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8|回复: 0

zt第三章 修心与证果 (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2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章 修心与证果 (2)  


3、无攀缘显真心  

人之性体,包罗万象;一法不立,包罗万法;一法不有,而无所不有。纯印老人称自己伴弟弟读私塾时,没阅读过书,心中无书的内容,无文章之定法——无法,但老人家却可明四书、五经、诗词之义,可见无法涵玄机之奥,道在心得,不在法得。般若智无不是从自性中出生,决非外法可得。真如性依自体而启用,从一真如的立场、角度上,可观照得一切法皆真。因心真故。正如犟牛居士讲:“我与纯印老人生活了六十多年,在我的直觉中,她是个普普通通、说话颠三倒四(与世间人的见解相悖谬)、大手大脚不会精打细算过日子、金银手饰送给别人自己家人却挨饿这样一位糊涂的农村老太太。”“度我入佛门明佛理后,才如梦方醒,她老人家的言语、行为、心地无不是菩萨道、菩萨行。”可见众生对人、事、物的观察,取决于所观察者的知见及心量。凡夫看圣人也是凡夫。  
佛门有一趣闻:大学士苏东坡一日过江到镇江金山寺拜见佛印禅师,两人交往甚密,不分宾主之礼。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俩人谈经论道后,打坐至黄昏,东坡睁开双目,看看天上的浮云,目光收回,见自己对面蒲团上端坐的佛印禅师,正自安祥入于禅悦的法喜中。他心中陡然生起文人喜嘲弄他人的异想,便轻轻呼唤佛印禅师。待禅师睁开眼后,便问:“禅师,您看我坐在此地像什么?”“活像一尊庄严的古佛。”禅师心平气和地答道。苏东坡听了心中甭提有多高兴了,心中暗道:“你这个秃驴总算有上钩的一天了。”  
禅师见苏东坡得意忘形的样子,已知学士心中的鬼胎,反问道:“居士,你看老僧坐在这里像什么呢?”  
“你嘛……”东坡故意将话止住,然后装模作样地歪着脸看来看去,最后才吐出了心里话:“我看你像一堆牛粪!”说完了哈哈大笑,禅师也跟着大笑。  
东坡高高兴兴回到家中,他的才女小妹见哥如此高兴便问原因。东坡就把他与佛印之间发生的事讲了一遍。苏小妹听了不禁哈哈大笑,指着他哥哥的鼻子讲道:“你连脸都输尽了,却还高兴呢?人家佛印禅师心中有佛,已经达到了佛的境界,所以看任何人都像佛一样庄严。而你的心中装的都是牛粪一样肮脏的东西,所以看什么都变成了牛粪。”圣凡差别,立竿见影。  
苏小妹的一番解释,如一瓢冷水将东坡浇醒。世间的聪明智慧,哪里比得了修行觉悟者的灵明觉性。犟牛居士看纯印老人不过是极普通的农村老太太,盖因其本人是凡夫故。  
