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9|回复: 3

[中华脊梁] 从甲午战争到抗美援朝-《清日战争》和《朝鲜战争》两部书中不同的中国(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5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甲午战争到抗美援朝----《清日战争》和《朝鲜战争》两部书中不同的中国(一)        2012-02-04 09:10:01       

为人父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0578/201202/3484.html

刚刚读完旅日学者宗泽亚的《清日战争》。在此之前,我对清日战争(中国史称甲午战争)的历史知识都是零散和片面的,读了《清日战争》这部史料丰富、图文并茂的甲午战争历史专著后,我对发生在1894年的那场让中国蒙羞和觉醒的战争才有了一个整体和全景式的了解。尽管此书的资料大都取自日本国内所藏的历史文献,肯定会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书中在关键问题上大量援引西方媒体的报道和原装历史文献,从而弥补了资料来源单一性的缺憾。经与其它甲午战争的史料对照,此书与其基本吻合,所以,我个人认为此书所述的历史是可信的。



对发生在一个多世纪之前的那场战争,一直有各种说法来解释清国的失败。最常见的解释是敌强我弱和装备不如人。这也是我们为了顾全颜面而最喜欢的一个解释。



在瑞士的时候,曾与一个独居的老人上下为邻。一次他邀请我到他房间喝咖啡,不知怎么就聊起了中日战争的话题。这老人没什么文化,对中国和日本知之甚少,但他知道中国曾被日本侵略和欺凌过。他带着十分困惑的表情问我:“日本人高还是中国人高?”我说:“中国人高。”他又接着问:“中国人多还是日本人多?”我说:“当然是中国人多了。”“那为什么中国打不过日本呢?”我当时被问的哑口无言,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耻辱感。最后我给出的理由还是那种标准答案,即中国没有重工业,武器装备不如日本,所以打不过日本。可随着我阅读的历史资料越多,我对这个标准答案越是怀疑。中国为什么败于日本,仅仅是因为装备不如人吗?如果装备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的话,为什么在半个多世纪后的朝鲜战场上,同样装备不如人的志愿军却能打败强大的美军呢?



按此书提供的资料和我所掌握的史实,实际上1894年的日本还是一个地道的穷国,其国力与大清国是没法比的。甲午海战双方对阵的舰队无论从吨位还是从火力上都相差不大,各有优劣。大清国的镇远和定远两艘铁甲舰更是让日本垂涎已久的世界最先进的军舰。当时的世界,大概只有大清国这样的富国才买得起如此昂贵的军舰。真实的历史是,日本战胜清国是以弱胜强。



《清日战争》一书中列举了大量两国军队实力的对比资料。当时清国海军总吨数为85,000吨,且镇远、定远两铁甲舰装有亚洲最大口径和最大射程舰炮(口径:30.5厘米,射程:6公里),日本舰队总吨数为6万吨不到,火炮射程仅为3公里。清国陆军常备军为35万人,甲午战争期间临时招募60人,陆军总兵力约将近100万人,清军没有炮兵兵种,各种火炮都分散在步兵中。日本常备军为12万3千人,战时动员24万,总计36万多人,另加负责辎重运输的军夫15万4千人。日军有野炮168门,山炮72门,配属于专门的炮兵部队。清军的陆军装备大都来自德国,日军是国产加进口。



如果单从兵力和装备上看,清日两国是不相上下,而且清国还要胜上一筹。但战争的结果却是一边倒的。清国军队基本上不堪一击,日军打清国就如美军打伊拉克一样,可以说每战必胜,如入无人之境。如果说甲午海战中国的失败还有一点偶然性的话,那从朝鲜到辽东和山东的陆地之战,清军的失败则没有任何战场偶然性可言。



清军陆军是一支彻头彻尾的腐军弱旅,不仅缺乏训练,而且毫无斗志。在整个朝鲜和辽东及山东战场上没打过一场像样的战役,几乎是逢敌必溃,每战必败。即使有坚固的预设阵地和永久工事,清军也从不认真抵抗,而是畏敌如虎,见机开溜。也只有牛庄一役,尚属稍微激烈的抵抗。



例如:金州防御战中,清国军队8000人,日军进攻的部队仅1300人,结果构筑了永久防御工事的清军竟不堪一击,尚无多少伤亡就弃阵溃逃,并被日军长途追击,大量辎重丢失。战后的调查显示,清军阵亡和负伤的士兵大部分伤口在背部和脑后,这说明这些兵勇都是在逃跑时被击毙和击伤的。正如某外国将军对清军失败的原因所做的分析那样:清军的怯懦是原因之一。



