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7|回复: 23

毛泽东:有人就能造出“人间奇迹” 掀起批判马寅初《新人口论》(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8 03: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达八亿时再讲人口过多”到“十几亿人口也不要紧”

1958年2月,在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马寅初和邵力子两位先生再次提出节制生育的主张,但已经与当时的政治气氛“不合拍”。“大跃进”的到来是毛泽东的一个思想转折点。毛泽东陶醉于“大跃进”的喜悦之中,以为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他的预见,“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cw1.jpg

    1949年,全国政协筹备会常委合影,毛泽东后左为马寅初。

     在20世纪中国人口思想史上,有一位铁骨铮铮卓然而立的人物,他就是明知寡不敌众,依然单枪匹马誓死坚持“新人口论”的马寅初先生。(本文摘自《人物》2010年第12期作者:穆光宗)

    建国之初,马寅初发现了人口增长过快的危害

  1949年3月,马寅初应中国共产党电召,经香港转道北上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筹备会议,成为建国之初我国财政和教育文化领域及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

  建国之初,我国人口开始了快速的“转变增长”,即死亡率下降、出生率居高不下,结果人口增长加快。根据孙沫寒先生编撰的《中国计划生育纪事》,195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37.00‰,死亡率18.00‰,自然增长率19.00‰,年增人口1039万。到1953年时,全国人口出生率37.00‰,死亡率14.00‰,自然增长率23.00‰,年增人口1337万。1953年,为了配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同时也为了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于1953年6月30日零时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4年1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人口调查结果的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6.02亿,其中城市人口为13.26%,农村人口占86.74%;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36%,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3.6%,属典型的年轻型人口。至1954年,全国人口出生率增至37.97‰,死亡率降至13.18‰,自然增长率增至24.79‰,年增人口1475万。人口逐年增长的态势十分明显。

  第一次人口普查采取的是抽样调查的方法,马寅初认为这种调查方法还不能准确概括全貌。

  1954年,已经73岁高龄的马寅初先后三次到浙江视察,深入调查。这一年的5月25-30日,他以全国政协常委、人大代表的身份回到故乡浙江省黄岩、乐清、永嘉、温州市郊调查,发现农村的儿童特别多,这令他很担忧。此行回来后他写了《浙江温州区视察报告》,对农村孩子太多表示忧虑。当时,浙江各地的人口增殖率都偏高,每年增长22‰,甚至达到30‰,每年净增人口1300万,这些数字让马寅初感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实地调研,马寅初发现并抓住了人口增长太快与国民经济不相适应的种种矛盾。他认为,国家还比较穷,不可能一下子就建设起来,如果人口不控制一下,将来国家负担很重。在经济发展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他极其敏锐地发现了人口盲目增长的危害和挑战。

1958年2月,在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马寅初和邵力子两位先生再次提出节制生育的主张,但已经与当时的政治气氛“不合拍”。“大跃进”的到来是毛泽东的一个思想转折点。毛泽东陶醉于“大跃进”的喜悦之中,以为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他的预见,“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cw2.jpg


    马寅初先生遭到不应有的批判后说:“20年后,政治家们会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会想到兄弟的新人口论,他们会后悔的。”

     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都表态赞成节育

  其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也看到了避孕节育的必要性,邵力子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也写文章呼吁普遍避孕。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一些群众特别是妇女干部强烈要求摆脱多子女的拖累,参加经济建设,要求避孕节育。1953年8月,邓小平明确指示卫生部要改正限制节育、禁止避孕药品和用具进口的做法,并敦促下发了《避孕及人工流产办法》。1953年9月29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中表达了这样的忧虑:“我们大致算了一下,我国人口大概每年平均要增加一千万,那么十年就是一万万。人多,这是我们的一个优点。但是,优点也带来了困难,这样多的人口,要满足他们的需要,就是一个很大的负担。”1954年5月28日,邓小平在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的来信上批示:“我认为避孕是完全必要和有益的,应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他指示卫生部放宽对人工流产和绝育手术的限制、对进口避孕药的限制。这是我国建国后提倡计划生育的开端。1954年9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邵力子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发言,提议传播避孕的医学理论,指导避孕方法,供应避孕药品。1954年12月27日,刘少奇在政务院召开节制生育问题座谈会上强调:“现在我们要肯定一点,党是赞成节育的。”1955年2月,卫生部党组递交了《关于节制生育问题向党中央的报告》,明确表示:“根据党中央指示的精神,我们认为在中国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是应当适当地节制生育的;在将来,也不应反对人民群众自愿节育的行为。我们这样主张,和反动的马尔萨斯人口论以及新马尔萨斯主义者毫无共同之点。”

