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37|回复: 0

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9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慧律法师著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宋 齐玉



齐玉。俗姓莫,霅川人(浙江吴兴县),年轻时就出家,每日可以记诵数千字。刚开始参学于祥符寺的神智法师,然后又依止慈辩法师,学习一心三观的要旨。最后出来居止在苕溪(浙江天目山)的宝藏寺,每到年终的时候,就扩大地建立净土念佛法会。稍后又迁居于横山,建立丈六高的佛像,率领僧俗二众修行。到了夜半的时候,开示大众说:



‘我辈尚未念佛修行时,造作种种不善恶业,所犯的罪过无量。犯一吉罗小罪,尚且要受九百千岁地狱的痛苦,何况犯五篇七聚的重罪呢?唯有一心精进忆佛念佛,则念念之中,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此才能出离地狱,成就庄严的清净国土。况且父母生我育我,令我出家修行,只希望我们能够度脱生死,以报答父母重恩。如果还破戒而堕陷在地狱之中,那么我们又如何作人,又何以为人子弟呢?’



大众凡是听闻到这些开示的人,无不倾心虔诚恳切忏悔,全身扑倒在地至心礼拜,有的精进礼忏而伤了额头、有的则因大声念佛而沙哑失声。



北宋徽宗宣和六年(西元一一二四年),迁居到上竺寺,常常中夜顶著佛像来经行。有一次有一名僧人违犯规矩,齐玉责备他说:‘你无知,真是畜生!’但是接著就后悔说:‘他虽然不好,但是以畜生来呵斥他,实在是有辱三宝。’齐玉由于此事而对著佛像悔过三年。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西元一一二七年)秋天,告诉首座和尚修慧法师说:‘床前多宝佛塔现前,但这不是我所期愿的,我所愿的是亲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你们可以为我集众念佛。’首座和尚因此鸣钟集众,前来助念的僧众达到百余人。齐玉突然抬头更加虔诚恭敬而说:‘佛来了!’接著正身端坐,合掌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蕴齐



蕴齐。字清辩,俗姓周,浙江钱塘人,年幼时即考试经典而得剃度出家,从法明会贤法师之处传受天台教观。曾经得到传染病,百药不治,因此专心课诵观世音菩萨圣号。梦见一位女人,以凿子剖开他的胸膛,更换他的心,并以手按摩之,所患的疾病即立刻痊愈。自此以后从前所看过的经典,无不通达明了,随手下笔就成文章,文词语句也都非常古典高雅。蕴齐多次担任苏州、杭州诸寺院的方丈,晚年归隐于江苏常熟的上方寺。南宋高宗建炎四年(西元一一三○年)正月,集合大众讽诵《阿弥陀经》,称念佛号而往生。火化后,获得许多舍利子,建纪念塔于上方寺。(佛祖统纪)



宋 道言



道言。浙江会稽人,是灵芝元照律师的弟子,专门修习净土法门,临命终的数天之前,见到两位神人,身长一丈多,告诉他说为何不系念阿弥陀佛。道言于是集合僧俗大众,称念佛名三天三夜,法会将要结束时,自己升座说法,并代为大众忏悔。到了天亮的时候,就在座位上坐化往生。(佛祖统纪)



宋 元肇



元肇。俗姓陆,明州人(浙江宁波市),早年学习戒律,阅读大藏经,并持诵《法华经》一万部。又刺血,书写《法华经》一部,律宗诸疏三部。南宋高宗建炎四年(西元一一三○年),金兵攻破明州,元肇当时住在湖心寺,金兵强迫他到北方去。走到南徐(江苏丹徒县)的时候,元肇告诉左右旁边的人说:‘我将往西方归去了。’此时突然听到笙乐歌声在空中响起,元肇则望著西方念佛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思净



思净。俗姓喻,浙江钱塘人,在德藏择瑛法师之处学习《法华经》。既已悟得法华的宗旨大义之后,又专心从事极乐净土的观想,一心一意专精念佛,每日课诵《观无量寿佛经》。



北宋徽宗大观初年(西元一一○七年),在府城北关(山西祁县南九十里)创立精舍,供斋饭僧三百万,然后扩建精舍为寺院,接待供养十方僧侣。北宋徽宗宣和初年(西元一一一九年),遇到战乱,思净法师直接前往贼敌的营帐,愿以自己的身躯代替全城民众的性命,这种德行令盗贼们感到惊心恐惧,因此为之稍微收敛。



思净一向善于绘画佛像,每次画佛像时,必定先在清净的室内念佛,专注观想很久之后,才下笔画佛。有一天,正在画丈六的佛像,忽然见到佛光,经过很久之后才消失,大众看到之后都瞻视礼拜,世人因此称呼思净为“喻弥陀”。



有人问思净为何不参禅?他回答说:‘平生只解念弥陀,不解参禅可奈何。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不用起干戈。’南宋高宗绍兴七年(西元一一三七年)冬天,端身正坐忆想阿弥陀佛。经过七日,突然起来燃香供佛,然后回到座位,端坐而往生。命终后经过七天,头顶仍然还有暖气,异香不散。(佛祖统纪。西湖高僧事略)



宋 如湛



如湛。俗姓焦,浙江永嘉人,母亲梦见宝塔,而后如湛出生。幼年考试《法华经》而得度出家,首先依止车溪择卿法师。后来又参访慧觉玉法师于横山,昼夜精进体悟参究,终于完全地通达天台教观。最初主持湖南车溪的寿圣寺。每日讲经之余,课诵《法华经》一部,佛号两万声。



如湛担任住持的时候,曾经有人请求为知事人,可是不被如湛所采用,那人因而怀恨于心,私藏刀刃进入如湛的屋内,但是却见到高官满座,因此惶恐惊惧而退出。第二天晚上又进入寺院,则看到一片昏暗,找不到路。又有一天夜里,再度进入,见到如湛分身十余人,都是同样一个形体,因此惊异害怕地逃走。后来,这个人私下地把此事告诉他人,人们也都以此事而认为如湛的修行功夫,已到了神异不可测的境界。



如湛很少睡眠,每到夏天的月份,常常坐在草丛里,口中诵念《法华经》,袒露身体布施蚊子。弟子们都认为如湛的年岁已高,应该稍微休息一下,如湛说:‘这些飞行的昆虫之类,那里能够得知一乘的妙法,我所期望的是让它们吸我的血,并听闻到我读诵的经典,以结下往生净土的因缘。’后来的人命名那个地方为“喂蚊台”。晚年时,辞去寺院的事务,闲居在小茅庵里,日日熏修净土法门。南宋高宗绍兴十年(西元一一四○年)九月,依旧念佛如平日,正身端坐而往生。火化,得五色舍利子,曾著有《净业记》、《释观经疏》等书。(佛祖统纪)



宋 宗利



宗利。俗姓高,浙江会稽人,七岁时,受业学习于天华寺。受具足戒之后,前往苏州,依止神悟处谦法师,进入普贤忏室修行忏法,设定期限为三年。有一天,忽然梦见已经过世的母亲,前来感谢他说:‘承蒙你精进忏悔的功德,我已经往生善道了。’又见到普贤菩萨,从虚空当中而过。修习忏法的功德圆满之后,又前往灵芝寺,拜谒大智律师(元照),乞求增受戒法。



宗利曾经在禅定之中,神游西方极乐净土,见到宝池莲华、七宝行树等境界。不久又到新城的碧沼寺,专修念佛三昧。经过十年又游化于天台、雁荡、天封等地,皆积极建立净土道场。晚年返回天华寺,建立无量寿佛阁。南宋高宗建炎末年(西元一一三○年),进入道味山,题名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为“一相庵”。



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西元一一四四年)正月,告诉弟子们说:‘我见到了白莲华遍满虚空之中。’过了三天,又说:‘佛来了!’接著即书写偈颂曰:‘吾年九十头雪白,世上应无百年客,一相道人归去来,金台坐断乾坤窄。’然后端身正坐而往生。往生那一天,道味山附近的人,见到很多奇异的僧人遍满山上,不知道从那里来的。(佛祖统纪)



宋 道琛



道琛。俗姓彭,温州(浙江永嘉县)乐清人。年十八岁时,受具足戒,最初专门学习戒律威仪,后来在法明寺追随道渊法师,凡是幽深微妙的义理,一听便能理解领会。不久之后主持广济寺,接著迁移到广慈寺。南宋高宗建炎三年(西元一一二九年),奉皇上之令主持资福院,赐号“圆辩”。道琛一生专修念佛三昧,作“唯心净土说”,大略如下:



有人问:‘唯心净土,本性弥陀,是应当要发愿往生净土,还是当下这个心念即是?如果还要求生净土,那为什么叫作唯心净土?如果当下这个心念即是净土,为什么经典说过十万亿佛土呢?’



回答:‘应当要知道,十法界、四种国土,不论是清净或秽浊,都离不开我们的心,但这只是直下具足(直具)而已。如果要达到全部具足(全具)则应当是周遍十方的,周遍于众生与诸佛,而各各的众生与诸佛,也都是互相周遍。因此随便举出一法,都是法界的全部。任何一法都是互相容摄具足,也各自圆满具足;相互圆融无碍,也相互含摄不离。彼此混同和合,而不杂乱无序;又彼此清晰有别,而不隔离断绝。“一”与“多”互相圆融自在,但彼此之间也不相牵连挂碍。若是如此,那里还有娑婆释迦或极乐弥陀,能离开我们的心性之外而独自存在呢?



