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2|回复: 4

美国高工资低物价和中国低工资高物价的真相(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4 08: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 美国给中国印发美元纸币,中国给老百姓印发人民币纸币;美国用这些纸币为美国老百姓换来了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中国则相反,用这些纸币从中国老百姓手里换走了所生产的各种商品。而形成这个财富魔方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货币增发和商品增加之间的分离: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增发的货币却留在了中国市场上,不断稀释着老百姓手里货币的购买力。

  由于把中国的低工资和高物价结合在一起,把美国的高工资和低物价结合在一起,这就使中美两国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要远远高于货币收入之间的差距。在实际生活中,美国工人仍然能够独自一人养活一家子四、五口人,而中国工人夫妻俩一起没日没夜地干,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还时常还需要爷爷奶奶来接济。

  为什么中美两国工人货币工资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而中国工人供养家庭的能力在下降?甚至下降到了夫妻二人做工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的状况,这种状况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罕见现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实呢,答案十分简单:中国财政。

  无论是美国的低物价,就是中国的高物价,都是中国财政运行的结果。这就是美国政府比中国人还要关心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

  首先,就美国低物价来说。中国财政补贴一是通过出口退税的方式按商品发放;二是通过亏损补贴的方式对企业发放。

  其次,就中国高物价来说,则是中国实行高额税收和通货膨胀的结果。中国税收占消费品价格的比重竟然高达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中国老百姓每购买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税收,超过商品本身近1.8倍。如此惊人的高额税收加到商品价格里面,自然会造成物价高高在上。

  如果灾难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可是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讲,灾难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国老百姓同时还要承担因出口商品造成的巨大通货膨胀的损失。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汇率比大约1比7来增发7元人民币来平衡,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大约2.3万亿美元,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 2008年3.4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M0)的近5倍,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会相应大幅度上涨。

  在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中国老百姓欲哭无泪的荒谬现象:中国出口商品越多,赚取外汇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霉。如果中国不出口商品,而是用于国内百姓生活,既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会发生对外财政补贴;或者退一步来说,如果中国出口商品白白送给外国,不收取美元,国内也就不会增发人民币,货币也不会贬值,中国老百姓的损失也会小一些。可现在却是,生产的商品出口到了国外,由出口商品换取的美元也借给了国外,而把由此增发的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上,变成了没有任何商品做基础的“纯粹废纸”。由于这些增发的“纯粹废纸”与现有货币一样流通,必然会造成现有货币大幅贬值和物价大幅上涨。结果就是中国老百姓不仅损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分财富,连手里的货币财富都在遭受贬值损失。

  反观美国情况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市场上的货币流向了中国,中国的商品流入了美国市场,由于市场上货币减少商品增加,必然导致物价下降,美国老百姓手里的钱便能购买更多商品。再加上流向中国的美元又通过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到了美国财政部,美国财政部可以用中国的这些钱来增加公共品的供给,能够进一步起到降低物价的作用,提高美国老百姓货币的购买力。

  如果是站在中美两国老百姓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将更加清楚,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老百姓用美元买走了,美元被中国政府拿走了;美国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国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

  结果就是,美国给中国印发美元纸币,中国给老百姓印发人民币纸币;美国用这些纸币为美国老百姓换来了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中国则相反,用这些纸币从中国老百姓手里换走了所生产的各种商品。而形成这个财富魔方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货币增发和商品增加之间的分离: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增发的货币却留在了中国市场上,不断稀释着老百姓手里货币的购买力。

  这就是美国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低工资高物价的秘密。
发表于 2010-11-14 08: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nnd..............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4 08: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敢苟同(ZT)
回答: 美国高工资低物价和中国低工资高物价的真相 由 静静绽放 于 November 14, 2010 06:57:58:

第一,中国的商品增值税是13%到17%,据我所知这个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增值税率大体相当,不知道楼主所说64%商品税率从何而来。
第二,美国增发货币必然导致美元贬值,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别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稀释了一部分贬值的压力,即使这样,美元也会贬值。况且现在美国国债的最大债主并非中国,且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比重一段时间前是美国发行国债13%。
第三,中国出口世界第一,但是要考虑到很大部分是境内外资企业生产的商品输出。而且加入世贸以来,中国的进口量也逐年增加,抵消了相当一部分外币,特别是美元的流入。
第四,出口目前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这主要因为中国的相对廉价劳动力生产了大量商品,而这些商品靠内需是不可能全部消化掉的,所以就要出口,如果内需旺盛,显然会有一段时间价格上涨,但是企业终究是盈利为目的,如果国内的盈利空间大于出口,必然内需商品会增加,然后就是价格回落。现在国内的商品价格上涨,说明国内的绝对物价低于西方。
综上,最近国内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商品的短暂紧缺,和财政的经济政策关系不大。当然政府的腐败和一定程度上的不作为也是原因之一,但影响不大。
至于楼主说美国高工资底物价和中国低工资高物价,如果不考虑收入差距,美国物价总体水平绝对高于国内。 就算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如果企业出口到美国价格还低于国内,那哪个企业会这么笨还千里迢迢搭上运输费用出口到美国,直接投放在国内市场不是赚的更多?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 不敢苟同 由 NL 于 November 14, 2010 08:04:37:(ZT)
第一,税收并非完全在于你的增值税,这是只是很小一部分。倒过来推,经营者的营业税也是他的成本,这种成本必须靠市场来支付,支付者必然是消费者。消费购买力已经虚弱的国内市场这种变相的转嫁也成为百姓的消费成本。楼主的64%我认为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赚了100块,却只能买到价值34块的东西,其他的64块虽然不是税收但是变相转嫁到消费者的购买成本里了。
第二,美国的做法是风险转嫁,通过美元高价值换取低价产品,然后通过国债的方式支付,最后再以贬值的方式偿还。还有比这更赚钱的方式?
第三,中国的出口并非是商品,纯粹一点的说中国出口的是人民的血汗。其他国家的出口时由于生产过剩而出口换取外汇,再通过进口的方式消化外汇换取生产力较弱的产品来满足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中国的出口并非如此,通过针对化的生产专营出口经济。通过劳动力差价已低成本的方式输出产品。楼上说的说的进口增加的确没错,楼上可以去考察一下进口商品流入哪里了?
第四,中国现在的廉价劳动力输出方式,决定了商品在国内市场的绝对价值,这种价值并非是老百姓决定的,他只有一块钱要衣食住行的,你想他花100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实际上中国出口的商品在国外的绝对价值真的大过国内么?并非如此,中国很多出口企业也在依赖出口退税,国家的导向政策很明确的着企业的运作。出口可以退税,这就减少了企业的成本,减少了成本就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所以中国商品就充斥了国外市场。结果呢?在国外的中国商品却比在国内还便宜。举一个例子。我做电脑的。举我身边的例子,一个case连psu包运费和税(duty),我们公司进口的成本只有22加币,按当时汇价合美元18。这里包含了加拿大进口税,运费,保管费用,国内一切费用。实际厂家给我的成本只有在15美元上下,和人民币(按7算)105元,同样case在国内主流网站上售价120-135人民币。所以说中国的出口模式并非市场行为,而是政府的导向结果。国内现在的物价很好的揭示了市场供求的矛盾,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却有如此严重的供求矛盾。说明的不是物价差而是政策的缺陷。

退一万步说,中国的问题不是在腐败上,是在政策上,腐败是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恶。贪嗔痴都是人的固有特质,并不分人种和国家,问题是用机制和政策来管理才是关键。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5 04:34 PM , Processed in 0.0471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