  1956年是一个转折年,开始公开、频繁提倡“避孕节育”并首次提出“计划生育”的说法。1956年1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1956年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其中第29条第3项规定:“除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使家庭避免过重的生活负担,使子女受到较好的教育,并且得到充分就业的机会。”明确提出了“计划生育”的思想。

  这一年的9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中指出:“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很好地教养后代,以利民族的健康和繁荣,我们赞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适当的节制,卫生部门应该协同有关方面对节育问题进行适当的宣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其时政府倡导避孕节育,也是为了避免人工流产对妇女的伤害。1956年10月12日,毛泽东接见南斯拉夫妇女代表团时提问:“在南斯拉夫是否实行计划生育?”毛泽东说:“过去有些人批评我们提倡节育,但是现在赞成的人多起来了。夫妇之间应该订出一个家庭计划,规定一辈子生多少孩子。这种计划应该同国家的五年计划配合起来。目前中国的人口每年净增1200万到1500万。社会的生产已经计划化了,而人类本身的生产还是处在一种无政府和无计划的状态中。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对人类本身的生产也实行计划化呢?我想是可以的。”由此可见,毛泽东其时产生过有计划地生育的设想。

  1955年7月,马寅初在浙江、江西等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在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交浙江小组讨论;同时,邵力子先生也提交了相关议题的提案。不料,他们遭到了多数代表的反对。当初的主流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是没有人口问题的”。1956年,马寅初利用去上海、浙江视察机会,再次补充调查,完善建议。由此可见,马寅初先生有关新人口论的思想是1954年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1955年,马寅初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首批学部委员。1956年1月,国家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寅初继续人口问题的科学研究。

  毛主席说:“实现有计划的生育”

  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再次提出新人口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得到毛泽东赞赏。

  毛主席说:“人口控制在六亿,一个也不多啦?这是一种假设。现在每年增长一千多万。你要它不增长,很难,因为现在是无政府主义状态,必然王国还没有变成自由王国。在这方面,人类还完全不自觉,没有想出办法来。我们可以研究也应该研究这个问题。政府应该设立一个部门或一个委员会,人民团体可以广泛地研究这个问题,是可以想出办法来的。总而言之,人类要自己控制自己,有时候使它能够增加一点,有时候能够使它停顿一下,有时候减少一点,波浪式前进,实现有计划的生育。这一条马寅(初)老讲得很好,我跟他是同志。从前他的意见没有放出来,有人反对,今天算是畅所欲言了。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政府应该设机关,还要有一些办法。人民有没有这个要求?农民要求节育,人口太多的家庭要求节育,城市、农村都有这个要求,说没有要求是不适当的。”毛主席还说:“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我看人类是最不会管理自己了。工厂生产布匹、桌椅板凳、钢铁有计划,而人类对于生产人类自己就没有计划了,这是无政府主义,无组织无纪律。这样下去,我看人类是要提前毁掉的。中国六亿人口,增加十倍是多少?六十亿,那时候就快要接近灭亡了。我今天不着重谈节育问题,因为我们邵力子先生是个专门的名家,他是大学专科毕业的,比我高明。还有我们李德全部长,也很注意这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政府可能要设一个部门,或者设一个节育委员会,作为政府的机关。人民团体也可以组织一个。因为要解决技术问题,设一个部门,要有经费,要想办法,要宣传。”毛泽东在3月1日的讲话中又明确说:“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地生产,这是一种设想。”


