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6|回复: 0

四大净土比较研究节录——药师佛部分 [引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30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大净土比较研究节录——药师佛部分  [引用]  


作者:圣凯法师




一、序论


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是缺陷多、苦难多的世界。面对这个多苦多难的世界,而引发向往美好的世界,是应该的,也是一切人类所共有的。

佛法的根本意趣,是「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重视自己的理智与道德的完成。到了大乘佛法,进一步的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在佛法的普及声中,佛弟子不仅只要求众生自身的清净,更注意到环境的清净。

印顺法师说:「圣者们的修证,与身心修证的同时,对于(众生)人类的苦难──社会的、自然界的苦难,要求能一齐解除的,那就是佛教净土思想的根源。」于是,比对现实世界──释迦佛土的缺陷,而表达出他方清净佛土,这是佛弟子共同的愿望。


净土是大乘佛法的重要特色,净土思想与大乘佛教实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佛在各种大乘经典中曾经宣说各种佛净土,常见有

阿弥陀佛之西方极乐世界、

阿閦佛之东方妙喜世界、

药师佛之东方净琉璃世界、

弥勒佛之兜率净土,

另外还有《华严经》之华藏世界、

《法华经》之灵山净土、

《大乘密严经》之密严净土、《维摩诘经‧佛国品》宣说的唯心净土──心净土净。

在这些净土中,最为中国佛教徒熟悉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弥陀净土;弥勒净土传入中国时,曾流行一时,但自从道绰、善导起而弘扬弥陀净土,再加上弥勒下生思想被野心政客所利用,所以也就逐渐式微了;至于其它净土,虽然随着经典传入中国,但是都未能引起反响。






中国佛教的净土思想发展地极为特别,经过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净土」似乎专属于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往生极乐净土法门中,也不像后世以念佛为主,经典中原来是以诸行往生的。这当然是佛法适应世谛流布,因适应中国的时、地、人而采取的方便。但是,佛教发展到今天,时代在迅速地发展,佛教要掌握时代的命脉,就必须在传统的净土思想中,抉择出适应今天环境的方便,这是现代佛法弘扬者的任务。


中国自从本世纪初以来,由于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在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除了继承传统的佛教以外,对佛教自身也进行反省,「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提出是这时代的结晶。于是,人们在强调「西方净土」外,逐渐提倡「人间净土」,这是佛教适应时代的新方便,即重视在现实人间努力于心灵的净化、生活的净化、环境的净代。对人间净土的执着追求,体现了近现代中国佛教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憧憬。


其实,被中国佛教徒所忽略的弥勒净土、阿閦佛净土、药师琉璃净土都带有特别珍贵的特质,注重人间净土的实现,及智能、慈悲的大乘菩萨精神。在这四大净土中,以弥勒净土出现最早,也最充满人间现实性。其次,弥陀净土与阿閦佛净土是初期大乘佛教净土思想的两大流:阿閦净土是般若流,是重现实的、自力的、智证的、重头陀行的净土思想;弥陀净土是重理想的、他力的、信愿的净土思想。药师净土出现最晚,于是受弥陀净土及密教影响很大。所以,对这四大净土进行比较,而抉择出适应现代的净土思想,这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撰写本论文的目的。


净土是诸佛于因地行菩萨道,生起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之誓愿,无量永劫积功累德以建立之庄严清净世界。所以,每个净土都有教主,每个净土的成就都有因地的本愿,由于因地的誓愿与因行不同,所以成就的国土也就不同,从而也形成了不同的往生法门。因此,本文将从教主、因地的本愿、净土的状况及往生法门四个方面进行比较,阐明净土法门之间的同异,以此抉择现代社会弘扬净土的新方便。


二、教主之比较


四大净土各有一位教主在教化众生,

弥勒净土的教主是弥勒菩萨,

阿閦净土的教主是阿閦佛,

极乐净土的教主是阿弥陀佛,

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是药师佛。

每个教主的名号都有一定的表法意义,佛菩萨都是依德立名,或约崇高的圣德立名,或取象于自然界,或取象于人事界,从种种方面表现佛菩萨的特德。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名号中,看出各净土的不同特色。

……


4.药师佛






药师,梵名Bhai2ajyaguru,音译作鞞杀社寠噜。又称作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庄严如极乐世界。