因此《止观辅行》说:“学佛的人纵然知道自己内心具足三千性相,却不知道我的心性也遍在三千性相之中。而且各各的三千性相,也是一样互相周遍含摄。”如果不知上述事事无碍之理,而随顺凡夫的情执,则自然会生出内心与外物,二元对立的分别知见。因此应当要观照一切法的理体,本来没有四种自性,心佛与众生,三者也没有差别。



现在更以譬喻来显露它的义理,例如在帝释天的宫殿上,有一个具足千颗明珠的宝网,其中所有明珠的形影,都映现在一颗明珠当中。因此一颗明珠就具足众多明珠的影像,而其他各各的千颗明珠,也是一样互相映现。



如今,我们现前的一念心,就是千颗明珠中的一个,彼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也是千珠中的一颗。所有十法界的众生,随便举一法界,也都是千珠中的一颗。既然我这一颗明珠能映现一切法界众多的明珠,则在我自心的明珠之外再也没有所谓的一切众珠。那么同样地,在我心性之外,也没有其他所谓的心外的净土。这是由于什么缘故才这么说呢?因为阿弥陀佛也是一个明珠,既然随举一法即全收一切法,我心的明珠即具足一切法,那么难道在自心之外还有其他的净土吗?在本性之外还有其他的诸佛吗?所以说:“唯心净土,本性弥陀。”’



问:‘如果是这样,只能说唯心而已,为何还要说净土呢?’



答:‘我们应当要知道,自心的体性的确不是生灭的因果法,一切万法都在一念间唯心所现本自具足。但是众生迷惑和觉悟程度既然有所差别,那么因果的生灭法也就清楚分明而毫无差错了。阿弥陀佛是证入佛果的究竟觉悟境界,而我等仍然尚在因地的迷惑颠倒里。既然贪恋和嗔恨的爱憎分别心念,仍然会时时不断地生起,因此我们应当随顺佛陀的劝化,厌离娑婆求生净土,以取舍分别来达到唯心净土、不取不舍不生不灭的境界。所以说,从究竟涅槃的体性上来说“唯心”,而从众生迷惑颠倒的事相上则要称赞“净土”了。’



问:‘那么如果有欣求厌离的取舍分别,难道不会造成虚妄执著的过失吗?’



答:‘应当知道,圆教的学人,“舍”则把一切的垢秽舍得究竟无染,三种国土九法界都舍尽无余。“取”则求取一切的清净善法直到了止于至善的究竟之处,直取上上品的常寂光净土。因此《妙宗钞》说:“取舍若到了极点,与不取不舍,也没有什么不同。”实在是因为常寂光净土,并不曾离开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等三种国土,十法界也都是在四土之中。



如果以肉眼、天眼、慧眼、法眼等四眼,以及一切智、道种智来观察,则无量三千世界的森罗万象,三种国土九法界皆须舍除。但是如果以佛眼观之,则一切法当下即是究竟真空虚灵寂静,并非离开三土九界,别有一个常寂光净土,也不是在常寂光净土之外,另外有一个娑婆世界。



如同古代大德所说:“即使是懂得即心是佛,仍须假藉修行而证得。”乃是这个意思。若是了解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依循这一念三千圆融深奥的妙法,十万亿国土的遥远,都不能成为障碍。何以故?以心性具足一切法故,以心性遍于三千性相故,以互相圆融互相含摄故,所以可以如此。’以上约略地提示其中的大要,如果要深入证得这个义理,必须要努力除去情执妄想。



道琛有一天在禅定当中,见到一位老僧坐在禅床上,看著道琛说:‘我就是四明法智法师。’道琛惊喜而恭敬作礼,问说:‘道琛对于天台家的法相,未能透彻通达,乞求大师慈悲垂示指导教诲。’老僧点头表示答应。道琛出定之后,心地豁然开朗,智慧辩才日日突飞猛进。从此以后凡是谈论研究天台教观的人,都追随遵从道琛的说法。



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西元一一四二年),主持南湖寺,修行法华三昧,感得普贤菩萨放光加持。创建净土系念会,在每月的二十三日,集合僧俗二众共修念佛,参与盛会的有万人之多。绍兴二十三年(西元一一五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集合大众讽诵《观无量寿佛经》,昼夜不断。不久大众都闻到异香满室。道琛说:‘佛来接我了。’随即沐浴更衣,书写偈颂曰:‘唯心净土,本无迷悟,一念不生,即入初住(菩萨住)。’又令弟子们诵《法华经》(安乐行品),尚未诵完,即忘我洒脱地往生,停留龛柩满一个月,仍然面貌如生。(佛祖统纪。乐邦文类)



宋 子元



子元。平江昆山人(江苏昆山)茅姓人家的子弟。母亲柴氏,夜里梦到一尊佛入门来,第二天天亮就生下子元,因此把他命名为“佛来”。后来前往延祥寺出家,学习天台的止观法门,有一天在禅定中听到乌鸦的叫声,忽然大悟。从此以后息心专念于极乐净土,自己号称“万事休”。平日在一切的逆顺境界之中,都不曾起心动念。



子元非常仰慕庐山远公莲社所遗留下来的风范,平日多劝人归依三宝,受持五戒。教人念阿弥陀佛五声,以证明五戒,普遍地广结净土因缘。为了欲令世间人清净五根、得五力,出离五浊恶世。因此集合经藏的精要言词,编辑成晨朝忏悔仪轨,代为法界众生礼佛忏悔,期愿往生极乐净土。后来到淀山湖(江苏青蒲县西三十里)创立白莲忏堂,集众同修净土功业。著述《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开示众生净土的入道要义。又作劝人发愿偈说:



‘万法从心生,万法从心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持戒无信愿,不得生净土,唯得人天福。福尽受轮回,辗转难脱离。看经无慧眼,不识佛深意,后世虽然获得聪明,但是心思散乱而难以出离三界之苦。不如念佛好,现世不求名和利,只要行、住、坐、卧不愚痴鲁莽,则是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再加上坚持戒律的力量,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若能如是各个精进行持,就算是一千人来修行也绝不错失一个。这是释迦如来金口所说,阿弥陀佛愿力弘深亲自慈悲摄受的,并且是一切诸佛共同护念,所有诸天乐于护持的。这样子忆佛念佛的人,与佛则不相远离,将来必当坐于菩提道场,成就无上正觉,转大法轮,普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譬如贫穷人家的女子,胎中怀著转轮圣王,诸天鬼神时常关爱护持,而贫女并不自知腹中有贵子。同样地,现在念佛的人,其意思也是如此。若能时时忆佛念佛,不久当成佛,这是诸佛菩萨所爱念护持的。而那念佛的人也不自知自己将会往生净土成就佛道,却希望在后世再来投生这个世界为人。



就好像穷人的家里,地底下有无量的宝藏,宝藏神常守护著,不令它有所损失。而穷人却不自知家内有宝藏,每日辛苦地到别人家去找工作,以求取衣服饮食的满足。现在念佛的人也是一样,自己不知道念佛的人,具足如来藏的清净自性,自己认为我没有成佛的份,反而要从别人身边求取智慧。



又譬如病人的家里,自己有真正的仙丹妙药,由于不了解妙药的特性,不能自己治病,每天在床上枕边,受无量的痛苦。现今念佛的人也是一样的,不知道念佛的心,能息灭贪嗔痴,能为众生的大医王,是具足一切的大宝藏,能够利益济度一切人,能为大法王,遮荫保护一切众生。而却自己自认为是凡夫,不能够往生净土,因此自己奉持斋戒,却只期望后世能够再生为人,以为要经过如此辗转不断地修行,才可以往生到极乐净土。



现今常常见到有很多的修行人,时常作前面那种无知的说词,不称赞阿弥陀佛的大愿,又不合于净土的经典,邪知邪见障蔽真心,究竟难以出离三界。这个并不是他人来障碍我们修行,而都是自己障蔽自己的本心。今世如果不能得生净土,一旦错失机会,就是错失了百世的机会。



奉劝诸位修行的人,应当相信我佛释迦如来所说。佛陀从没有不实的言说,怎么可以认为念佛得生净土是虚诳的妄语呢?只要自己精勤用功,一心求生净土,就如同藉著风力鼓吹以助长火势,这样用力不必很多而却能够快速地究竟成就佛道。



期望大家要有念佛的心,回向发愿要超出三界。如果今世遭逢珍宝却不知道要取宝,遇到食物却仍然让自己长时饥饿痛苦。如此岂是真正的大丈夫,这样也不能算是真正了解佛法的真实意义。我今日大略地劝勉赞扬,希望能辗转传给众人,代我广为流通,作为如来的使者,这样才是真正的诸佛之子,真正名为报佛深恩,普愿大众如说修行,同生西方极乐世界。’



南宋孝宗乾道二年(西元一一六六年),奉诏到皇宫的德寿殿,演说开示净土法门,皇上赐号为“慈照宗主”。同年三月二十三日,在铎城的倪普建居士住宅,告诉徒众们说:‘我化度的因缘已尽,此时应当要走了。’然后合掌辞别大众,接著突然往生。二十七日,火化,得舍利子无数。曾经集结《弥陀节要》流行于当世。(莲宗宝鉴)