世间人所说的法,无不指经典,其实读诵经典,在明了经旨,心行体会。经乃指月之指,迷人认指为月,岂不荒唐。诵经明理后则可悟入佛知见。若口诵心不悟,则经典反成机境,若落入机境,则失去了诵经的本意。若着在文字相上,甚至望文生义,则被“白纸黑字”欺瞒了。若不能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则被“和尚”的舌头迷惑了。迷悟在人,损益由已,与经论无碍。  
纯印老人能够觉悟自心,在万事万物中破除攀缘心,自悟自证本具的妙明真心,这是大乘菩萨自觉遵循的根本原理。纯印老人通达常住真心之妙理,心无攀缘,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能顺其自然,无喜无忧,无惊无怖。老人讲:“佛在心中,心外无佛,求佛不能心外求。”“拜佛求佛要向自己的心性中求,泥像无心,死心不会生活(佛)法。”“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走心。”老人明白心,见自性,是诸佛菩萨之境界。  
学佛与修心,迷则谓二,悟则为一。众生与佛本同一心性,因何众生迷而不觉?心有攀缘覆自性故,妙明真心不能现。佛之觉而不迷,心无攀缘,妙明真心现。可见心有攀缘即众生,无见闻觉知、无攀缘就是佛。攀缘即无明,攀缘即造业,攀缘即自缚,攀缘即住相,攀缘则有生死,攀缘即虚幻,攀缘即障真,攀缘即是魔,攀缘即心病……  
佛为对治众生诸多心病而说法,法法不离众生妄心、攀缘心,所以佛法就是心法,佛学就是心学,佛法就是医心之药。学佛就是用佛法医心病——修心。这就是学佛之正道,离开修心学佛,着外境界之相即外道。学佛不修心,是不觉悟,没入佛正道。  
修心,就是要学习佛法,以佛之知见,破迷开悟,转识成智破攀缘。学佛不修心,就是镀金。老人示现,不离自心,在对待人事物时,不用缘心用真心,随缘不攀缘,心不随境转。要破攀缘心,就要在自己的心地上用功夫,回光返照,对治自己的凡心,破除我执法执。万法唯心,一切由心造。心是决定一切的。心净则土净,心土不二。心有所染,土即秽,土之净秽,本源在心。学佛的根本点,就是自净其心。它是学佛的起脚点亦是落脚点,它必须贯穿学佛、修行的全程。否则,修到何时都不是真修,怎能出苦轮?学佛定要省悟,要在自己的心地用功夫,用佛法医心病,回光返照对治自己的凡心。  
纯印老人在往生后的第五天夜里,度犟牛归入佛门时留下四句非常重要的法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远离名利,一心念佛。”  
这四句话言简意赅,统摄事理,不但阐明修心的方法,也道出了世人影响修持的流弊,指出了方便证果的法门。只要依照老人四句法偈修学,没有不成就的。这就叫佛力加持,甘露灌顶。修的如何,在自己而不在佛菩萨。老人家留下的四句偈就是未法时期学佛人的纲领和指南,是证菩提的总方针、总原则。  
不断攀缘心,枉持大经咒,  
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  
念佛求感应,愈求愈难受。  
学佛能修心,当生可成就。  