花费巨资建设的旅顺和威海炮台在当时可谓世界最先进的炮台,可这些炮台在战争中几乎没发挥什么作用,驻守的清军没做任何称职的抵抗就拱手让与日本。如此无能的军队,既让日军轻易得手,又让日军分外瞧不起。日本人原本对中国是怀有敬畏之心的,可自从这场战争之后,日本国民的中国观被颠覆。羞辱和歧视中国之风风靡日本。由此印证了,一个国家最大耻辱就是养一支窝囊怯懦的军队。



在战场上不堪一击的清军,在祸害百姓方面却从不手软。从朝鲜牙山一路撤下来的清军,为了迅速逃跑,抛弃了大量粮草弹药,却沿途大肆抢掠本已贫寒交加的朝鲜民众,让这些本来对中国尊敬有加,对日本怀疑仇恨的朝鲜百姓转而愤恨清军而开始对军纪严明的日军怀有好感。那些被清军抛弃的粮草弹药被日军所获,够当时侵华日军三个月之用,极大地缓解了日军后勤供应不足的困难局面。这种情况多少有点像国共内战时的国民党部队。历史证明,一个军纪涣散的军队一定是一个无能的军队。



最好笑的是赴朝参战的清国援军竟同时伴随有民间鸦片馆,而鸦片馆每天的清军客人都不下五百。这样的军队如果能打胜仗,那真是天方夜谭。一个没有精神、没有斗志的军队,再好的装备也是白搭。



在清国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素质最高的就数北洋水师了。军官多是留洋归来的精英,而且在西方学校毕业时考核成绩多为优秀,士兵也训练有素,而且几乎每舰都有外国顾问,军队的士气也不弱。



当时的北洋水师虽然是一支让日本人生畏的强大舰队,但也有人看出了北洋水师的外强中干。如《清日战争》所述:“清国公开最新锐战舰,令日本振动,有恐惧者、悲观者、感动者、愤恨者,更多人士感到处在清国的威胁中。持冷静镇定立场的是东乡平八郎,他在参观定远舰时看到大炮上有晾晒的衣裳,认定清国水兵一定是纪律涣散、缺乏斗志的部队。他放出‘清国不足惧,必为我军击败’的豪言。”



甲午战争的结果不幸为东乡平八郎所言中,在世人眼中强大的北洋水师竟然败在一向被中国轻视的撮尔小国之手,不仅让中国人为之震惊,也引起西方列强的警觉和重视。



当时的《美国时报》评论说:“黄海海战日本舰队战胜清国舰队的事实,证明合众国海军必须进行改良。本战斗中,日舰运用巧妙的机动航行轨迹,破坏了敌舰的队形。假如本次作战换清国为美国,不知会有怎样的结果。因为在清国的军舰上,有英国和德国的军事顾问,而且清国指挥官也是政府选拔的优秀人才。他们在欧洲军校经过严格训练毕业,在航海、战法中应用欧洲国家的作战教条,都是成绩优秀、出类拔萃的军官。而日本舰队中没有一名参战的外国指挥官,却把誉冠亚洲的清国舰队击败。我国太平洋一线虽然拥有可以与日本海军匹敌的舰队,但是事实证明日本舰队显然是一只令人担忧的海上力量。”(《日清战争》P256)



其实在长崎事件中,就已经暴露出北洋水师的军纪涣散、军官对水兵的管制和约束力虚弱的问题。北洋水师到上海和香港休整时,海军官兵上岸嫖妓和吸食鸦片也是家常便饭,后勤军官贪污腐败之事更是不胜枚举。后来有人将军纪涣散归结为李鸿章解雇了英国海军顾问,可我觉得这有点不求诸己反求诸人味道。如果一支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依赖于外国教官,本身就说明这支军队是虚弱无能的。



甲午海战的失败从战斗过程讲多少有点偶然性,比如:虽然多数日舰中弹,而且中的还是大口径炮弹,但却无一艘日舰被击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清舰发射的多为实心穿甲弹和教练弹,而不是本应该发射的能爆炸的榴散弹。日舰火炮口径虽然小的多,但他们大量使用榴散弹和鱼雷进行攻击,攻击效果大大强于清军,致使清舰多艘被击沉。如果当时清军带足炮弹,并且使用爆炸弹的话,甲午海战的结果也许就会改写。



当然,甲午海战的失败不仅是军纪和腐败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清国海军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主动进攻的精神,只敢在近海游弋,不敢远洋作战。致使北洋水师只能被动挨打,失去了致胜关键的战场主动权。