宋 妙云



妙云。字慈室,俗姓杨,浙江明州人,受业学习于清修寺的久法师,通达天台宗的教观。南宋高宗绍兴十九年(西元一一四九年),继承住持清修寺,接著经历了慈溪(浙江宁波)的南湖寺,最后退居在浙江奉化县溪口的吴氏庵。



有一天,妙云前往告别吴居士,回来之后即沐浴趺坐。告诉侍者说:‘我有一瓣名香,珍藏了有三十年之久,准备临命终时焚香供佛,用来报答佛恩,现今正是时候,我将要走了。’等到香木的云烟正炽盛的时候,即起身禀白佛陀陈述他的祈愿,希望能够归于净土,然后合掌,就座而坐化往生。(佛祖统纪)



宋 睎颜



睎颜。字圣徒,明州奉化人(浙江奉化),幼年考试经典而得度出家,追随清修寺的久法师,受教学习天台的观法。睎颜的文章词句高雅优美,后进的学者都非常爱慕敬仰。晚年,自己觉察仍有余留的习气尚未净除,因此居住在桃原的厉氏庵,专志念佛十多年。



睎颜曾经告诉别人说:‘净土之道,岂有一法可得,但于修行当中,不见一法,则上品的常寂光净土,自然无可证而证得。’自己命名居住的小屋子为“忆佛”。有一天步行在菜园里,见到许多昆虫正在吃菜叶,因为害怕会伤害众生的性命,所以不再吃蔬菜,只买海苔,以供给早晚所需的食用。临命终时,预先告别僧俗二众,沐浴更衣,面向西方作观想,过一会儿忽然说佛来了,然后合掌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道因



道因。字草庵,俗姓薛,浙江明州人。十七岁,受具足戒。追随明智中立法师学习佛法。不久之后周遍游学于各个讲坛,屡次参访禅宗门庭。等到读四明法智大师的《十不二门指要钞》,有所省悟,因而遥向空中礼拜四明法智为师。曾经主持永明、宝云、广受、治平等寺院。晚年主持延庆寺。



南宋孝宗乾道三年(西元一一六七年)四月十七日,告别徒众说:‘华严世界,洞彻湛明,甚为适合我的心怀,我现今将要走了。’乃命令弟子读诵他所著述的弥陀赞:



‘无边的刹海含容了虚空,刹海虚空全都位在净土的莲华宫。净土莲宫广大周遍于一切的刹海和虚空,广大的虚空刹海独独显露出阿弥陀佛的金容。阿弥陀佛本来不生不灭,难以寻觅无可执取,就如同水中的月影。既是绝百非离四句的清净妙法身,而又如此不离事相地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如是地令人敬仰赞叹。我的本性与阿弥陀佛本来不二,但是因为妄想觉知暗中地生起,而忽然与阿弥陀佛的清净圆满有了不同。只要从今日起扫尽空、有二边的尘垢,本然一体的佛与众生这对父子,如今两人必然又再相逢。誓愿修习三福,并勤于六念观想,令身口意业毫无瑕疵染污。我今以此心来称念阿弥陀佛,如果不见弥陀我心终不满足。’



赞叹完毕之后,随大众念佛数百声。又令大众讽诵《观无量寿佛经》,到“上品上生观”时,即停止念佛而坐著往生,过了三天,头顶和双脚仍然都还有温暖。(佛祖统纪)



宋 有朋



有朋。字牧庵,浙江金华人,天生记忆力强。参拜于车溪择卿法师,日夜殷勤地叩问请教,后来完全地体悟择卿法师所传的道法。有朋主持仙潭寺的时候,专门宏扬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当时天衣寺的持法师正好托钵到境内,于是入寺听讲,很震惊地说:‘这是我从来未听闻的讲经。’于是恭敬地问讯礼拜然后才离去。



当时有一位湖州人薛氏,她的媳妇早死,时常现形在家中,家人于是为媳妇斋请供养千僧,为她诵《金刚般若经》。并请有朋演说经典的要旨。结果死去的媳妇藉著别人的口说:‘感谢翁婆的一卷经,我现今已经得解脱了。’公公问:‘我们请了千名僧人一起诵经,为何只说一卷呢?’媳妇回答:‘有朋法师所诵的那一卷就是了。’



后来又迁到能仁寺。晚年主持延庆寺,开座讲经日益兴盛。南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十二月三日,坐在“青玉轩”屋内,请门下的修行者讽诵《观无量寿佛经》,诵到“真法身观”时,命令大众称念佛名,然后留下偈颂而坐化往生。(佛祖统纪)



宋 惟月



惟月。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诸暨县化城。惟月通达明了戒律之学,专门修习净土法门。有一天,有一位不认识的僧人来迎接,过了两天后,稍有疾病,急忙呼叫同住的僧人道宁说:‘我见到阿弥陀佛身高八丈,停留在虚空当中,我可以走了。’说完之后即往生。(佛祖统纪)



宋 思敏



思敏。不清楚他的出身,依止灵芝元照律师,增受戒法,专心修习净土法门,二十年如一日。有一天忽然得病,请大众讽诵《观无量寿佛经》半个月。诵完经后过三天,见到化佛充满整个室内。临命终时大声念佛,声量超出众人之上,在酷暑的大热天里,停留龛柩七日,仍然异香浓郁充满室内。(佛祖统纪)



宋 慧亨、孙居士



慧亨。字清照,不清楚他的出身。最初依止灵芝元照律师学习戒律,后来居住在杭州的延寿寺,专修净土法门,如此精进修行达六十年之久。每次与人应对,必定以努力念佛来劝勉大众。曾经建造宝阁,设立西方三圣像,极为清净庄严殊胜特别。



当时有一位名为江自任的居士,有一天忽然梦见一个宝座从虚空中降下,并说慧亨律师当升坐此宝座。正当此时莲社的社友孙居士,预先向慧亨禀白告别将要往生,接著就在家中结起手印坐化往生。慧亨于是前往孙家烧香问讯,回到寺院后立刻就告诉他的徒弟说:‘孙居士已经走了,我也要去了。’因此集合大众念佛,为大众说偈颂曰:‘弥陀口口称,白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决定生安养。’说完后即端坐往生。(佛祖统纪)



宋 行诜



行诜。不清楚他的出身。受具足戒的时候,诵《四分比丘戒本》,三日就能够通达透彻,学戒律于大智律师(灵芝元照),居住明庆寺二十年。有一天忽然卧病在床,于是设立西方阿弥陀佛圣像,令弟子们称念佛号。几天后,突然起身要索取三衣,并自己持诵《阿弥陀经》,接著高声念佛,随即端坐往生。(佛祖统纪)



宋 用钦



用钦。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钱塘的七宝院,依止大智律师学习戒律。听闻大智律师开示大众说:‘生时宏扬戒律,死后往生净土,出家修行学道,如此就全部完成了。’用钦听完之后,就标定心志求生净土,专一心念不再退转。每日订课念佛三万声,并曾经神游西方净土,见到阿弥陀佛、诸大菩萨,以及种种殊胜的景像。有一天告诉侍者说:‘我明天要往西方去了。’随即集合大众念佛,等到黎明天亮时,即合掌向著西方,端身正坐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惟渥



惟渥。浙江钱塘人。平日闭门隐居谢绝杂务,曾阅读大藏经三次。《华严》、《法华》等经,总共诵持两万卷。晚年诵《阿弥陀经》二十藏(十万零九百六十卷)。有一天晚上,忽然得疾,面向西方端身正坐,结起手印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仲明



仲明。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山阴(江苏吴县城北)的报恩寺,一向不受戒律的检束。有一日忽然得到疾病,于是问他的同学道宁说:‘我的心识散乱,有什么药可以治?’道宁答说:‘只要随著呼吸念佛,这就是最好的药。’仲明于是依照这个方法念佛,到了第七天非常的疲困。道宁又教他观想佛像。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忽然说观音、势至两位大菩萨来了,过一会儿又说:‘阿弥陀佛来了!’然后就闭目往生。(佛祖统纪)



宋 冲益



冲益。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钱塘的净光寺,曾经刺血书写净土七经,又以金粉书写《法华经》,刻西方三圣像。依照止观坐禅的方法,称念阿弥陀佛。有一天感得疾病,不服任何药物,而燃香对著佛前忏悔。请大众一同称念佛名,讽诵《阿弥陀经》,诵到“西方世界”四字时,突然气尽往生。(佛祖统纪)



宋 本空



本空。字虚堂,俗姓徐,明州奉化人(浙江奉化),母亲梦见神异的光明环绕著屋子而怀孕。本空年少的时候,就吃素食并且时常持诵经典。年十四岁出家,追随智涌然法师,受业学习天台宗的教观。南宋孝宗淳熙年间(西元一一七四~一一八九年),主持资教寺,后来迁往白莲寺,广大地弘扬宗门教法。平日以往生净土为正念。南宋光宗绍熙三年(西元一一九二年)三月三日,告别大众而坐在座椅上,书写偈颂后往生。(佛祖统纪)



宋 法因



法因。字刳心,俗姓顾,明州(浙江)慈溪人,学法于草庵道因法师,凡是道因法师所说的法,都能够穷尽其中的要旨,当时的人称他为小因。法因曾经住持广寿寺三十年,潜心修行净土法门,并且昼夜不断地讲经弘法,从来不曾攀缘权贵的族姓人家。有施主来布施,如果无法拒绝,则只收受少分的供养。他所居住的房舍,有人劝他重新整修,法因回答说:‘这个身体尚且都是无常,又何必去劳心外在的事物呢?’