有形有相本归空,无形无相乃本宗。  
一旦心开解其义,一窍通来窍窍通。  

4、“无为”与“清净”  

佛门以无念为宗,无住为本,无相为用,空寂为体,清净为修行。学佛人必须与事无求,与人无争,心合于道,行顺其自然,无论为国家、为社会、为众生、为佛法投入多少精神、财、物、力,有多大的贡献、功德,必须以无功无德而着。若思想贪求,所得则失净心之本矣。本者,本来清净无为,无为无不为,则不求而得,此即佛门常说的“求不得”、“舍得”。舍可区分有限量和无限量,无限量的舍,是完整的舍。以布施来说,若分别亲疏、远近、敌友、内外关系而行布施,虽然是一种舍,但它是有限量的非完整的,反之无分别的舍却财物、精神、肉体,只要能帮助他人得到幸福、快乐,当生即可了生脱死,此即为大舍。此所说的大,非财物,乃心也。物寡心大,大舍;物大(多)心小,小舍。所以舍要平等一如,平等就不起分别,它没有丝毫的自我意识,最为重要的是舍了就了了,真的从心里忘了,此时心是非常清净的。纯印老人往生后,衣物舍得干干净净,除了三件旧衣服外,一无所有。她一生从未向家人学说过施舍的对象,此即菩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精神。  
“无为”,心无挂碍但事则无不为,事来则应,事过则净。如念佛,无念佛之想、无念佛之心,此为真念。空掉了念与不念与清净自性相应(性者空也),才会与佛感应道交。  
真正修行,应离文字相、言说相、心缘相,不在白纸黑字上下功夫,应在自心性上作文章。因黑字落在白纸上则文字相也。世人无不对经典着相,误将方便当究竟,悖谬之极也!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  
若在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纯印老人讲:“千法万法,心是真法,千心万心,原本一心。”由此可见法即心,心即法,离心无法,离法无心,心生法生,心灭法灭。法是方法、是生活、是修持中的法则,即便穿衣、吃饭、睡觉等亦都有一定的不能违背的法则,法,必须要契理契机,否则必与愿反。老人曾讲烧饭的法则,她说:“煮饭,无米、无水、无火难成炊,时间不到熄火过早饭则夹生,世间人做每样事情,必须循规蹈矩、心急不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下热馒头。”“铁,百炼方成钢,什么事儿,性急不得。急,肯定不得!”老人以生活喻修行,契理契机告知世人修行是慢功夫,欲速则不达。  
契理:不离心性,契机:不可勉强,顺其自然。此即心合乎于理,行顺其自然。“无为”,空、真、纯,心本无为。“清净”,六根接触六尘不起心不动念,“舍识用根”,以达清净、空灵之境地。  
古人言:大道之功能,“穷造化之源,尽性情之妙,备事物之理”。  
欲求真法,不必远求,回观返照当体即是,不求而得,无为而成。见其无影之形,窥其微尘之妙,得其空寂之理,守其至柔之用(老人以和面喻),不要以空寂落顽空,不要以佛更得佛、以道更得道。求道无心,道方成。因无心是佛,若再进一步,本来无一物,佛又在何方?真空妙体,心又怎么会存一个佛呢?心中若有一个佛,心非空,则有所立,皆假名相,若借此假名相而求真,则远真空,纯净之本体愈远不可胜算矣!因凡有所立,皆有知见,有知有见道皆假、法皆假、理皆假、佛皆假。所有言语、文字形象、可见物都是假。能知假才能明了如何修真,“去假修真证法身”。人成则佛成,佛成则入真空、先天之理界也!  
如何修,单持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以此圣号伏住妄念,不住思想、不住言语、不住知见、不住思维,心无众生名,亦无佛号,还我父母未生前的本元。为何无众生,无佛名?此即度众生无度众生念,念佛无佛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顺其自然,有声、无声、心声的行住坐卧不离佛号地念下去,“净念相继”功夫成片矣!不住众生,不住佛,无求无得,本来无一物,清净本元,从此体悟,道不得而得也!  
具体方法:择善友而交,择契理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为,择易学殊胜之法而修,为初学佛者切要的功夫。  
要守住身、口、意之关: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地,勿展无益身心之书,勿听无益身心之音,勿取无益身心之乐,勿染无益身心之嗜。为人处事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宜远。应谦谦为怀,免树大招风、名高谤来之危。  
犟牛居士对修净土之人有一偈,较适用圆满:  
口不论是非,行不介入社会,身不沾恶缘,心不离弥陀。闻而未闻无烦恼,见而不见少是非,事事变化心无住,一心只求真智慧。  

难信之法吾虔信,世人学智吾学愚。  
凡圣善恶唯心造,净心本来无实虚。  

见怪不为怪,作怪在自心。  
本心无邪念,焉能见邪人。  

(三)无私则明德 无边即中道  

一九六三年老人三子(犟牛)被提拔为干部,当时干部必须德才兼备,大公无私。五六百人的单位,仅有四、五人为脱产干部,远非十羊九牧可比。  
老人对三子开导说:“今后你可要记住:走的正,行的端,三条大道走中间。私心一点不能存,对国家、对别人有利的事,就是小事也要做。工作干好了,受了表扬,也别喜欢,心一喜欢,行为必显傲慢。受了批评,也别烦恼,一烦恼则气馁。受了委屈,不在乎,别总放在心上,总有水清之时。”老人还吟一句古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心无私则德明,有私则蒙昧。”  
老人对其子的开示言简意赅,说出了作人的准则与方法。  

