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3|回复: 1

焦裕禄式好官,为何有人“不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9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洪信良 

  昨天《潇湘晨报》报道了一个焦裕禄式好干部——衡南县民政局局长陈声伟的感人事迹。陈声伟与焦裕禄,真的既形似又神似。作为县委书记,焦裕禄在兰考县开展艰苦卓绝的治沙、治水、治碱这除“三害”的工作;陈声伟作为民政局长,一心扑在衡南县赈灾、济贫、敬老等社会福利保障第一线。焦裕禄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患肝癌逝世,时年42岁;陈声伟因长期超负荷工作,诱发肝脏昏迷性病变,生命定格在52岁。焦裕禄病危时还在为自己没有治好沙而愧疚,临终要求把自己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陈声伟病危时,嘴里还在喃喃念叨“福利院……栽树……”,最后牵挂的,仍是县福利中心建设的扫尾工作。

  这样一位每次有灾情都会出现在最前线、一个月会抽出一半时间下乡看望老人与困难户、出差吃面条馒头、待人宽责己严的好干部,生前只知默默工作,死后耄耋之年的孤寡老人纷纷赶来送行,痛惜“好人走了”。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媒体把他的事迹报道出来之后,很多网友却持怀疑态度,不相信现在还会有这等焦裕禄式的好官,有些网友甚至说得很极端,说“打死也不信”,或说“今天又不是愚人节”。

  不用讳言,网友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官场的生态。俗话说“金碑银碑,不如百姓口碑”,但为何现在连这“口碑”都行而不远了呢?当住豪华宾馆、吃山珍海味成了官员出差的“常态”,成为一种显规则,艰苦朴素的行为也就成了“非常态”的另类,反而成了“无图无真相”的质疑对象了。当许多官员“下基层”只为了拍张照或录个影在报纸电视上展示一下自己的“亲民”形象,“形式”被默认成了“内容”的时候,像陈声伟这样经常与孤寡老人见面,经常“在基层”而非偶尔“下基层”的官员,他的“亲民”也反而让人生疑了。

  由此想到:当初焦裕禄的事迹之所以被广为传颂,焦裕禄之所以被众人敬仰,是因为当时工作作风比较踏实、心里装着群众的官员比较多,而焦裕禄成了这个干部群体的优秀代表。从反面比喻,劣币盛行,人们对良币也会持怀疑态度。吴思在《潜规则》一书指出,潜规则盛行,是中国古代淘汰清官的铁律。
发表于 2010-6-19 10: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心不古。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5 04:58 AM , Processed in 0.06534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