如果说马寅初先生是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来谈计划生育的必要性,那么毛主席以人民要求来理解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可以说道出了一个普适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以民为贵。追根溯源,至少应该说,毛泽东支持人民自觉的避孕节育这样的思想是一贯的,而由政府出面进行计划生育则是一种设想。


cw4.jpg


    1957年,周恩来视察北大时与马寅初(左)在一起



  “新人口论”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1957年4月25日,马寅初在北大燕南园63号寓所接受了《文汇报》记者的采访,谈到如下观点:“人口太多是我们的致命伤。”“人口繁殖的确是‘无组织、无纪律’的,我认为不能再这样下去,我们现在有计划经济,同时也应该有计划生育。”谈话内容以“马寅初谈人口问题”为题公开发表。4月27日,马寅初在北大大膳厅发表了人口问题的演讲,师生奔走相告。1957年6月,马寅初将《新人口论》作为一项提案正式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7月3日,马寅初在会上作了《新人口论》书面发言。7月5日,《新人口论》在《人民日报》第一版全文刊发。

  《新人口论》从十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如何控制人口等问题。择其要者,首先,马寅初从七个方面论证了1953年至1957年,人口增殖率超过20‰的原因。其次,他指出我国最大的矛盾是人口增加得太快而资金积累得似乎太慢,简单说消费多积累少。第三,他声明人口控制的观点是从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物质生活水平出发的。第四,人口如不控制,将给政府带来很多困难,“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愈难解决”。第五,从资金积累、工业化、科学研究、粮食几个方面论述了人口非控制不行。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不仅仅体现在《新人口论》一文中,也包含在其他文章中,其基本主张是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

  “新人口论”到底新在什么地方?马寅初的观点新就新在一反社会主义不存在人口问题的论调,大胆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人口增长太快问题,并对人口控制的实现方式作出了新的选择。马寅初的主张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节育,而且是社会范围内的生育节制——“国家理应有干涉生育、控制人口之权”。不过他的主张还是采取温和的、渐进的、人道主义的办法,即第一步是普遍宣传避孕,使广大农民群众都知道节育的重要性,并能实际应用节育的方法。他强调“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好最有效的办法,最重要的是普遍宣传避孕,切忌人工流产”。这是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核心思想。他在《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一文中清楚表明:“我只主张把还没有生出来的人口,用避孕的方法控制起来而已。”第二步是宣传迟婚的好处,认为男25岁、女23岁结婚比较适当,并建议适时修改婚姻法。(1950年4月13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结婚的最低年龄男20岁,女18岁。)第三步才是更严厉更有效的行政力量。实际上,《新人口论》已经树起人本主义计划生育的大旗。

  虽然马寅初不是提倡节制生育第一人,但他的观点比较系统和切合实际。以往的学者主张的节育基本上是局限于家庭范围内的思考,却很少想到政府该有什么样的作为。此其一。其二,他是从消费与积累等诸多矛盾的框架中来看待当时的中国人口问题的。其三,马寅初深切的爱心使他关注到了高生育率对妇女的羁绊和危害问题。其四,重要的还在于他提出了开展人口普查等可操作的建议。其五,马老辩证地看到了人口的两面性,他指出:“人多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我的新人口论主张保留它的好处,去掉它的坏处;保全这个大资源,但去掉这个大负担。方法是提高人口的质量,控制人口的数量,因为提高人口的质量等于增加人口的数量。”马寅初的观点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体现了爱国爱民的人文思想,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大跃进”的到来是毛泽东的一个思想转折点

  巧合的是,在马寅初北大演讲的同一天,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反右运动开始。1957年7月3日,马寅初作《新人口论》书面发言时,反右运动已经扩大化。因为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保护,他才免于被划为“右派”。

  7月9日,毛泽东召见邵力子、陈叔通、黄炎培、章士钊、李济深、张治中等党外人士,听取他们对“大跃进”的意见。为遭到批判的马寅初而担忧的邵力子,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主张,抓住时间向毛泽东进言,希望毛泽东支持节育,毛泽东坚持自己的观点说:“人口问题,目前还不严重,可以达到八亿时再讲人口过多。”但又应付了一句:“但对计划生育,仍应实施。”1957年11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提出“大跃进”口号,各地放卫星,导致毛主席错误判断,甚至认为:“现在看起来搞十几亿人口也不要紧,把地球上的人通通集中到中国来粮食也够用。”