1、明德即自性  

明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人人本具,涵宇宙,化万物,可照天彻地。与佛无二无别。为何我等凡夫,此性不明呢?被五欲六尘、无明烦恼所盖覆、障碍住了,不能显现。欲恢复此性,只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圣号,达功夫成熟时,明德被覆物、障碍物、蒙蔽物就会一点点消失,日常待人、处事、接物不执著五欲六尘,烦恼减,智慧增,明德自然显露。尤其是物欲、情欲为障碍明德显露之最,佛法常说“放下万缘”即指此而言,它蒙昧了我们本有的觉性,使清净光明的觉性透不出来。“五欲”无不是“我”、“私”作怪。正如老人说的:“心无私则德明,有私则蒙昧。”  
“天无私而覆,地无私而载,水无私而平静,山无私而藏宝,海无私而纳百川,雨露无私而滋润,日无私而普照,月无私而光洁,草木无私而峥嵘,人若无私即成佛”。正如老人常讲的“无私是君子,有私是小人”。所以一个真修行人,必须要对“五欲”看破、放下。能“看破”是真学问、真智慧,能“放下”是真功夫、真修行。最难放下的,就是“名利”。所以佛说:名利可破道人之皮,可坏道人之肉,可蚀道人之骨,可吸道人之髓——皮者戒也,肉者定也,骨者慧也,髓者无上菩提也。所以大德告诫修行人要常常提起“觉照”的功夫,要能有觉照,一切贪欲即消,一切妄念即除,物、情的尘缘即断,凡违清净心的世俗,立刻烟消云散。“如此则庶乎处暗室无亏,履平地若恐,对青天而惧,闻雷霆不惊”。  
“众生之苦,莫过有身”。有身若不能提起“觉照”的功夫,必然被五欲六尘所左右,自心无主宰。因为自己找不到真“我”,不知明德本体是不动的、清净的、无为的、空寂的、湛然的、灵虚的。以有相的我为真我,为此我而造恶。世人讲“人生一世,吃喝玩乐四个字。否则对不起爹娘给的这张皮了!”可见世人无不被假我所迷惑,完全不知道真我在哪里,把假我当真我。因迷惑而造业,因造业而轮回,在轮回中而受苦报。  

2、离两边,走中道  

老人讲:“走的正,行的端,三条大道走中间。”即喻佛门的中道。中道就是六度万行,六度圆满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即菩萨修的大乘法,此六度修圆满就是佛。从初地至十地方入圣人阶。初地以下:十住、十行、十回向为贤人位。  
六度是中道,所谓佛法无边即不落两边之意,世间人无不着边执、边见:喜生而惧死,好美而厌丑,喜顺而悖逆,乐好而怨坏,欣善而弃恶……此即攀缘心作怪。是心有所属,情有所钟,是有我、我所之心,是分别心。心有所住,此心无不是取着于相。攀缘心一起,必然远离中道,而执边见,生爱见烦恼。见烦恼是见解上的迷惑;爱烦恼是思惑。有见思惑二障,不能出轮回,不能了生死。佛说攀缘心是生死根本。攀缘心就是无明妄想。如何分辨攀缘心呢?可从怨亲的分别上看,对亲缘眷属爱着心过重放不下,对怨家时刻挂在心上放不下。若能走中道,将对立的两边,不用对待法,心无分别,必断无明妄想,即证入实相,会入法身。  
老人说的“三条大道走中间”,即中道之意,是不二法门,大乘佛法也。  

3、左右都是“坑”,唯走中道路  

一九六五年九、十月间,当时党内天天搞阶级斗争,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收音机里每天不是批判“左”倾,就是批判“右”倾。老人家说:“电匣子说的多好呀!人世间若不时时事事警觉,自已脚步稍迈差一丁点儿,左边也是火坑,右边还是火坑,不知不觉堕地狱里作鬼去了。”逗得大伙哈哈大笑。她的大孙女纠正说:“奶奶,人家说的是倾,不是坑。哪有鬼啦、神啦、地狱啦,净说迷信的话。”老人爱抚地拍拍孙女儿的头说:“看不见的不能说没有,犯人住的牢狱你见过吗?”孙女儿天真地摇摇头。“犯人却在里受苦!倾就是坑,坑就是倾,人不走中间路总是危险。孔夫子讲中庸中道,总理(周恩来)走的就是中庸路,将来错不了。除了他以外,迟早都要掉坑里……”果然在六六年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除总理外,老革命家无不被批斗、拉下马,被“火烧”、“炮轰”……老人倡导的“中庸”,实际是菩萨修的“六度”法门,六度就是中道,此即不二法门。  
另外,老人有意在坑的前边加一火字,预见到“文革烈火”马上要燃起,每个人都要卷进烈焰之中,有些人将在烈火里丧生,这场灾难谁也躲不过了,左的、右的必然都要掉到火坑里,掉进的人焉有命在。  
海藏多罗一叶舟,不居两岸不中流。  
一篙撑出虚空外,惹得春风笑点头。  