南宋光宗绍熙四年(西元一一九三年)八月,示现疾病,在禅定中见到极乐净土的观音、势至两大菩萨。告诉左右的徒弟说:‘我现在看到的法华道场,和平常所见到的大不相同。我将要走了。’然后就集合大众诵《观无量寿佛经》,称念佛号。有人请他遗留偈颂,因此书写说:‘我与弥陀本无二,二与不二并皆离,我今如此见弥陀,感应道交难思议。’然后挺身端坐,结手印而后往生。(佛祖统纪)



宋 智廉



智廉。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上虞县的化度寺,天性厚道朴实,是非好坏从不挂在口中。周遍各地参访禅宗道场,晚年时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净土。南宋宁宗庆元元年(西元一一九五年)秋天八月,毫无病苦,忽然告别大众说:‘我梦中见到阿弥陀佛,身长七八尺,身紫金色相好庄严,放白毫光,一切大众围绕而为说法,阿弥陀佛说:“诸善人等,应当生起大信心,修习一切善法,来生我国极乐世界。”说完之后即隐没不见,我既然已经见到了佛,往生净土是必然的事了!’因此书写偈颂曰:‘雁过长空,影沈寒水。无灭无生,莲华国里。’书写完毕之后,转身向著西方,结手印而往生,时年八十二岁。(乐邦文类)



宋 慧明



慧明。字无晦,浙江杭州盐官人,出家于祥符寺。依止上竺寺慧光法师二十年之久,彻了通达一心三观的要旨。晚年居住在菁山常照寺,修行净土法门,每日课诵整部的《法华经》。另外,《楞严经》、《圆觉经》等经典,也循环轮流地讽诵。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每天数以万计。



南宋宁宗庆元五年(西元一一九九年)春天,示现疾病,召集徒众嘱咐说:‘我学大乘,求生净土,今天必定可以满足我的心愿了!’弟子们请慧明作偈颂,慧明斥责说:‘我已经滨临死亡,难道还要再作一些谜语吗?’不得已而挥毫书写:‘骨头只煨过五字。’然后盘腿端坐而往生。此时大众都听到天乐从西方而来,徘徊在头顶上的虚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消失。火化,得五色舍利子无数。(乐邦文类)



宋 了义



了义。号木讷,钟离少师的曾孙,年十五岁,中进士。经过金陵(南京)时,去参见保宁圆玑法师,听闻开示佛法之后即有所了悟,因此立即跟随玑公出家剃度。随著他所到居住的地方,都命名为“昨梦”。念念忆想西方极乐世界,未曾间断。祥公前往黄檗山时,带著了义一起前往。有一天晚上,祥公梦见了义来告别说:‘我要西归了。’又看到佛菩萨授给了义金台。过三天后,了义焚香静坐,含笑而往生。



了义曾经参访五台山,那时忽然觉得自己跟随在众菩萨之后经行,有紫绶、金章,两个人在他后面相随,了义询问他们的名字。有一名僧人引导了义到大殿旁,看到玉牌上有金字书写王古、葛繁两位居士的名字。这两人都是修习念佛法门的人,他们往生的事迹也都完整地记载在本传之中。(佛祖统纪)



宋 慧诚



慧诚。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钱塘的资圣寺,平日持诵《金刚经》,礼拜西方阿弥陀佛时,曾经神游极乐净土,亲自面睹阿弥陀佛的真容。不久之后在山谷之中,堆积木柴为龛柩中,称念佛号,引火自焚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祖南



祖南。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南岳(湖南衡山),刺血书写《阿弥陀经》五百卷,《金刚经》一百卷,《法华经》十部,先后花了二十七年之久。生平长时称念佛名,期愿能够往生极乐净土。由于刺血写经精进念佛,到最后血液干枯消瘦见骨,然而念佛之声仍然不绝。有一天到方丈室,升坐高座而后往生,身体中涌出舍利,随时拾取随即又生出舍利。                                                                                                             (佛祖统纪)



宋 睎湛



睎湛。山阴人(江苏吴县城北),少年时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儒生,后来忽然厌世出家,与姓莹的修行人,建造无量寿佛殿于寺院莲社,一生专修净土法门,坐的时候从不背对西方。在修行一段时间之后,即常常见到西方三圣像。有一天夜里,面向西方诵经,端身正坐结手印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法持



法持。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化度寺,修习弥陀忏法三年。燃二指供佛,以增受戒法。曾建造西方三圣像。平日持诵《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以及如意轮咒。期望能够减短在娑婆世界的寿命,早日得生极乐世界。有一天,稍有疾病,在佛前哭泣祈祷,愿阿弥陀佛慈悲垂手接引。念佛的音声高亢,百步之外都可以听闻得到。这时忽然见到阿弥陀佛丈六金身,站在莲池之上。然后自言自语说:‘我已经得中品往生了。’接著正身端坐,面向西方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了宣、善荣



了宣。俗姓潘,明州奉化人(浙江奉化),学习道业于南湖寺,专精研究天台宗一心三观、十乘观法的义理。阅读大乘经典,无不通达明了。修习法华忏法,达二十七年。与释善荣熟悉亲善,凡是一切的精进修行,必定与善荣一同共修。善荣曾经以金字书写《法华》、《楞严》、《维摩诘》、《圆觉》等经典,了宣都帮助他完成。有时也布施钱财请人手画观世音菩萨圣像。两人一起结下誓愿,要同生净土,并且随顺因缘在各地劝化诱导众生,由此而跟随著念佛修行的人日渐增多。



有一天,了宣前往善荣的寝室说:‘我的归期已经迫近了,将来当在西方净土再会面。’善荣笑著说:‘我也正要找你互相讨论计划呢!’了宣于是集合大众告别,命令大众诵经,称念佛号,并书写偈颂说:‘性相忘情,一三无寄,息风不行,摩诃室利。’然后合掌而往生。那时正当炎热的夏天,停龛柩七日,面容颜色仍然红润,口中流出少许的涎液,异香扑鼻,当时为南宋宁宗嘉泰元年(西元一二○一年)五月十日。火化后,得舍利子无数。



了宣入寂往生三年后,善荣把经典佛像,分送布施给亲旧老友。临终前讽诵《普贤行法经》、《阿弥陀经》,令大众助念佛号,自己则跏趺正坐说:‘我去赴宣公的约会了。’说完之后,即洒脱地往生。(佛祖统纪。明高僧传)



宋 昙懿



昙懿。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钱塘的净住寺,以医术来济度众生。晚年时礼拜《法华经》,修习念佛三昧。把平时积蓄的钱财取出,供佛斋僧,建造佛像并设立澡堂浴僧,如是不断地修福长达二十年。后来稍有疾病,拒绝服用医药,请七位比丘僧助念佛号,来帮助他往生净土。第二天,看到莲华大如房屋。又过一天,见到一位清净的僧人接近床榻向他问安,等到当天夜半的时候,大众听到他念佛的声音渐渐微弱,仔细一看,已经安然往生了。(佛祖统纪)



宋 太微



太微。不清楚他的出身。儿时即投靠浙江钱塘的法安法师出家。第一次教授他《阿弥陀经》,便能够背诵。等到受具足戒之后,发愿闭门念佛,誓为永不退转的僧人。有一天在后山散步时,忽然听到笛声而豁然开悟,因此收藏一支笛子以自娱。有一位姓淩的管理诉讼文书的官员,也修习净土法门,称太微法师为净土乡长。有一天淩某敲门说:‘净土乡弟来拜见了。’太微回答说:‘可以等到了净土再相见,今日念佛正忙著呢!’隔天早上,大家都在奇怪他为什么不去吃早斋,因此前往探视,只见笛、钵、禅椅等物,都已经先被火烧烬了,而太微则跏趺坐在地上而坐化往生。(佛祖统纪)



宋 思聪



思聪,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于浙江钱塘的法安寺,年少时喜欢作诗。等到阅读大乘诸经典后,有所体会,于是停止妄念归心净土。每日读诵《法华经》两部,并持念佛号,从来不曾谈论世间俗事。有一天,忽然告诉弟子说:‘昨天夜里见到阿弥陀佛和诸菩萨众前来接引。’弟子说:‘只恐怕是魔来试探,又怎么能够知道是真是假呢?’思聪说:‘等到我往生以后,只要看看我的胸前,就可以验证而知了。’过了两天晚上,命弟子击磬念佛,思聪满心欢喜地说:‘佛来了!’然后突然往生。仔细一看他的胸前,有一个如同手掌大小的红润而鲜明的纹彩,就像莲华的形状一样。(佛祖统纪。西湖志)



宋 净观



净观。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于浙江嘉兴的寂光庵,修习净土忏法十多年,有一天告诉弟子们说:‘我在稍后的二十七日就要走了。’等到指定日期的前两天,见到红色莲华。第二天,又见到黄色的莲华遍满虚空,有化身童子坐在莲华上。第三天,进入龛柩端身正坐,并命令大众念佛,不久之后即坐脱往生。(嘉兴县志)