  1958年2月,在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马寅初和邵力子两位先生再次提出节制生育的主张,但已经与当时的政治气氛“不合拍”。“大跃进”的到来是毛泽东的一个思想转折点。毛泽东陶醉于“大跃进”的喜悦之中,以为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他的预见,“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1958年4月15日,毛泽东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提出“人多力量大”的著名观点,指出:“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

  回顾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民为贵和人定胜天。在写于1949年9月的《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他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我们是艾奇逊反革命理论的驳斥者,我们相信革命能改变一切,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一切悲观论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建设时期的毛泽东依然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和作用。

  1956年,毛泽东说:“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毛泽东还说:“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发展了,总是要革命的。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工具是人创造的。工具要革命,它会通过人来讲话,通过劳动者来讲话,破坏旧的生产关系,破坏旧的社会关系。”“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

  1958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对周恩来等人从1956年以来“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3月,毛泽东在成都主持召开了中央会议,省、市、自治区的党委书记们都被发动起来。举国上下的高昂情绪,又激发和感染了毛泽东。4月15日,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说:“十年可以赶上英国,再有十年可以赶上美国。”一个月后,中共八届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通过了十五年赶上和超过英国的目标,通过了提前五年完成农业发展纲要,还通过了“苦干三年,基本改变面貌”等口号。

  正是在全国“大跃进”、人多好处多的浓浓氛围中,节制人口的声音被淹没了。为了扫除“大跃进”的思想理论障碍,毛泽东批判了党内外“反冒进”主张的理论依据——马寅初先生按比例发展的“综合平衡论”,“新人口论”则是综合平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8年5月4日北京大学60周年庆祝大会上,陈伯达到会突然发难,说:“马老要作检讨。”5天后,《光明日报》等紧跟其上,掀起批判马寅初《新人口论》和经济理论的高潮。7月1日康生到北大作报告,说批判马寅初是根据毛泽东的部署发动的,阴阳怪气地说:“听说你们北大出了个‘新人口论’,它的作者也姓马。这是哪家的马啊?是马克思的马呢?还是马尔萨斯的马?我看是马尔萨斯的马。”冷眼相对的马寅初最后则大声反驳:“我马寅初是马克思的‘马’家!”至此,矛盾公开并激化。当时,全国到处宣传毛主席“人多是好事”的观点。

  1959年后中苏关系破裂,全党全国开展“批修运动”并准备打世界大战,甚至声称6亿人口死三分之一仍然是大国,既然要打仗,人多就是重要资源和实力。马寅初主张节制生育的人口理论自然就同毛主席的人多好处多论大相径庭了。

  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

  1958年夏到1959年春,马寅初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身份深入浙江、江西、广东等8个省区实地考察调研工农业生产和人口状况。1959年庐山会议后,周恩来劝马寅初从大局出发,写个检讨。在对自己的思想和理论梳理过后,马寅初在文章里写道:“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尊严不能不维护,只好拒绝检讨。”1959年11月,马寅初给《新建设》送去5万余字的《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在文章的第五部分“附带声明”中,庄严声明:“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绝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掷地作金石之声。

  1959年12月到1960年1月,在康生的授意下,北京大学掀起了大规模的批马运动,大字报、批判会、各类文章可谓“铺天盖地”。1960年1月3日,马寅初亲自到教育部提交了北京大学校长辞职书。3月18日,国务院批准。

  一样东西平反过来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历史最后证明,马寅初先生的人口理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不仅还了他公道,而且给了他不朽的位置:立身巍峨,民族瑰宝;道德文章,垂范千古;铁马冰河,浩气长存。

  197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局接到一封要求为马寅初平反的群众来信,新华社紧急调研后给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马寅初问题的报告。6月21日,陈云副总理将该报告批转胡耀邦处理。“马寅初的问题,应该平反,如何请酌。”胡耀邦当天批请中共中央组织部、统战部商量解决。

