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0|回复: 0

[休闲时尚] 艺术作品里的人生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5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17世纪荷兰画家彼得·德·霍赫的《衣柜旁》到加拿大画家塔利的《风烛残年》,伟大艺术作品背后藏着能帮助我们应对生活挑战的力量。


01.jpg
17世纪荷兰小画派画家彼得·德·霍赫(Pieter de Hooch)所绘制的荷兰市民生活场景图《衣柜旁》(At the Linen Closet)为我们展示了几名妇女整理家用亚麻织品的景象。他的作品告诉我们,生命中那些宏图大志──例如追逐财富、幸福、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总是建立在我们如何看待细微末节和平凡生活的基础之上。




02.jpg
在乌德勒支(Adriaen van Utrecht)的画作《宴会静物》(Banquet Still Life)中,令人眼花缭乱的是数不清的柠檬、葡萄、无花果、草莓、野味馅饼、火腿,还有一只大龙虾。这幅画作仿佛将观者带回了四百年前的17世纪,带回那个不那么富足但却令人激赏、艳羡的年代。




03.jpg
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的抽象派海景系列作品之一《北大西洋,莫赫悬崖》(North Atlantic Ocean, Cliffs of Moher)仅有黑白两种颜色,但却可令观者仿若置身于一个时空凝滞、言语无法形容的广漠之中,眼前所见只有大海和天空。这幅作品能够产生一种潜入灵魂深处的镇定效果,也许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心态,从容应对挑战和焦虑。




04.jpg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17世纪,欣赏西班牙黄金时代最伟大的画家迭戈·委拉斯开兹(Diego Velazquez)的画作《十字架上的基督》(Christ Crucified),跟随画家的笔触脱离俗世、迈向神坛。基督教教义主张人类的受难是光荣和高贵的。这幅基督受难图想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救赎思想。它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实现任何值得完成的目标,就先吃苦吧。




05.jpg
卒于1911年的加拿大画家塔利(Sydney Tully)在《风烛残年》(The Twilight of Life)中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暮年老妇的肖像。简陋的背景下,她佝偻着背坐在那里,沉思着什么。她年轻时也曾身强力壮、行事果断,也曾拥有过挚爱的人,为了那个他而精心梳妆打扮,怀着小小的忐忑心情等在月下。现在,日薄西山的她很难再投入爱情,或许她也心知肚明。她变得易怒、离群索居,但仍然需要旁人的关怀。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变成她,而且,无论在生命中的哪个阶段,人人都有不讨喜的时候。




06.jpg
中世纪时期,威尼斯玻璃作坊以擅长制作最精美、易碎、澄澈的玻璃制品而声名大噪。不过,威尼斯玻璃并没有因“易碎”特性而贬值,相反,这是它引以为傲的一大特色。这些玻璃制品当得起小心翼翼的呵护,全世界都了解它们是多么的脆弱。文明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允许人性脆弱、细腻的一面尽情表达出来,要创造出可以让人们卸下坚强伪装、恢复柔弱本性的氛围。




07.jpg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的名作《桥下一池睡莲》(Bridge Over a Pond of Water Lilies)收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in London),是该馆内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在许多有品位的高雅人士眼中,这非常令人担忧。他们把这种追求“好看”的趣味视作多愁善感、甚至有点愚昧的征兆。不过,其实只要令人愉悦、给人以希望,就称得上是一幅佳作。




08.jpg
当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在其名作《舞蹈》(The Dance)中描绘出几名女性手牵手尽情跳舞的时候,他并没打算掩盖“烦恼”也同样存在的真相。尽管达观之心很难建立并维持下去,但他仍希望借助画笔来鼓励人们心存乐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8 03:18 PM , Processed in 0.0683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