宋 利先



利先。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嘉兴县新城的法慧寺,每日讽诵《法华经》,并兼持阿弥陀佛的名号。每天到了半夜,念佛的音声更加虔诚悲切,期愿能够早日脱离娑婆世界,往生极乐净土。晚年,一再地感得吉祥的梦境。有一天,忽然得疾,命令大众一起唱念佛号,面向西方注目遥望,正身端坐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师安



师安。不清楚他的出身。受业学习于浙江吴兴县乌镇的普静寺。精通《华严经》的要旨。平日修习弥陀忏法,一心观想西方净土达二十年之久,朝暮精进而不懈怠。一生多病苦,临命终时,忽然精神爽朗异于平常,告诉弟子们说:‘佛菩萨已经降临,我要走了。’然后端坐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如宝



如宝。不清楚他的出身。受业学习于霅川(浙江吴兴县)的觉华寺,他听说古代大德有以浴僧的功德,回向往生净土的,因此建立浴室,供给大众僧沐浴。如此经过二十年之后,又建立西方阿弥陀佛圣像,誓愿求生极乐净土。年八十一岁时,请大众饮茶道别,此时突然听到一阵钟声响起,大众正在惊异的时候,如宝即结跏趺坐,恭敬合掌面向西方,专注凝望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显超



显超。山东博州人,承受金总持三藏法师的传法,持诵秽金刚咒法,济度病人解除怨业。总计所得的布施有五万缗,全部捐入永寿寺常住。后来在病中,见到佛菩萨前来迎接,莲华遍满虚空,歌声音乐间杂地演奏。弟子们恳切地哀求,希望他能够继续住世,救度苦难的众生。然后净土的瑞相,渐渐地隐没消失,因此又住世十五年,持咒救人。有一天,忽然听到天乐闻到异香,阿弥陀佛以及清净圣众,都显现在虚空当中,接著就面向西方端坐往生。(佛祖统纪)



宋 有开



有开。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霅川(浙江吴兴)的千步寺,专修净土法门,日夜从不忘失往生净土的信愿。在某年年初元旦时,忽然请大众念佛诵经,诵到“西方世界”时,就闭目往生。(佛祖统纪)



宋 道生



道生。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江苏常熟的兴福寺。曾经建造丈六高的阿弥陀佛圣像,获得县令梅汝能布施钱财来装饰彩绘,完成之后即集合大众讽诵经典,在佛像前至诚地发愿,陈述求生净土的心意而至痛哭流泪。然后辞别佛像回到卧房,书写偈颂之后坐化往生。(佛祖统纪)



宋 若观



若观。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吴兴县乌镇的嘉会寺,结集十万人,一同称念佛号,每人各念十万声佛号。并彼此约定先往生净土的人,能够依次地互相接引。平日诵持《法华经》、《金光明经》二部经,总共满数十万部,誓愿与一切众生,共同庄严往生净土的功业。有一天,向人索笔书写偈颂,然后跏趺坐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莹珂



莹珂。不清楚他的出身。受业学习于霅川(浙江吴兴)的瑶山。有酒即饮毫无节制。有一天,突然反省到自己的清净戒行有所败坏缺损,以后恐怕将会堕入恶道之中。因此向同住的僧人,借取戒珠禅师所编的《往生传》来阅读,心中大有感动启发。于是选择一间清净的屋室,面向西方敷设坐位,断绝食物精进念佛。



经过了三天,梦见阿弥陀佛及观音大士告诉他说:‘你的寿命还有十年,应当要精进自勉。’莹珂因此禀白阿弥陀佛说:‘娑婆世界浊恶不净,容易失去正念,我所愿的是能够早生净土,亲近奉事极乐圣众。’阿弥陀佛说:‘你的心愿既然如此,我三天后来接你。’到了那一天,命令大众诵《阿弥陀经》。突然说:‘阿弥陀佛及清净大海众都来了!’然后安然往生。(佛祖统纪)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霅川的祇园寺,平常修习极乐净土的观想,日夜精进而不间断。后来在病中,集合大众诵《弥陀经》,才一诵完,即盘腿合掌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戒度



戒度。不清楚他的出身。受业学习于栖心寺,研究学习《四分律》。晚年居住于浙江余姚的极乐寺,一心一意西归净土,唱和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以表明他往生的心志。有一天在病中,作文章告别士大夫及故旧道友,命大众诵《观无量寿佛经》,诵到“法身观”时,突然高声念佛,盘坐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祖辉



祖辉。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明州城中的佛阁里,凡是遇到人只说阿弥陀佛,鄞县的军尉王用享夫妇恭敬地奉事供养他。有一天,祖辉到王家告别说:‘我明天要走了。’到了明天,送行的人都聚集前来,祖辉就进入龛柩端坐,要了一颗甜瓜,把甜瓜全部吃完之后,即唱念佛名而坐化往生。(佛祖统纪)



宋 如鉴



如鉴。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明州的塔山,两度阅读藏经,长年持诵《妙法莲华经》。专一心志称念佛名,日夜精进而不懈怠。晚年居住在茅篷,有一天忽然得疾,请隔壁庵院的僧人助念佛号,自己则面向西方盘坐,含著笑容而坐化往生。(佛祖统纪)



宋 祖新



祖新。不清楚他的出身。受业学习于四明山的福原寺,平日布衣粗食,节制身行精简苦修,居住于方氏庵,又另外在福原寺创建净土院,造西方三圣像,挖掘池塘种植莲华。每月的八、十八、二十八日这三天,集合僧俗二众系念阿弥陀佛。



有一天,前往告别福原寺的方丈说:‘我于二月十五日,将要西归极乐世界,特地前来礼拜辞别,我想要化缘一碗面,以充实我饥饿的空腹,可以吗?’方丈随顺他的要求。祖新吃完面之后,直接前往净土院的佛像前顶礼说:‘祖新将要走了,特别前来敬别圣像。’然后回到方氏庵告别大众说:‘我将要去了,希望诸位仁者要精进地一心念佛,使我们早一点再相会。’随即趺坐念佛,过一会儿突然说:‘佛来了!’接著就合掌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文慧



文慧。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嘉禾(福建建阳县)的青龙寺,善长作诗。后来专心修习净土法门,到老时更加精进。有一天得疾,听闻空中有声音说:‘中品中生。’接著就往生了。(佛祖统纪)



金 祖朗



祖朗。俗姓李,河北蓟州人。九岁时出家,礼拜燕京(北京)大圣安寺的圆通国师为师父。金世宗大定年间(西元一一六一~一一八九年),依次地住持崇寿、香林等寺院。金宣宗真祐年间(西元一二一三~一二一六年),皇帝赐号“圆通大师”。祖朗每日持念阿弥陀佛数万声。年七十四岁时,将要命终,预先告诉他的徒弟说:‘我此生的因缘已经尽了。’他的徒弟都感到很惊讶。七天后,口里占著偈颂说:‘你这个臭皮袋,常带来祸患病害,继承祖师又无能力,只有念佛才有个依靠,来亦无来,去亦无碍,四大五阴,一时败坏,且说说看还有不坏的吗?’过一段时间后又说:‘浮云散尽月升空,极乐光中常自在!’然后盘腿坐化而往生。(湛然居士集)



元 妙文



妙文。俗姓孙,蔚州人(山西灵五县)。九岁出家,二十一岁到达燕京(北京),依止大德明公法师,学习圆顿之道。后来居住在河北蓟州的云泉寺,精进勤俭省食节用,谷仓有多余的粮食,遇到荒灾时就拿出来赈济饥民,河北人都称赞他的德行。妙文法师曾经多次主持讲座,广大地宏扬大乘佛法,努力演说圆教的思想。晚年时,退位隐居以安逸养老,专修念佛三昧。元仁宗延祐六年(西元一三一九年),示现疾病,令弟子高声称念阿弥陀佛洪名,此时突然起身跏趺而坐,手结三昧印,接著就安然地坐化往生,时年八十三岁。(佛祖通载)



元 善住



善住。字云屋,江苏苏州人。终日闭关在一个室内,六时精进念佛,后来虽然病苦了很久,然而始终不改精进念佛的心志。临命终时,异香满室,著有《安养传》、《谷响集》流行于当世。(往生集)



元 旨公



旨公。字别宗,浙江杭州人,戒律德性甚为严谨,创立观室于山西龙山的南边,修习念佛三昧。虽然经过战乱流离,也不曾暂时中断修行。临命终时,毫无疾苦,沐浴之后正身端坐而往生。(往生集)



元 性澄



性澄。字湛堂,俗姓孙,会稽人(浙江绍兴)。母亲梦见日轮从空中堕下而生性澄。四岁时,就拿起笔来画佛像。拿佛经给他,立刻就能够持诵,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西元一二七六年),投靠在石门殊律师座下剃发受具足戒。后来依止佛鉴铦公,学习天台宗的教观。元成宗大德九年(西元一三○五年),住在杭州的东竺寺,大德十一年(西元一三○七年),吴越(江浙一带)大旱灾,为民众祈雨,大雨立刻就落下。



有一年饥荒,有些民众死了而却无能力收敛尸体,性澄就帮助他们掩埋遗体,并作水陆大法会普度他们。元英宗至治元年(西元一三二一年),朝廷传递诏书召请入京城,迎请居住于清塔寺,校正大藏经,赐号为“佛海大师”。接著住持上天竺寺,最后归隐于佛果寺,坚定心志修习净土。性澄曾经修一心三观法门七个昼夜,屡次获得祥瑞的感应。