  1979年7月25日,98岁高龄的马寅初先生终于等到了平反昭雪的佳音。1979年8月,《光明日报》发表为马寅初新人口论翻案文章,文章前面加了报社主动做的检查。中共中央统战部领导专程登门向他传达党中央的平反意见:“今天我受党的委托通知马老:1958年以前和1959年年底以后这两次对您的批判是错误的。实践证明,您的节制生育的新人口论是正确的,组织上要为您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希望马老能精神愉快地度过晚年,还希望马老健康长寿。”

  9月11日,党中央正式批准了北京大学党委《关于为马寅初先生平反的决定》。9月15日,北京大学党委领导到马家宣布为马老平反,马寅初委托儿子马本初致答词,第一句就是:“一样东西平反过来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无论是学术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都是这样。这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巨大的力量。”同日新华社讯:党中央为马寅初彻底平反,教育部任命马寅初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

  1981年,中国人口学会成立,大会一致选举马寅初先生为名誉会长。在马寅初先生逝世四个月后,1982年9月,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1993年9月,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授予马寅初。


发表于 2011-4-28 03: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马寅初 娶了好几个小老婆,生了一大堆孩子。

他的计划生育自己怎么不执行?

“精英”都是这德性,牺牲要别人,换来的好处归自己。

惨绝人寰的计划生育强制措施是中国最反人权的政策,倒有无数右派文人叫好。

这帮人,享受着老毛时期人口红利给他们带来的物质利益,骂老毛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教育+自愿)。够不要脸的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0: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Jinan90 发表于 2011-4-28 04:29
这个马寅初 娶了好几个小老婆,生了一大堆孩子。

他的计划生育自己怎么不执行?

泼脏水也要看具体情况
马寅初娶第二个妻子的时候是1917年,五四运动还没开始,共产党在哪里还不知道呢,还计划生育
人家讲人口论的时候都抱孙子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笑

生育权是人类的最基本权利。你知道马寅初之流推动下农村的贪官恶霸是怎么推行他的断子绝孙思想的?

到了北美,居然还有人为这个中共第一恶政的始作俑者辩护。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Jinan90 发表于 2011-4-28 11:36
可笑

生育权是人类的最基本权利。你知道马寅初之流推动下农村的贪官恶霸是怎么推行他的断子绝孙思想的? ...

偶没说计划生育好
生育权是人类的最基本权利没错,
但是打一炮就生一个的最终结果偶也没啥兴趣知道
啥时候米国变成新墨西哥偶也没啥意见
偶只是说你不能用他妻儿多来给他瞎泼脏水,泼错地方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可以辩护说,只要他是在《新人口论》推行给中共前无论生多少个,娶多少个都依然是计划生育的典范。

这老家伙,自己生一窝,别人生2个他都不干。


你这才是“ 瞎泼脏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十多岁强娶幼女为妻,第二个老婆只有十三岁



第二个老婆只有十三岁(转载)。。看了很有触动
马寅初是回族,他可是回族满族等民族的大英雄啊!把汉族全节扎了,少数民族却没有实行计划生育.要把汉族灭种吗?试想如果哪一天民族人口比列发生了倒转(对少数民族的生育不加节制,对汉人强行控制生育.这一天总会来到的)那会是什么样子?社会大动荡吧.
   
     看看最近五年的新增人口,南斯拉夫就是例子!
   
