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5|回复: 2

海外网:谁偷走了80后的锐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 07: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外网:谁偷走了80后的锐气?

凯风

2013年05月16日09:53   
来源:海外网

z875.jpg 电影《致青春》中女主角郑微演唱《红日》的动人一幕。

  近日,有媒体发文感叹80后暮气沉沉:又是怀旧,又是叹老,是什么使这群30岁的人怀着50岁的心态?一位武汉大学毕业生2011年发表的帖子又在网上火起来,其对于大学教育和当代青年精神状态的犀利批判引发了无数读者的思考。

  “80后”是时代赋予一代人的标签,其诞生之初是形容这代人行事不合常规,叛逆、另类、自我。没想到仅仅几年过去,这被认为是玩世不恭的嬉皮士一代,却俨然走上了与他们曾经“鄙视”的上一代一样的道路。眼见一个个心比天高的青年沦陷于柴米油盐的生存挣扎之中,有的甚至不惜为一个体制内身份而放下曾经的理想和激情,慨叹之时尤须深思。

  网上盛传的一些段子极力描述80后时乖命蹇,工作不包分配、房价暴涨等成为自嘲自伤的理由。的确,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在拥有更多机遇的同时,80后也面临着不少的阻碍。

  机遇来自社会转型,他们比上一代有了更开阔的心胸和眼界,不再受制于意识形态,也不再为物资的匮乏所束缚。而阻碍则来自转型中的负面因素:个人能力之外,特权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财富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注定了奋斗起点的差距。在“拼爹”失败后,一些80后早早学会世故和圆滑,而掩藏起容易“惹是生非”的青春热血。

  如果说房价飙升还只是城市生存成本的增加,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则让他们苦不堪言。先是应试教育将灵动的青春固化在课本和考卷上,校园所学知识与工作需要的不匹配又让他们在踏入社会之时摔了个跟头。而校园教育中的宏大叙事和道德说教与社会现实的背离则使他们难以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再加上缺乏灵魂的教育所导致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思维的缺失,使他们极容易被世俗规则所俘虏。

  这一代人未尝没有理想没有朝气,科学家、作家都曾是他们心中的憧憬,不平则鸣也是血气方刚的体现。但理想需要呵护,朝气需要释放,热血需要激发。没有不切实际的理想,只怕理想经受不住世俗和潜规则的敲打;不怕青年性格不活泼,最怕的是他们失去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失去改变现状的意识和努力。

  当“屌丝”情绪如阴潮的霉菌一般爬满本该光洁华美的青春,当一个个年轻人猝死的消息为他们本来引以为豪的体魄敲响警钟,当年华并未老去却习惯于从电影院和小说中寻找似已远去的热情,我们不禁叩问:谁偷走了80后的锐气和青春?

  “少年强则中国强”。今日之80后,未必都有改变社会的宏愿和责任情怀,但毫无疑问,未来中国将是何种面貌,离不开80后这一代的努力。如何呵护青少年的理想,如何激发他们的朝气和热血,无疑是摆在时代面前的一道难题。

  当然,80后并非一成不变的群体,现在即对他们定性恐怕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他们的潜力发挥还来日方长。社会所能做的,是努力提供一个公平、开放、包容的环境,疏通个人上升的通道,培育创造和创新的社会文化,使年轻人能够获得一片任其驰骋的天空。

  恰如电影《致青春》中《红日》所歌唱的: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青春就当如红日喷薄,尽情挥洒、奋力逐梦才不会到白头空嗟叹。

  (凯风,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延伸阅读:

燕赵晚报:致永不应暮气沉沉的80后
王聃

2013年05月15日09:29   
来源:石家庄日报   

似乎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5月14日《人民日报》)

80后果真已成为暮气沉沉的一代吗?观察着身边形形色色且不乏奋力作为的同年代人,我并不这样认为。围观者总是以自己的时代环境和价值观作为评判标准,在上一代人眼中,下一代人总是正在垮掉;在下一代人眼中,上一代人又往往是冰冷与个性全无。

所以,真正理性的判断是:不必将80后与集体“老”去的一代画上等号,但须正视这个群体中正在弥漫的暮气现象。如一些观察者指出的,青年中的暮气现象,可以分为两种,一为“老年的青年”,80后的年轻人充其量不过三十出头,但他们无法体验“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过的是负重前行的中年人日子;还有一种是“老练的青年”,不同于人们的传统认知,一些80后并不如初生的虎犊,他们活得比这个年龄更成熟,更老练。他们在努力到体制去,到社会利益分配的最优先处去。

青年社会里的暮气现象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对应的,其实是一个转型与变化的年代,一个不给年轻人以庇护或过度庇护的年代。高企的房价,不断上涨的物价,巨大的医疗教育费用,故乡在“沦陷”,大城市的生活压力暴增,种种现实情形都让他们无所适从又不得不承担,提前进入中年生活。与此同时,社会在板结,一些80后被迫参与到公务员考试的洪流中去,努力想去成为社会福利金字塔顶上的人。

人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80后们的暮气无论如何都不是正常的。它就像一个格外刺眼的社会征候,需要深度的制度纠偏来重焕青春。对于那些“老年的青年”来说,当下最需要的是制度解压及收入分配体制的调整。只有当80后的青年人成为收入分配中的重要考量对象之一,只有致力于营造公平的社会文化、保障人人平等发展的权利,青年才不会老去。

华西都市报:80后这一代人的怕与爱
佘宗明

2013年05月15日08:26   
来源:华西都市报

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一群80后动不动就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5月14日《人民日报》)

一曲“老男孩”,引发集体怀旧;一部《致青春》,勾起温润情愫……在时下,“怀旧”“青春”主题的作品,总能触动公众共鸣。曲终幕谢,回到现实,80后的生活扉页上,却徒剩乡愁与感伤。

毋庸置疑,惯于怀旧,或有矫情成分;动辄叹老,也许是“为赋新词强说老”。可当祭奠青春已成集体心理映射时,需要思考的是,本该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何以染上暮气?北岛有首诗,道出部分人的心声:“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它穿透人的心灵。

正因怅惘,所以才精神“早衰”,才在叹老中释放情绪。当曾经的挥斥方遒的意气,在现实面前都缺席;当田园牧歌的浪漫情怀,被机械化生活阉割……重荷之下,被掩埋的是激情与锐气,因而,不少人拥抱过往,坠入幻化出的精神乌托邦。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里,刘小枫讲述了在大时代语境下,个体命运遭遇社会转型的碰撞后的价值彷徨。而在当下,80后们的爱与怕,也被烙上浓厚的时代印记。

对年轻人而言,现实惨烈不可怕,怕的是实现梦想的路子窄化。若“赢家通吃”的丛林规则,蚕食了资源配置的公平;“阶层板结”“上行遇阻”,造成流动不畅;格式化生活,消解着“思变”的耐性,可以想见,“仰望星空”就成了奢侈,而逃避也是种无奈选择。

时代淘洗下,青春难免褪色。让年轻人有梦可追,终需社会的培育——释放改革红利,让公平触手可及,不让80后成“失梦一代”。

发表于 2013-6-1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致青春明显是讲的60末期和70后,而不是80后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jtjking 发表于 2013-6-1 08:17 PM
致青春明显是讲的60末期和70后,而不是80后

赵薇是77年的,她观察到的生活应该是比她稍微大一点的人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6 04:30 AM , Processed in 0.1136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