现代谈到药师,只是配药的人,而古代却不然,药师与医生的含义是一样的。佛法中常称佛陀为无上医王或大药师,因佛能治疗一切众生的种种疾病。凡世界众生无时不在惑业中,身心充满诸病。

经说:人的生理上有三种病:老、病、死;

心理上也有三种病:贪、嗔、痴。


佛能拔除众苦,善治诸病,以物药治身病,以法药治心病。在佛法中,因众生有八万四千病,所以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这些法门就是法药。药师本为一切佛的通称,一切诸佛都是大药师,不过东方净土的药师如来,特别重视消灾延寿,特重于治理众生的身病,所以特以药师为名。

琉璃──毗琉璃,译为远山宝,是青色宝。在小世界的中间,有最高的须弥山,四面是四宝所成的。南面是毗琉璃宝所成的,所以我们──南阎浮提的众生,仰望虚空,见有青色。青天,就是须弥山的琉璃宝光,反射于虚空所致。印顺法师的《药师经讲记》、吴信如《药师经法研究》都以两种含义来说明琉璃光:


一、依众生的心境说,辅助药师佛宣扬正法的菩萨是日光遍照与月光遍照二菩萨。前面说过,琉璃光系由远山宝映现于空际的光彩;而此二菩萨,以名喻德,当然如日月行空,普照一切。太阳光给人以热力、光明、幸福和希望,月亮给人以清凉、安宁、幽静的境界,这都为人生所必需的。

众生──人类在生死轮回中,都有一种向上、向光明的趣向和要求;佛陀随应众生的心境,也就以明净的青天与日月,表征如来的德行,显示人类最高的理想界。


二、约佛陀的证境说:琉璃光,即佛的自证境界。因为如如智契如如理,在平等一法界中,显发无边光明清净功德,朗耀皎洁,平等无差别,不是混混沌沌,漆黑一团,故喻佛的自证境为琉璃光。总的来说,东方净琉璃世界,表佛现证的清净法界;琉璃光,表无上菩提契证法界的德行;琉璃光(青天)是本体,日月运行于青天,放播光明,可说为琉璃光而起的妙用。


中国人一向重视太阳,印度特别对月亮有兴趣,特重宁静与清凉的特质。本来,动与静,热烈与安静,温暖与清凉,应互相协调而求平衡。我们学佛,从凡夫到圣者的境界,必须发挥这两方面的德行;对治人世的嚣狂凌乱,应重视清凉与宁静。近年来世界局势动荡莫测,文化思潮愈益芜杂纷乱,宁静清凉的人生性德,也就越来越没落,因此在现代社会宏扬药师法门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也是佛教徒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以上对四大净土的教主简单地叙述,可以发现每位教主都有各自的特质,也就是说各有自己的优胜处。这四位佛菩萨都是现在存在的佛菩萨,其中阿閦佛、阿弥陀佛、药师佛是他方佛,弥勒是此土的补处菩萨,将于人间成佛。并且,在佛教史上,药师出现最晚,受净土与密教影响很大。


在因地修行时,弥勒是以易行道为主,如《大宝积经》的《弥勒菩萨所问会》说:「弥勒菩萨往昔行菩萨道时,不能施舍手足头目,但以善巧方便安乐之道,积集无上正等菩提。」不过,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弥勒菩萨却表现出「不厌生死苦,不欣涅槃乐」的积极入世度生的大乘菩萨精神,经说:「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这就属于难行道。

所以,廖阅鹏的《净土三系之研究》说:「弥勒菩萨的修行历程很完整,颇能作为一般人的代表:前半段修易行道,下手较易,不致望而却步;等到福慧资粮积聚差不多了,再进一步修难行道,这时就能举重若轻了,难行道反而是易行道,易于成佛了。」阿閦佛是初期大乘出现的,有浓厚的释尊影子,故因地修行与释尊一样是难行道。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以净土为中心,成佛后也以净土摄受众生,其愿行完全与净土结合。药师佛在因地时,除了以成就净土外,也重视在现世摄受众生。


弥勒菩萨的得名因缘是因地发慈心,修慈心三昧,不食众生肉;阿閦佛的得名因缘是因地发心于一切众生不起嗔恚;药师佛在因地「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以种种法药、物药医治众生的身心诸病,立足有情的现生安乐,进而引导众生趣入究竟的解脱,虽然诸佛皆可名药师,但以琉璃光如来以此为最胜,故特得名药师佛。

