡是对一个人的考验。每个人都不得不独自经历整个过程。我渴望死去,我想变成光明世界的一部分。但是,经历死亡却是困难的。死亡是一个我无能为力的过程,我影响不了它。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我的生命是别人给予的,我不得不过完我的一生。现在,我要把生命交回去了。”



  Maria Hai-Anh Tuyet Cao

  Maria Hai-Anh Tuyet Cao,生于1951年8月26日,死于2004年2月15日,享年52岁,第一张图片摄于2003年12月5日。

  Maria 说:“死亡并没什么。我拥抱死亡,它并不是永恒。死后当我们见到上帝,我们都会变得美丽。我们只是听从召唤回归尘土。” Maria 对死亡的看法,深受宗教的影响。她深信她已经在冥想中看到了死后的生活。她希望,当她死时,灵魂和肉体能够完全分离。死前的大部分时间,她都在脑海中不断准备这个过程。



  Elly Genthe

  Elly Genthe,死于2003年1月11日,享年83岁,第一张图片摄于2002年12月31日。

  Elly Genthe 是一个坚强、乐观的女人,她总是自力更生。她经常说,如果她不能照顾自己,那么她宁愿去死。Walter Schels 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似乎对死亡无所畏惧,对那些护理人员赞不绝口。但是,几天后我再次见到她,看上去她的意志正在变得衰退。

  死前的最后几个星期,她会一连睡上一整天。醒着的时候,她总是看到花瓶中爬出小人,她相信这些人会杀死他。这时,如果有人握着她的手,她就会喃喃自语:“把我弄出去,待在这个地方我的心跳会停止。救救我!我不要死!”



  Beate Taube

  Beate Taube,44岁,第一次拍摄:2004年1月16日,第二次拍摄:2004年3月10日。

  Beate 接受乳腺癌治疗已经四年了,但是 Walter Schels 见到她的时候,最后的化学疗法也已经没有作用了。她知道自己快死了,甚至还亲自去看了墓地。

  Beate 感到,如果死亡时丈夫和孩子们在场,她根本做不到撒手而去。当她死时,她是完完全全一个人——她的丈夫在厨房里煮咖啡。他后来对 Walter 说,他很失望那时不在她身旁,握着她的手。但是他知道这是她一直在说的,独自死亡对她更容易。



  Rita Schoffler

  Rita Schoffler,62岁,第一次拍摄:2004年2月17日, 第二次拍摄:2004年5月10日。

  在罹患癌症之前,Rita 已经离婚17年了。但是一旦她明白自己将要死亡,她立刻就知道要做什么:她要再见到他。那场婚姻已经过去很久了,他们的关系完全破裂:她不许他看孩子,两人如同陌路。

  她打电话给他,告诉他她快死了这是他们近20年来说的第一句话,但是这一次,他说他马上就会过来。“我真不应该需要这么久,才学会宽容和遗忘。尽管发生了那么多事情,我仍然喜欢他。”此前的几个星期,她一心等死,但是现在她说:“我多想能够再一次地开始生活啊......”



  Heiner Schmitz

  Heiner Schmitz, 52岁,第一次拍摄:2003年11月19日,第二次拍摄:2003年12月14日。

  Heiner 很健谈,表达能力强,头脑敏锐,并且不乏深度。他在广告业就职。当他看到自己的脑部MRI扫描图后,他很快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时间不多了。

  Heiner 的朋友不想让他难过,试着让他别去想那些事。他们和他一起看足球赛,就像往常一样,带着啤酒香烟,甚至在病房里开个小型的派对。Heiner苦笑说:“他们中有人在离开时,甚至说‘早日康复’、‘伙计,希望你不久后重新回来!’。但是没有一个人问问我的感受。难道他们不明白?我就要死了!”



  Gerda Strech

  Gerda Strech, 68岁,第一次拍摄:2003年1月5日,第二次拍摄:2003年1月14日。

  Gerda 不敢相信,癌症将她好不容易积攒的退休金一扫而光。她告诉Walter:“我的整个人生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她在一家肥皂厂的装配流水线上工作,独自将孩子拉扯大。她啜泣着说:“这难道是注定的吗?难道死亡不能等一等吗?”

  在一次探望中,Gerda 说,“没多少时间了。”她很惊慌。她的女儿试图安慰她,说:“妈妈,有一天我们还会团聚的。”Gerda回答说:“那是不可能的。你死后不是被虫子吃掉,就是烧成灰。”女儿央求道:“你还有灵魂呢?”母亲用一种谴责的语气说:“别跟我谈灵魂。现在上帝又在什么地方呢?”



  Roswitha Pacholleck

  Roswitha Pacholleck,47岁,第一次拍摄:2002年12月31日,第二次拍摄:2003年3月6日 。

  “这真荒谬,当我得了癌症时,我才第一次觉得,我想活着。”Roswitha 说,“这里的人都很善良,我享受着每一天,在这之前,我的生活并不幸福。”

  她没有苛求任何人,包括她自己。她对每个人都很平和。她很欣赏在这所医院中得到的尊敬和同情。她说:“在思想上,我知道我快死了。但是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也许会有奇迹出现。”她发誓,如果能够活下去,她愿意一辈子在医院里当个义工。



  Peter Kelling

  Peter Kelling,64岁,第一次拍摄:2003年11月29日,第二次拍摄:2003年12月22日。

  Peter Kelling 以前从没有得过大病。他是一个在社保局工作的公务员,有很高的道德标准。但是有一天,他被确证患了肠癌。Walter见到他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肺部、肝和大脑。他低声说:“我只有64岁,我不应该像这样浪费时间。”

