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2|回复: 1

zt佛经要集:无量寿经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1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经,乃字字皆要,句句应集。然学有主次,领悟有别,是余集之以便温故而知新。

古德云:一门深入,方能学有所成。孔子亦有韦褊三绝之说,净空老法师再三强调其重要性。余深信之,余以为行门上要一门深入,解门上可多学多闻。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

             觉了一切法 犹如梦幻响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舍离一切执著,成就无量功德。以无碍慧,解法如如。善知集灭音声方便。不欣世语,乐在正论。知一切法,悉皆空寂。《菩萨修持第三十》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积功累德第八》

如何理解佛说的法,如何学习佛法
世尊再世八十年,讲经说法四十九,多次提到一切法,悉皆空寂.如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要明白佛经是帮助我们破我们障碍,我们的障碍大体有两大类:我执和法执.
如何破我们的障碍,我们要有智慧才能破我们的障碍,智慧从那里来?
我们要明白佛法讲戒定慧三学,可见智慧是从定中来的,定又是从持戒得到的。
定学是禅定:息虑静缘.可见禅定是一切法门的总枢纽,念阿弥陀佛,参禅,念咒也都是为得定.而持戒是是一切法门基础,持戒是帮助我们修身,口,意.因为持戒,我们能把我们的心收回来.

世尊再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根据众生的机缘应机说法,因而有八万四千法门之说.虽然有种种法门,但我们要明白,佛在《法华经》"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放便说".可见世尊所说的一切法都讲的一件事.勉强提名为"实相",其实不用去知道那是什么名,如果我们证得了,自然知道了,如果没有证得,知道的一切都是名词相,<<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要把心定下来,老老实实读一本适合自己根性的经。

           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如何是学佛的心态
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作人,做事,保持一个平常心.平常心很重要,因为有平常心,我们能生清静心,平等心.虽然我们有机会听闻《无量寿经》,能读颂,受持,能持弥陀名号,愿生西方净土,相信净土法门是我们今生了生脱死唯一法门,相信自己今生一定能花开见佛.信是非常重要,而佛在《华严经》上提到: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中提到: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信自是第一要因.
我们能信自己今生成佛,当然心无下劣.
我们还要知道我们心还不能贡高,佛在《楞严经》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如果我们能保持平常心,我们的心就会清静.因为我们心清静,我们容易得定,开慧.
可见我们学佛的心态很重要.

          弃位出家,苦行学道。《德尊普贤第二》
         不计众苦,少欲知足。《积功累德第八》

关与修行的苦
佛陀为何给我们的示现的苦行,但有又云:无益苦行当远离.
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苦行当远离.这是周利槃陀尊者的哥哥教他的四句偈,他学了三个月没学会.
这里的欲是我们的心法,色是我们的境法.
无益苦行当远离,对自己身心修养没有真实利益的苦行,不必修.小乘不一样,小乘修苦行,着相,大乘不修苦行,因为知道那是空的,不是真实的.但佛在经中常常赞叹苦行,这是为何?因为人能吃苦,才能断绝一切贪,嗔,痴,慢;能过清苦的日子,对种种色法的享受,不去追求,不去争取,心就容易安.我们过苦一点,常常能警惕自己,以苦为师,这样才能激发我们的出离心.(选自净空法师语)
佛教给周利槃陀两句: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孟子对我们人生的所经历的苦,非常精彩的叙述: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与斯其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孟子.

         假令供养恒沙圣 不如坚勇求正觉《法藏因地第四》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积功累德第八》
         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速得闻法,永不退转。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念佛生西的条件
佛在本经开示我们往生西方极乐的正因是:
(1) 善男子、善女人
(2) 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并能持诸禁戒,坚守不犯。
(3) 发菩提心。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
这里世尊给我们很重要的开示,发菩提心,忆念西方阿弥陀佛.这也是本经最重要的开示,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第十八―――十念必生和十九愿―――闻名发心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十念必生愿;)《发大誓愿第六》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十九、闻名发心愿;二十、临终接引愿;)《发大誓愿第六》

这也是古德公认的,《无量寿经》四十八品中,最重要的是第六品,第六品中最重要的是第十八愿,十九愿.

这也是古大德所说的:深信,切愿和持名.
蕅益大师云: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先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蕅益明朝人,与憨山,紫柏,莲池称明代四大高僧.
发表于 2009-9-27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说得很好,不过纠正一点,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清净,不是清静。一字之差,我也曾错写过。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4 01:27 PM , Processed in 0.04159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