阿弥陀佛的名字却呈现殊异的意趣,其无量光、无量寿的涵义重于佛身果德的彰显,其超越一切佛的根本特性与「佛佛平等」的原则违背,有着浓厚的一神教的色彩。我们可经从这些佛菩萨的名号中,了解到四大净土的一些特质,及其成就净土的因行,从而发愿学习佛菩萨的因行愿心,也成就如佛菩萨一样的净土,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佛。

本文转自:http://bbs.fogj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657  

[返回顶部]
不可得


发送悄悄话
我的群组

第2楼

2012-04-20 06:21:45
   发表于: 2012-04-20 06:21:45  [引用]  


三、因地本愿之比较


本愿,是菩萨在往昔生中,因地修行所立的誓愿,藉由生生世世的努力,而终于实现 。菩萨的本愿,本来是通于自利利他的一切,但一般净土行者,特重净土的本愿,本愿也就渐渐的被当作净土愿了。净土之所以重视本愿,是可以理解的。释尊的时代,社会并不理想,佛教所遇到的障碍也相当多,于是唤起了新的希望(愿),未来弥勒成佛时,是一个相当理想的世界。


弥勒的人间净土出现了,又发生了弥勒为什么在净土成佛,释尊为什么在秽土成佛的问题,结论为菩萨的本愿不同,成就的国土也就不同。佛法是在不理想的现实世界中流传的,修菩萨行的,为了救度一切众生,面对当前的不理想,自然会有未来的理想愿望。在菩萨道流行后(透过北洲式的自然,天国式的庄严),庄严国土的愿望,是会发生起来的。所以,本愿与大乘净土思想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随着净土思想的发展,诸佛的本愿越来越完整、繁复,这可以四大净土的教化主的本愿看出。

……


4.药师佛的本愿


在净土本愿中,以药师佛的本愿出现最迟,所以受各种净土本愿影响较大。药师佛的本愿除了注重净土以外,并且重视现世利益,这与前三大净土本愿是十分不同的。

在《药师本愿经》的译本中,一般以玄奘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与义净译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影响最大,但玄奘的译本只有一个药师佛,而义净的译本中详述七佛药师的本愿。藏译的《药师经》也有两种,分别与玄奘、义净译本相对应。

在七佛本愿中,虽然另外六位如来各有自己的本愿,或八愿,或四愿,但只有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本愿最为殊胜。


所以,我们介绍药师佛的十二本愿,主要以玄奘的译本为主。十二本愿如下:

1.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世界,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 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2.愿身如琉璃,内外清净无垢,光明过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

3.愿以智能方便令诸有情皆得受用无尽。

4.令行邪道者,皆安住菩提道中;行二乘之道者,亦皆以大乘之道安立之。

5.于我法中修梵行者,一切戒不缺减;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6.诸根不具、白癞颠狂,乃至种种病苦者,闻我名皆诸根具足,无诸疾苦。

7.众病逼切,无护无依者,闻我名,众患悉除,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菩提。

8.若有女人愿舍女形者,闻我名,成丈夫相。

9.令众生皆脱魔网,置于正见,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10.若为王法所缚,身心受无量灾难煎迫之苦,此等众生若闻我名,以我福力,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11.为饥渴所恼而造诸恶业者,若闻我名,我先以妙色香味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

12.贫无衣服者,闻我名,我当施彼随用衣服,乃至庄严之具,皆令满足。


在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中,有关净土的本愿很少,比较明显的只有第一、二愿,其它的大部分是关于闻名的现世利益。在闻名利益中,有往生净土、上生天国、还生人间等等利益,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说:


「若有四众……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或生剎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


有愿生西方弥陀净土者,由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的功德,反而能往生西方净土,这可见弥陀净土的影响是很深的。同样,由闻名号的功德,则能生天或在人间作富贵者,这在其它净土思想是很少见的,所以反映了人间摄化与往生净土并重的倾向。若从方位来说,东方喻生,药师如来愿愿不离当下,愿愿不离现生。这对现代社会有很大的针对性,所以提倡药师法门是十分有现代意义的。


