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5|回复: 0

[中华脊梁] 薛理泰 北京在谋略指导下的战略动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3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薛理泰:北京在谋略指导下的战略动向

2012-06-23 11:03:36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初访华期间,俄中两国在经济、能源、技术、金融等多个领域签署了11份合作文件。评估一下俄中在政治、经济、安全层面的互动趋势以及普京在华期间的言行,发现两国业已提升了外交协调的层次并扩大了经济合作的层面。这表明了俄中领导人近年面对美国战略挤压,做出了两国加强合作以抗衡美国的决定。

今后俄中在加强经济、能源、技术合作的同时,预计将在涉及各自核心利益时在国际舞台上加强策应,并在国家安全领域加强双边军事安全协同性。两国在共同边界解除了后顾之忧,各自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则可以用在其他的战略方向。其结果则是俄罗斯兵力倾注在欧洲、中亚方向,中国军力则向东南方向倾斜,彼此还可加强战略协同和策应。一旦这种战略态势形成,则在大国博弈的格局中,即使战争不爆发,仅如《孟子·尽心上》所言“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也是两国假想敌不可承受之重。

毛泽东耍了赫鲁晓夫

  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数次采取战略转向甚至佯动的动作,均对中、俄、美三国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值得北京决策层庆幸的是,那几次战略转向的影响都是有利于中国的。

  1958年,解放军海军经由刚修筑的鹰潭至厦门的铁路,将鱼类快艇、炮艇等输送到了福建沿海港口,空军航空兵部队也逐次转场进入刚修建完毕的几个机场。在7月和8月这两个月,解放军空军经过四次空战,基本上夺取了福建地区的制空权,保障了前线陆、海军部队的集结。

在“空军、海军入闽”的基础上,毛泽东决定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大举炮轰金门,掀起第二次台海危机。懔于美国的强势干预,假如危机进入不可控的阶段,他势必需要拉苏联做帮手,以遏制美国。

毛泽东考虑到,苏联领导人不同意北京在台湾问题上采取过激行动,是不会支持北京关于“万炮齐轰”金门的决策的。显然,事先他不能把炮轰金门的决定告诉赫鲁晓夫,否则,赫氏不同意,在国际上走漏风声,炮轰金门只能胎死腹中了。可是,毛又需要赫氏在事后强有力地支持北京。如何能够两全其美呢?

于是,毛施展绝招,趁苏联大使尤金7月造访与他商议两国建立联合舰队以及在华建立长波电台之际,故意大发雷霆,说与尤金谈不清楚,让赫氏亲自来谈。当苏方探询访华细节时,毛建议赫氏以秘密方式访华。

鉴于联合舰队及长波电台涉及军事,赫鲁晓夫偕同国防部长于7月31日秘访北京。双方自然话不投机。8月3日,赫氏打道回府时,毛泽东又力劝他公开离开北京回国,并在回国前签订一份联合公报。赫氏只能同意。于是,中方大张旗鼓欢送赫氏回国。联合公报声称:“双方在极其诚恳、亲切的气氛中,就目前国际形势中迫切和重大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并且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

8月23日,解放军猛烈炮轰金门。美国在台海集结了六个航母战斗群,并在台海部署了一个潜艇支队和一个空军联队,可谓二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集结。然而,美国却没有采取进攻性的军事部署,主要原因之一,即认为中、苏两国是盟国,中、苏国防部长都参加了这次峰会,而北京在赫氏来访以后突然炮轰金门,显然此举业已经由中、苏双方协商决定,因此,美国因应措施必须有效而谨慎,仅以协助台湾防守为主。

抓准时机发动中印战争

此外,1962年春,在原西康地域活动的康巴游击队缴获了解放军总政治部编纂的一本关于年度军队思想工作的文件,送往印度、美国翻译发行。这本文件刊载了中央警卫团负责人汪东兴在1961年初写给毛泽东《关於中央警卫团的思想情况的报告》。其中提到:“战士董方会说:‘毛主席住在北京,知道不知道农民生活?粮食打那么多都到哪裏去了?’战士许国乱说:‘叫人们吃菜是不是毛主席下的命令?中南海修建工人每月六十斤粮食还没劲呢,农民光吃菜和白薯,吃不到粮食。不能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战士张立臣说:‘现在农村老百姓吃的连狗都不如,过去狗还能吃到糠和粮食,现在人饿得没劲,小猪饿得站不起来。社员反映说:毛主席是不是叫我们饿死?’”

尼赫鲁认为,连毛泽东的卫队都对他怨声载道,解放军士气低沉可想而知。何况,海峡两岸情报显示,蒋介石正在密锣紧鼓地策划反攻大陆,台湾军队处于紧急动员的状态,而北京作为因应手段,也正在向东南沿海地带运送大批军队和军需物资,又批准福建前线指挥部采取不让敌军上岸的方针。由此可见,北京被台北牵制,无暇西顾。于是,尼赫鲁指示印军哨所继续往前推进,挤压中方实际控制线。

正当中、印边界争端愈演愈烈之际,北京对于是否对印度使用武力,还有一层投鼠忌器的考量,这是由于印度同美国、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假如中国和印度爆发战争,美、苏两国的立场不能不予以考虑。

毛泽东指示军委在西线加强战备,择时歼敌。一旦旗开得胜,对台北也是一个震慑。时机终于等到了。1962年10月下旬,美国和苏联在古巴核导弹危机中紧张对峙,彼此牵制了力量,无力过问中、印战争。这时军委发出指令,中、印边界战争就此爆发。等到古巴核导弹危机同人类擦肩而过之际,中国在10月20日至28日的战争第一阶段已经获胜,印军一泻百里。

解放军一举战胜印军,外加美国对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规划釜底抽薪,成为台北军事行动戛然而止的两个因素。

归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RSS评论
前一篇:约瑟夫•奈:女性当领导,世界会更和平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4 01:07 PM , Processed in 0.05264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