出乎日本预料的是,真正的抵抗发生在台湾。本以为战争结束了的日本,在迫使清政府签署了《马关条约》后,急不可待地前去接管台湾。万没想到台湾军民会自发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先是宣布独立,成立台湾民主国。台湾民主国流产后,不屈的台湾军民在刘永福和邵友濂的领导下,在极端严酷的环境中,用低劣的武器与日军拼杀,给日军造成严重丧亡和困难。他们在绝境中孤军奋战,吃野菜、吃田鼠充饥,与台湾土著人一起,用各种游记战法,加上台湾的疟疾的帮助,让日军损失惨重。仅仅一年,日军就死亡一万多人,这远远超过前期整个甲午战争的日军死亡人数。迫使日军不得不不断增兵,共动用了五万多兵力,甚至连保卫皇宫的近卫师团也被派往台湾。让日本大为沮丧的是,近卫师团师团长天皇的叔叔也在台湾阵亡(一说是病亡)。当然,台湾军民为此也付出重大牺牲,前后阵亡达一万四千余人。



即使在刘永福逃离台湾之后,台湾人民的抵抗也一直没有停止,尤其是那些不肯屈服的台南地区的土著居民。前仆后继抵抗达二十年之久。此书在此有一矛盾之处需要指出,先是说台湾人民持续抵抗十年之久,后又说抵抗时间是从1895年到1916年。根据我查阅的相关资料,台湾人民的起义和抵抗一直持续到1916年是一个比较准确的时间。另据我的一个朋友介绍说,他听一位台湾老人讲过,日本最后扑灭台湾人的抵抗靠的是飞机轰炸。飞机应用到战争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事,这也佐证了台湾人的抵抗至少持续到日本有飞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所以说,不是中国人不勇敢、不坚强,而是清国政府太腐败,清国军队太懦弱。


中国在甲午的失败表面上是军队的失败,实质上则是国民精神的失败。当时的中国就像是由无数条小鱼组成的一个大鱼群,远处看像条让人生畏的大鱼,可到了近处就会发现原来是一群谁都可吃上一口的小鱼弱肉。



一个一盘散沙的中国,一个暮气沉沉的中国,一个丢失了信仰和尚武精神的中国,怎会产生一支强大的军队呢?



相比之下,明治维新后的日军则给世界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只军队不仅军纪严明,而且斗志旺盛。



美国《纽约时报》当年随军记者克里曼报道说:“日本军队拥有超出想象的诸多优秀之处,令余感慨备至。其一,他们是一只沉默的军队,部队在行进中始终保持肃然寂静、没有奏乐没有旌旗招展、没有喧哗、组织井然、军势威严、沉默有序、疾进向前。上至大将下至士兵,充满了爱国的精神,一见即知是一只精强雄烈的军队。其二,日军不仅拥有与欧洲诸强比肩的武器、器械、兵法、组织和统辖部队的军官,而且拥有完整的野战医院配置体系。…”



日清战争期间,日本的一条美子皇后将自己的个人财物捐献给国家,并亲临医院,慰问负伤士兵,还在皇宫内开设绷带生产厂,为前线将士提供包扎绷带。因此,一条美子被日本誉为国母。而清国的慈禧皇后,则将海军军费修了自家的花园。两相对比,就可看出谁强谁弱。



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走上强国之路的根本原因已成为史学界的共识,但很少人去研究明治维新到底维了什么新,是什么让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而将昔日的被其敬畏有加的老师打翻在地的?



让我们看看日本明治维新都有哪些国策变化吧。



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还是一个类似我们春秋时期的国家,强藩弱君,天皇有名无实。土地为领主所有,不能买卖。除了骑士阶层,普通百姓只有名没有姓,官吏皆为世袭。民穷国贫,经济不振。



明治维新最重要的一条措施是退藩尊王,撤藩置县,实行四民(四民为士农工商)平等和中央集权,可这种中央集权的改革中国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完成了。其次是统一货币,土地私有,殖产兴业,鼓励和支持私人经济发展。这一条在中国也是早已完成和实施的。其实,明知维新超越中国的主要是后两件事,即普及教育和建立了一只现代化的绝对效忠天皇并用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皇军。



与中国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最卓越的成就是普及了教育。明治天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让北海道啃萝卜的佃农的小女儿读完小学。”天皇说到做到。到1904年的日俄战争时,日本就已经普及了小学教育,这连当时最牛的不落日帝国都没做到。而中国的普及教育一直到了新中国成立的毛泽东时代才真正开始。



强国由强军开始,这是日本的强国之路。在日本因强军而尝到甜头之后,就像吸了鸦片一样,这个瘾就戒不掉了。日本走上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道路后,由少壮派军人所牵引的国家越来越疯狂,最后的结果是被打回了原形,而期间的日本人也是苦难深重,没过过几天好日子。这是日本的自己的因果,我会放到后面再说。

[打印]

由为人父张贴 @ 2012-02-04 09:10:01
发表于 2012-5-15 08: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ope we are not the 甲午战争 的中国。。。。。。。。。。。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bokchoy888 的帖子

“实质上则是国民精神的失败”

现在俺也对现状挺悲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5 1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国民精神还是不行,中国现在也还是和大清国的中国一样。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11 03:47 PM , Processed in 0.0573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