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1|回复: 0

“我是这批留学生中‘最差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6 07: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这批留学生中‘最差的’”

日期:2013-04-06
作者:陈炜 来源:新民晚报
 

• b860.jpg
•图片作者:黄伟明;梁依云
•图片说明:干净、朴素而又雅致的家庭工作室,周老就在这里读书、备课、创作了一辈子 本报记者 黄伟明 实习生 梁依云 摄影



• b861.jpg
•图片作者:黄伟明;梁依云
•图片说明:周本义近影




• b862.jpg
•图片作者:黄伟明;梁依云
•图片说明:周老正在创作中的油画




• b863.jpg
•图片作者:黄伟明;梁依云
•图片说明:周老创作的油画是自己所熟悉的农耕田地



“我是这批留学生中‘最差的’” ——新中国公派青年美术家留苏60周年之际访周本义教授

  ◆陈炜

 
 很多人都知道周本义是中国戏剧舞台舞美前辈,但也许并不了解,周老也曾赴苏联专攻油画。今年已是82岁高龄的周老仍在教书,当他又将重心放到了绘画上,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画家严谨、扎实的美术功底,是多么可贵。


  

留苏六载 扎实基础铺垫今成就

  作为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不得不提的大人物,周本义教授虽然毕业于当时的上海剧专(后为上海戏剧学院),但是之后的留苏经历却真正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功底。由于在剧专学习的是舞台技术,当时的周本义并没有很好的绘画基础,来到前苏联列宁格勒(现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后,自觉与同学水平相差悬殊后,他写信给领事馆申请从头学起,这一读就是六年。

  当时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学习让周本义明白艺术创作单靠努力还远远不够。头两年里,他们需要跟着各科最严谨、最追求极致的老师学习绘画理论、解剖等课程。周老忆起当时的趣事记忆犹新:“当时上解剖课,我抽到题目要用俄语说出人的左臂上36条经脉,我当时背不出。而现在的很多画家根本就不清楚,我还能默出来。”周老留学期间,最喜欢在当时苏联各个地方游历写生,汲取灵感,周老说,“当时那里除了良好的习画环境,只要是美术学院的学生,还能免费进入剧场坐在阶梯上观摩话剧等艺术活动,这对穷学生们简直就是一份莫大的福利。”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周本义以及同去的留苏学生们在不知不觉间开阔了眼界,充实了各种经验。

  

三条箴言 伴随创作教学一辈子

  周老对油画系的犹太人助教赛加尔至今难忘,因为他的三句话成为了周老艺术创作的三条箴言。第一条“不拘一格”,就是不要按老规矩思考创作,这一条首先打破了中国学生的通病:非常努力但却只会死画,单靠细致的模仿却抓不住整体感。在观察苏联同学后,周老充分领会到这话的含义。一位因家庭问题经常旷课的女同学却常得满分,因为她从不花时间刻画细节,而是抓住瞬间的整体,并加上一两处细节的亮点。

  第二条“不择手段”,是指要想方设法用各种手段来表现,这一条更多地体现在周老的舞美设计中。他常为了想出一个合适的布景四处寻找灵感,以求贴切和新意。

  第三条是“无所不用其极”,意思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引向极致。
这第三条是周老最重要的信条,也是他的任何创作都有所体现的一点。看到他近期的油画,几乎每一幅都是未完成的状态,因为他总会在有了灵感的时候再去修改一下,或是补上两笔。每当提起赛加尔时,他反复提到这三句话是艺术瑰宝,可见这些话对其影响之深。

  至今提到自己的油画,周老总会谦虚地说自己是几个同学中最差的一个,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却如此低调、谦逊,让人不得不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德艺双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0 09:55 AM , Processed in 0.0767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