     马寅初 (1882—1982)
     1901年,马寅初回家乡度假。父母作主,让他与家乡一位叫张团妹的姑娘结婚。这一次,马寅初没有像求学那样以死抗争,他顺从父母之命,与张姑娘完了婚。
     张团妹虽目不识丁,但生性忠厚、善良,会做一手口味醇正的家乡菜。她为自己能嫁给会读书的丈夫而心满意足。婚后,张团妹孝敬公婆,善待马家兄妹,马寅初见妻子贤惠体贴,颇觉满意,小夫妻很是和谐。婚后一年,马家双喜临门,张团妹生了个胖儿子,马寅初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天津北洋大学。
     1903年,家乡传来噩耗:马寅初不满周岁的儿子因意外伤害不幸夭折。他强忍悲痛、坚持学习。1904年,马寅初的妻子又生一女,他景仰东汉史学家班超,故为女儿取名马仰班。
     1907年,马寅初以优异成绩从北洋大学毕业,并被北洋政府保送至美国耶鲁大学官费留学。出国留学前,马寅初特意赶回家乡与父母妻儿告别。张团妹虽与丈夫两地分居多年,但每年总有团聚的时候。
     想到丈夫就要远涉重洋,不知何时再能相见,不禁暗暗抹泪。临别前的夜晚,张团妹悄悄告诉马寅初,自己又怀上了孩子。马寅初很高兴,嘱咐妻子多多保重。妻子对他说:“孩子出生时,你又不在家,你给孩子取个名吧?”马寅初略思片刻答道:“若生女孩,就叫马仰曹,若生男孩就叫马仰峰。”马寅初这次话别,一去竟是十年。第二年,张团妹生下一女孩,于是取名马仰曹。
     1916年,马寅初回国。不久,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马寅初担任北大经济学教授。进入而立之年的马寅初,独处海外10年,接受西方教育近20年。既未受开放社会影响、移情别恋,也未摆脱旧中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旧式婚姻影响。
     1917年,马寅初包了嵊县一位叫王仲贞的姑娘。王仲贞生于1904年(注:也就是说,这时,王仲贞年仅13岁,跟马寅初的大女儿一样,正好都是 1904年生),比马寅初小22岁(注:这时,马寅初35岁。比王大22岁),年少漂亮,有小学文化程度。此后,马寅初将王仲贞、张团妹先后接到北平。从此,马寅初的家里就有大奶和二奶。
     马寅初对两位女人都很好,他外出度假总是让两位女人同往,在家闲暇时,也常是由两位女人陪他在庭院小路花丛中散步。张团妹和王仲贞之间也相处得非常融洽,彼此互相关心、体贴照顾,这在当时类似家庭中,实属少见。张团妹与马寅初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这样他们婚后除了一个儿子夭折外,共有三个女儿。王仲贞和马寅初婚后,生有两个女儿、两个儿子。马寅初和他的两位妻子共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是拥有七个孩子的多子家庭。
     就这样他还有脸谈计划生育。
   
     马寅初为何有两个老婆?这在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新中国,尤其没有***的那个年代的人是不可理解的。查《中华读书报》,1999年3月17日刊登过朱宝琴文章《马寅初和他的两位妻子》,其中详细介绍了马寅初为何有两个妻子的经过。马寅初与妻子张团妹结婚于1901年,到了1917年,留学归来的马寅初又回嵊县老家迎娶了与女儿马仰班同岁的王仲贞。小学毕业的王仲贞比马寅初小22岁,马寅初与两位妻子恩爱和谐,共生育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是拥有七个孩子的美满家庭。
   
     这里就让人们怀疑,既然第二位妻子比马寅初小22岁,那么,当时结婚岂不是年仅13岁?虽说封建时期有钱人纳妾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即使是中国明朝,关于婚龄也规定男为16、女14。清沿袭明的规定;民国时期的立法规定了男未满18岁、女未满16岁者不得结婚,估计也是为了保护幼女健康,才作这一规定。马先生却在35岁的时候,娶了房二奶才13岁,跟他的女儿一般大,而马寅初当时是学法律的,可见他对法律也罢,理论也罢,自己是不信,不遵守的。或者说,是不必太认真的,或者如现在通常所说的“特殊情况下”除外的。
   
     马先生的这种情况,胡适作为其老校友也颇有微词。胡适曾在自己日记中记录了哥伦比亚老校友马寅初的性福生活:“饭后与马寅初同到公园,……寅初身体很强,每夜必洗一个冷水浴。每夜必近女色,故一个妇人不够用,今有一妻一妾。”


马寅初的第二个老婆只有十三岁
刚在网上看到,真扯。。。。。。

还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英明,看穿了马寅初的阴谋

还要多说几句,马寅初本人三十多岁强娶幼女为妻,两位妻子共为他生了八个子女,然后就高呼人太多了。............意欲何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bshtml.shangdu.com/Edito ... 5/1280290797668.jpg

估计这老小子一边玩3P, 一边写 人口论,同时造出了他的老幺。 够虚伪。


我的知道马寅初之名,大约是在80年代中期。那时开始厉行计划生育政策,马寅初的名字和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便常常为人道及。