“太阳说法,迷人不知”。  
老人家非常随和人,早在四十年代,百姓居住条件相当差,草房,两家住对面屋,吃过早饭,大人孩子都愿到老人屋里坐坐,听她讲古人的故事(多半讲二十四孝)。一天她指着刚刚升起的太阳说:“太阳老爷天天给人讲故事,你们谁听见了?”大伙儿惊诧地望着火红的太阳沉默老半天,突然哄笑起来,“老人家又逗我们呢!”老人板起面孔一本正经地说:“我说的是真话!”“那你老说说看,太阳说啥话啦?”“它说的叫生、死法,日出东方是生,日落西方是死,生生死死没完没了。但不管怎么生死,太阳还是太阳……”她指着在地上站着的邻居新媳妇说:“珍媳妇前世是泥瓦匠,心善手巧,但长得丑,满脸大胡子,为奉养老母亲一生没结婚,今世变了俊模样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新媳妇满脸通红,引得大伙哈哈大笑,人们以为老人家借太阳说笑话呢!老人却很正经很严肃地说:“我讲的是真话,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戏,人人都扮演不同角色,有贫有富,有喜有忧。整天为了吃穿忙忙碌碌,演的都很认真,可千万别把假戏当真啊!贫富有定份,寿命有定数,若能多行孝道,多存善心,心一转就能改变厄运。善人到啥时候也差不了。”老人的话大家听起来好像明白了,实际并没有一人明白,屋内嘻笑声没了,人们都陷在沉思之中……  
日月两盏灯,人间一台戏。  
从朝演到暮,谁解其中意!  

4、不二妙法,有无一样  

一九六零年灾荒年刚过,人们尚未来得及喘一口气伸展一下疲惫的腰肢,六六年又爆发了“文化大革命”,“造反有理”、“保皇有罪”、“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工人、农民、学生,全都造反有功、造反有理去了,本来就很苦的生活,又填了新霜。纯印老称灾荒、“文革”是人们心地不善招感来的两次劫难,过去作威作福的人,要受应得的果报……  
邻居一家媳妇,常到纯印家串门,见全家九口人正在吃大豆腐炖土豆、玉米面饼子,桌上还有一盘萝卜丝咸菜。她羡慕地说:“你家生活多好,总吃豆腐,有炖菜还有咸菜,多顺口,我们家除了逢年过节吃上一两顿豆腐,平日连见都见不着,每顿饭就是一碗咸菜,生活太苦了。”  
纯印老人说:“人是三穷三富活到老,只见眼前利怎么行?其实有和无、富和贫都一样,一点差别没有。人生一世就是受苦报来的,只是人们想不明白看不开,图福有啥用?”  
“咋没用呢?吃起来味道就是不一样嘛!”  
“味道,味道,味短道长,三寸舌下,嗓子一过,啥味都变了,好坏进到肚子里就没有分别了。”说得邻居家媳妇哈哈大笑说:“怎么说味道也是不一样。”老人说:“味不一样,区别不大,但道一样就行呗!人们是把假戏当真了,迷迷糊糊不知我。白天时间短,夜里时间太长,把人都睡糊涂了……”  
老人大孙女反驳说:“夏季白天就长,冬季白天才短呢?”  
老人哈哈一笑说:“我说的不是眼睛的感觉,是事实的真相。”  
人们都大眼瞪小眼,不知所以然。  
老人借吃饭,讲轮回法,白天指三善道,黑夜指三恶道。众生在善道里的时间极少、极少,而在恶道里的时间却极长、极长。老人将口内暂短的瞬间比作人、天福,而将舌下、肠腑的停留、缓慢的消化比作地狱、恶鬼、畜生道的苦不堪言。  
南来北往走西东,赚得万贯总是空。  
财也空来名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来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日也空来月也空,诸法空相几人明。  
天也空来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唯有因果随身带,今生不报转来生。  
真心念佛能成就,心空色空法也空。  