本愿是净土建设的方针与图样,诸佛依此成就净土、教化众生,依愿起行,依行得证。本愿思想是净土思想的基础,随着净土思想的发展,本愿亦越来越完整、丰富。 


弥勒净土起源最早,在本愿方面维持着朴素面貌。弥勒菩萨的本愿是当众生薄淫怒痴、成就十善的时候才下生人间成佛。在《大宝积经》的《弥勒菩萨所问会》中,是与释迦牟尼佛对比的,释尊发愿在秽土成佛,而弥勒则发愿在净土成佛。由弥勒菩萨的本愿启发了后世佛弟子积极建设人间净土的精神,人们希望借着现实的努力,能早感弥勒下生。


阿閦佛的本愿是针对现实此土的佛教而发,本愿内容极其丰富,包含了根本誓愿、自行愿、佛国清净愿,将阿閦佛的因地修行与佛国内容全以本愿力所致的说法来叙述,但是表达得极为散漫,不像阿弥陀佛的本愿是经过整理而条列出来。


阿弥陀佛的二十四愿,比阿閦佛国的三愿,不但内容充实,而更有独到的意境。阿弥陀佛的本愿,是选择二百一十亿国土而结成的。虽然净佛国愿,都存有超胜秽土的意识根源,但在形式上,弥陀本愿,不是比对秽土而是比对其它净土的。要创建一理想的世界,为一切净土中最胜的。


药师佛的本愿是十分特殊的,注重现实利益,药师琉璃净土虽是天国的净化,但是药师佛重在成就其名号功德,主要是以名号摄化众生,而并非以净土摄导众生。药师佛的十二愿是立足有情的现世安乐,进而引导众生趣入究竟的解脱,出世而不离世间。并且在名号利益中,闻药师佛的名号亦可以往生弥陀净土,这可见弥陀净土的影响。所以,药师佛的十二本愿,是由弥陀净土的重净土而回到人间,但是受弥陀净土与密教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其的独特性。


四、净土状况之比较


佛菩萨依本愿力去实践修行,从而实现了与本愿相对应的净土。因为每位教主在因地的本愿力不同,所以成就的净土也就不同了。


从净土思想发展而言,印顺法师说:

净土思想的渊源,有北拘卢洲式的自然,那是从原始山地生活的怀念而来的。有天国式的庄严,那是与人间帝王的宝贵相对应的。这是印度旧有的,但经过佛化了的。北洲与天国,可惜都没有佛法!有佛出世的净土,以弥勒的人间净土为先声。等到他方佛世界说兴起,于是有北洲式的自然,天国式的庄严,有佛出世说法,成为一般佛弟子仰望中的乐土。


所以,净土一般可以分为人间净土与天国净土两大类,弥勒菩萨由于现在居住在兜率内院,所以兜率净土是天国净土;而弥勒未来下生人间,则又是未来人间净土。阿閦佛净土重于现实人间的净化,则是人间净土。阿弥陀佛净土由于本愿力的最胜,所以成就的西方极乐世界比弥勒净土与阿閦佛净土更为完善、更为完美。药师佛净土则继承弥陀净土的庄严,而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


4.药师佛净土


药师佛净土是他方净土,《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说:「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所以,琉璃净土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东方。关于药师琉璃净土的庄严,经中描述的很少,如《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说:」彼佛土纯一清净,无诸欲染,亦无女人及三恶趣苦恼之声。以净琉璃而为其地,城阙宫殿及廊宇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药师净土出现在弥陀净土之后,当时弥陀净土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介绍药师净土的庄严只需要以西方极乐世界为例,同样都没有女人与三恶道。


药师净土位于东方,东方是太阳生起的地方,表生──以生度众生,所以中国人便有一种特殊的意识,东方代表生机,药师净土便演变为现实人间的消灾延寿。其实,药师法门是立足有情的现生安乐,进而引导众生趣入究竟的解脱。相对东方,西方极乐世界位于西方,西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表死──以死度众生。






弥陀法门重在接引众生死后往生极乐世界,进而得到究竟解脱。印顺法师说:「这在中国人心中,有意无意间,成了一种很明显的划分。所以西方净土盛行以后,佛法被人误会为学佛即学死。」药师净土的出现意在推崇西方净土的同时,而强调现世的关怀,这也是对弥陀净土的补充发展。