后来,在某个月的初一,大众依例前往问讯礼拜时,性澄急忙作揖回礼说:‘老僧过去若非赶紧归隐修习净土,我的佛道几乎就要半途而废了。今日虽然还有时间,但明日恐怕再没有光阴可以消磨游玩了。’说完后一再地检视察看他的衣钵,以表示生死无常。大众为他助念佛号,性澄制止说:‘佛要自己念,明天早晨,大家应当前来告别。’天刚亮时大众早已群集而来,性澄即于当时端坐而往生,年七十八岁。(明高僧传)



元 蒙润



蒙润。字玉冈,俗姓顾,浙江海盐人。年十四岁,出家于白莲寺,依止古原法师。每次当他礼拜伽蓝神像时,塑像都扑倒在地。古原法师教授他天台的止观、《金刚錍》、《十不二门》等书,立刻即能了解其中大意。古原法师入寂往生之后,即师事竹堂传法师。后来因为精进苦学而得疾病,修习“请观音忏法”七七四十九天,疾病即痊愈,同时心智也更聪明锐利。不久之后主持了浙江海盐的德藏寺,每日讲说《法华经》。接著迁居南竺演福寺,最后退居在龙井的白莲庵,专修念佛三昧。由于归依学习的人日渐众多,于是又复出主持下天竺寺,率领大众修习法华三昧,感得普贤菩萨放光加持,示现种种的瑞相。



蒙润居住下天竺寺三年之后,有一天,呼弟子实法、明策等人前来,开示天台止观安心的要旨,然后说:‘我此生因缘已尽,现在是往生的时候了。’接著突然称念佛号数百声,安然地往生。蒙润生平努力修行,昼夜精进而不间断,常行般舟三昧,以九十日为一期,总共修习有七次。又修习法华、金光明、大悲、净土等忏法,以七七四十九天为一期的,没办法尽知他修习的次数。(明高僧传)



元 明本



明本,俗姓孙,浙江钱塘人,年十五岁即决心要出家。因此礼佛燃臂,发誓坚持五戒,每日课诵《法华》、《圆觉》、《金刚》等经典,夜里常常经行而不睡眠。后来参学天目山的高峰原妙禅师,因此随著高峰禅师剃度。经过再三的咨问决疑,终于大彻佛法根源明心见性。高峰禅师入寂之后,明本即云游天下栖泊于江湖之间,所到之处学者聚集而来,不久就回到天目山,在高妙禅师的塔下建筑茅屋居住。



元成宗大德十年(西元一三○六年),出来主持师子院,学者称他为“中峰和尚”,不久又辞去寺务。有许多达官贵人,多想要延请他主持浙江境内的名山古刹,明本一概坚决推辞而不担任。元仁宗也想要召请他,亦不可得,因此赐号为“佛慈圆照广慧禅师”,赐金色的大袍袈裟,改师子院为“师子正宗禅寺”。



明本既弘扬单提向上直指人心的禅宗,又时时推举宣扬净土法门。曾经说:‘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著有怀净土诗一百零八首,广大地流通于世间。又曾经作“报恩院记”说:



‘秉持一心为禅,觉照万法为观。所谓的本心,是圆满湛然虚灵寂静,涉入万法而无执碍,不可以形相求取,不可以言语表达。舒展开来则万法即之而彰显种种相貌,收摄起来则万法依之而泯灭了不可得。凡夫昏迷不明此心,引起生死轮回,在其中苦乐浮沉,没有办法解脱生死。因此非得有禅那的修行,否则不能够契合诸佛的本心;非得发明妙观,否则不足以破众生的无明烦恼。《圆觉经》以奢摩他、三摩提、禅那等三观,互相推演为二十五轮。《观无量寿佛经》,则以一尊阿弥陀佛分观于十六处。



刚开始修观时要先端坐在寂静的屋内,专注观想于西方。如此存心专注而不休息,最后所观的境界与能观想的心都一起泯灭。所以说于二十五轮当中只要在一轮中见真谛,那么一切的妙观都澄澈清明。十六观中只要一处的观想功成,则诸佛的相好也都圆满具足。这时如同面对著台上的明镜,又如同帝释天网的明珠。种种万象显现于镜面而没有所照的相可得,千种光明聚集于一珠而没有能收摄的迹像。



如果能够如是观想者,即能见到阿弥陀佛清净愿王,他白毫的光芒直贯天上,深青透红的眼睛澄清透澈如同大海,具有炽盛巍巍的光明,和殊胜特别的无量相好。阿弥陀佛周遍法界的无量光明,化现为众香莲台七宝行树,楼阁宫殿流泉池沼,及一切种种的庄严饰具。到那时修习三昧的修行者,无论是见是闻,或者是在觉在知的时候,一语一默,一动一静,皆与无作的清净妙观,相应而和合了。然后就以此妙观为本,于一切的时刻,都能散作无边庄严的佛事,以此来报国家的恩德,则国家年岁能保持无边的长久。以之来报亲恩,则父母能超脱有漏烦恼的缠缚。乃至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的怨家亲属,同时都能得到解脱,像这样的报恩,难道是有所限量的吗?’(因此念佛即是最好的报恩)



明本曾经率领志同道合的修行人,每年遇到佛诞之日,以及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在观世音菩萨圣像前,发四十八愿,其中一个愿说:‘从我今生,尽未来际,临命终时,无诸疾苦。正念现前,心不颠倒。生极乐国,见佛闻法,即悟无生。更往兜率内院,瞻拜弥勒菩萨,然后退位,出生娑婆,广度群迷,同登彼岸。’元世祖至治三年(西元一二六六年),居止在天目山的东冈。八月十三日,亲手书信以告别所有的护法及徒众。第二天清晨起来,书写偈颂说:‘我有一句,分付大众,更问如何,无本可据。’然后放下笔,安坐而往生,时年六十一岁。就在那天有白色的虹光直贯山顶,开露龛柩三天,仍然面貌如生。(中广录。行录。发愿文)



元 优昙



优昙,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西元一三○八年),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于是生大恐惧说:‘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三十年了,如今净土法门要亡于我这一代吗?’于是在佛前发誓,必定竭力复兴净土之教。因此著作《莲宗宝鉴》十卷,现今收录其中特别令人警惕策励的。其中一段说:



‘凡是修习净土的人,必然意志坚定而明显地,是为了要与生死为敌,不是随便说了便罢。应当思惟忆念无常迅速,时间是不会等待人的,必须把生死当作一回事才行。如果还是半进半退,似乎相信又好像有些怀疑,那么到了最后临终时,又能帮得上什么忙呢?又怎么能够脱离生死轮回。



若是信得过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极乐净土,便从今日起,发起大勇猛心,发起大精进心,不论会佛法或不会佛法,见性还是不见性,只要坚定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同靠著一座须弥山相似的,扶摇震撼不动。专注心思,一其意念,或者参念、观念、忆念、十念,或者默念、专念、系念、礼拜而念,念兹在兹,常忆常念。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心念不空过,念佛不离心,日日时时,不要放舍。绵绵密密,如鸡孵蛋,常令暖气接连相续,这即是净念相继。更加上智慧的观照,则知道净土即是自心,这乃是上根利智之人进修的工夫。



如此把得定、做得主、靠得稳,纵使遇到苦乐逆顺的境界现前,只是一句阿弥陀佛。没有丝毫一念的变异心,没有一念的退惰心,没有一点杂乱妄想之心,直到这一生的尽头,永远不起别的念头,决定要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真的能够如此用功,那么历劫以来的无明生死业障,自然而然消灭于无形,一切的尘劳妄想习气烦恼,自然而然清净无余。就算亲见阿弥陀佛,也不离开自己本觉的那一念,只要功业成就修行圆满,再加上弥陀的愿力资助,临命终时,必定往生上品莲台。’



另一段说:‘若是念佛的人,烦恼尘垢尚未清净,每当恶念生起时,必须要自己仔细检点。是否有悭贪心、嗔恨心、痴爱心、嫉妒心、欺诳心、吾我心、贡高心、谄曲心、邪见心、轻慢心、能所对立的心,以及种种逆顺境界,随著染著贪恋所生起的一切不善之心。如果恶念起来的时候,必须赶紧高声念佛,收摄心思归于正念,切不可令恶心相续,当下就要让它消灭得干干净净,永不再令它生起。



反之,所有的深信心、至诚心、发愿回向心、慈悲心、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进心、菩提心,以及一切种种的善心,应当常常守护不失。



除此之外,更要远离不净行,断除违犯戒律威仪的恶事,鸡狗猪羊,千万不要畜养,打猎捕鱼,也不可做。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中,所有的诸上善人,那是由于舍弃恶缘,修行善业,才能够得生净土,获不退转。念佛的人,要常随著佛的德行学习,所以应该以去恶从善为要务才是。’



又有一段说:‘凡是修行念佛法门的人,想要往生净土,就要时常思惟这个娑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有成必有坏,有生必有死。如果没有亲自听闻到佛法,则此世舍身来世又受身,将不断地轮转于三界四生六道之中,永远没有解脱的一天。而我今日有缘,可以听闻正法,得以修习净土法门,应以阿弥陀佛为唯一的心念,舍此报身,必当往生极乐净土,入于净土的莲华胎中,受种种的快乐,永远脱离生死的痛苦,永不退转菩提之心,此乃是大丈夫平生最伟大的一件事业。



当有疾病的时候,正要努力向前,放下身心的挂碍,不要生起疑虑和不信任的心,只须要面向西方端身正坐,专心忆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无数的化佛,现在面前,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令他声声不绝。并于世间的一切事务,不得思念,不得贪恋。如果有其他的妄念起来,只要急称佛号,这样子就能在念念之间,除灭罪障。只此一念坚定念佛的心,决定可以往生净土。如果命未该尽,也可以使身心安宁。



慎勿妄生起留恋世间的心,如果该活的时候自然会活下来,应当死的时候就必须要死,只要赶紧修办往生的资粮,何须疑虑自己会死会活?如果能够了解这层道理,往生就如同脱去破旧的衣服,以穿著上好的服饰,一旦舍去凡夫之身,便登如来解脱之地,这难道不是很伟大殊胜的事吗?’