5、因因果果不出于心  

纯印老人讲:“私心一点不能存,凡对国家、社会、他人有利的事,就是小事也要做。”还讲了顺逆境不走心,总有水清之时。老人的话实际讲的因果与心性的道理。因果法是佛法中最最重要的法则,佛法讲,因果通三世,“过去所造之业为因,现在所受为果。现在所造之业为因,未来所受为果”。苦乐因果无不是由自心所感,十法界、一真法界亦自心所造,事相虽无量,但无一不是因果。无量因果,无一不出于心性。但心性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亦无生无灭,世人善恶果报可借因果以见之。  
心性是体,因果是相、用。心性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本体;因与果,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相与用。其关系就是体相用的关系。由此可知心性与因果是分不开的一体两面。  
一个学佛人,若仅偏重在狭义的心性上,整日只顾净虑自家身心,“闭门修净心,外善不介入”,对事相不谈不做,不理会因果,无度人之心,则对心性之理,亦不能透彻体悟。因理与事是分不开的。对心性若想在理性通达,绝不可舍弃善行的事相。此即老人说的,有利他人的小事也不放过,也要去做。“总有水清时”乃因果不虚之理,善行善报,恶行恶报,丝毫不爽。只要心善、行善,对别人的误解、偏见、诽谤且自由他,总有水清明月现之时。  
顿悟心性的道理非一般人所能洞彻,明此理甚难、甚难。但是若从事相上入手,则人人可为,人人可修。极乐净土,带业往生的事相即因果的感应。只要具足信愿行,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心能保持临终无挂碍,念佛可往生——万人修万人去。  
阿弥陀佛在因地发的愿是“因”,极乐世界是“果”。我们净土法门,念佛是成佛的因,此因三世诸佛无不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可见诸佛菩萨度众生,无不以念佛为因,成佛为果。即此生发愿求生净土为“因”,将来业报身尽了时,阿弥陀佛依照愿力来接引我们往生彼国是“果”。除此殊胜法门外,末法时期众生依自力决少成就者。  
老人总是将惜福、积福、不享福、不用福挂在嘴上,也是讲因果。因为人一旦享福就容易迷惑颠倒,福报再大能享几年?钱再多,又有何用?轮回六道太可怕了。所以一个真明理的学佛人,“心不为善,亦不为恶,老实念佛,求生极乐”,才是真的智慧。因天大的善事,亦非净业,它与心性不相应。心空寂、清净、无为。何为净业?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中,以至诚心、清净心老实念佛,愿生净土。当念佛达一心不乱时,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净业。净业是无漏的善法。只有这样的业因,才会与西方极乐世界的果报相应。  
十方三世、宇宙万物的一切事相皆是果报。有果必有因,这个因就在我们心地一念生灭之中。心性理体上决不会有妄相,六凡法界、四圣法界、乃至一真法界,没有一桩不是因果的感应所变现的。由此可知,所造之因皆可得所生如是法界之果。纯印老人所讲的,即改造命运之理,亦为我们指出了修行之方法。“只问耕耘,莫问收获”。要常省自己非,勿视他人过,以看住自心、自身、自口为要。“一声佛号一声心,声声不离自性觉”。  
守身如玉莫妄动,守口如瓶莫妄言,  
守意如城莫妄念,二六时中佛不断,  
——往生之时佛必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5-8 04:34 PM , Processed in 0.06342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