通过对四大净土的简单了解,我们可以对净土思想发展有一个总的印象。弥勒的兜率天净土、阿閦佛净土、阿弥陀佛净土、药师佛净土,都是现前存在的净土。未来人间净土,则在弥勒下生人间时成立,兜率天净土就暂时结束。

未来人间净土、阿閦净土,都是人间实现的净土,是针对我们身处的世间而予以净化;在理想程度上,阿閦佛净土是更进一步。兜率天净土是属于天上的净土,阿弥陀佛净土与药师佛净土则是天上净土的高度净化,阿弥陀佛净土更进而标榜为诸佛净土之王。


净土的环境则越来越庄严,这也反应了净土思想发展的成熟过程。天国的特色是衣食自然,随心所欲,而且天人是化生的。所以兜率净土与极乐世界,都是衣食自然,人民则为莲花化生,药师佛净土既然庄严如极乐世界,那么人民也应该是莲花化生。而未来人间净土与阿閦净土,其衣食虽无虞,人民却以一般妇女怀孕的方式诞生。

未来人间净土仍有三恶道、人民仍有三病,而兜率天净土、阿閦佛净土、阿弥陀佛净土、药师佛净土则无三恶道、三病。未来人间净土、阿閦佛净土的人民都有男女之别,但是阿閦佛净土的女人无诸不净、妊孕生产时平安无痛苦;极乐世界与药师佛净土则是纯一男性的净土,是完全没有男女爱欲的净土,而阿閦净土虽不着爱欲,但必须以「以因缘自然爱乐」而传宗接代。


未来人间净土仍有轮王统治,仍有理想的政治形态,是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结合的净土;而兜率天净土、阿閦净土、阿弥陀佛净土、药师佛净土都没有国王,是纯粹学道修行的净土。未来人间净土与阿閦净土都是声闻、菩萨共学的,都容许阿罗汉入涅槃的,阿閦佛净土更强调阿罗汉现涅槃时现种种神变,而且遗骸自行化去,非常清净;至于极乐世界,虽也是二乘共学,却归入一佛乘。总之,净土思想的发展是逐渐完整、丰富,从此土到彼土,从人间到天国,而不断地传出。


从四大净土来说,当然以阿弥陀佛净土最为殊胜,中国佛教也最为遵崇西方净土。但是,如果从完整的净土来说,确实各有殊胜处,也各能适应一部分根机。印顺法师评价说:

中国人特重西方净土,也即是重佛德而忽略了菩萨的智证大行(阿閦佛国净土);又忽略了现实人间净土(弥勒净土)的信行;这已经是偏颇的发展了。等到与药师净土对论,弥陀净土,也即是被误会作『等死』、『逃生』,这那里是阿弥陀佛净土的真义!阿弥陀佛净土的信行者,应恢复继承阿弥陀佛固有的精神!


从现代适应根机来说,只有以西方净土为主体,而强调综合其它净土的思想,加强人间净土与天国净土的结合,做到生与死的全部关怀,这是现代净土宏扬者的任务。

本文转自:http://bbs.fogj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657  

[返回顶部]
不可得


发送悄悄话
我的群组

第3楼

2012-04-20 06:22:18
   发表于: 2012-04-20 06:22:18  [引用]  


五、往生法门之比较


诸佛成就净土的目的在于摄化众生,使众生在良好的环境里,更能好好的

修行,而庄严净土。诸佛依自己的福德智能资粮,感得究竟圆满的净土,从众生自身来说,依靠自己的福德智能是不能生净土的,所以这必须有:

一、佛的愿力加持;

二、众生的三昧力;

三、众生的善根力成熟。

能这样,众生也就能够生到净土了。印顺法师说:「佛菩萨成熟了的净土,摄引一分众生于中修行,是约佛与众生展转增上相摄说。所以究竟的佛土,是佛而非众生的。」所以,净土是佛与众生机感相应的结果。由于佛菩萨的本愿不同,成就的净土不同,摄化的众生也就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往生法门。

……


4.药师佛净土的往生法门


根据佛法的正义来说,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土法门,是适应一类希求现生乐的众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则是适应另一类希求后世乐的众生。因为如此,所以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经》中大多说明闻名、持咒、供养、受持的方法与现世的利益,对往生药师佛净土的法门则很少提到,只有经中说:

「若有四众……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花中,自然化生。」


这是愿生西方而没有把握的众生,由于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至心称念;依此称念功德及如来的本愿力,便可获得加持力,感得八大菩萨的引导,往生西方净土。

另外一种说法,初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因没有把握,后又得闻药师如来名号,始有八大菩萨的接引,是往生东方净土的。


往生净土最基本的是愿力与功德力,药师佛净土亦不例外,所以往生药师佛净土需要的条件是发愿往生,然后就是称名、持咒、供养、受持等修诸功德。由于药师法门本身并不注重往生药师佛净土,所以对往生法门几乎无叙述,而对现世的种种救度则备详之至,这是药师法门的特色。


通过对四大净土的往生法门的叙述,我们就可以发现四大净土都有一些相同点,也各有侧重点。净土是清净而理想的环境,菩萨庄严净土,为了摄化众生;众生受了菩萨的恩德的感召,即向往而来生其中。所以众生欲往生净土,首生必须有愿力,然后是自己的功德力。诸佛依本愿而庄严净土,若众生学诸佛之本愿及菩萨行,则自然生于净土。


如《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萨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何等为八?饶益众生而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等心众生谦下无碍;于诸菩萨视之如佛;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不嫉彼供,不高已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法。






这八法是菩萨为人为法,对自对他的正常道,如果能依此而修,则可随愿往生净土,这也是最稳当的法门。


从四大净土的往生法门可以看出,以往生阿閦净土的要求最高,必须学阿閦佛愿行及菩萨六度波罗蜜为主,尤重修习般若空观,并且强调不可贪着心往生。所以这是注重自力成就,不仰赖佛力的法门。其实,照这样修行,可以任意往生十方佛剎。或许这种以六度为主的往生法门对一般众生而言过于严格,所以实际上并没有人发愿往生阿閦佛剎,也渐渐被遗忘了。


从其它三个净土来说,作为一个有心往生净土的行者来说,至少必须持戒、修十善,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否则的话,等临终时,那是十分无可奈何的事情。


兜率天净土位于欲界天,故往生法门以持戒、修十善业为正行,与社会伦理一致,对社会有积极的净化作用。造恶众生以忏悔、礼拜、称弥勒名也可往生,摄受非常广大的众生,且法门非常简易,称弥勒名不需一心不乱;因为欲界天靠福德力即可,不需禅定力。


往生兜率天净土是为了将来随弥勒佛下生人间。未来人间净土摄受的众生也十分广,只要与佛法结了缘,将来都可赴龙华三会;另外就是世世行菩萨道,致力于人间净土建设的菩萨。极乐世界的往生法门最为完备并且丰富,能够摄受各种根机的众生,随各人不同的努力程度不同,也就得到不同的往生品位。造恶众生,乃至五逆十恶,还能依靠称念阿弥陀佛得以下品往生;即使不信佛法的人只要犹信罪福,愿生彼国,也能往生极乐世界的边地宫殿。往生药师佛净土也必须称药师佛名号、持咒、供养。所以,以极乐世界的摄机最广,往生的要求也最低。


作为净土的修行者,如果能有为庄严净土而求生净土的愿力,这是最好的;次而求之,也必须是为了更好地修行而成就菩提度众生,而往生净土,这是一个净土行者的最基本心态。如果是为了贪图净土的享受而生净土,势必对往生净土造成障碍。同时,修行是一种生死倏关的事情,决不能存侥幸的心理,等临终救度,这正如印顺法师所说:「譬如荒年缺粮,吃秕糠也是难得希有的了。在平时,如专教人吃秕糠,以大米白面为多事,这岂不是颠倒误人了!」(28)


六、结语


我们通过对四大净土的教主、因地本愿、净土状况、往生法门的简单叙述与比较,可以发现净土思想发展的变化过程。从净土施教的真意上说,也各有殊胜处,也各适应一类根机的众生。所以,这对我们现代弘扬净土思想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弥勒净土思想是出世与入世的完美结合,在入世方面,它富于「不修禅定,不断烦恼」的大乘精神,深入般若空慧,了知涅槃与世间无有分别,所以能世世入世度众生,建设人间净土;未来人间净土有转轮圣王出世,政治与宗教相辅相成,对国家、社会乃至世界和平都有启发性。在出世方面,其修法简易,持戒、修十善即可往生兜率天,即使破戒造恶之人,但得称名、礼拜亦可往生;往生者都可面见弥勒。弥勒净土思想对现实与未来都有关怀,是一种很契合现代社会的修行法门。