还有一段说:‘要真切地相信修行之事,的的确确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专注心意一心正念,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我本师。只此一念阿弥陀佛,即是化身佛。只此一念阿弥陀佛,即是破地狱之猛将。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斩群邪之宝剑。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开黑暗之明灯。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渡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医治生死之良药。只此一念阿弥陀佛,是出三界之捷径。只此当下一念阿弥陀佛,即是本性弥陀。只此一念阿弥陀佛,即能通达唯心净土。



只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在心念中,莫教它遗忘失落,要命他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没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稳快乐也如是念,病苦烦恼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清楚明白而不昏昧无知,那么又何必向外对人询问,求觅解脱生死的归程呢?’



《莲宗宝鉴》一书完成后,周遍地咨请诸方大德印证,没有一个人能够更动其中的一个字。然后上书元仁宗,乞求恢复净土教法,皇帝因而答允,并令他为净土教主,赐号“虎溪尊者”。元文宗至顺初年(西元一三三○年),入寂往生。(镇江府志。莲宗宝鉴)



元 宏济



宏济。字同舟,俗姓姚,浙江余姚人。幼年出家于乡里的宝积寺。年十六岁剃发染衣受具足戒,持诵《四分律》甚为精勤。后来依止半山全法师学习天台教观,经过一段时间后,即能完全通达其中的要旨。曾经修习《法华》、《金光明》、《净土》等忏法。有一天在禅定中看见四明法智尊者,授予他犀牛角制的如意,自此以后辩才日益增进。元泰定帝泰定元年(西元一三二四年),前往住持万寿(江苏江都县东)的圆觉寺。



第二年,盐官(浙江宁海)的海岸堤防严重毁损,居民生活于恐慌不安之中,丞相也极为忧心,因此迎请宏济到海岸边,启建水陆大斋会。宏济法师入于慈心三昧,拾取海沙持诵大悲咒,遍撒于当处,足迹所到之处,海岸立即回复坚固,人们因此称叹他的神异。后来居住过集庆寺、显慈寺、圆通寺等寺院。晚年又回到故乡的宝积寺,专修念佛三昧。不久得疾,因此召集弟子们,开示唯心净土之说,有人尚未通达,宏济大声的说:‘生死难处。’(六道的生死轮回实在难以令人安处)然后往生,当时为元顺帝至正十六年(西元一三五六年)三月十日,时年八十六岁。(护法录)



元 必才



必才。字大用,俗姓屈,台州(浙江)临海人。母亲赵氏,信奉佛法极为恭敬,梦到一位清净僧人入厅堂来,醒了之后即生下孩子。年十二岁时,依止报恩寺的瞿法师出家。不久之后,进受具足戒。后来受业学习于玉冈润法师,广博地阅览一切经典,深入明了天台教观,玉冈法师赞叹地说:‘这孩子大概是灵山会上的人吧!’元泰定帝泰定元年(西元一三二四年),继承玉冈法师主持浙江海盐的德藏寺。不久后又经历住持杭州的兴福寺、演福寺。



必才法师为人安定稳重沉默寡言,专精修习观行。每次讲演经典义理,都能贯彻通达纵横无碍,凡是听讲的人无不倾心佩服。元顺帝赐号“佛鉴圆照”。



有一天,头部和眼睛都胀痛,必才于是告诉大众说:‘我的因缘尽了。’因此焚香面对于西方,高声称念阿弥陀佛,念了整整一昼夜,然后又告诉大众说:‘你们不要以为精进修持会毫无证验,我净土的因缘今已成熟,念佛三昧已经现前了。’接著就要求沐浴更衣,并要人为他写书信告别相识的朋友,然后合掌往生。时年六十八岁,火化时,有五色的光芒,从龛柩中发出。火化之后,色身不坏的部分有二,一是舌根如红莲华一般,另一则是牙齿如洁白明亮的美玉贝壳,另外还有无数的舍利子。(明高僧传)



元 悦可



悦可。字中庭,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江苏嘉定的西隐寺,建筑十六观堂,以修习净土法门,元仁宗延祐年间(西元一三一四~一三二○年),赐号“广慧大师”。至元顺帝至正年间,毫无病苦地坐化往生。火化之后,牙齿和舌根不坏。(苏州府志)



元 维则



维则。字天如,俗姓谭,永新人(江西吉安人)。出家后,继承法脉于中峰明本禅师。元顺帝至正初年(西元一三四一年),住在苏州的师子林禅院。皇上一再地诏请他前往京城要向他问法,维则都以疾病推辞不去。维则既已契悟禅宗单传直指的顿法,又推崇天台智者大师、永明延寿大师的旨意,兼宏净土的教法。著作《净土或问》,破除一切疑惑,策励大众精进修行净土法门。现在收录其中特别令人警策而切要的部分:



有人问:‘一生一世造恶业,临命终时念佛,就可以带业往生净土,又可以永不退转,那么我还可以做一些世间的俗事,等待临命终时再来念佛,这样可以吗?’



答曰:‘苦哉!苦哉!既欺骗自己,又欺骗天下僧俗男女的,都是像这样一类的话。五逆十恶的凡夫,于临命终能念佛的,都是宿世具有善根,所以能够遇到善知识,因而知道要念佛。像这样子侥幸的事,一万个之中也没有一个。



《群疑论》说:“有十种人临命终没办法念佛:



一、未必能够遇到善友,那么就没有劝导他念佛的人。



二、业障病苦缠身,没有多余的心力来念佛。



三、中风而无法言语,不能念佛。



四、临终时狂乱颠倒丧失心志而无法念佛。



五、遭遇水火之灾横死,来不及念佛。



六、遇到豺狼猛兽,惊慌恐惧而不知念佛。



七、遇到恶友破坏他念佛的信心,而不愿念佛。



八、昏迷而导致死亡,无法念佛。



九、军队战争中阵亡。



十、从高山上坠落死亡。”



这些事情都是我们平常能够听到、看到的。不论出家在家,人人都可能遇到这些状况。不论是宿世的业报所招,或是现在的业力所感,一旦境界忽然现前,就没有办法回避。平日若没有念佛的工夫,只要忽然遭受到其中的一种事故,就心慌意乱手足无措,没有办法定下心来念佛。即使是善知识、活佛,也救他不得。接著便是随著所造的业力,趋向三途八难中受苦,到那时候,要听闻佛名也听不到了。



即使是没有这些恶缘,安然地病死,临命终也难免如风刀支解身体,四大分离时,就如同生龟脱壳一样,痛苦逼迫,内心害怕恐怖张惶,这样也没有办法念佛。再说,就算是无病而死,但是因为世俗的因缘未了,世间的俗念还放不下,由于贪生怕死的念头,扰乱了心情,更加上财产尚未分明白,后事未办,妻子啼泣儿女哭号,百种的忧愁苦恼一起在内心煎熬,这样子也没有办法念佛。还有,假使未死以前,只有一些少许的病痛在身,也难免疼痛苦楚,叫唤呻吟,到处求医生问药方,祈祷忏悔消灾解厄,妄想不断,杂念纷飞,这样要念佛也没有办法。



再假定未生病以前,只是年纪较大,衰老的相貌现前,但是也做事困难行步龙钟,心中哀愁感叹忧悲苦恼,只是专注在这个衰老的色身上,做种种的挂念思量计较安排,那也没有心思去念佛。就算是在未老以前,仍然年少健壮之时,恐怕狂心未歇,俗务牵缠,东攀西缘,胡思乱想,业识茫茫纷纷乱乱,如此也没办法念佛。



最后就算你清闲自在,有志修行,只要稍微在世间相上照不破、放不下,把不定心思,断不了妄念,只要有一些境界现前,自心的这个主人翁,就随著他外境颠倒妄想,这样还是没办法念佛。



你且看看,不论老病之时,或是少壮清闲之日,只要稍有一事挂心,早已是不得念佛了,何况是临命终之时,种种业障痛苦现前呢?更何况是你还放不下,还要做些世俗事业,你真是痴人!说了一些痴话,敢保你是错用心了!