  他告诉 Walter,他整晚睡不着,思绪翻腾。他哭得很厉害,但是又不说为什么难过。事实上,他几乎什么也不说,他的沉默仿佛是对周围一切的控诉。但是有一件事,Peter Kelling 一直做到了生命尽头,那就是关注本地足球队的比赛。直到他死的那天,房间门背后的图表上都记录着每一场比赛的成绩。  



  Barbara Grone

  Barbara Grone,51岁,第一次拍摄:2003年11月11日, 第二次拍摄:2003年11月22日。

  Barbara 一直觉得,自己不配活着。她是一个弃婴,出生后不久,就被母亲抛弃了。但是她靠着强烈的求生本能,养成了非常克制和自律的性格。她的生活方式非常规律,工作非常努力,美好的生活似乎在向她招手。就在这时,她得了癌症,医生束手无策。突然间那种熟悉的悲伤和被放弃的感觉又重现了,在她最后的时间,这种感觉压倒了她。“我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她说,“仿佛我正在被生命彻底拒之门外。”



  Klara Behrens

  Klara Behrens, 83岁 ,第一次拍摄:2004年2月6日 ,第二次拍摄:2004年3月3日。

  Klara Behrens 知道她活不久了。她说:“有时我确实希望情况能好转,但是一旦病痛发作,我就不想努力活下去了。我想知道有没有来生,我觉得是没有的。我不害怕死亡,我只是沙漠中无数沙粒中的一粒......”

栏目编辑|迦沐梓
 楼主| 发表于 2014-9-13 07: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这是一组在欧洲引起轰动的“死亡肖像”系列作品,德国摄影师 Walter Schels 在“临终关怀”慈善医院里,使用对比手法记录了人的生命和死亡,一张记录他们活着时的状态,另外一张则是死亡后的面容。图为 Edelgard Clavey,67岁,左图拍摄于2003年12月5日,右图卒于:2004年1月4日。




2.jpg
作品涉及每个人对于死亡以及人生的态度。图为 Maria Hai-Anh Tuyet Cao,52岁,出生:1951年8月26日,左图:2003年12月5日,右图卒于:2004年2月15日。Maria 说:“死亡并没什么。我拥抱死亡,它并不是永恒。死后当我们见到上帝,我们都会变得美丽。我们只是听从召唤回归尘土。”




3.jpg
无论是恐惧还是坦然,麻木或是清醒,最后都浓缩成两张照片与一段文字。图为 Elly Genthe,83岁,左图:2002年12月31日,右图卒于:2003年1月11日。“把我弄出去,待在这个地方我的心跳会停止。救救我!我不要死!”




4.jpg
Beate Taube,44岁,左图:2004年1月16日,右图卒于:2004年3月10日。Beate 感到,如果死亡时丈夫和孩子们在场,她根本做不到撒手而去。当她死时,她是完完全全一个人。




5.jpg
Rita Schoffler,62岁,左图:2004年2月17日,右图卒于:2004年5月10日。“我真不应该需要这么久,才学会宽容和遗忘。尽管发生了那么多事情,我仍然喜欢他。我多想能够再一次地开始生活啊......”




6.jpg
Heiner Schmitz,52岁,出生:1951年11月26日,左图:2003年11月19日,右图卒于:2003年12月14日。“没有一个人问问我的感受,我真的看不惯他们为了逃避死亡这个话题而去谈论其他的东西。难道他们不明白?我就要死了!”




7.jpg
Gerda Strech,68岁,左图:2003年1月5日,右图卒于:2003年1月14日。 “这难道是注定的吗?难道死亡不能等一等吗?”




8.jpg
Roswitha Pacholleck,47岁,左图:2002年12月31日,右图卒于:2003年3月6日。“在思想上,我知道我快死了。但是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也许会有奇迹出现。”




9.jpg
Peter Kelling,64岁,左图:2003年11月29日,右图卒于:2003年12月22日。“我只有64岁,我不应该像这样浪费时间。




10.jpg
Barbara Grone,51岁,左图:2003年11月11日,右图卒于:2003年11月22日。“我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她说,“仿佛我正在被生命彻底拒之门外。”




11.jpg
Klara Behrens,83岁,出生:1920年12月2日,左图:2004年2月6日,右图卒于:2004年3月3日。“有时我确实希望情况能好转,但是一旦病痛发作,我就不想努力活下去了。我想知道有没有来生,我觉得是没有的。我不害怕死亡,我只是沙漠中无数沙粒中的一粒......”




12.jpg
Wolfgang Kotzahn,57岁,出生:1947年1月19日,左图:2004年1月15日,右图卒于:2004年2月4日。“现在,我从全然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一切:我窗外的每一片云彩,花瓶里的每一朵花。突然之间,一切都变得那么珍贵。”




13.jpg
Michael Lauermann,56岁,出生:1946年8月19日,左图:2003年1月11日,右图卒于:2003年1月14日。“我真的热爱生命,现在生命要结束了,我不害怕它的到来。”




14.jpg
Jens Pallas,62岁,左图:2003年11月1日,右图卒于:2003年11月15日。Dagmar 修女没有察觉到他在去世前有任何挣扎的迹象,除了那震惊的表情,什么迹象都没有,他仿佛是要说:“什么?这一刻到了?”




15.jpg
Ursula Appeldorn,57岁,左图:2003年11月19日,右图卒于:2003年12月22日。




16.jpg
Elmira Sang Bastian,17个月,她出生便患有肿瘤,左图:2004年1月14日,右图卒于:2004年3月23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5 08:15 PM , Processed in 0.0396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