  后来我读到了《新人口论》。进入90年代后,我又渐渐知道了马寅初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以及他在历次“运动”中的不幸遭遇。原来他不仅是一位人口学家,而且也是个财政经济学家和教育家。早年他在美国耶鲁大学(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的专业,就是经济学。

  一生著作中,有关财政经济方面的文字,也是其主要部分。看来他是称得上“国计民生”专家的。因为提出了人口控制的观点,他遭到批判。但历史为他彻底翻了案。他的全集不久以后也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这些在今天都已不足为奇。

  令我大大吃惊的是马寅初的婚姻和家庭生活。这是我在读到今年3月17日《中华读书报》上刊载的《马寅初和他的两位妻子》(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民国掌故》)一文后的强烈感受。

  1901年,马寅初第一次结婚。1907年,留学美国耶鲁。在这婚后的几年里,他和妻子生有一子二女(其中一子早夭,一女在他留美次年出生)。马寅初在美十年,1916年返国。不久,接受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担任经济学教授。这时,正是“五四”的早期。

  很难思议的事情发生了。1917年,马寅初与一个小于自己22岁的姑娘结婚了。此后,他和第一个妻子又生一女,而同第二个妻子共生有二子二女。这样,不计早夭的一子,马寅初共有七个子女;加上两个妻子,——这是一个典型的妻妾子女成群的中国大家庭。

  还有一点也很有意思,马寅初将他的两个妻子都接到北平家中,共同生活。据说,彼此的关系“实属少见”地融洽。

  但是,知道了这些之后,我对马寅初的疑问却再也难以消除了。

  我实在无法将留美博士、北大教授、可称是现代新文化学者的马寅初与整天周旋在妻妾之间的典型士大夫旧文人生活中的马寅初看作是同一个人;我也实在无法将人口学家的马寅初与众多子女之父的马寅初看作是同一个人。然而,这种对立就是这样活生生地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对马寅初(尤其是马寅初)难道不具有绝大的讽刺性么。由此我看到了思想和践行的分裂、学术和生活的分裂——中国知识分子学术人生中的虚弱性(其实不妨就叫做虚伪性)的一种极端体现。多重面具、分裂人格的生活呵。

  践行之难,可见一斑。举一反三,对当下“高调”的人文社会学者,这可不可算作是一种警戒?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yschips 于 2011-4-28 12:50 编辑
Jinan90 发表于 2011-4-28 12:01
你还可以辩护说,只要他是在《新人口论》推行给中共前无论生多少个,娶多少个都依然是计划生育的典范。

...


“还要多说几句,马寅初本人三十多岁强娶幼女为妻,两位妻子共为他生了八个子女,然后就高呼人太多了。............意欲何为?”

你咋知道是强娶呢?为啥没人跳出来反对,他没给抓起来呢。13岁虚岁已经14了,按清律已经是合法年龄了。清朝是已经没了,老百姓的愚昧习惯大概还没那么快就改了吧,何况当时都没个统一的政府呢。

这个“然后”够久的,快40年了。那40年里中国和世界发生了这么多事,就不许人家长见识了么。你怎么不说大英帝国曾经是近代最大的贩卖奴隶的国家,又宣布废除奴隶贸易,还将这一禁令强加到别国身上,意欲何为呢。你怎么不说米国的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自己使唤了一辈子奴隶,又提法案解放奴隶,不许人家畜奴,意欲何为呢,是不是也该拉出来斗一下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先去推翻“这老小子一边玩3P, 一边写 人口论,同时造出了他的老幺”, 这可是赤裸裸的言行不一。


你辩护,不要用古代的法规打马虎眼:

民国时期的立法规定了男未满18岁、女未*******满*******16岁者不得结婚,

你再给女虚岁算**满岁*,也盖不了他的私德, 和违法乱纪,奸淫幼女之事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inan90 发表于 2011-4-28 12:09
http://bbshtml.shangdu.com/Editor/UserFiles/Image/335/60782335/1280290797668.jpg

估计这老小子一边 ...

