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8|回复: 1

[新闻] 亚洲靠节俭避开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 07: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没钱的感觉就好比饿鬼掉进米缸里,嘴巴却被缝上了——中国谚语。

难怪中国对欧美国家的崇敬之情有所消退。中国人对于贫穷持有一种悲观的看法。这是因为历史上中国人经历了太多贫穷的日子。对贫穷的恐惧支撑了这个国家的高储蓄率,尽管现如今,在中国的国民储蓄中,企业所占的份额要比家庭更多。但中国人和亚洲许多地区的人民一样,仍然对负债保持高度警醒。在购买汽车、甚至房屋时,很大比例的中国人是以现金支付。中国官员谈到美国消费者今天花钱、明天才考虑后果的坏习惯时一脸不屑。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次由美国制造的危机被中国看作一个现代道德寓言——故事中不计后果的政府和公民都得到了应得的惩罚。

在相当程度上,亚洲政策制定者们一直压抑着将这种观点灌输给西方社会的冲动,但有时诱惑难以抗拒。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之后,有一个阶段,中国人一直在向美国传授节俭的种种优点。正当华盛顿准备好实施大规模刺激计划时(北京方面也同样如此),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敦促美国遏制过度行为。他宣称:“过度消费和对信贷的高度依赖,是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起因。美国应主动加快政策调整,适当提高储蓄水平,减少贸易和财政赤字。”

这种言论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战术,而非什么政策建议。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纠缠不休已经让中国官员忍无可忍。通过转守为攻,中国官员希望转移外界对其政策的批评。近几个月,对美国的抨击有所减少,这大概是因为无论亚洲经济体在刺激内需方面做得有多好,它们仍要仰仗出口。如果说亚洲各国有在传达什么一贯的信息,那就是:“要讲求道德。但也不必完全如此。”

无论亚洲国家如何大力宣扬节俭的价值,它们的政府在大开财政支出之闸门方面都毫不比他国怯懦。原因之一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惨痛回忆,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迫使多个亚洲国家实施了财政紧缩。如今那些政策几乎被普遍视为巨大错误,因为它们毫无必要地加重了该地区的经济苦难。

这次教训让亚洲各国政府耿耿于怀。根据惠誉评级(Fitch)的数据,越南财政刺激计划的规模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9%,泰国、新加坡和中国的比例分别为7.7%、8%和13.5%,日本更高达14.6%。台湾的刺激规模相对较低,为GDP的3.8%,但它还向2300万居民每人发放了100美元的消费券,就连服刑人员也有份。新加坡政府为不裁员的企业提供补助。而规模堪称全球之最的中国刺激计划,则向经济中注入了5850亿美元,该国还指示国有银行以扩张信贷的形式注入更多资金。

亚洲的刺激规模可能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西方。但双方的背景却截然不同。1997年金融危机过后,亚洲各国政府增强了各自的财政缓冲能力,建立起庞大的储备池。这种“审慎”意味着,中国等穷国为推动富国民众的疯狂消费放弃了自己的支出和投资,这有点不可理喻。但这同时还意味着,它们在危机到来时仍有钱可花。

与西方国家不同,在亚洲,人们很少就刺激措施的效果展开辩论。迄今为止,刺激措施的表现令人惊叹。亚洲产出远高于危机前的水平。汇丰(HSBC)预计,今年亚洲地区(除日本以外)将增长8.6%。有关当局一直在试图给经济降温,而不是考虑加大刺激。近几个月,亚洲各国央行接连加息。中国及其它国家已采取措施,为住宅市场降温。对失业的担心已让位于对劳动力短缺和工薪阶层持续要求加薪的担心。因此,在亚洲大部分地区,问题不是是否撤出刺激,而是以多快的速度撤出。亚洲又面临着熟悉的老问题,在增长和通胀之间权衡取舍。

唯一的例外是日本。尽管日本在地理上属于亚洲,但经济上更接近西方。麦格理(Macquarie)的理查德•杰拉姆(Richard Jerram)表示,日本有心效仿欧洲的财政紧缩,但缺乏行动的意愿。本月,日本选民就用选票教训了菅直人(Naoto Kan)政府,以表明自己不太支持他将销售税提高一倍的计划。

在西方看来,日本就像是一部警世寓言。但是,那些试图以日本为鉴的人,总会从日本身上找到有利于自己的论据。凯恩斯主义者会辩称,日本的财政刺激措施在原则上并没有错,只是贯彻得很糟糕,而且被半心半意的政策所削弱。对于主张财政紧缩的鹰派而言,日本证明了长时间的刺激并不管用。过去20年,日本的名义产出几乎毫无增长,可目前其债务总额却几乎是GDP的两倍。泡沫破灭20年后,日本仍没有走出废墟。正掂量下一步该做什么的西方政府,肯定在担心自己也会遭此厄运。

译者/何黎
发表于 2010-8-1 08: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卜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8 01:03 AM , Processed in 0.06600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