阿閦佛净土是由阿兰若比丘所传出,是重于头陀行;与弥勒净土相比,阿閦净土则超越政治组织,只有法王──阿閦佛的教化;阿閦佛净土重于自力修行,以六度为主要的修行法门。阿閦佛净土是人间的净化,并且人间胜过天上;在净土中,女人除了生育以外,再也没有其它痛苦,这样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净土思想发展到阿弥陀佛净土的出现,已经到完善与成熟的阶段,这从阿弥陀佛的本愿从二十四愿增加到四十八愿可以看出。阿弥陀佛的根本特性是超越一切佛,胜过一切佛,于是从这个特性出发,其净土中的一切无不是最完美的,往生者能必至一生补处,其往生法门也是最简易的。阿弥陀佛净土流行最广,后来阿弥陀佛净土成为「净土」的唯一代表。


药师佛净土思想出现最晚,所以受弥陀净土与密教影响很大。它的出现刚好补救了弥陀净土过于注重后世而产生的弊端,它重视现生安乐,它的修法也是为了解决现世的问题,这种思想对现代社会有很大的适应性。


净土是比对现实世界的缺陷,而表达出理想的世界。这四大净土恰好能说明净土思想发展脉络,首先未来人间净土是在我们生存的世界,然后移到天上的兜率天净土,往生兜率天净土也是为了将来能随弥勒佛下生。

阿閦佛净土的出现,标志着净土已经由此土移到他方净土,阿閦佛净土是重于菩萨行的人间净土,要学菩萨行的难行道,这对众生根性来说未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对比以前净土的不足,阿弥陀佛净土则显出圆满与完善。由于阿弥陀佛的本愿过于注重未来的求济,而药师佛净土的出现则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从此,我们可以得到一条线索,净土由人间到天上,由此界到他方,由现实到来世,然后再回到现实。


佛法的本质是自己追求生命解脱的智能,所有心灵的提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以前的解脱者只不过是「过来人」,他所能给我们的只是解脱的方法,而路必须我们自己去走。在这些净土中,只有未来人间净土是尚未完成的净土,其它都是已经成就的净土,从而只要求生净土就可以了,菩萨庄严净土的意义逐渐被人们忘却了。原来学佛修行是要学习诸佛菩萨的愿行,以他们为榜样,而现在却成为受施者。

重自力成就、行菩萨六度往生的阿閦佛净土根本引不起人们的信仰,兜率天净土由自力的五戒十善之外,又开出闻名、礼拜、称名的他力法门。极乐世界的往生法门本身原就是注重他力,虽有重自力的般舟三昧、十六观,到后来则被人们冷落;而称名念佛、闻名往生、边地胎生等他力法门则大受欢迎。这种从自力到他力的发展脉络十分明显,这与原始佛教的自力解脱则相差很远。


我们从净土思想发展来看,随着净土思想的发展,佛教的一些宝贵品质被遗忘;可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正是因为净土思想的出现,挽救了部派佛教因埋身于经院式繁琐的佛学研究而脱离了广大信徒的弊端,为僵硬的佛教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净土思想充满了宗教的热诚,合乎人性的需求,确实是佛教中最能普及的法门。净土思想在印度产生,有它二千多年前的历史背景;可是佛教发展到今天,时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如何从丰富的净土思想中抉择出适合现代根机的法门,这是现代净土弘扬者的主要课题。


中国佛教发展到今天,弥陀净土已经成为主流,但是从全体佛教来考察,似乎应该有所补充,那就是来自其它净土思想的精华。在现代社会,弘扬净土首先必须以药师净土的注重现世利益为接引,以弥勒的人间净土为基础,以阿閦净土的住慈悲心、住如法性为根本因,以阿弥陀佛土的行愿庄严为究极果。即使专修西方净土,也应该记住《阿弥陀经》上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在念佛修行的同时,能随心随力尽一分自己的现世责任。我想:提倡人间净土与西方净土并重,这是今后佛教的主要方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2cfca50101458c.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8 10:21 PM , Processed in 0.03951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