你到底是挺共还是反共啊?80年代以后的人口控制政策过激不正好说明马老的论点提的时机是好的,可惜没有及时被执政者采纳吗?再说政策不是他订的,你把他从坟中骂出来也不管用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inan90 发表于 2011-4-28 12:59
你先去推翻“这老小子一边玩3P, 一边写 人口论,同时造出了他的老幺”, 这可是赤裸裸的言行不一。

拜托,这种人体有机物需要驳吗
马寅初生于1882年,提出新人口理论是1957年。人家已经70多岁了,1952年都有孙女了,还3P,还老幺。
民国时期?1915袁世凯称帝,1917满清溥仪復辟,1917年他娶第二个妻子的时候,中国还不知道谁是当家的主呢,民国在哪里?
中国历来都是用虚岁,小老婆王仲贞1904出生,1917正好14岁,哪里有错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inan90 发表于 2011-4-28 12:59
你先去推翻“这老小子一边玩3P, 一边写 人口论,同时造出了他的老幺”, 这可是赤裸裸的言行不一。

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马老写新人口论都六七十了,还生哪?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不是还在狂捧他是计划生育的先驱吗?不算他首功岂不要小看他?

没到80年胡邓推行新的计划生育恶政时山东多数人已经 接受 教育+自愿下的两孩做法了。少生,岂是土匪式执法的功劳?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ayschips 发表于 2011-4-28 13:25
拜托,这种人体有机物需要驳吗
马寅初生于1882年,提出新人口理论是1957年。人家已经70多岁了,1952年都 ...

你的有机物 居然该不住你自己。

瞪眼看不见:他是民国时搞得幼女。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yschips 于 2011-4-28 13:49 编辑
Jinan90 发表于 2011-4-28 13:34
你的有机物 居然该不住你自己。

瞪眼看不见:他是民国时搞得幼女。



“关于法定婚龄,唐贞观令规定男20岁,女15岁;开元令规定男15岁,女13岁;宋嘉定令规定男16岁,女14岁;明洪武令和清通礼中的规定与宋相同。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的民法亲属编规定,男18岁,女16岁即可结婚。但实际生活中的结婚年龄,往往还低于该法的规定。 ”

民法亲属编:中華民國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國民政府制定公布親屬編全文171條、繼承編全文88條;並自中華民國二十年五月五日施行

换句话说,女子16岁结婚的法律是在1931年才正式实行,为啥要1917年的老马遵循一个十几年后才出来的法律呢
乱咬是没有意思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inan90 发表于 2011-4-28 13:33
有人不是还在狂捧他是计划生育的先驱吗?不算他首功岂不要小看他?

没到80年胡邓推行新的计划生育恶政时 ...

提马老的名字是因为他的知名度和他在这个问题的执着,事实是到八十年代估计谁的感觉都是中国人太多了吧,五十年代却没有多少人会这麽想。我想大多数人是本着就事论事的原则,扯些他个人品行问题来否定他的思想有点离题。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ayschips 发表于 2011-4-28 13:48
“关于法定婚龄,唐贞观令规定男20岁,女15岁;开元令规定男15岁,女13岁;宋嘉定令规定男16岁,女14岁 ...

1911-1930是用的大清律?

他一个受洋人教育多年的的海归精英,搞刚13不满14的小丫头。洋墨水可真是喝到狗肚子了了。


最好是说:她是童养媳,未成年前并无xx  之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0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多本来就是限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什么好辩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yschips 于 2011-4-28 14:55 编辑
Jinan90 发表于 2011-4-28 14:17
1911-1930是用的大清律?

他一个受洋人教育多年的的海归精英,搞刚13不满14的小丫头。洋墨水可真是喝到 ...


那时候没有法律禁止这样做,自然就是可以的,有什么可诋毁的呢
而且,这跟海龟又有啥关系呢,你凭啥觉得洋人在这方面很“进步”呢
1910、20年代,米国农村14、5岁的小姑娘嫁人很正常。就算现在,米国大多数州还是允许女子在18岁以下结婚,只要父母和法官同意。你为啥就可以完全不顾历史和当时具体情况,一定要把人家弄臭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Up to you to think he is a good guy. For me, I hate all of those guys working for 计划生育.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5:59 AM , Processed in 0.05497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