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进新加坡的True Blue Cuisine餐厅,让人感觉好像时间回到了20世纪初。古色古香的木柜里塞满了科科娘惹(Peranakan, 即土生华人,译者注)风格的瓷器和色彩斑斓的珠饰拖鞋。桌上溢满百合与兰花芳香,纸糊的彩色灯笼高挂在天花板上, 上的每一处空白都贴上了餐厅老板兼主厨石佳伟(Benjamin Seck)的土生华人祖辈们的肖像,个个都神态严肃地看着镜头。
  Ying Yi Chua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就在新加坡一路奔向未来时,很多年轻人却开始面向过去,迫不及待地要保护它的独特文化。本图集介绍了几处有着历史传承和独特文化的去处。 “他们那个时候很早就结婚,”给我们服务的多萝西(Dorothy)指了指一张石佳伟祖母16岁时的婚礼照片对我们说。“如今的孩子根本不想结婚,”她笑着补充道。
新加坡现在也许正在发生飞速的变化,但不是人人都一路急奔未来。就在这个国家修建越来越高的摩天大楼、超高效的地铁线和防暑的地下商业街时,一件不同凡响的事情发生了。很多年轻的新加坡人开始怀念这个国家的过去,迫不及待地想要保护它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作为一个民族,我们在社会的快速变迁中长大成熟了,”41岁的卢立平(Loh Lik Peng)说。他由律师转行当了一名开发商,在重新修复的历史建筑里开了一系列精品酒店。“我想人们现在试图找回某些他们感觉更能真实代表新加坡的东西。”
无论你放眼何处,新加坡人都津津乐道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像Yesterday.Sg、irememberSG和Remember Singapore这些博客已经开始历数新加坡正在消失的地标以及其它让人回味过去的东西,比如正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人称kopitiam的传统咖啡店,还有仍然还在那条曾经热闹一时、人称“剃头匠街”(Barber Street)的背街小巷中的篷子里给人理发的最后一位剃头匠。
在电视上,一档名为《实龙岗路》(Serangoon Road)的剧目正在家庭影院亚洲台(HBO Asia)播出,再现了这个国家1960年代开国之初的杂乱景象。在上个月开幕的新加坡双年展(Singapore Biennale)上,几名艺术家就在他们的作品中融入了怀旧的主题,其中两位是从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剧院中获得的灵感:陈子谦(Royston Tan)导演制作了一部舞蹈短片,内容涉及现已停业的地标性建筑首都戏院(Capitol Theatre),而赖启建(Lai Chee Kien)则重现了已被拆除的新加坡国家剧场(National Theatre of Singapore)的风貌。
对于很多年轻一点的新加坡人来说,由于近些年的发展速度太快,保护历史建筑成了当务之急。然而,与香港和北京等其它快速变化中的亚洲城市不同的是,新加坡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就把保护建筑的工作当成了头等大事。
那时候,保护建筑是“国家建设”的一条途径,新加坡市区重建局(Singapore's 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保护规划署署长谭慧君(Tan Huey Jiun,音)说。规划师认为历史建筑“会有助于我们的城市彰显个性,因此它不仅仅是又一座国际都市、新城”,谭慧君说。
结果,像唐人街、小印度(Little India)和甘榜格南(Kampong Glam)这些地区今天都几乎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 20世纪初期那些花花绿绿的店屋经过精心修复林立其间。谭慧君解释说,关键是要允许屋主改造旧建筑,以满足新的用途需求,在保持建筑的历史外观和原有结构的同时对室内进行翻修,使其能够用来经营商行、餐厅或咖啡馆。
卢立平的酒店就是文物保护与企业行为相结合的例证,让古老的建筑焕发了生机。
新大华酒店(the New Majestic Hotel)建在1928年修建的四栋联体店屋里,酒店大堂有一种酷酷的复古氛围,天花板上仿旧漆工艺的现代格调与古董家具和停在大门旁边的老式人力嘟嘟车(tuk-tuk)相得益彰。大堂中间的流动式临时商店出售艺术书籍和传统的新加坡饼干盒。
 新大华酒店 在他最近的一个项目里,卢立平把坐落在修葺一新的中科鲁(Tiong Bahru)地区的一家传统咖啡店改建成了一家名为Bincho的日式串烧餐厅(上周刚刚开业)。由于房租低廉,加上这里有华丽的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时尚人士近年来纷纷涌向中科鲁。这些新加坡首批建造起来的上世纪30年代的公屋住区都设计成了现代流线(Streamline Moderne)风格,符合空气动力学的线条和圆角让人联想到飞机、远洋班轮和汽车。
这片过去十分宁静的地区如今到处都是出售用猪颊肉和格鲁耶尔干酪做成的三明治的咖啡店以及销售不丹(Bhutan)产柠檬草油的精品店。然而它的过去没有被人完全遗忘掉。为了进一步激发人们对中科鲁重新产生的兴趣,新加坡国家文物局(the National Heritage Board)最近在这个地区发起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徒步旅行活动,让长期居住于此的当地居民和学生担任导游志愿者。
卢立平还想在他新开的日式串烧餐厅里保留一些地方特色,他极力挽留现已退休的咖啡店老板,白天售卖鱼丸面薄(他们的招牌面食)。“这项生意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就在做,时间比我的年龄还久远得多,”他说,“我当时说,哇噢,再也见不到你身影的责任我可担待不起。”
这种怀旧情绪在最近年轻厨师开办传统娘惹菜餐厅的大潮中也可以窥见一斑,娘惹菜融合了中国和马来食品风味,是独具特色的新加坡菜肴。石佳伟身为第六代娘惹人,从他祖母那里学会了烹饪,他说当初就是因为担心娘惹烹饪成为一门“垂死的艺术”才产生了开餐厅的想法。
“在大部分家庭里,食谱都跟着祖母和母亲们随葬了,” 石佳伟说,40岁的他跟母亲一起在厨房里做菜。“由于时间有限以及工作的关系,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这种菜──它不像做中国菜那样切菜切蒜。”
Malcolm Lee也是深受他祖母和母亲的启发,但是这位本月才满29岁的厨师在他刚开了四个月的Candlenut餐厅里给经典的菜肴增添了几分现代的技巧,其目的是吸引那些将下馆子与吃西班牙点心这样的进口食品划等号的年轻的新加坡人。
比如,他在做黑果焖鸡(ayam buah keluak, 用kepayang树的黑果所制味道浓烈的酱汁烹制的鸡肉)的时候使用了真空低温慢煮的牛小排而非鸡肉,而且酱汁稍微浓一点,看上去像咖喱一样。对他来说,为防止娘惹菜失传,创新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还没有真正形成一种文化,因为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太年轻了,”他说,“这就是为何年轻人总是想尝试新鲜事物……他们忘了这种旧玩意儿,因为他们心想‘我妈妈会做这种菜,我干嘛还要费心去学呢?’”
