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1|回复: 1

[转贴]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不会消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0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搜寻大宗商品投机祸首的行动中,货币政策和新兴市场各自都施加了一些魔法。

全球衰退分散了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崛起为原材料消费大国这一长期趋势的注意力。同美国陷入衰退扼杀了2008年大宗商品的上涨一样,应该记住的还有2005年以后油价的飙升发生在美国燃料油需求不断下降之际。工业化和生活标准的上升导致了对受到很大政治约束的石油供应的争夺。

这些趋势并未全都消失。如果中国能够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从而维持巨大的消费,对资源的竞争将再度推高价格。高盛(Goldman Sachs)称,即便是现在,全球玉米、铜、石油和锌等商品生产的开工率也都在90%以上。高盛预计最早在明年就会再度出现短缺。

刺激政策加剧了这个问题。美银证券-美林(Banc of America Securities-Merrill Lynch)的大宗商品策略师布兰奇(Francisco Blanch)指出,石油消费国的狭义货币供应正以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快的速度增长。由此带来的通胀威胁,以及所提供的风险资本让资金流向了大宗商品。

因此,即使仍处于衰退之中,大宗商品价格也复苏的较早。不过,短期内的进一步上涨将受到工业产能明显过剩和石油等大宗商品库存量居高不下的遏制。

然而,决策者必须面对的威胁是:复苏刚刚起步,走出困境的消费者就受到了大宗商品价格再度上涨的打击。这是令美国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但欧洲和日本可能更加进退两难。已经实施了几十年的遏制燃料消耗的政策,日本还遭受了长期的通货紧缩,它们几乎已没有进一步削减的余地了。最近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已经超过了日本和德国的总和。

而相比之下,在美国,对节能的利用不尽人意。鼓励节能的政治意愿薄弱,将矛头对准投机者就证明了这点。然而,除非大型新兴市场发生经济灾难,否则还将有大量的消费者争夺原材料。单纯回到美国以往消费模式上的残存希望是错误的。另一轮的价格上涨最终将引起人们的重视。

Liam Denning
发表于 2009-8-11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思考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18 03:47 AM , Processed in 0.04533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