况且诸般世事如梦如幻,好似过眼云烟,那一件代替得了生死呢?即使你广造伽蓝寺院,增建常住,攀缘名位,结交高官富豪,自以为是多做好事,殊不知犯了“不体道本,广造伽蓝”等戒律。难道你不曾听说,有为造作的功业,多诸过失,天堂尚未成就,地狱已经先成。



如果生死的大事尚未明了,那么一切的造作都是苦本。等到临命终两眼一闭,受尽种种痛苦之时,才知道自己平日所作所为的,尽是一些枷上添枷,锁上添锁,在地狱热锅汤下增柴火,刀山剑树上增刀枪等,自我损伤的傻事。一旦袈裟之下失去人身,那就万劫难复,这么悲哀的事,即使是铁石心肠的好汉听了,也要落泪。祖师大德如此苦口劝你,那里允许你临终时再来念佛呢?



死心禅师道:“世人财宝如山,妻妾围绕眼前,日夜欢乐享受,怎奈前程有限,无常暗地相催,死神符令一到,就要即刻奉行,不容你稍有停留。阎罗老子,不顺人情,无常鬼王,也不会看人的面子。况且就大家眼见得到耳听得到的,前街后巷,亲戚眷属,朋友兄弟之间,强壮的后辈,死去了多少。世间人大多都说要老了来念佛,岂不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



死心禅师如此苦口婆心劝人,那里允许你等到临终再念佛呢?人生在世能有几时,就如同石火电光一样,眨眼便过去了。趁著现在还没衰老尚无病苦,抖擞身心放下世事。有一天的时间就念一天的佛号,有一时的闲工夫,就修一时的净业。到时由他命终,我净土的资粮早已经预先办妥,往生的前程也已经稳当了。如果不是如此,那就后悔难追了。’



有人问:‘如果定力未成,临命终时,念头无主茫然无知,只要一眨眼的时间,等到再张开眼时,就已经千里万里去了。又或者平日牵连执著一点世事,便是五日十日、半个月一个月,摆脱不掉,应当以何策来对治它?’



答曰:‘呜呼!此是天下学者的通病也,当你正念间断的时候,如果不能痛加鞭策,那么想要达到无间断的净念,就永无成就的一天。我听说古人有三种痛切的自我鞭策:第一是报恩。第二是决志。第三是求验。



第一,所谓的报恩。既然是修习净土法门,应当要思念报恩。佛恩、国恩尚且不论。只如父母养育之恩,师长造就教化之恩,此恩此德岂非重大。从你出家以来,便说要报答重恩,离乡背井,二三十年,父母师长艰难困苦,你总不顾。父母衰老疾病,你又不看,等到听说他们死了,你也不归。如今父母师长或许堕在三途,受罪受苦,每日期望你救他,盼望你度他,而你却念念间断,净土不成。净土功业既不能成就,自救尚无办法,如何能救你父母、师长。既不能相救,你就是忘恩负义,大不孝之人。经典说:“不孝之罪,当堕地狱。”那么一念间断之心,便是地狱之业。



况且你又不织而衣、不耕而食、僧房卧具等等,一切都是受用现成的。因此你应当勤修净业,以图报答信施之恩,祖师大德说:“此是施主从妻子儿女身上,减损刻苦而拿来供养的。如果道眼未明,则所受用的滴水寸丝,也须当畜牲牵犁拖耙,来偿还他才可以。”而你却念念间断,净土不成。净土功业既不能成就,酬偿债务就有你的一份,那么一念间断之心,便是畜生之业也。



第二,所谓的决志。如果想要专修,心志就必须决定。你一生参禅,禅既不悟,等到看经典,教又不明。弄到如今,念头未死,又要说几句禅,又要讲几句教,又要写几个字,还要做几首诗,情执挂在两头,心念分向四路。祖师说:“只要毫厘的系念执著,就是三途的业因。只要一刹那的情执生起,就产生万劫的牵绊枷锁。”而你却心志毫无确定,情念纷乱多端。由于情念多端,而间断了正念,那么只要一念间断的心,便是三途牵绊枷锁的业。



况且当我们守护戒根时,如果心志不能决定不移,或者身口二业,念念向外驰求。经教中说:“宁以烊铜灌口,不可以破戒之口,受人饮食。宁以热铁缠身,不可以破戒之身,受人衣服。”更何况现在诸戒不能严守,邪心纷乱妄动。由此妄动的心念,间断了真实的修行,那么一念间断的心,又何止是热铁烊铜之业而已呢?



再加上对于断除憎爱之心,意志不能坚定而不动摇。往往于虚名浮利之上,自己观照不破。名利如果属于我,便生起贪爱,名利如果归属他人,则生起憎恨嫉妒。古人云:“贪名贪利,同趋鬼类,逐爱逐憎,同入火坑。”而你现在却因此爱憎之心,而间断净土的修行,那么一念间断之心,便是饿鬼火坑之业。



第三,所谓的求验。既然学习专修净土法门,应当要求灵验。你如今发白面皱,死相现前,知道即将临终,那里还有几天的日子可过。必须在现今目前,便要亲见阿弥陀佛。就好像庐山慧远大师,一生之中三度见佛。又如怀感法师,称念佛名,便得见佛。又如少康法师,念佛一声,即有一化佛从口中飞出。像这种灵验的事迹,有万万千千之多,你若能心无间断,想要见佛就不困难,反之若是间断的心念一生起来,那就决定无法见佛。既不能见佛,即与佛无缘。既无佛缘,就难生净土。既不能往生净土,必定堕于恶道,那么一念间断之心,便是三途恶道之业。



以上三种方法,应当痛加鞭策。使自己念念不离于佛,使佛不离于我们的心念。一但感应道交,现前即可见佛,既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既见十方诸佛,即见自性天真之佛。既见自性天真之佛,即得本性的大用现前。然后推展悲愿,广大地度化一切众生。此名净土禅,亦名禅净土也。’(苏州府志。净土或问)



元 善继



善继。字绝宗,俗姓娄,浙江诸暨县人。母亲梦见一位神僧交给她一朵莲华,因此而有了身孕。善继出生之后即能够说话,每次见到母亲念佛号,便合掌跟著唱和。元成宗大德年间(西元一二九七~一三○七年),剃度出家,第二年,进受具足戒。不久之后追随天竺寺的大山恢法师,学习天台宗的教观。后来前往南竺寺,拜见湛堂澄公,澄公极为器重。元顺帝至正年间(西元一三四一~一三六八年),主持天台山荐福寺,随后又迁往能仁寺。晚年,专修净土法门,一心系念阿弥陀佛,昼夜精进而不中断。有一天,忽然告诉大众说:‘吾将归矣!’然后端坐而往生,时年七十二岁,火化后,舌根不坏。(明高僧传)



元 子文



子文。字宗周,明州(浙江)象山县人,受业学习于北溪闻法师,稍后出来主持宝云寺。广博通达天台教观,奉持戒律甚为严谨。与人说话,好像说不出口一样,但是到了升座说法的时候,则滔滔不绝毫无滞碍。



有一天,讲《十六观经》圆满之后,即就座告别大众,表示将要入灭。有人启禀子文说,和尚后事仍未嘱咐,为何那么快就要走了。子文说:‘僧家要行便行,莫做俗汉技俩。’大众更加恳切地要求他住世。子文法师于是下座,回到方丈室,一一的条列计划之后,即合掌称念西方阿弥陀佛的圣号,回向发愿完毕以后,立刻往生。火化后,得舍利子无数,异香袭人,整整一日才散去。(明高僧传)



元 盘谷



盘谷。字丽水,浙江海盐县人,为人志气高超性情豪迈,广博通达经典史籍,讲说《华严经》大意于杭州的慧因寺,义理透彻辩才无碍,七众弟子皆倾心佩服。后来到江苏松江县,建立精舍,精勤修行净土法门,每日课诵阿弥陀佛圣号。年纪七十多岁时,身心毫无病苦,预先告知往生日期,然后正身端坐而往生。(明高僧传)



附录:山堂法师念佛修心术



诸大乘经典,劝人往生净土,因地有两种,一是“定”,二是“散”。



第一个是“定善”。是指即心观想阿弥陀佛,忆念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教主伴侣,都是唯心所造本自具足的。我之心性当下即“空”故,阿弥陀如来本空。我心即“假”故,阿弥陀佛宛然显现。我心即“中道”故,阿弥陀佛绝待不可思议。或者观想莲华开合,而我则居住在莲华之中。莲华闭合表即空,华开表即假,色声香味形体相同,即表示中道。



故经典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乃是释迦如来亲自开示唯心三昧,圆妙常住的观体。了知彼极乐净土众生、佛陀、依报、正报、色法、心法,都是我自心本性具足的功德,一切境界即为能观想的本心。心外无佛,自性之外无有土,如此观照不已,便可证得无生法忍。



第二个是“散善”。用清净真实的心,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一心不乱,系念阿弥陀佛。一日至七日,声声不绝,念念无间。经云:‘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这种只是依靠事相忆想彼国,而没有空假中三观,称为“散善”。因此从事三种净业(净业三福,见注),只要回向发愿往生净土,都可得生极乐世界。



祖师智者大师说:‘根有利钝,因此修行有“定”、“散”之别。’观佛三昧名为“定”,修其他的善业称为“散”。散善的力量较微弱,不能灭除五逆之罪,而《观无量寿佛经》说明的是观佛三昧,因此可以灭五逆十恶罪往生。由此可知不论是定善是散善,或钝根或利根,皆是往生净土之因,都可以趋向无生,永无退转!



※注:净业三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否,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念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者,名为净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3-28 08:18 AM , Processed in 0.04811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