艺术家和设计师也在寻找富有创意的方式来使用复古格调。当地的一家设计工作室(取了一个听起来十分怀旧的名字“当我四岁”(When I Was Four))制作了用小学中文语法书中的图案装饰的帆布手提袋和笔记本。另一位名叫Mike Tay的设计师在他的Onlewo工作室里新设计了一系列壁纸,上面的图案展现的是中科鲁和小印度这些街区的店屋以及源自一种名为 (kueh)的点心的几何线条,这种点心在满城的糕饼店里都能找到。
同时,时装设计师苏祖儿(Jo Soh) 重游了她年轻时曾住过的公屋小区──人称HDB公寓,意指建屋发展局(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为她的商标“好运礼物”收集新素材,这些素材融合了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HDB建筑图案与晾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的图案。“我试图找到一个非常具有新加坡特色的主题,而新加坡独具特色的东西就是我们的HDB公寓,”她说。
 Ying Yi Chua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Books Actually书店老板陆文良说,他这一代人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艺术和文化活动。这家书店也出售古董藏品。 另一个热潮是开古董商店。在中科鲁一家名为Books Actually的独立书店,老板陆文良(Kenny Leck)在柜台后面辟出了空间来陈列小件古董:新加坡一家饮料公司出厂了数十年的玻璃杯(杨协成(Yeo Hiap Seng):“良好饮品”(The Good Drink))、旧唱片、写字本、黑白婚纱照片及学生证件照。
35岁的陆文良说,他这一代人是新加坡第一代可以把怀念一个更单纯的年代当成是一种享受的人。对于他的祖父母和父母来说,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奋斗的年代。“他们的辛劳在于要实实在在建设国家,赚钱来养家糊口。现在,我们这一代人有的是时间从事艺术、文化和寻根探源的活动。”
开发商卢立平说,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建立一种文化身份只会变得愈加重要。“作为一个民族,如果你不怎么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你就不会真正明白自己要走向何方,”他说,“这一点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年轻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亲历真相:品味新加坡的历史
到达路线:每天有大量直飞航班从香港、北京、东京和其它亚洲大城市飞往新加坡。从中国大陆起飞,中国东方航空公司(China Eastern)、中国国际航空公司(Air China)和新加坡航空公司(Singapore Airlines)往往有最优惠的机票价格,而欣丰虎航(Tigerair)和捷星航空(Jetstar)则提供了从香港出发的最低票价。樟宜国际机场(Changi International Airport)距离新加坡市区大约30分钟的出租车程,车租车费为25-30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121-146美元)。虽然Comfort和SMRT公司的出租车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方便地预订车辆,收取的附加费也微不足道,但出行最便捷的方式是乘坐新加坡地铁。
住宿:新加坡拥有大量富有魅力的酒店,可以满足不同预算的要求。最负盛名的是浮尔顿酒店(the Fullerton Hotel),有400间客房,其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大楼曾经是过去的邮政总局(General Post Office)所在地(房费起价为每晚410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1,995.1元;网址:fullertonhotel.com)。在新大华酒店,当地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受托对30间客房进行了艺术创作,保证每一个房间都有其独特的视觉效果(房费起价为每晚280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1,362.5元;网址:newmajestichotel.com)。廉价酒店有金陵大酒店(the Kam Leng Hotel),该酒店去年在日益繁华的惹兰勿刹(Jalan Besar)地区一栋修复的历史建筑里重新开张(房费起价为每晚116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564.5元;网址:kamleng.com)。
观光游览:唐人街、小印度、甘榜格南和如切(Joo Chiat)是参观战前新加坡多彩店屋的最佳地区。国家文物局在很多街区设置了文物参观步行路线;登录nhb.gov.sg网站就可以获得景点清单。精妙的土生华人博物馆(Peranakan Museum; peranakanmuseum.org.sg)是概观娘惹文化的好地方;隔壁就是True Blue Cuisine餐厅(truebluecuisine.com)。在甘榜格南,一定要到哈芝巷(Haji Lane)看看,这条时尚的街道遍布精品店、咖啡店和酒吧;在如切地区,可以参观坤成路(Koon Seng Road)上的历史建筑,然后到如切路上复古主题的新泡泡(Sinpopo)餐厅品尝ais bor,这种传统甜品是浇上了糖汁的刨冰。在中科鲁,可以在Books Actually书店(booksactually.com)驻足,看看那些有了年头的玻璃杯,挑选一些“当我四岁”工作室设计的怀旧主题购物袋,之后到新开的Bincho餐厅(facebook.com/binchohuabee)吃日式烤鸡串。
Justin Bergm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